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644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语文课程类型:

必修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

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

12课时

设计者:

张松瑞矿区小学

背景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单元导语中就点出了本单元的主题: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篇精读课文,虽然都是表达父母之爱,但爱的表达方式迥然不同,一是感性的爱,二是理性的爱,写法上都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

延续两篇精读课文的风格,《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这两篇略读课文分别安排在《地震中的父与子》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

可以说,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是紧紧扣住专题和读写训练点,对精读课文进行了补充。

所以我们在教学上可以举一反三,做到一收一放。

本组所选的四篇文章,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单,孩子能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但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一些关键语句,引导孩子们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目标

1、正确读写25个生字,会认28个生字,抄写,听写词语,并积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味文本,再现情景,体会父母之爱,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正确认识父母之爱,能写出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1、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2、理解文中深刻的句子。

 

教学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父母的爱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2

18*“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

20学会看病

1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2

复习检测

2

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课内资源:

利用教材中的单元导语、课后习题、阅读提示、小练笔等进行学习,整合单元内容。

3.课外资源可利用“班班通”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还要通过阅读书报杂志、上网、收看电视、访问父母等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学活动

识字与写字

本学期要求会写的21个生字,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写。

组织开展一次书写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阅读中着力培养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开展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领会文章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也是本单元阅读教学中的重点。

课外阅读:

举行好书推荐会。

每周完成一份“阅读记录卡”,每两周举行一次好书交流会,分享课外读书的收获。

习作

本单元教材上安排了一次习作和两次练笔,除了写写生活中的作文外,还要展开想象,想象一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习作中要注意有一定的速度,重视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通过范文引路、自评互评、认真修改等方式提高习作质量及水平。

口语交际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浓浓故乡情”的话题,活动安排如下:

名人成长的故事谈看法、讲自己和父母成长历程的故事、和父母说说心里话。

在交际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大胆表达,更重要的是在交际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的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评价

(一)评价方式

单元总评成绩=过程评价成绩(30分)+单元测试评价成绩(70分)。

1.过程评价(30分)

过程评价(30分)=识字与写字(5分)+阅读理解(10分)+习作(5分)+口语交际(5分)+小练笔(5分)

评价内容

等第描述

识字与写字(5分)

根据写字姿势和平时作业的书写情况分为五个等级:

5分、4分、3分、2分、1分。

阅读理解(10分)

①课内阅读(5分):

根据上课听讲、思考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和积极表达阅读感受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

5分、3分、1分。

②课外阅读(5分):

根据阅读量、交流课外读书收获以及完成“阅读记录卡”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

5分、3分、1分。

习作

(5分)

根据完成习作的质量和习作修改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

5分、3分、1分。

口语交际

(5分)

根据交际过程中倾听的态度和有针对性表达见解的情况分为三个等级:

5分、3分、1分。

小练笔

(5分)

根据小练笔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分为个等级:

5分、3分、1分。

2.单元测试评价(70分)

单元测试评价主要以综合纸笔测验评分为准。

(注:

第二单元考试满分均为100分,折合相应分数计入)

(二)评价结果处理

以上两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

优(90及90以上)、良(80-89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60分以下)。

成绩不合格者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

父亲的爱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张松瑞米村镇矿区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3.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

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

朗读不能有感而发。

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通过自读同桌交流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

通过默读能说出父亲没的了不起,和儿子了不起。

评价任务三:

通过默读的方式画出描写“父亲”和“我”的动作、语言,并能准确说出“父亲”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使用日期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内容。

学习

重点

整体感知作者窃读的滋味;学习本课生字词。

学习

准备

回忆自己课外读书的故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精导激趣

引入新课:

1994年1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美国洛杉矶,(播放洛杉矶地震的视频)在短短的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桥梁坍塌,公路断裂。

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

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学生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环节二

学习生字词

自学提示:

1.请同学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并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活动一1、听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读读下列词语

地震洛杉矶混乱安顿挖掘

昔日废墟阿曼达坚定绝望

爆炸叹息悲痛颤抖拥抱疾步

瓦砾砸碎欢声笑语破烂不堪

4、我会填

混乱:

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

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

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能从音形、意三方面说出绳子的特点。

环节三

感知“了不起”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的父子。

3、起因

(1)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经过(2-23)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把儿子及儿子的同学救了出来

结果(24)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4、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抱着()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在()救出()的故事。

1、能从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能概括课文

环节三

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一

画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读出人物的感情。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

“阿曼达,我的儿子!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儿子在等着我!

4、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能读出父亲的坚定

环节四

随堂检测

1、同桌互读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你认为难写难读的字注音并组词吧!

作业

设计

1抄写背诵最后一段。

 

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

使用日期

教学

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习

重点

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