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2763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424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师观;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必需的基本技能,初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准绳,融入幼儿教师资格证鉴定的相关要求,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中职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与“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分析,强化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形成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学习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课程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和课程观。

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诚实守信,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安排

序号

内容

专业能力

课时安排

课时

实训/练习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理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研究对象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2

思考: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

2.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胎内环境对幼儿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3

思考:

龙生龙凤生凤这句话对吗?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1.理解儿童观的概念;掌握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

2.并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5

思考:

儿童的思维是以什么思维为主?

4

 

学前儿童社会化

 

1.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重要性,掌握依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2.学会应用有关知识帮助学前儿童改善社会化发展中的不良处境和不良行为。

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7

案例分析:

小强是幼儿园中班学生,经常和小朋友有冲突,甚至打人。

请分析,小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怎样处理好此类儿童和同伴的关系?

5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理解学前儿童在音乐、美术和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2.学会应用有关知识来指导幼儿的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5

视频学习

6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1.理解个性因素包括学前儿童的气质性格、自我意识、性别化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2.学会用相关知识来指导幼儿的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8

视频学习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学前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心理的涵义和心理的发展

1.心理的涵义

2.心理的发展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发展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儿童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综合创造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二、儿童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作品分析法

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因素

第一节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力及研究方法

1.遗传力的定义

2.研究方法

二、遗传对气质性格的影响

1.气质遗传的可能性

2.性格遗传的可能性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四、遗传和环境互动的特征

1.被动的互动

2.唤起性的互动

3.主动性的互动

第二节胎儿的发育

一、胎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1.胚种其

2.胚胎期

3.胎儿期

二、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致畸因子

2.母亲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生产过程及新生儿的发展

一、分娩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1.分娩过程

2.可能的并发症

二、新生儿的特点

1.新生儿的反射

2.新生儿的觉醒状态

3.对新生儿的评估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一、什么是认知

二、认知的发展界定

三、认知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婴儿的记忆发展

1.如何研究婴儿的记忆

2.婴儿在具有记忆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保持能力

二、幼儿的记忆发展

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3.再认和回忆

4.自传体记忆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1.定义

2.特点

二、思维的分类

1.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分类

2.根据指向性分类

3.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分类

三、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度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深刻性

4.思维的独立性

5.思维的敏捷性

6.思维的逻辑性

四、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高的标志

2.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0-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1.0-3岁儿童语言的特点

2..0-3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二、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及教育

1.3-6岁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2.3-6岁儿童语言的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一、学前儿童社会化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

二、学前儿童的亲子关系

1.依恋的概述

2.依恋发展的阶段

3.依恋的类型

4.形成依恋的原因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概述

1.涵义

2.同伴关系的作用

二、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1.外表

2.社交技能

第五章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第一节音乐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儿童音乐感知力的发展

二、儿童音乐表现力的发展

三、儿童音乐欣赏力的发展

第二节美术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儿童绘画能力

1.涂鸦期(1-2)岁

2.象征期(2-3)岁

3.定型期(3-7)岁

二、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1.本能直觉期(0-2)岁

2.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2-7)岁

第三节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1.兴趣指引

2.注意力集中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4.自由性

5.假象与真实的转换

6.人与人(物)的交流

7.各方面能力的延展

二、游戏中学前儿童心里的发展

1.操作性游戏

2社会性游戏

3.象征性游戏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婴儿气质类型

1.胆质汁

2.多血汁

3.粘液汁

4.抑郁汁

二、婴儿气质与行为预测

1.婴儿的气质和认知

2婴儿的气质和社会行为.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性格的萌芽

1.2岁左右幼儿出现最初的萌芽

2.3岁左右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异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认知特征

2.情绪特征

3.意志特征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

1.关于自我的研究

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

3.自我控制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1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2.寓自我意识于生活

3.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

4.创造良好环境,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5.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第四节学前儿童的性别化

一、性别刻板印记

二、性别角色

三、性别认同

四、性意向

五、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采用案例法、情景法、探究法等教学模式,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案例教学法

充分考虑同学的特点,实行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真实情况,切实的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2.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3.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

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

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

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过程性评价是指学生平时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的表现,包括任务完成的结果、工作效率、团队合作交流等方面,重点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终结性评价是指最后的课程考核,以期末闭卷形式呈现,重点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项目及权重如表所列。

过程性评价项目及权重表

序号

评价项目

权重

1

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效果

40%

2

学习态度及出勤情况

20%

3

课堂发言、讨论情况

40%

2.终结性评价

期末终结性考核以闭卷考形式,考题采用选择题、填空题、案例分析和设计题,要求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100%)=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

六、编写教材

教材编写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幼师职业资格标准,应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与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及《幼儿卫生教育》衔接,体现科学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学。

配以媒体课件,以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学习内容,加强教材的实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