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2422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docx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

森林防火队员培训手册

1.扑救森林火灾属什么性质的工作?

答:

扑救森林火灾犹如作战,其作战对象是林火,属于高强度、高对抗、高风险的抢险救灾工作。

2.地方森林消防队的职责是什么?

答:

地方森林消防队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部署,执行防灭火任务以及抢险救灾和本地急难险重的任务。

3.扑火队员应遵循哪些基本守则?

答:

⑴遵守执行《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河南省森林消防条例》,遵守森林防火指挥部和森林消防队的各项规章制度;⑵火光就是命令,克服一切困难,义不容辞参加一切森林火灾扑救,发扬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精神;⑶、在日常工作、训练和扑火抢险战斗中,以扑火救灾为第一要务,做到安全扑救;⑷在日常工作和扑火行动中,绝对服从指挥员的调遣和指挥,不擅自行动,不消极作战,不临阵脫逃;⑸注意保管维护扑火机具,通信设备等专用装备,防止造成损失、丢失;⑹自觉提高身体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以适应各种扑火抢险战斗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4.森林火灾的扑救原理是什么?

答:

破坏森林的燃烧条件,不让可燃物、氧气和火源(森林燃烧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只要消灭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森林火灾就会熄灭。

5.扑灭森林火灾的根本途径是哪三条?

答:

⑴隔离可燃物。

使着火的可燃物与未着火的可燃物隔离(如开挖防火阻隔带),达到控制、扑灭林火的目的;⑵隔离氧气。

减少森林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使其窒息熄灭;⑶散热降温。

使燃烧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林火停止燃烧。

6.扑火队伍训练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

地方森林消防专业队、半专业队和基层应急扑火队、群众义务扑火队都应根据需要,选择下列内容进行培训:

⑴防火业务知识训练:

①森林防火的基础知识;②地形学知识,主要掌握识图用图知识和现地判定方位知识;(③气象学知识,主要

掌握气象因子对火灾影响方面有关知识;④扑火区域内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规律;⑤林情、社情;森林中活动知识;⑥各种扑火机具、通信设备灭火弹的使用和管理一般常识。

⑵扑火技术训练:

①单人扑救火灾基本动作;②小组配合扑打火线动作和队形;③二号工具、风力灭火机及其它灭火工具的使用技术;④火场清理技术;⑤火攻技术;⑥开设临时防火隔离带技术。

⑶扑火战术训练:

①扑火战术理论;②掌握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几种扑救战法;③火场观察和判断能力训练。

⑷火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

①体能训练,提高扑火队员的体质和耐力;②野外生存能力训练,通过野营训练提高扑火队伍的野外生存能力,以适应火场环境;③火场受大火袭击时的避险、脱险和互救训练,以避免扑火伤亡发生;④)迷山自救和互救能力训练。

7.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答:

⑴人工扑打;⑵以水灭火;⑶用土灭火;⑷风力灭火;⑸化学灭火;⑹航空化学、洒水和机降、索降灭火;⑺以火攻火;⑻阻隔灭火;⑼人工增雨灭火;(10)爆破灭火。

8扑火队员上火场应携带哪些物品?

答:

⑴常用扑火工具:

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2号工具、灭火

弹和各种火场清理工具等;

⑵特殊灭火工具:

主要用于以火灭火和火场自救。

每个扑火队除携带2-3部点火器外,每个扑火队员还必须携带打火机或火柴(防湿存放),以便应急使用;

⑶防护装备:

阻燃服、防烟罩、方位灯、宿营装备、炊具、食品、药品等。

⑷扑火其它物品:

机具使用的油脂燃料,易损配件等。

⑸通讯器材:

由扑火队统一携带。

9.怎样用2号工具扑救火灾?

答:

用2号工具扑救火灾时,两脚站在边缘外,斜向火烧迹地向里扫打,成40-60度的斜角。

扫打时,要一打一拖,切不要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面,并要做到重打轻抬,边打边进。

火势弱时,可用单人单独扑打一点;火势强时,扑打小组几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落,打灭后一起前进。

要沿火线逐段扑打,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不要跑到火峰前方进行阻拦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顶风火时,更应注意人身安全。

10.风力灭火机使用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答:

⑴单机灭火基本要领:

风力灭火机是直接扑火的重要工具,在可燃物分布较均匀地段,打灭火焰高度50厘米以下较稳定火线时,可使用单个风力灭火机灭火,基本要领是:

①持机手携机位于火线外侧距火焰1米左右,灭火机出风口与火线走向成15度左右角度,并与火焰底地面构成40-45度角;②灭火机左右摆动机体(摆动幅度在1米-1.5米之间)。

先从上部摆动,用强风压低火势,并使可燃物质向迹地内部飞散,再回摆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达到灭火目的。

如火焰微弱时,可直接切割火焰底部灭火。

⑵风力灭火机使用基本技术:

风力灭火机还可以多机组合灭火,其基本技术可归纳为“割、压、顶、挑、扫”五个字,具体技术要求是:

①割:

用强风切割火焰底部,使燃烧物质与火焰断绝,并使部分明火熄灭,同时将未燃尽的小体积燃烧物吹进火烧迹地内熄灭;②压:

在火焰高度超过1米而采用双机或多机配合灭火时,用其中1台灭火机在前压迫火焰上部,使其降低并使火烽倒向火烧迹地内侧,为切割底线的灭火机营造条件,相互配合灭火;③顶:

火焰高度超过1.5米需要多机配合灭火时,除用1台灭火机压迫火焰上部外,加用1台灭火机顶吹火焰中部,共同将火线压低,并使火烽倒向火烧迹地内侧,其中第2台灭火机即使用"顶"吹技术灭火;④挑:

在枯落物丰厚地段灭火,由助手用长兵力,沿着火头两侧扑打,逐渐缩小火头,宽度,直至扑灭。

如果当火蔓延到山脚后,再向坡上发展时,往往会烧成几个火头扩大火灾面积,为此,力争在火头未到达山脚之前,予以扑灭。

13.怎样扑打初发阶段的森林火灾?

答:

要集中兵力,四面包围,全线用兵,围歼作战,将火一举扑

灭,争取时间,就是胜利。

14.直接打火法怎么打?

答:

这是通常最常用的灭火方法,釆用二号工具、风力灭火机、水枪、灭火弹等灭火机具直接扑火,从山下往山上,沿着火场边缘递进扑打,直到火焰扑灭为止。

灭火人员每组由三人组成,相继扑打。

15.冲火怎么打?

答:

沿火头前进方向的两侧,分两路扑打,循序前进,直到扣头,绝不可迎面堵截、直接扑打火头,危险性大,容易发生事故。

16.下山火怎么打?

答:

下山火的火速慢,危险性小,容易打灭,必须抢时间迅速扑打,下山火要先攻火头,从火头的两侧夹打,如果是封山育林好的地方,可燃物较多,必须从侧面一步一步扑打前进,万万不可居高临下扑打,危险性大,容易滑倒造成人身伤亡。

17.火线烧成一直线时,怎样打?

答:

火线烧成一直线时战线长,为了抢时间及时扑灭,必须把人力分成几组,把火线截成两段或几段,分段进行,由各段两头夹打。

18.火线烧成弧形状或其它形状时,怎么打?

答:

用“蚕食法”扑救。

打一步前进一步,多点突破,分段进行,由各段的两头夹打,构成钳形,制止其蔓延扩大,逐渐缩短火线至火消灭,此法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9.火势大的山火,扑火人员不能接近火线怎么办?

答:

树冠火或火势大的山头,直接扑打很困难,也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采用拦火的办法。

就是在火头延烧的方向,并在短时间内烧不到的地方,迅速开辟10米以上的拦火路,如果是树冠火,其拦火路的宽度要视树高而定,约30-50米宽,人工伐倒的树木,要倒向火场一边,最好利用山脊或溪谷两旁的有利条件,效果大、省工又安全。

地被物腐殖质厚的山场,往往有地上看不见火焰的地下燃烧火,在拦火路上要挖出宽、深足以隔火的防火沟,当火头接近拦火路时,在路的另一侧要配备一定人力,以便及时扑灭随风飘来的燃烧物,确保安全。

但要注意的是,上山火的拦火路不要开设在坡度上、密度高的针叶树林中,否则达不到隔火作用。

20.打火人员不能接近火线,又来不及加宽拦火路,怎么办?

答:

釆用以火攻火的办法解决。

当急进地表火的火势凶猛,拦火路起不到有效隔离作用时,在火头的前方,利用原有隔离带,拦火路、河沟等障碍物作为依托条件,在靠近火场的一侧点燃,使点燃的火向火头方向推进,遇到火头自行熄灭。

同时必须布置一部分扑火人员严密监视可能发生的跑火,并抓紧时间在火场两侧扑打,以控制火势侧向发展,此法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采用,加强领导,以免失误。

21.—场火灾扑灭以后,还有那些事要做?

答:

一场火灾扑灭以来,火场上常有余火,特别是树根、枯立木、病

腐木、倒木上的余火一时不易熄灭,同时,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火,一遇大

 

头砍除打灭;特别要注意空心树干内冒烟的树身火要熄灭。

22.扑救山火危险的环境指哪些?

答:

在扑救火灾中,我们把容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的火场环境称为

扑火的危险环境。

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利的地形和易燃的可燃物,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极其危险的林火环境。

⑴恶劣的天气条件。

10:

00-17:

00间,尤其是午后,风大物燥,火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向易变,火场烟尘大,能见度低,是扑救森林火灾极其不利的时段和天气条件。

在防火期内,大风是最危险的天气条件。

风是影响林火行为的主导因子。

⑵不利的地形。

①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

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

火焰上空形成对流柱,产生高温使林冠层和空中可燃物预热。

浓烟为受热气体上升到冠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越过山顶直接扑救林火或沿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极其危险的。

2窄山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

在那里往往产生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人无法忍受。

若山脊线附近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是此类地形典型特征。

这是因为林火使空气升温沿坡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坡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

3窄谷(或狭窄草塘沟)、岩石裂缝会改变林火行为。

窄谷(或窄

谷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容易产生新火点。

当窄谷通风状况不良,火势发展缓慢时,将产生大量烟雾并在谷内内转沉积,有大量一氧化碳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火对两侧陡坡上的植被进行预热,可燃物燃点降低,热量在逐步的积累,预示着爆发火和火爆即将发生。

一旦风势发生变化,烟雾内转消失,火势突变而形成爆发火和火爆。

若扑火队员处于其中,极难生还。

此外,应引起高度注意的是,许多窄谷只有一个进出口,俗称葫芦峡,即三面环山。

他的作用如同排烟管道,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了通道,又为空气的补充创造了条件。

4破碎特征的地形(一般指凸起的山岩),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

林火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许多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

5鞍状山谷是指两个高点之间的低洼区域,那里经常是温度极高和浓烟滚滚的险地。

白天,山谷受热,产生上山火,逐步形成谷风;夜间,产生下山风,逐步形成山风。

山坡中段,因受这种不定的谷风、山风循环变化的影响,风向不定,是林火行为不稳定而又十分活跃的地段。

若主风方向与鞍状山谷平行,必将产生强度高、蔓延速度快的林火。

是林火快速发展,而又没有阻力影响的十分危险地段。

岩石裂缝、鞍状山谷和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是林火蔓延阻力最小的通道,若三种地形条件和陡坡结合在一起,会使垂直方向的火焰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热空气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林火行为突变,易发生伤亡事故。

⑶危险可燃物分布。

火场周围可燃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影响着林火行为的变化。

尤其是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地段,会突然增加林火蔓延速度,改变林火燃烧方向,产生高强度的林火。

针叶幼林或可燃物垂直分布明显地段,地表火和树冠火同时发生,形成立体燃烧。

23.哪些小地形是扑火的危险地带?

答:

1、沟谷地带。

扑火人员在扑救沟谷地带山火时,一是火灾产生的飞火容易引燃附近山场,包围扑火人员。

二是火灾燃烧时耗费了大量的氧气,使谷底空气含氧量下降,使扑火人员窒息而死。

2、峡谷地带。

当风沿着山谷长度的方向吹,而峡谷的长度宽度各处又不同时,在狭窄处风速则增加,称为峡谷风,也叫峡谷效应。

火在峡谷处燃烧,火的速度极快,在峡谷地带扑火十分危险。

3、支沟地带。

如果火灾山场的主沟在燃烧,遇到了支沟,火就会分流。

而支沟在燃烧,却不容易向主沟方向发展,因此,如果主山

沟发生了火灾,扑火人员从支山沟向主山沟运动很不安全

4、鞍形场地带。

当风越过山脊鞍形场(即两山山脊之间相隔不远,且山谷与山脊的高度相差不大之处),容易形成水平和垂直旋风,容易对扑火人员造成伤害。

5、依次增高的山场。

当火的前方有依次增高的山群,火向前方发展迅速,一下子会烧着几个山头,在火前方的山脊修防火线很不安全。

24.扑救山火出现危险情况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在火场外宿营时、接近火场时、附近有火而看不到火时、周围

烟尘大而不知火的方位时、当有火从头上过可能引起新的火点时、离火场很近对火场情况不明时、进入山凹地带时、在陡坡及山肖壁附近扑火时、气温越来越高时、风速越来越大时、风向多变不定时、在没有依托地带,采取间接灭火手段时、迷失方向时。

25.伤亡发生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答:

⑴顺风逃生;⑵向未燃烧的山上逃生;⑶经鞍部逃生:

⑷由山上向山下接近火头(场):

⑸翻跃山脊线、鞍部接近火场;⑹迎风接近火头。

26.最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的扑打方法是什么?

答:

最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的是扑火队员迎面扑打火势较强烈的火头,这种打法必须严格禁止,扑打火头只能从两侧开始,每位扑火队员必须牢记。

27•什么样的气象条件易造成扑火人员伤亡?

易造成扑火队员伤亡的气象条件主要是一定时间内风力加大和风向突然改变,其次是气温和相对温度的影响。

由于强烈燃烧促使空气对流加强,火场风力要比其他地区加大,如果其他地区风力为5-6

级,则火场会达到7-8级或更大,这时,火灾已无法直接扑救,强行扑救则会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

再加上地形影响,风向有时会突然改变,也会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另外,气温增高,相对湿度降低也是形成危险环境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形成危险环境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时间多在每天的12时至16时,此时气温偏高,扑救火灾时如果指挥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另外,这个时间范围内,火场运动的路线应该避开危险地形,以免遭到大火的袭击。

28.扑灭火灾应注意那些事项?

答:

要注意的事项有五条:

⑴扑火人员到达火场后,打火队长首先

要点清人数,进行分组指定负责人,并交待打火方法和安全措施。

火灾扑灭后,撤离时应清点人数,检查有否人身伤亡。

夜间打火,要带手电筒,供照明之用;⑵扑火人员一定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要掉队,要互相照顾安全,万一发生危险时,应互相帮助脱险,始终保持一个战斗集体;⑶山上、山下、林内、林外等立地条件相同,往往风向也不一样。

在扑火中,要特别注意风向的变化,以免由于风向变化造成事故;⑷打火时要根据风势,地形等不同情况,随机应变、灵活掌握,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打火要做到五个不要:

不要在风头上打火,以免风卷火焰伤害人;不要挤在一堆打火,以免互相碰伤;不要迎面对着火头打,以免被火烧伤或烧死;不要单独一个人乱冲乱打,以免被烟气冲昏倒地无人发觉被烧死;不要穿化纤衣服上山打火;⑸下山火比上山火容易打灭;夜间、早晚、阴天比白天、晴天容易打灭;平地比陡坡好打;风小比风大好打;火势弱比火势猛好打。

所以要抓住有利时机,灵活运用扑火方法,尽快扑灭山火。

29.扑火安全守则有哪些?

答: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

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

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

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30.扑救山火对扑火队员的安全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

注意观察火场的天气变化,尤其是要注意午后伤亡多发期时段的天气情况、时刻注意地形的变化,特别注意坡向、坡度、坡位的变化、遵守火场纪律服从命令,不擅自行动

扑火阶段安全:

⑴接近火场时,随时注意地形变化,避开狭窄山谷、陡坡及鞍部地带、避开草高且宽大的草塘;⑵随时注意风向、风速变化;⑶在急进地表火和树冠火前方开设隔离带时,必须设立安全避险区;⑷扑救地下火时,禁止在火烧迹地内行走;⑸扑打火头时,应从火头两翼接近火线。

扑火严禁正面迎火头扑火;⑹扑打火线时,应迅速进入火烧迹地;⑺宿营时禁止在下列环境选择营地:

三面环山、山脊鞍部、狭窄草塘沟、无植被沙土疏松或岩石裸露的陡坡山脚、低洼干涸的河床、孤立的大树下。

31.扑火队赴火场行进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

在开进或撤离火场的行进过程中,扑火队员要遵守以下安全事项:

(1)注意乘车安全,不要拥挤抢上抢下,不要在行进的车辆中睡觉,防

止碰伤、摔伤。

(2)过河过桥时,要防止掉进河里或卷入水中,造成伤亡。

(3)在林中行进要防止树条抽伤和拔动树枝弹回来伤人。

(4)携带工具应放在身边,尽量采取手提式和背负式,不要放在肩上,避免伤人。

(5)走路时要防止树茬碰伤脚,注意脚下道路防止摔伤踝骨。

(6)不要离开队伍偷偷睡觉或搞其他事情,防止丢失或其它事情发生。

(7)上下坡时,要注意防止石块流动伤人。

(8)避免接触有毒植树和毒蛇、毒蜂等。

32.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答:

1.对林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

2•顺风逃生。

3•直接扑打火头。

4•在草甸、杂灌中避火。

5•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建立避火安全区。

6.浓烟熏呛和高温烤灼。

一氧化碳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

体。

当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一氧化碳。

产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

a.清晨发生的草甸火。

b.发生在陡峭、闭塞谷地中的林火。

c.发生在防火期前后的林火。

d.通过粗大死地被物或腐烂物时的林火。

e.在南方常绿色植物类型中发生的林火。

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

200C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形成1000C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C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

7.扑火队员过度疲劳。

8.对小火掉以轻心小火给人以错觉,扌卜火安全意识淡化,也不建立避火安全区,往往因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9.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惶失措。

没有接受扑火训练的扑火人员,因受到林火产生的轰鸣声和浓烟、高温的危害而引起极度恐惧,惊惶失措、失去统一指挥,乱跑乱串而发生伤亡事故。

10.火烧木、乱石砸伤。

33.受大火袭击时如何避险、脱险?

答:

扑救火灾中,扑火队伍受到大火袭击时,指挥员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率队采取以下方法解围自救:

(1)依靠各种车辆迅速撤离以避开大火袭击。

(2)点火解围。

当大火袭击来时,应组织迅速点顺风火,然后进入火烧迹地避火。

避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窒息。

在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点火解围应是首选的最好的一种解围方法。

(3)跨越火线解围。

当来不及点火解围时,扑火队员应以小组或人自为战,采取跨越火线解围。

解围时,要用衣服蒙住头部,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矮小又好走的地段,一口气冲过火线即可安全脱险。

(4)卧倒避火。

如果河沟或植被稀少地段,可把衣服用水浸湿蒙在头上,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火,但严禁卧倒土坑内。

待大火过后,立即起立,如衣服被烧,要马上滚灭或相互扑灭。

卧倒避火时,为了防止在火到来前被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并在地下扒个坑,把脸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5)强行突破火线解围。

在时间紧迫来不及点火解围时,还可以将5台以上风力灭火机集中使用,在火线上打开一个突破口迅速向两侧扩大,扑火队员进入火烧迹地。

34.如何进行迷山自救?

答:

⑴停止前进,冷静判定方位,如无法到达指定地点时,应按原路返回原地;⑵无法到达预定地点和返回原地时,应在就地报警,如无通讯设备时,可以在火烧迹地内点火报警,给寻找者指示信号,但要注意安全,防止跑火;⑶如在密林深处,要走出密林,选择开阔地带休息,当头脑清醒后细心观察,判定方位,判清方向时返回:

⑷沿火烧迹地边缘方向前进,也会找到扑火队伍;⑸当无其它方法摆脱迷途时,可沿河流方向向下游行走,最终可以以找到村镇。

35.如何进行火场自救?

答:

扑火队员一旦被林火围困或袭击,要果断决策,迅速选择突围和避火路线,采取正确的避火方法,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在较开阔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使用点火器点迎面火,使新火头向大火头方向逆风蔓延,阻挡火锋解围。

请注意在控制线另侧一定要有巡护人员,以防飞火产生新火点。

A点火解围在无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队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或用湿手巾捂住口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

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C卧倒避烟(火)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

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

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D快速转移发现大伙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

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