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363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docx

垂直线型板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课件

 

垂直线型板模具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垂直线型板模具技术条件及验收标准

1、总则

为了保证模具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满足模具市场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短工期、低价格’需求;为企业保持长期、稳定、高速的发展奠定基础,特制定本标准。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垂直无箱造型型板的结构、型板及模型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防护及运输包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砂型铸造垂直无箱造型的型板及模型。

同时作为设计、工序操作、工序检验及模具出厂检验的依据。

3、质量职责:

在模具制造的各个工序如果发现与本标准不符合现象,模具厂

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及时发现、解决、反馈质量问题。

 

4、工艺流程图

图纸、样件、其它

设计(工艺)

造型

编程

木型(消失模)

铸造毛坯

时效处理

粗加工

数控加工

刻字、电火花

钳修、组装

抛光

检验

包装、发货

5、型板结构形式与尺寸

5.1、型板主体的毛坯设计要求(600X470、650X525见附图)

5.1.1整铸型板的设计要求:

标准型板设计厚度一般为25mm,背面应做成随形筋结构(十字筋),筋宽度为20mm,型板板面厚度20mm。

边框厚度20mm,安装孔、定位孔周边厚度不低于15mm。

模型按型板板面厚度15mm随形设计,必要时模型自设加强筋,加强筋厚度为12--15mm。

5.1.2镶嵌型板及模型的设计要求:

标准镶嵌型板设计厚度一般为25mm的两面平型板。

模型镶嵌按要求分为平镶、嵌镶两种,模型应从型板背面用两个以上的内六角螺钉固定在型板上。

模型按材料要求设计,铸造模型厚度按15mm随形设计,必要时模型自设加强筋,加强筋厚度一般为12--15mm。

5.2、型板及模型的铸造及时效要求:

5.2.1、型板及模型的铸造要求:

型板、模型应保证正面无影响型板、模型表面的铸造缺陷,加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可镶补或焊补。

缺陷严重时,应重新铸坯。

5.2.2、型板加工前的时效处理

型板在加工前应进行充分时效处理,振动时间灰铁不低于40分钟,球铁不低于60分钟。

必要时,粗加工后进行二次振动时效处理。

5.2.3、型板加工前的表面处理

整铸带筋型板加工前,型板背面涂红色防锈漆。

6、型板及模型的技术要求:

6.1、型板及模型的设计要求:

6.1.1、型板主体的加工尺寸设计要求

型板主体的加工尺寸应按尺寸公差的下差设计,(标准型板见附图)。

根据实际适用情况,型板顶面及两侧面单边可减小0-0.1mm;型板下边(刮砂条边)应减小0.3-0.5mm,以减少刮砂条的磨损。

6.1.2、型板定位孔及安装孔的设计要求:

按名义尺寸设计定位孔及安装孔的位置,采用数控加工。

6.1.3型板布置的设计要求

模型设计完成后,根据铸件的技术要求,模型在型板上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到模型在型板布置要求,浇、冒系统工艺,吃砂量等。

同时要征求客户意见(最好经客户确认),保证模型在型板上布局的合理。

6.1.4模型的设计要求

按客户图纸要求设计模具型腔,模型的各项工艺参数(非加工面的尺寸公差、加工余量、铸造收缩率、起模斜度、分型负数等)应充分考虑。

同时要征求客户意见,保证模型设计尺寸合理。

6.1.5型板及模型铸造圆角与起模圆角的设计要求

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均应考虑铸造圆角,图纸未注明的圆角一般按照内圆角R2—R3,外圆角R1设计。

起模圆角一般为R0.5—R1,圆角应均匀一致。

6.1.6、型板厚度的设计尺寸核对

当型板上布置的模型较高或砂胎较深时,应按其模样设计最大高度进行校核(600X470、650X525见附图)。

6.1.7型板及模型标识的设计要求

产品要求的标识(图号,厂标,生产日期,模具号等)应准确无误的反应在模型上。

根据各种标识的要求(固定、镶嵌、更换等),考虑制作工艺。

6.2、型板的加工精度要求:

6.2.1型板板面的加工尺寸要求

加工后型板平面度不大于0.1mm,型板正面与型板背面平行度不大于0.1mm,型板侧面垂直度不大于0.05mm超出此范围应及时修正,不能修正的,要报废重新加工。

6.2.2型板板面的加工精度要求:

加工后型板板面光洁度应达到Ra3.2,型板侧面光洁度应达到Ra3.2,定位孔及模型光洁度应达到Ra1.6。

6.2.3型板板面加工的其它要求:

型板在数控加工紧固时的固定孔应为盲孔,镶嵌型板紧固模型时应采用反面螺钉孔固定,不应穿透型板及模型,避免在型板及模型的正面留下螺孔痕迹。

6.3、模型的加工精度要求:

6.3.1模型的加工尺寸要求

模型精加工后,各部位尺寸应控制在±0.1mm范围内。

对特殊要求的部位尺寸,应另加标注。

6.3.2模型的表面质量要求

型腔表面应无任何铸造、加工缺陷,型腔的任何部位不得用修补胶、原子灰修补;必要时可镶嵌、铆接,镶嵌、铆接应使用与原模具相同或相近的材料,镶嵌后的模型部分应与模具一致,不得影响模具整体质量。

模型精加工后表面光洁度应在Ra3.2以上。

6.3.3模型的电脉冲加工

对图纸(工艺)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应清角到位。

可采用电火花或钳修方式。

7、型板及模型的标识

7.1、模型的标识

产品要求的标识(图号,厂标,生产日期,模具号等)应准确、清晰。

加工应考虑铸造出砂等因素,准确无误的反应在模型上。

镶嵌的字符、标识等应保证镶嵌后与模型结合紧密,无缝隙、台阶。

7.2、型板的标识

型板在出厂前应按要求刻写模具号,以便于使用厂家管理、区分模具。

一般刻写在型板的右下角,原则上采用凸板凹字的形式,凸板直接在型板上带出,亦可用1-2mm的铝板字头打印后粘贴。

7.3、其它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如:

颜色等),严格按客户标准执行。

7.4、模具出厂前,应在型板左上角镶贴本厂标牌。

8、浇注系统的标准化设计

8.1、浇口杯的标准化设计

本厂采用的浇口杯有六角形浇口杯(1#-7#)和矩形浇口杯(1#-7#),浇口杯的材料有铸铝和铸铁两种。

8.2、直浇道、横浇道的标准化设计

本厂直浇道、横浇道采用标准铝制浇道(编号1-16)。

8.3、冒口的标准化设计

本厂采用的冒口有圆柱形冒口(1#-17#)和球形冒口(1#-17#),冒口的材料为铸铝。

8.4、浇、冒系统的制作与安装要求

8.4.1、浇口杯的制作与安装要求

浇口杯的制作一般采用钳修,应保证光滑及圆角过渡,浇口杯的顶面(进水端面)应无拔模斜度及圆角,其余各面均应沿型板结合面的垂直方向修3-5°拔模斜度。

安装前浇口杯的光洁度应达到Ra3.2。

浇口杯的安装,用两个内六角螺钉从型板的反面固定在型板的设计位置。

浇口杯的顶面不能高出型板顶面,低于型板顶面不大于0.1mm。

8.4.2、直浇道、横浇道的制作与安装要求

标准直浇道、横浇道一般采用钳修,保证表面光滑及过渡圆角(R2-3)。

形状复杂或要求较高的浇道,可采用数控加工。

直浇道、横浇道原则上采用螺钉从型板的反面紧固。

浇口杯与浇道、浇道与浇道之间的搭接配合应完整、紧密,搭接间隙应小于0.5mm。

浇道各拐角处应做圆角过渡,过渡圆角一般﹥R5;浇道与型板接触面做R2起模圆角。

如无特殊要求,可采用金属修补胶、原子灰修补圆角。

8.4.3内浇口及冒口的制作与安装要求

内浇口及冒口一般采用铝制,按设计尺寸制作并在距模型1-3mm处做30-60°的断料凹槽,此处是内浇口及冒口径的最小设计尺寸。

内浇口及冒口径越接近浇道(冒口),断面应呈放大状态。

内浇口及冒口的拔模斜度一般﹥5°,全部采用圆角过渡。

内浇口及冒口的安装一般采用AB胶粘贴到型板上,内浇口及冒口的形状、尺寸及位置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应力求整体美观、顺滑。

9型板装配技术要求

型板装配前应严格按照图纸检查型板、模型尺寸。

待确定型板、模型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9.1、定位销套的检验与装配

装配前应检查定位销套的尺寸,按照图纸尺寸公差检验。

不合格销套不得用于装配。

装配过程应为过盈压入,原则上不允许用锤击方式镶嵌,装配后,销套应低于型板板面0.1-0.5mm。

9.2压条及刮砂条的选用与安装

本厂采用自制聚胺脂刮砂条,现有600、650两种。

压条用宽度20mm,厚度4mm的A3钢板。

压条、刮砂条装配前,压条用标准钻模钻孔。

压条、刮砂条紧固后应确保与型板紧实贴牢,无松动、折叠。

最后将压条、刮砂条与型板侧面修平。

压条、刮砂条有特殊要求的型板,另行通知。

9.3排气塞

排气塞的材料为黄铜,规格从ф6-ф30。

模型上的孔、凹坑等影响射砂的均匀性部位,需要安装排气塞,单一排气塞的直径以孔直径的1/4-1/2为佳,大孔内(>Φ60)需布置多个排气塞。

原则上,安装后排气塞应与该处型面平或高于该处型面0.5mm。

9.4排气片、集气包

排气片、材料为厚度1-4mm铝板,、集气包的材料一般用浇道,其大小视排气需要定。

排气片一般开设在型腔顶面或铸件的厚大部位,排气片的起始端应距离型腔1-2mm,与型腔接触部分的厚度约0.5mm,并以10mm长的斜坡过渡。

砂芯芯头部位必须安放排气片,浇冒口需要排气时亦应设置排气片。

型腔用排气片无法引出时,可在空档部位设置集气包。

9.5防撞杆

防撞杆有单面用防撞杆和双面用防撞杆两种,防撞杆材料均为45#钢,长度规格各分为三个档次。

单面用防撞杆在型板的正压板上设置两个防撞杆;双面用防撞杆应在型板正、反压板的对称位置上设置四个防撞杆。

防撞杆高度以两面模型最高点10mm为宜。

9.6吊装孔

根据客户需要,模具顶面设置M10的吊装孔,吊装孔应尽量选在模具顶面的重心位置。

10、型板及模型的检验

型板及模型的检验分为工序自检、质检部门的检验两部分。

工序检验由工序操作者的自检、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检验。

质检部门的检验原则上是全过程的控制和检验,并作为模具出厂的检验依据。

10.1工序检验

工序检验的主要任务是对宏观尺寸及型板、模型铸造缺陷的检验,操作者无法确定时,由质检部门裁决。

10.2质检部门的检验

10.2.1铸造模型检验

用于铸造模型毛坯的模型(木型或消失模),需经质检部门检验后方可使用。

检验依据型板及模型图。

10.2.2铸造毛坯的检验

型板、模型毛坯应保证加工后,正面无影响表面质量的铸造缺陷。

毛坯及加工过程的缺陷控制按5.2.1。

10.2.3型板、模型数控加工后的检验

型板、模型经数控加工后,模型尺寸基本到位。

质检部门依据产品图或模型图,型板布置图检验型板、模型的全部尺寸。

型板、模型的检验按5~7的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0.2.4型板、模型整体装配后的检验

浇、冒系统、标识、定位销、安装孔等按8、9的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逐项检验。

10.2.5型板、模型经检验合格后,按本厂检验单格式出具型板、模型的外观、尺寸检验报告。

并存档待查。

11、型板、模型的防护处理与包装

11.1、型板、模型的防护处理

模具制作完成后,清理干净并涂防锈油。

入库待发。

11.2、型板、模型的包装要求

通过货运或客运发送模具时,模具应用标准方式包装,同时将各种辅件装箱。

本标准由总经理提出。

本标准解释权归铸造技术部

200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