文化生活知识归纳.docx
《文化生活知识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知识归纳.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知识归纳
《文化生活》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什么是文化
1.形式:
多种多样
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现象: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从社会角度:
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文化的存在,从个人角度:
从生到死都有文化的存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及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特色:
区域性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是市井文化生活、乡土文化生活还是村野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内涵:
(1)概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2)构成: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则没有阶级性)
5.文化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
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力量的作用因不同文化性质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并不总是积极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相互影响: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②相互交融: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影响国内政治文明的进步程度;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应对严峻形势的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文化影响
①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表现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影响因素:
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
b.差异表现: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通过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表现,也通过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表现。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影响因素:
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
b.差异表现:
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③特点
A.潜移默化的影响。
a.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b.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但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c.措施和要求:
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B.深远持久的影响。
a.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b.原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已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c.措施和要求: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2)文化塑造人生
①丰富精神世界
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B.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增强精神力量
A.原因: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会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B.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C.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
1.界定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表现
(1)民族节日
①含义: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
①地位: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
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保护: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3.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世界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民族性:
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关系: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4.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为什么)
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意义:
第一,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和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怎么办)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概念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相关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
(1)商业贸易: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讲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地影响。
(3)教育:
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3.手段
(1)传媒
①含义: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②发展阶段:
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
①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②特点:
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任务(面对世界文化交流的态度)
(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做文化交流的使者(任务或态度)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三、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①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可以感受道文化的继承性。
②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③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A.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B.影响和地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A.文化意义:
凝固的艺术
B.地位:
世界建筑史上光辉的一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A.内容:
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B.价值和地位:
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A.内容: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B.地位和影响:
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影响(双重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①对民族和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对个人: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五、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过程中,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着。
六、文化创新
1.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
(2)源泉:
社会实践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人们就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动力:
社会实践
一方面,社会之间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途径
(1)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
①传统文化继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a.继承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b.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②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意义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及时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B.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实质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实在文化交流和我会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正确态度
a.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b.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是,要以为我为主、为我所用。
(3)发挥人民群众创新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这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专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4)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①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如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中华传统文化
1.特点
(1)源远流长
①含义
源远流长指纵向上,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源远”指源头很远,发源早;“流长”指流程很长,不中断。
与其他古老文明的文化相机衰落、消亡、融合相比,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始终辉煌。
②历程(见教材P63,题组反思P107)
③表现(见证)
A.汉字
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地位: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史书典籍
地位: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特点: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文学艺术
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特点:
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B.科学技术
作用:
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
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中华文化的形成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包容性
①内容:
求同存异: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
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相区分)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二、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凝聚作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支撑作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作用);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全面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见题组反思P110)。
4.弘扬民族精神
(1)特征:
时代性、民族性、先进性(见题组反思P111——3.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先进性)。
(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与必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凝聚作用);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支撑作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作用);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必要性(见题组反思P111——4.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见题组反思P111——4.弘扬培育民族精神途径)
5.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作用:
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