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6165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docx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c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科目

品德与社会

教学班级

三年级一班

教科书名

及册数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上课日期

2013.8.26

每周节数

2

总授课节数

40

周次

时间

教材内容(1课至13课)

节数

1

8.26——8.30

开学报到

2

9.2——9.6

一.认识我自己1.两年来的变化

2

3

9.9——9.13

2.我的优点和不足

2

4

9.16——9.20

3.我的兴趣和特长

2

5

9.23——9.27

4.相信我能行

2

6

9.30——10.4

国庆节

7

10.7——10.11

二.我爱我家5.说说我的家

2

8

10.14——10.18

6.我是怎样长大的

2

9

10.21——10.25

7.爸爸妈妈真辛苦

2

10

10.28——11.1

复习

11

11.4——11.8

期中考试

12

11.11——11.15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2

13

11.18——11.22

9.共建文明家庭

2

14

11.25——11.29

三.文明的班集体10.说说我们班

2

15

12.2——12.6

11.同学友谊要珍惜

2

16

12.9——12.13

12.我们应该这样学

2

17

12.16——12.20

13.团结合作才能赢

2

18

12.23——12.23

机动

19

12.26——12.27

复习

20

12.30——1.3

期末考试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一班共有学生26人。

班内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课堂中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课后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但也有少数学生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待于本学期加强教育。

教材分析:

1、教材具有综合性。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

每一个主题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使之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得到道德观,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

2、教材具有开放性。

教材内容的选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便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开阔其视野,深化其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

3、教材具有情感性。

教材力图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材努力创设一种能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形式,与学生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烦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教材还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4、教材的形式活泼。

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

图文并茂。

采用对话式的儿童语言,设计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转承连接,富有亲切感。

教学目标、要求: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从而努力完善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培养学生对周围和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爱心,注意他人的期望,能够以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在人际交往中懂得体谅他人,又良好的沟通能力。

敢于表现自己、发展个性。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4、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5、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抓紧课堂40分钟,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增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

3对后进生,上课多提问,多辅导,勤检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鼓励,多和家长联系,沟通,共同抓好后进生的学习。

4、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教学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

1.两年的变化

学习内容

两年来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3、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

学习重点

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学习难点

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

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

2、尝试体验。

全班同学尝试。

3、交流感受。

4、揭示话题。

师:

“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纪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

”(板书:

我长大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

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那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再干什么?

2、师:

“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1)小组测量。

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评一评。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

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

3)填写书上的成长记录卡。

三、交流故事——分享“长大”的快乐

1)小组展示照片,感悟长大是一个过程。

2)小组交流

3)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

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尤其是那些令爸爸妈妈和自己难忘的事。

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的用品。

四、活动:

比比谁的本领大。

师:

同学们通过两年的学校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很多本领,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

游戏一:

系鞋带

游戏二、记忆单词。

五、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了每一位同学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地懂得了‘长大‘的含义。

希望同学们经常想到这一点,像个‘长大’的孩子。

”也希望大家在以后有更大的进步。

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

出生时的体重:

——

现在是体重:

——

出生时的身高:

——

现在的身高:

——

 

2.我的优点与不足

学习内容

我的优点和不足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

2、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3、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意识地发扬优点和克服不足。

学习重点

敢于和同学交流彼此之间的优点与缺点。

学习难点

设计和书写调查问卷,能正确评价和书写。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

实话实说评自己

一、教师导入: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不足,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评价自己要实话实说。

二、小组交流:

同学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回忆,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寻找薄弱点,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使每位同学的优点大家都能共同分享,不足都能引以为戒。

三、优点展示:

请每组选出若干名同学,模仿教材第6页同学们的做法,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优点,并指出自己的不足。

活动二:

小小辩论会

1、教师将教材第6页男孩思考的问题,作为辩论题,写在黑板上,并规定正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反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缺点”。

2、请赞成此观点是优点的同学坐到正方一边;认为此观点是缺点的同学坐到反方的一边。

正反方各推荐一名主辨,在规定的时间内率队友展开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

3、教师对同学的表现予以鼓励,同时结合“图文分析“中的内容,对辩论会进行总结,指出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活动三:

请你说说心里话.

1)要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若干名同学,为全班同学评价的对象。

将他们的名字公布出来,请大家思考如何评价他们。

2)请被批评的同学依次到前边来,倾听同学们的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同学的长处,评价时以讲述别人的优点为主。

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你的好伙伴,请他们填写。

收回之后,要认真阅读,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对方。

活动四:

教师眼中的我

1、指导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请一位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任课教师评价一下自己,并将评语写到教材第8页上。

2、课堂上,教师先请同学之间相互传看、交流老师的评语,再请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老师对你的评价。

三、教师总结:

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取决于你平时的表现,希望大家积极努力,把握住一切机会,争取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活动五:

用笔记一记

1、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体现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整理归纳一下,然后分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选择主要的记在课本上。

2、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记录,拿给家长看看,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把评语写在教材第9页空白处。

四、布置作业:

请你去采访你的任课老师,看看老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注意和老师交谈时的语气要有礼貌。

 

3.我的兴趣和特长

学习内容

我的兴趣和特长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

2、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知道健康的兴趣,培养文明行为和高尚情操。

懂得具有一种特长,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习重点

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难点

使学生知道健康的兴趣,培养文明行为和高尚情操。

懂得具有一种特长,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学习过程

一、动画导入,畅谈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

提问:

谁愿意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事?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及时评价。

小结:

听了大家的话,老师心里特别高兴。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了解到大家的兴趣是健康的、有益的。

这些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中,你最拿手的是什么?

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结成小组,在一起说一说,看一看。

一会儿每个小组选出最棒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二、小组合作,展示自我

学生根据兴趣结成小组,交流自己的特长和作品。

三、师生互动,因势导行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谁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亮亮你的绝活儿?

学生展示特长:

舞蹈、绘画、书法、唱歌、弹琴……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广泛的兴趣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

而要使兴趣发展成为特长,需要讲究方法,持之以恒。

对于性格内向、不敢发言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相机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

使学生知道只要肯尝试、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四、广泛交流,拓展兴趣

教师指出:

其实同学们熟知的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都是有联系的。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这方面的小故事,你们搜集了吗?

把你搜集的小故事在小组中讲给其他同学听一听,每个组选出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一会儿讲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讲故事。

教师小结:

这些名人的成功告诉我们,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品格,陶冶情操。

老师真希望你们能继续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老师相信,将来你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五、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同学们,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咱们班是一个小家庭。

正因为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才使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丰富多彩,才使我们在这个家庭中生活得如此快乐。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走上台来,带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给我们这个小家庭留一张全家福吧!

4、相信我能行

学习内容

相信我能行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能正视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

3、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得到进步的道理。

学习重点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展示自我,敢于尝试的良好意志品质。

学习难点

懂得只有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己,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得到进步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教师以两种方式和学生问好(一种不自信“上…上…上…课”,一种精神饱满地“上课”)。

2、师:

你们喜欢老师的哪一次问好方式?

为什么?

3、师:

老师对付自己的不自信是有方法的,我在放弃、退缩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三个字,你们猜是哪三个字?

(认可学生所猜,板书:

我能行!

4、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首先要相信自己,只要相信自已行,才会我能行!

(板书:

相信)

二、开展活动,体验情感

活动一:

“丁丁和甜甜的苦恼”

1、师:

在许多事情中,为什么有的同学敢于表现自己,有的同学却自我放弃和退缩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带有苦恼的小朋友。

2、出示课件:

丁丁和甜甜的苦恼

3、师:

你对于丁丁和甜甜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4、我们帮着他们出出主意好吗?

5、师:

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真是赛过小诸葛,你们在生活中怎样解决问题,排除烦恼呢?

——生讨论。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排解烦恼的小方法,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

①多运用“我能行”、“我会继续努力”等语言激励自我。

②把烦恼讲给身边的人听。

③面对镜子微笑1分钟。

④闭上眼睛深呼吸2分钟……

活动二:

正视不足,明理导行

1、导语:

老师在教学中也遇到了小朋友有苦恼的情况,他把苦恼讲给我听,我给他出了个小主意。

2、教师讲教材P13“张小波的故事”。

3、分步引导:

你在课堂上有没有不敢举手发言的时候,在学英语时有没有单词记不住,觉得自己特别笨,不想学的时候,在跑步中有没有因为落后而不想跑的时候?

……

(1)原因是什么?

(生说原因)

(2)长期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

(生说不自信的危害)

(3)今后准备怎么做?

(生畅谈想法)

4、小结:

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了解了缺乏自信的原因,认识到了缺乏自信的危害,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

请同学们听听好朋友大嘴青蛙的忠告:

(课件出示学生读)要想让自己各方面得到锻炼,就要敢于表现,把自己展示出来。

5、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师:

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我能行.

6、课件出示小诗:

《我能行》。

7、让我们一起自信地读这首小诗

(1)指名读。

(2)师生合作读。

(3)你从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拓展、升华情感

1、师:

读得真好!

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收获?

2、升华情感

(1)出示舟舟图片

(2)简介舟舟:

智残儿,不认字,不识谱,但却能指挥世界顶极乐团演奏。

他若不自信、若认为自己智障能成功吗?

(3)总结:

自信不但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充满自信,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让我们加油吧!

第二单元我爱我家

5、说说我的家

学习内容

我的家庭成员与亲属

学习目标

1、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爱好\和个性特点,以及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2、学习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3、关爱家人,了解家人.

学习重点

知道自己家庭成员的组成,初步了解家人的民族\职业\爱好\和个性特点,以及家人和亲属的社会关系.

学习难点

学习调查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王老师,可是你们知道每天下班老师要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

你向知道他们是谁吗?

老师出示全家福照片,并简单介绍家庭成员.

二、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组成

师:

谁愿意像老师这样也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大家呢?

1)请1~2名学生到前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学生出示自己家人的照片并像老师一样进行介绍.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家里有哪些成员呢?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三、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

1)贴照片,将学生准备的全家福贴在书上.

2)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并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

将小组同学的教科书竖着摆成一排,然后观察每个家庭成员组成情况,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可去别的小组进行参观,也可在本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每个家庭成员结构是不一样的,大家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其乐融融.

四、介绍家庭成员

1)指导学生填写家庭调查表:

从成员人数,年龄,民族,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介绍

2)选择2~3名学生进行汇报

五、了解成员与亲属的关系

师:

在家庭中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你知道爸爸妈妈又是谁的孩子呢?

与爸爸妈妈同辈的还有谁?

1)指导学生看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表.

2)放<亲属歌>

3)师生配合一问一答:

如: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生: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了解类似姥姥姥爷的孩子.

4)指导学生填写书中的问题.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的是家庭成员与亲属的关系,你们明白了吗?

相时考考再巩固.

五、作业布置:

将未完的书中作业填写完整.

6、我是怎样长大的

学习内容

我是怎样长大的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2、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习透过现象表面看事物本质,发现和理解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习搜集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并能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3、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

学习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学习难点

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感受长大

1、活动一:

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

几张学生小时侯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孩子是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取出自己儿时的玩具互相交流感受.

3、指名一到两位同学到前面来说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玩具,这里有没有什么纪念意义.

小结:

同学们,通过看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那你可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把你这个小不点养这么大呢?

二.我是怎样长大的

过渡:

回忆过去,儿时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比一比才知道原来我们是那么小,什么都不会现在长大了学会了很多东西,你知道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吗?

1、在相册中寻找成长的足迹

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就是成长的足迹,一本小小的影集就是生活的缩影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孩子的点滴成长凝聚了家人的无限关爱,首先在小组内看相册,组长负责轮流进行.

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重点介绍

2、介绍自己成长中的一片日记

3、讲一个难忘的成长故事:

1)看教材上介绍的故事

2)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小结:

在成长的纪念册里和成长日记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们不仅发现自己长大了,而且发现养大一个孩子是这么不容易,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知凝聚了家人的多少心血呀!

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来看相册.

一名同学代表来介绍.

介绍自己的成长日记.

讲一个让自己难忘的故事.

7、爸爸妈妈真辛苦

学习内容

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感受父母的辛苦.

2、能够体察父母的辛苦.

3、对父母的辛苦能理解,并愿意承担一部分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感受父母的辛苦.

学习难点

能够体察父母的辛苦,了解父母的烦心事,并能想法给父母减压.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

1、阅读教材第25~26页的文字和插图.

2、在小组内交流(像书上的同学那样介绍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特点和辛苦程度以及做家务的情况.)

3、出示照片

4、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到前面交流(结合自己爸爸妈妈的实际情况,分别介绍他们的工作和承担的家务活.)

5、思考: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辛苦?

不这么做可以吗?

二、了解爸爸妈妈的烦心事.

思考:

爸爸妈妈不仅要努力地工作,还要抚养子女,照顾老人,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烦心事,爸爸妈妈有哪些烦恼呢?

1、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指导学生分析图文,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爸爸妈妈有什么烦恼.

2、根据课前调查情况,学生在组内简单交流.

3、3~5名学生一组在班级交流.

思考:

哪些烦恼是因你而起的?

4、学生看教材第28页,认真反思,将爸爸妈妈因自己的烦心事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上.

5、汇报由自己为父母招来的烦心事.

思考:

爸爸妈妈本来已经很辛苦了,生活压力这么大,有时因为我们不懂事,爸爸妈妈还要操心,烦恼,你们有什么想法呢?

6、学生谈感受

三、作业布置:

完成书上的填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父母.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学习内容

我家的经济来源和我家的生活支出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2、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3、懂得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收入,同时明白自己家的家生活支出有那些以及自己的花销占多少。

学习重点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俗话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那我们这些小同学今天参与当家,了解自己家的收入来源。

本节课我们来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一下家庭收入的来源。

二、老师将同学按照自己家长的职业进行分类:

工人家庭、科技人员家庭、个体经营家庭、农民家庭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家的收入来源。

我们发现同学们所说自己家的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靠自己的劳动换得的工资或卖粮的收入以及个体劳动者靠经营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叫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的家庭像书中小朋友所说如房租、股票、保险等叫非劳动收入。

你家的属于那种是其中一个或两个。

填写下表

家庭经济来源

劳动收入

非劳动收入

教师补充:

对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我国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正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我花家里多少钱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算算,从开学到现在你花了家里多少钱除了咱们书上所列举的三项你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