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作业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3299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作业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政经作业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政经作业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政经作业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政经作业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经作业本.docx

《政经作业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作业本.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经作业本.docx

政经作业本

全球经济现在的手脚都是绑在一块儿的,全球咨询业巨头罗兰·贝格的大中国区总裁EdouardBouee就认为,从欧美到越南,很多国家都踏进了高通货膨胀时代,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自待在门外面,而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走势似乎也印证了他的观点,上半年全国CPI上涨7.9%,远高于去年同期的CPI涨幅,那么,这一轮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源头又在哪里?

我也联系到了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经济学博士RichardLevin,我曾经在他手下学习过,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记者:

“莱文校长,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C.Levin:

“谢谢你们邀请。

记者: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经发生了两次通货膨胀,但前两次通货膨胀都发生在封闭经济体内,我想这一点,迥然不同于现在的情况,那么,在您看来,这一轮中国式通货膨胀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C.Levin:

“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大概是百分之七或七点多,而西方国家只有百分之三,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结构性的,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更高。

记者:

“您的意思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与欧美国家不同?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C.Levin:

“不错,原因就在于大宗商品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大。

理查德·莱文是美国常青藤联盟学校中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并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领导者之一,他1974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他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他认为,中国的大国崛起,也让国际商品市场体现着13亿人需求的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海外铁矿石最大买家,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C.Levin:

“尤其是中国的建筑行业和制造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而美元贬值则以一种更为“诡谲”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的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指出,因美元币值变动导致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C.Levin:

“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完全控制本国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和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之间存在很多经济上的往来,国际经济的变化更容易对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以及中国的货币供应问题构成影响,而这些条件都是中国自己无法控制的。

从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我国广义货币增长了3倍多;各项贷款增长近3倍;外汇储备增长近9倍。

可以说,在这7年多的时间里,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境外资金大量涌入。

记者:

“莱文校长,您怎么看待国际热钱?

它是不是推动通货膨胀的另一无形的手?

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C.Levin:

“不错,如果进入中国的资金增加的话,如果中国国内的货币供应无节制地持续增加,就会产生问题,导致通货膨胀高居不下,人民币升值同时也会吸引更多国外资本流入中国,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国际热钱,如果国际上的游资出于投机目的大量流入中国,反而会推高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中国经济目前开放程度非常高,所以中国的货币当局在制订政策时要考虑各方面因素。

刚才,美国耶鲁大学校长RichardLevin在和我对话的时候,把导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成三点:

对大宗商品需求剧增、美元贬值、国际游资投机炒做,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中国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发行特别国债,到实施价格干预,宏观调控把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这些招数能不能帮助中国经济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冲击呢?

008年通货膨胀分析及相关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孙方红李虹蓉

内容概要

几年来美国实行的低利率、低汇率政策,推动全球充裕的流动性流向供给相对短缺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能源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以至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打破了这些商品过往周期循环的上轨,也带来各国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因素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决定未来我国物价走势的主要因素是:

(1)短期内,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促使投机资金还会不断追逐短期套利机会,大宗商品、能源、粮食的金融属性被强化,使这些商品的价格有可能在上半年继续高位震荡,并有可能创出新高。

(2)中期看,大约在下半年以后,随着欧洲经济步美国后尘出现增长下降,全球总需求减弱,将带来商品实际需求的下降,支撑高油价、高大宗商品价格和高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就会减弱。

同时,必然带来推升商品价格的金融因素急剧衰减,因而带来市场的剧烈调整。

特别是,在美国经济情况趋稳而欧洲经济增长放缓出现减息的时候,美元汇率即会触底反弹,或维持低位震荡,以美元计价的油价、大宗商品价格,以及粮食价格的下行调整很难避免。

(3)对于我国PPI构成的分析表明,尽管食品因素和原材料因素在雪灾和国际价格的影响下,依然是推升PPI的主要方面,目前CPI的上涨还是结构性因素为主,工业制成品价格总体上涨幅度有限,核心CPI水平仍然较低。

但从工业部门上下游价格的变化中,我们发现,下游工业品的价格开始出现缓慢攀升,通货膨胀形势愈显严峻。

虽然当前的物价表现出加速迹象,但我们认为尚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基础。

原因有三,其一,中国目前的市场已然是一个工业品供给过剩的市场,与90年代和80年代的短缺经济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其二,要素成本的提升在中国仍然处于半管制或非自由经济状态,尽管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但因其提升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可控,通胀形势的恶性化发展并引起滞胀的可能性较低;其三,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已经很高,既然去年以来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没有使中国幸免,那么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价格回落同样会降低中国国内通胀压力,使下半年国内通胀压力趋于缓和。

在现阶段通货膨胀预期高企的情况下,名义消费增长加速有其必然性,将给投资者带来相关的投资机会。

我们认为,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寻找股市投资机会主要遵循三个思路,其一,具有较强的价格转移能力的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其二,具有品牌优势、保值增值优势的需求弹性大的产品;其三,产业链完整的企业。

一、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压力

当前,全球都处于通货膨胀的压力之下,究其主因在于,几年来美国实行的低利率、低汇率政策,推动全球充裕的流动性流向供给相对短缺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带来能源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以至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打破了这些商品过往周期循环的上轨,也带来各国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因素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未来全球需求增长放缓的预期下,商品市场价格有可能发生逆转,总体上有利于舒缓我国通胀的压力。

1.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堪忧拖累总需求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和时间已大大超出多数人的预期。

自从去年8月份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为了避免发生因信心崩溃而带来的金融体系大动荡,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挽救市场的措施,从07年9月18日开始,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目前的2.25%,还包括注资、降税在内的救急政策。

但是,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大都持续走弱,政府当前的政策措施在短期内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难以阻挡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

欧日经济增长前景也不乐观。

从日本的经济数据看,日本经济面临再次退回到通缩时期增长状况的风险。

日本政府3月19日发表的月度经济报告称,目前日本经济的复苏势头暂时处于停滞状态;企业设备投资、生产和盈利都出现下降。

OECD也下调了日本经济一、二季度的增长率,分别至0.3%、0.2%。

同时指出日本经济的增长基调正在衰弱。

从欧洲方面看,欧洲经济受高汇率的影响,出口增长受阻;而同时,食品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仍然是困扰欧洲经济重要的当前因素。

美林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欧洲基金经理们担心欧洲经济将出现滞胀,多数受访者预计欧洲经济将在未来12个月严重放缓。

OECD将欧元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从0.5%下调至0.4%。

由于欧洲央行以稳定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对即将出现的增长问题反应迟缓,从而错失前瞻性调整的机会,从而延缓全球经济增长的恢复过程。

虽然发达国家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确定,但是,未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程度、延续的时间,欧洲经济能否有效避免经济增长的较大幅度下滑,全球经济受拖累的程度,以及亚洲经济能否抵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等等,都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图表1-1欧美主要经济指标*

 

2007年

2008年

11月

12月

1月

2月

美国

工业生产增长%

0.3%

0

0.10%

0.10%

零售销售增长%

1%

-0.40%

0.4%

-0.60%

非农就业人数

60000

82000

-22000

-63000

ISM制造业指数

50

48.4

50.7

48.3

ISM非制造业指数

-

53.9

44.6

49.3

日本

工业生产增长%

-1.60%

1.40%

-2.20%

零售销售增长%(月同比)

1.6%

0.20%

1.50%

领先经济指标

18.2

45.5

36.4

消费者信心指数

39.8

38

37.5

36.1

欧元区

工业新订单(季调后)

2.00%

-3.60%

 

 

领先指标

98.1

99.4

99.1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52.6

52.8

52.3

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53.1

50.6

51

*注:

除标出的指标外,其余增长率指标均为月环比指标。

资料来源:

美国人口普查局/劳工部/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内阁府,欧洲央行/欧盟统计局

1.2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带来商品市场大幅震荡

1.2.1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大幅震荡格局

由于近期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美国政府不断减息释放出的对经济增长担忧的信息,是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大幅震荡的主要原因。

最近两年,石油价格、大宗商品甚至粮食价格的波动都远远脱离了其长期波动区间,带来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长期低利率政策和美元持续贬值,使大量的流动性进入供给相对短缺的领域,大宗商品被赋予了很强的金融属性;其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金砖四国的经济崛起,带来商品需求的不断扩张。

可以说,经济增长的实质性需求增长是推升大宗商品价格的基础,而金融性需求在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下会将实质性需求大大放大。

一旦实质性需求下降,商品的金融属性赖以依附的基础即出现逆转,带来金融性需求的萎缩,并有可能放大实质需求的下降的程度。

因此,在短期内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促使投机资金还会不断追逐短期套利机会,大宗商品、能源、粮食的金融属性被强化,年初以来油价、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冲高,正预示着商品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

中期看,大约在下半年以后,

(1)全球总需求减弱将带来对商品的实际需求必然下降,支撑高油价、高大宗商品价格和高粮食价格再继续上涨的动力就会受到影响;

(2)在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拉升商品价格的金融性因素将急剧衰减,而投机资金的撤离将带来市场的剧烈调整。

图表1-2CRB金属及能源价格指数(1967=100)

资料来源:

CRB

1.2.2美元汇率年内将可触底,大宗商品价格下行风险加大

6年多来美元对主要货币的综合汇率指数已经下跌40%,对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年内欧日美之间经济实力和利率政策的相对变化,将给美元带来反弹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当在下半年出现,即在美国经济情况稳定下来,而欧洲经济增长放缓出现减息的时候。

无论是美元汇率触底反弹,或仅仅维持低位震荡格局,都会引起油价、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调整,对全球通货膨胀走势产生抑制作用。

1.3粮食库存下降导致全球粮价飙升,但需求放缓对粮价的涨幅将有所抑制

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以及库存(图表1-3)的数据显示,1998/99年~2007/08年的10年间,大多数年份全球粮食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

在耕地面积多年变化很小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的增长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粮食库存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降到20多年的最低点。

图表1-3世界粮食种植面积、产量、消耗量和库存数据

数据来源:

美国农业部

近两年,在能源价格不断走高的环境下,生物替代能源的开发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大量增加的工业需求打破了全球以往的粮食平衡体系,粮食供求形势更趋严峻。

美国和巴西两个玉米出口大国在06/07年度减少玉米出口用以生产乙醇,美国玉米产量大致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5%,而08年预计美国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将达到其产量的20%。

玉米供需不平衡带来的价格上涨,必然会通过“价格示范效应”和“种植替代效应”,造成其他粮食(小麦、大豆等)以及食品价格的上涨。

随着07年粮食工业用途的大量增加,全球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均明显突破了过去30年的箱体(图表1-4),创出历史新高,这是粮食供需平衡打破后在价格上的反映。

高粮价影响下,各国纷纷出台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

图表1-4CRB主要粮食价格变化

资料来源:

CRB

国际粮食市场因供给缺口的扩大,使供需矛盾呈现长期化趋势。

因此,未来的粮食价格将可能在一个更高的价格区间维持箱体波动。

但短期看,粮食本身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囤积的特征,是粮食价格的金融属性较大程度低于金属商品的原因,其价格的波动,与金属商品价格相比,与经济实际需求变化的联系更为密切。

因此,随着全球需求增长趋弱,年内国际粮食价格亦将高位回稳甚至有所回落,但调整幅度将比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缓和。

二、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和预期

07年下半年以来,食品因素不断推高CPI,08年2月CPI更达到8.7%的高位。

对PPI构成的分析表明,尽管食品因素和原材料因素在雪灾和国际价格的影响下,依然是推升PPI的主要方面,但从工业部门上下游价格的变化中,我们发现,下游工业品的价格开始出现缓慢攀升,通货膨胀形势愈显严峻。

总体上,根据我们对未来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判断,及其对国内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仍然认为,下半年我国的物价形势将有所缓和,尚不存在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基础。

2.1短期内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存在加大了抑制国内通胀的难度

2.1.1进口品单位价值上升

国内资源的短缺和对农产品特别是大豆需求的上升,今年头两个月我国进口有大幅增长。

从主要进口品的量值相比得出的单位价值(以此代表进口品价格)来看,进口增长较大与价格提高有关。

海关总署公布的31种重点进口商品中,有30种商品的进口单位价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8种是量价齐升,表明这部分商品具有刚性需求,比如铁矿石、大豆、成品油、天然橡胶等。

图表2-1中显示了按单位价值上升幅度排序的前10种商品,其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超过22%,价格上涨幅度超过50%的有7种;而在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有6种商品的进口量出现增长。

原材料进口价格的大幅提高,表明存在输入型通胀压力。

图表2-11~2月份累计单位价值增长排位前10的进口商品

单位价值累计同比变化

进口量累计同比增长

铁矿砂及其精矿

84.6%

16.2%

大豆

76.6%

51.4%

食用植物油

66.7%

7.3%

原油

62.3%

9.5%

成品油

60.5%

17.7%

谷物及谷物粉

57.1%

-10.3%

钢坯及粗锻件

52.0%

-42.4%

肥料

41.7%

-39.8%

天然橡胶(包括胶乳)

38.5%

21.8%

农药

26.8%

-8.6%

资料来源:

平安证券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2.1.2国际大豆价格是影响我国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外来因素

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是本轮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主要单一因素,其中粮食价格走势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举足轻重。

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豆上。

总体上从中国粮食主要品种的供求情况看,水稻基本是自给自足,玉米略有出口,小麦略有进口,而大豆则明显依赖进口。

比较中国和世界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消费、库存数据,中国小麦库存消费比相对较高(图表2-2),表明政府在保证国内小麦供应、稳定国内小麦价格方面应该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但中国玉米产量消费差和库存消费比的下降趋势,显示消费持续增加,将可能支撑国内玉米价格维持上涨趋势。

相比之下,中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相当高,2006/2007年度进口消费比达到65.15%,前面我国大豆进口单价上升的情况也表明,国内大豆价格深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

由于大豆价格的上涨,其下游产品豆油、豆粕以及其他食用油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图表2-2世界与中国粮食产量消费差及库存消费比比较

2-2-1小麦2-2-2玉米2-2-3大豆

数据来源:

USDA

从价格走势看,随着中国政府一系列限制出口、稳定粮价措施的实施,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走势与国际价格的联动性较差(图表2-3-1、2-3-2),但国内大豆价格走势明显跟随国际价格(图表2-3-3)。

图表2-3中国与芝加哥粮食价格比较

2-3-1小麦价格2-3-2玉米价格2-3-3大豆价格

数据来源:

bloomberg

我们认为,短期看国内的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均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对水稻、小麦、玉米市场也应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国内除大豆外的粮食价格不大可能显著跟随国际市场上涨,08年应是高位趋稳。

大豆价格也会在全球需求趋弱的影响下,在下半年趋稳并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2.2食品价格是推高CPI的主要因素

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饲料、油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油料价格显著跟随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而饲料价格上涨、肉禽价格偏低打击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供求缺口扩大,使得肉禽及制品价格明显上涨,因此,由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对食品价格的传导显著拉高了CPI。

目前看,全球农产品仍有继续走高的可能性,这将成为影响今年食品价格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果相关供给无法较快大幅度提升,那么期望食品价格能在短期内回落是不太现实的。

总体看,目前CPI的上涨还是结构性因素为主,工业制成品价格总体上涨幅度有限,核心CPI水平仍然较低。

图表2-4CPI及食品价格

数据来源:

统计局

2.3非食品类价格传导正逐渐影响CPI,但尚不显著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非食品类PPI向CPI的传导还是比较有限的,这其中有三类原因:

2.3.1政府调控使上游价格传导不畅,但存在涨价要求

国际原油价格自2004年以来一路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由于政府调控因素,其上涨幅度远未跟随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国内成品油价格因人为因素导致其价格传导路径不通畅,使得其潜在很强的涨价动力,特别是美元走弱的情况下,这个动力更强。

在天然气、水、电、煤炭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政府控价因素。

发改委《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确定了今后资源性产品价格全面上调的基调。

虽然依目前状况分析,具体实施将会在CPI水平趋稳之后,但这是今年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涨价因素。

2.3.2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消化了上游的涨价因素

从历史数据看,从工业品生产部门内部的价格传导看,越往下游,价格同比涨幅越缓慢(图表2-5);同时,大部分的中下游工业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却能够维持一定水平,说明至少截止到2007年底,工业产业链中的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传导过程中被内部消化了,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图表2-6)。

图表2-5工业企业上游成本变化和出厂价格对比

数据来源:

acmr

图表2-6部分下游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与劳动生产率

2-6-1成本费用利润率

2-6-2劳动生产率

注:

成本费用利润率数据用的是每年11月末数据,劳动生产率为单位劳动力产值,数据用的每年11月末数据

数据来源:

acmr

从2008年1、2月份的价格指数看,PPI内部上下游自身消化价格上涨的能力仍然较强,体现在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增幅低于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和衣着类出厂价格同比增长较慢甚至负增长(图表2-7)。

但我们注意到,处于PPI下游的一般日用品出厂价格开始呈现跟随上涨的迹象(图表2-8),很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下游工业品价格,需要密切关注。

图表2-72008年1、2月PPI分类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图表2-8PPI与一般日用品出厂价同比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从目前工业产业链中处于下游行业的工业品价格起伏较小以及其成本费用利润率的相对稳定来判断,现阶段“成本推动型通胀”的迹象还不明显。

06年以来,以经济结构转型推动的投资需求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的消费需求,是现阶段拉动通胀的主要因素。

2.4翘尾因素对08年CPI的贡献为3.42个百分点

从07年CPI环比数据来推算,翘尾因素对2008年CPI的贡献为3.42个百分点,而08年上半年CPI受翘尾因素的影响更大(图表2-9)。

我们认为,08年CPI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在5.5%左右。

图表2-908年CPI翘尾因素

 

数据来源: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根据acmr数据整理

总之,未来的若干年内,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要素价格的市场化也势在必行,因此,未来的CPI的上升幅度都将高于过去5年的CPI水平。

但就当前形势分析,年内发生持续的两位数以上恶性通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原因有三,其一,中国目前的市场已然是一个工业品供给过剩的市场,与90年代和80年代的短缺经济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其二,要素成本的提升在中国仍然处于半管制或非自由经济状态,尽管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但因其提升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可控,使得通胀形势的恶性化发展并引起滞胀的可能性降低;其三,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已经很高,既然去年以来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没有使中国幸免,那么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价格回落同样会降低中国国内通胀压力,使下半年国内通胀压力趋于缓和。

三、关注通胀背景下需求被强化的行业

根据上述对我国通货膨胀形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现阶段通货膨胀预期高企的情况下,名义消费增长加速有其必然性。

我们认为,在通货膨胀预期下,寻找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遵循三个思路,其一,具有较强的价格转移能力的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其二,具有品牌优势、保值增值优势的需求弹性大的产品;其三,产业链完整的企业。

(1)需求弹性较小的产品。

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转移能力,包括农产品、食品,以及相关的行业如化肥、疫苗、种子等,但因其是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商品,属于国家严密监控、调节的产品,因此一般来说其价格的上涨具有成本覆盖性质;对于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来说,成本上涨压力一般会大于提价带来的收益,因此出现一次性提价的机会的可能性较大,但难以具备长期持续的利润增长前景;资源类行业:

煤炭、有色、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类产品处于产业的上中游,下游产业对其需求较大,因此其定价能力都比较强,而发改委上调资源价格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