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290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docx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汇总

细胞

1、细胞的发现

(1)虎克: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2)列文虎克:

首次发现活细胞

(3)细胞学说建立者:

施旺、施莱登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魏尔肖: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意义:

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外)

生命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

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生物圈

既是个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是有:

草覆虫、酵母菌、衣藻 

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为: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细胞的分类:

(1)无细胞结构----病毒

蛋白质病毒:

朊病毒

噬菌体(细菌病毒)

病毒DNA病毒

核酸病毒乙肝病毒(动物病毒)

SARS

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

RNA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感病毒:

H7N9、口蹄疫病毒

埃博拉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

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或RNA病毒的寄生方式:

依赖活细胞病毒的繁殖方式:

复制

除RNA病毒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2)有细胞结构

一藻: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

细菌:

球(肺炎双球菌)、杆(大肠杆菌)、螺旋(幽门螺旋菌)、

二菌弧(霍乱弧菌)、乳酸菌、醋酸菌

原核细胞放线菌

三体:

支原体(细胞最小,且无细胞壁)、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原生动物:

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

藻类:

衣藻、黑藻、轮藻

原生生物

原生菌:

黏菌

真核细胞

单细胞:

酵母菌、霉菌(青霉菌、曲霉、根霉、毛霉)

多细胞:

各种菇--香菇、蘑菇、灵芝、金针菇

真菌

动物

植物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

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

几丁质

原核细胞壁:

肽聚糖

(2)细胞器

原核细胞:

有且只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

多种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等

总结: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原核细胞蓝藻,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无叶绿体,只有核糖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细菌亦可进行光合作用。

(2)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

大肠杆菌细胞内有有氧呼吸酶,只有核糖体。

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包扎伤口时要用透气的纱布,以此来抑制无氧呼吸作用。

制作酸奶和泡菜,利用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原理。

(3)原核细胞区别于真核细胞不仅仅是没有核膜。

真核细胞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细胞核有丝、无丝、减数分裂遗传物质DNA

原核细胞大型环状裸露DNA拟核二分裂DNA

(4)除RNA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5)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统一的,且分化程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小肠上皮细胞有微绒毛)

例:

下列组合,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

B.

C.

D.

细胞的组成

1、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统一性),但含量不同(差异性).

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大量元素:

C、H、O、N、S、P、K、Ca、Mg等

微量元素:

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

主要元素:

C、H、O、N、S、P

基本元素:

C、H、O、N

最基本元素:

C

微量元素:

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

缺素症状:

(1)植物缺少硼元素(B)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花而不实)

(2)缺铁:

贫血,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3)缺钾:

心律不齐(4)缺钠:

心率过快(5)缺锌:

影响智力发育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占85-90%)自由水: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无机物

无机盐(占1-1.5%)结合水:

与植物抗性有关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Na+、K+、Cl-等

蛋白质(占7-10%):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

占1-1.5%

糖类:

主要能源物质

核酸:

遗传物质

脂质脂肪:

维持体温、储能物质、减缓摩擦

(占1-2%)磷脂:

由磷酸、脂肪酸和甘油组成

动脉硬化

高密度胆固醇:

“好胆固醇”--保护心血管

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

“坏胆固醇”--冠心病

紫外线

性激素--孕激素

维生素D:

晒太阳(胆固醇维生素D)

促进对钙磷的吸收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种类

试剂

颜色反应

还原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50-65℃)

砖红色沉淀(Cu2O)

脂肪

苏丹Ⅲ

苏丹Ⅳ

橘黄色

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罗红

红色

 

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选材:

含糖量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备组织样液:

制浆→一层纱布过滤→取液→颜色反应

注:

与婓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将子叶切成薄片

制片:

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

滴2-3滴苏丹III,染色3min

去浮色:

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片:

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镜观察。

结论:

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证明有脂肪存在。

注:

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若要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

(3)蛋白质的检测

选材与制备:

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

颜色反应

注:

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1)斐林试剂:

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

甲液:

0.1g/mLNaOH

乙液:

0.05g/mLCuSO4(溶液为蓝色)

(2)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再加入B液(强碱溶液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露出肽键,铜离子与肽键反应形成紫色)

A液:

0.1g/mLNaOH

B液:

0.01g/mLCuSO4

双缩脲试剂鉴定的蛋白质必须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肽键,至少为三肽。

蛋白质(单位:

氨基酸)

元素组成:

C、H、O、N(S--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

1、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约有20种,

必需氨基酸8种。

(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12种

例:

下列哪些是氨基酸?

NH2—CH2—COOH

NH2—CH2—CH2OH

NH2—CH—CH2—COOH

NH2—CH—CH2—COOH

NH2—CH—(CH2)4—NH2

│││

NH2COOHCOOH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肽键:

—CO-NH—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4、蛋白质五大功能

构成细胞和生物结构:

头发、羽毛--结构蛋白

催化作用:

绝大多数酶

运输作用: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调节作用:

激素,如胰岛素

免疫作用:

抗体

联系: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5、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1)蛋白质变性:

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往往沉淀,沉淀后不能在溶解,是不可逆过程。

例如:

煮熟的鸡蛋。

但沉淀的蛋白不一定都发生变性,也可能是盐析。

变性涉及到次级键、二硫键的断裂,但不涉及肽键的断裂。

变性蛋白的特征:

生物活性丧失、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结晶能力丧失、特性粘度增加、易被蛋白酶水解)

致变因素:

化学方法:

强酸(化学变化)、强碱(化学变化)、重金属盐(化学变化)、尿素、丙酮等;

物理方法:

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

(2)蛋白质的复性:

如果变性条件剧烈持久,蛋白质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如果变性条件不剧烈,这种变性作用是可逆的,说明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不大。

这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在适当条件下变性蛋白质可恢复其天然构象和生物活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例如胃蛋白酶加热至80~90℃时,失去溶解性,也无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如将温度再降低到37℃,则又可恢复溶解性和消化蛋白质的能力。

6、蛋白质的盐析和盐溶

(1)盐溶:

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

(2)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如硫酸铵,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叫做盐析。

原理:

破坏了蛋白质在水中存在的两个因素(水化层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保持天然构象,能再溶解,生物活性不受影响,属于物理变化,其过程是可逆的。

影响因素:

温度、pH

例:

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多肽链,其中A链含21个氨基酸,B链含30个氨基酸,

那么胰岛素分子中含有的肽键数目是,形成个水分子,此链至少含有个—NH2

2.已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50个氨基酸形成的某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是()

A.6400 B.2560C.5518 D.2218

3、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是由3条肽链共50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COOH数目至少为:

()

A.503个 B.497个 C.3个 D.1个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或RNA)

元素组成C、H、O、N、P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化学组成

磷酸(P)+脱氧核糖+碱基(A.T.C.G.)

磷酸(P)+核糖+碱基(A.U.C.G.)

存在场所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链数

双链(螺旋结构)

单链(不稳定)

染色剂

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DNA和RNA各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细胞生物的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核苷酸数为8

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盐酸的作用:

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0.9%的NaCl(生理盐水)的作用:

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DNA: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少量。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糖类

还原性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糖类

C、H、O

单糖

五碳糖:

核糖、脱氧核糖

六碳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二糖

蔗糖:

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麦芽糖(植物):

分解为2分子葡萄糖

乳糖(动物乳汁):

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多糖(单位都是葡萄糖)

淀粉(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结构多糖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动物)--肌糖原、肝糖原

动物贮能物质

 

脂质:

 

分类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C、H、O

(N、P)

脂肪(C、H、O)

1、主要储能物质

磷脂(C、H、O、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C、H、O)

胆固醇

细胞膜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细胞种的水存在形式:

自由水(占95.5%)和结合水。

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多,植物抗性强。

水的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③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机盐:

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

Mg2+构成叶绿素、Fe2+构成血红蛋白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细胞器: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双膜)

[1]叶绿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能量转换站”“养料制造车间”,(双膜,根尖细胞和表皮细胞无叶绿体)

[4]核糖体: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蛋白质合成场所。

(无膜)

[5]中心体:

含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8]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单膜)

[7]高尔基体: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单膜)

[3]液泡: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单膜)

溶酶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单膜)

双膜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蓝绿色)

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植物特有细胞结构有: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而动物所特有的是中心体

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

1、细胞器的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

核糖体和中心体.

④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线粒体、核糖体.

⑤与碱基互补配对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

⑥含有DNA的细胞器:

叶绿体和线粒体:

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器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够利用自身DNA合成少量自己代谢所需的蛋白质,但并不能合成所有蛋白质,并且它们还受细胞核的控制。

⑦含有RNA的细胞结构: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2、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

3、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形成纺锤体);

4、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中心体(形成纺锤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

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初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线粒体供能]

注:

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内在蛋白质,如血红蛋白、酪氨酸酶、DNA聚合酶;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唾液淀粉酶。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例:

O2从叶绿体进入线粒体需经过层生物膜,层磷脂分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而细胞质是代谢的中心。

1、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注:

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的是核膜、核仁,而不是染色体

核孔具有选择性,能选择大分子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分子都能通过核孔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

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细胞膜------生命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注】:

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则没有。

细胞膜的成分不是不可变的:

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糖被--糖蛋白,是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功能:

与细胞识别有关,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润滑作用。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由细胞膜、液泡膜及其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渗透作用:

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的一种形式。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具有半透膜

膜两侧有浓度差

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死细胞与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

注意问题:

三个“并不是” 

(1)并不是只有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其他植物细胞也可以发生。

 

选择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主要原因:

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

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

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2)并不是质壁分离后一定会发生复原。

本试验选用的蔗糖溶液如果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发生复原。

 

(3)并不是只有清水才可以使分离细胞发生复原。

只要外界溶液低于细胞液浓度就可以使其复原。

如果观察分离时所使用的试剂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葡萄糖、NaCl等,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还可以观察到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K+和NO3-等。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跨膜运输----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浓度)

载体

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低

×

×

气体(O2、CO2)、H2O、脂溶性物质(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低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高

氨基酸、各种离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

 

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扩散

影响物质运输方式的因素:

自由扩散: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协助扩散:

(1)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主动运输:

(1)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2)能量(温度、氧气浓度)。

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曲线分析

1、物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

(1)自由扩散

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动力是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的增大,其运输速率越大。

(2)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都需要载体协助,在物质浓度较低时,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运输速率也逐渐增大,到达一定物质浓度时,由于受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不再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2、氧气浓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统称为被动运输,其运输方向都是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其运输的动力都是浓度差,不需要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无关,运输速率不随氧气浓度增大而改变。

(2)主动运输

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在氧气浓度为零时,通过细胞无氧呼吸供能,但无氧呼吸产生能量较少,所以运输速率较低,在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升高,

3、温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

生物膜的流动性

温度物质运输速率

酶活性

二、胞吞和胞吐---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方式

胞吞

胞吐

过程

大分子→细胞膜内陷→小囊→囊泡→胞内

大分子→囊泡→融合→胞外

运输方向

胞外→胞内

胞内→胞外

特点

不需载体、需消耗能量

举例

吞噬细胞吞噬抗原

胰岛素、消化酶、抗体的分泌

影响因素

细胞膜的流动性、能量等

注:

胞吞和胞吐不是跨膜运输,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消耗能量。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

特性:

①高效性

②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酶的本质:

大多数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

低温:

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故酶制剂适于在低温下(0-4℃)保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

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永久失活。

酶的种类:

胞内酶:

有氧呼吸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存在部位

胞外酶:

消化酶、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

水解酶

功能

合成酶

酶的最适pH

胃蛋白酶的最适pH:

1.5

胰蛋白酶的最适pH:

7.6-7.8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6.2-7.4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三磷酸腺苷)

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结构简式:

A-P~P~P

ATP与ADP的转化:

ATPADP+Pi+能量

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不稳定,但ATP与ADP之间的转化速率很快,ATP转化为ADP需消耗水。

ATP的组成:

腺嘌呤

腺苷

ATP核糖

磷酸

ATP→ADP(水解一次)→AMP(第二次水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1、定义: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

热能:

1709KJ,用于维持体温

1161/2870=40.45%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