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440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春天的脚步

第1课渴望春天(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 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 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 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如:

《春天在哪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

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

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

《春天在哪里》。

师:

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

春天的歌。

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

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 聆听(渴望春天)

师:

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

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

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

《渴望春天》

2、 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

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

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

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

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

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相互讨论后回答)

4、学唱歌曲

师: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

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      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

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      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      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

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

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课堂总结

师:

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第2课小小的我(2课时)

课时目标:

1,发现和感受大自然中小水滴的可爱和小溪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缓缓流淌的秀美,培养爱水,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体验小小的我与集体的密切关系和自尊,自豪的情感,体会"汇涓成海,聚沙成塔"的哲理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体验

配乐诗朗诵《两条小溪》

有两条小溪在这儿汇合了.

它们都跑了很远很远的路.一条小溪从冰雪覆盖的山间跑来,另一条小溪从沼泽缓缓地爬行过来,它们都那么细小,似乎只能飘起一片树叶.

如今,这两条小溪在这儿汇合了.它们变成了一条河,再也分不出你和我.

它们的脚步更快了,歌声也更响亮.它们能浮得起小小的船儿,把它们送向远方.

它们再也不分手,永远一起向前流.人们早已忘记它们曾经是两条小溪.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提问:

歌中将"小小的我"比作哪些事物你对"小小的我"还有哪些不同的赞美之词2,听教师弹奏歌曲旋律,请学生说出各种出现最多的是哪个音感受,唱出歌曲旋律重复的乐句.

3,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旋律.

4,学生跟录音完整演唱歌曲.

5,思考讨论

1)你认为"小小的我"是小还是大

2)一滴水可以汇成小溪,江河,大海,那么在集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作为集体的一分子,你应该怎样做

6,完整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欣赏

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北国之春》、《春之声圆舞曲》、《帕米尔的春天》。

五,课堂小结

在《帕米尔的春天》歌声中出教室.

六、作业设计

1、把歌曲《小小的我》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唱.

2、,搜集关于大海的歌曲.

 

第3课八孔竖笛演奏方法(1课时)

[教学目的]

1、  通过竖笛启蒙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竖笛的信心。

2、  使学生初步了解竖笛的构造,学会演奏姿势及掌握基本呼吸方法。

3、  学会5、6、7、三个音的奏法及其三个音以类的练习曲,并能够用所学的三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重点]

掌握竖笛“缓吹”的方法并学习5、6、7三音及以内的练习曲。

[教学难点]

    全闭音孔“按指”的技巧并用所学的三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具准备]

八孔竖笛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音乐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

1、       听一首由竖笛演奏的音响作品,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笛子、长笛、竖笛)

师:

同学们也能用竖笛演奏那多好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学习竖笛的吹奏方法。

2、板书课题:

八孔竖笛演奏方法

三、新课教学

1.八孔竖笛简介

 

(1)出示图片。

(2)介绍竖笛来源。

八孔竖笛原名Recorder,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行于欧美各国,历代皆拥有著名竖笛演奏家。

本世纪以来,八孔竖笛为教育领域所重视,在许多国家中为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所采用。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将竖笛确定为器乐教学的选用乐器。

 (3)简介八孔竖笛的构造、发音原理

师:

观察自己的竖笛,猜猜竖笛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叫什么名字?

(生讨论)

师:

我们要学习吹奏的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观看幻灯片画面上竖笛构造图)。

它音色柔和、甜美,可任意转调极富有歌唱性。

这种笛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手指指距近,吹奏时气息用量小,很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演奏。

它的演奏形式多样,可以独奏、重奏、合奏,大家听高年级学生用竖笛吹奏的独奏、合奏曲(放录音)。

(4)吹奏竖笛应该注意卫生。

可准备干净手帕,用后及时擦洗。

提醒学生不要交换使用竖笛,以防“病从口入”。

2、学习吹奏竖笛的姿势

(1)持笛方法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笛身背面上方孔为零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1、2、3孔。

右手拇指轻抵住笛身背面中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4、5、6、7孔。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2)演奏姿势

介绍演奏姿势:

分坐姿、站姿两种。

不论哪种姿势,身体都要自然端正,竖笛于身体的夹角保持40度左右,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

手指、手腕放松,用第一关节的指腹按音孔,指控与音孔平行,开放音孔,手指不易抬得过高。

进行按指练习:

指名演奏姿势好的学生做示范。

要求嘴角微内收,双唇放松而有控制的含住吹口,含入的深度约一公分。

3、介绍吹奏的方法

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

如:

开同一个音孔,气流强,获得的音则高,气流弱,获得的音则低。

所以,同学们要练习好气息控制。

根据音高吹气,力量恰当,使发音既轻松又充分,音色圆润明亮,全闭音孔必须缓吹,犹如在近距离吹一支蜡烛底火苗,使之充分颤动而不熄灭。

四、乐曲欣赏

竖笛练习曲《可爱的家》欣赏

六、课堂小结

1、鼓励性谈话,增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2、布置课外作业,吹奏练习 

   《小宝宝要睡觉》

1=C 3/4 

 5-6|7--|7-6|5--|5-7|6-5|6--|6--|

 5–6|7--|7-6|5--|5-7|6-6|5--|5--||

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 》

第1课 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2课时)

 课型:

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合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让学生体验用和谐、统一的歌声演唱二声部合唱,增强集体合作精神;

2、通过歌曲《森林中的回声》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结合歌曲教学,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的环境。

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音色、力度变化。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

 

播放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让学生在甜美的音乐中走进课堂。

 

 

给音乐课堂创设全员参与的气氛

二、学生活动

1、唱一唱:

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

a、齐唱部分

b、合唱部分

演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的低声部旋律。

演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的高声部旋律。

2、用情歌唱,以美动人。

结合远足活动,启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合唱表演《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

3、分小组讨论、交流。

说一说:

学生联系自己的演唱,展开联想,山谷中肯定有美妙的回声。

学生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的环境。

 

 

 

 

 

 

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展开学习。

三、教学歌曲

1、听一听:

《森林中的回声》

2、视唱,组织学生用“la”音轻声跟琴哼唱歌曲主旋律(两遍)

3、欣赏:

《森林中的回声》

 组织学生仔细聆听童声合唱歌曲《森林中的回声》

师组织学生感受音乐。

要求:

听歌曲音乐展开联想,

a、体会此歌所表达的情感。

b、体会歌曲音乐中强、弱变化的作用,用心体验回声的音响效果。

c、体会人声模拟森林中的回声的合唱效果。

4、配唱歌词

(1)听歌曲主旋律,默看歌词;

(2)轻声配唱歌词

(3)有感情的合唱

以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

四、活动与创造

合唱表演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乐海拾贝

 欣赏:

1、混声合唱《回声》

2、管弦乐《羊肠小道》

3、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4、筝独奏《高山流水》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六、师生小结

 结合课堂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的环境。

 

学有所获,受益非浅。

 

第2课森林中的回声(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强、弱不同力度在歌曲中的表现,理解回声的效果。

2、训练两声部的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3、能有感情合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两个声部音准的把握,以及合唱声音的和谐统一。

2、把握好强弱对比的唱法,唱好回声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

1、同学们,春天充满着生机,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游玩吧!

2、听音乐《森林中的回声》

3、森林到了,音乐课开始了!

 二、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强弱各一次)

2、同学们,刚才我们的两次问好有什么特点?

板书(f、p)

 三、综合训练

1、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力度来对答,看谁的耳朵灵敏,反应快,听清楚了。

①         f                    p

334  33∣6 6  3∣ 6 6  3∣

今天 是     星期几?

(星期五)

②        p                  f

112  17∣3 3 7∣ 33 7∣

这节 是    什么课?

(音乐课)

(师生对答)

2、同学们的反应真是灵敏,森林也高兴地吹起了快乐风,听1 3|5-|,u

来让我们也来当当小树把这阵快乐风蔓延开来吧!

(老师分组用“u”把的音高传下去,要求学生轻轻唱准自己组内的音高,并且配上不同音高的动作。

老师加以手势指导,让学生的哼唱声溶入到一起,达到和声的效果。

 1    3   5 U    U   U

3、同学们真像传递快乐的使者,让老师在这大森林中着实地沉浸一番,瞧,老师还发现了几片有趣的树叶,这叶子上写着什么?

 12 1       34 3       56 5

(依次认唱,按顺序唱,分声部唱,合唱)

同学们真不错,老师同时拿出两条旋律,大家也能各自唱好自己的音高。

4、咦,反面还有呢,你们瞧,出示334 3  556 5

(哎,我们虽然是分两个声部来唱旋律,但是森林可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不能相互争吵,来各个声部站好自己的立场,我们团结地把这两条旋律唱和谐。

(唱得真不错,让老师再来感受一下这份和谐。

5、同学们唱得棒极了,老师太高兴了,我要对着大森林夸夸我们同学:

“同学们,你们真棒啊!

咦,这是什么声音?

(回声)

6、那同学们能不能来当当老师的回声,用老师出示的旋律来对答?

是谁躲在树林里,334 3556 5

  (逐个练唱,分声部,合起来)

说话和我们一样的?

334 3556 5

 (分声部,合唱)

7、“这是怎么回事?

回声回声回声”——师总结演唱歌曲中的最后一句。

 四、学唱歌曲

1、聆听旋律

师:

森林中的回声到底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有什么感受?

3、大家真的是有感而发,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这一次我们边听边找出曲子中最为轻柔的部分?

(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一句?

说得真好,希望呆会儿我们学唱的时候也能这么做到。

出示:

p  <   >    pp4︱64︱5-︱50‖22︱24︱3-︱30‖

               再见!

再见!

 再    见!

A.好,B.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一部分,C.看这部分要求我们分声部完成,D.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低声部的旋律,E.高声部的同F.学要认真聆听啦!

G.师弹低声部旋律,H.生跟唱。

I.高声部来

同J.学们,K.注意了最后一个音长一拍就够了,L.下面可是休止符。

M.老师不N.弹琴,O.你们看老师的手势来唱好,P.(分声部-合唱)

Q.我们两个声部合作的真愉快,R.好大家看这条旋律除了要唱准两个声部的音高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力度记号)

       G、对了,那我们唱的时候都要把这些要求作到位,分声部练唱

       H、我们把歌词代进去,两个声部一起来。

④我们一起来把歌谱唱一下,这边同学唱的是(高声部),这边是(低声部),好的,我们一起合作吧!

14让我们回到森林中去寻找它真正的回声吧!

(师生合作念歌词,师强的部分,生弱的部分)

15我们一起唱响他吧,大家来当老师的回声,可要注意回声的特点噢!

16我们合作得真愉快,老师把原声的部分也让你们来完成吧!

17男同学的声音比较的粗圹,女同学的声音比较的轻柔,你们说哪个更适合扮演回声啊?

(女生)好的,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角色分配来唱唱吧!

18好的,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同学们可要注意速度。

19大家在森林逛了这么一大圈都有什么感受呢?

20那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得唱起这首歌!

4欣赏曲子

这节课我们学的这首曲子是用分声部来延长的,这样的演唱形式叫什么呢?

(合唱),好的,下面我们旧老欣赏一首由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合唱团延长的《回声》,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那优美的旋律。

 5课堂小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回忆对森林说:

“再见再见再见!

”(唱,歌曲的最后一句)生分声部对唱最后一句。

五、欣赏合唱曲目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是用分声部来演唱的,这样的演唱方式是(合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合唱团演唱的《回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那优美的旋律。

 六、课堂小结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同学们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对着大森林说“再见再见再见”(师生对唱歌曲的最后一句)

 

第3课 口琴吹奏(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堂课教学让学生家较熟练掌握口风琴吹奏的基本技巧.

2,通过指导学生用口风琴吹奏学习歌曲《小杜鹃》,提高学生识谱,演奏能力.

3,通过器乐与打击乐的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教学难点:

认识75这三个音的位置

三,教材重点:

75执法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

《小杜鹃》是一首波兰民歌,要求能吹出三拍子的韵律感,区别断音和连音,最后四小节力求连贯、一气呵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基本练习:

复习吹奏《闪烁的小星》2遍.

注意:

不屈指,折指手型的正确

切忌:

一定要在有问题的基础上再吹

(二),认识75掌握指法

1,口风琴的学习

图片《口风琴》

找到中央c的位置依次找到75两个音的位置

(1)7——5------

(2)7——|5------|1-----|

指法的练习每组2遍

三二一三

(2)2275|1-----||

三二一五

(3)2275|5531||

三,新歌教学

1,出示歌片《小杜鹃》的整个节奏

方法:

1,按节奏拍目的:

掌握歌曲的整个节奏

2,按吹口风琴的方法读目的:

学习歌曲演奏的基本方法

3,出示歌曲旋律并标出指法目的:

从视觉上降低歌曲的难度

三,新歌教学

教师:

你们能不能用口风琴自学一下这首歌,一会我们来合奏好吗

a,随口风琴空琴练指法.

b,随口风琴空笛练吐奏.

c,自由练习吹奏乐曲.

d,随口风琴齐奏乐曲.

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看那一组弹得即快又熟练

练好后,生合奏,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加器乐:

沙锤0xx0xx0xx

方法:

自己读节奏两个乐器合奏与口风琴合奏练习

巩固

(1)找个别学生展示,加伴奏

(2)集体巩固加伴奏

同学们,在音乐之旅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我们感受到了学习口风琴的乐趣.可惜,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音乐之旅又要结束了.好了,同学们,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三单元:

海滨音诗

第1课大海啊故乡(1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学唱新歌《大海啊故乡》、学习用舞蹈来表现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大海啊故乡》,学会用柔美的歌声,深情地表现歌曲。

 2、用舞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演绎大海。

教学难点、重点:

 指导学生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演绎大海。

教学准备:

 磁带、关于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

二、欣赏图片导入

  1、教师:

今天,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海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认为大海美在哪里?

你能用形容词形容大海的美吗?

  2、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新歌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

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说一说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词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听歌曲,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感受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

  5、复习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6、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7、学生用lu轻声跟琴唱旋律。

  8、慢速学唱歌曲。

  9、指导唱:

在高潮处唱出歌曲的情感。

四、舞蹈表现

1、师: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舞蹈家,你将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大海?

2、生做动作:

有的用手臂的起伏表现海浪;有的用双手的挥舞表现巨浪。

3、师:

现在全班分成四组,你们能创作出集体表现大海的样子吗?

4、分组尝试。

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好的创意。

5、各组轮番表现。

一起探讨好的创意。

五、总结

师:

同学们的表演给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

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勇于表现

第2课天蓝蓝海蓝蓝(1课时)

歌曲《大海啊,故乡》《天蓝蓝,海蓝蓝》

欣赏《白帆》、《海滨音诗》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天蓝蓝海蓝蓝》

2、通过欣赏不同的作品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

3、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教唱歌曲:

《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分析、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天蓝蓝海蓝蓝》

一、导入

1、师:

刚刚播放的是一首什么歌曲?

听了这首曲子,使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是一首关于大海的歌曲,大海它不仅仅像大家所描绘的美丽、壮观,更是宽阔无垠、变幻无穷,大家想不想走进大海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呢?

(想)好,那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大海的世界,首先,请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关于大海的诗作。

[让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看一些关于大海的诗作,为学生课后的诗歌朗诵做好准备。

]

二、演唱比较分析

1、《大海啊,故乡》

⑴欣赏《大海啊,故乡》全曲,投影大海的画面与诗句。

师解说:

歌曲是作曲家王立平创作于1983年,是电视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词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真挚感情。

师:

这首歌喜欢吗?

(喜欢)老师也很喜欢,那我们就一起学吧。

⑵播放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和旋律起伏的特点,教师随旋律打出强弱拍子。

提问:

这是几拍子歌曲?

(三四拍)

[教师用铃鼓随旋律打出节拍时,学生用打击乐也跟着拍了出来,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比预想的效果好。

]

⑶分析歌曲(投影曲谱)

师:

全曲音域只有九度,旋律平缓,优美动听,三四拍,除去反复,前后只有四个乐句:

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妈妈的深切思念感情。

(教师边讲边提问)

[这一环节不须详细讲解,在下面的教唱环节中选重点讲解]

⑷老师弹歌谱请同学们听清音,用啦的唱法轻声哼唱旋律,同时用右手打出强弱拍。

⑸练唱歌曲

a、跟琴轻声唱一遍歌词

b、分乐句教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