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232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docx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解析

第二部分民用通信系统

1传输系统188

1.1系统概述188

1.2系统构成188

1.3设备一般要求189

1.4光传输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要求189

1.5传输系统同步方式189

1.6接口要求189

1.7传输设备工作条件及其它要求190

1.8工程界面190

1.9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190

1.10供货范围190

2民用无线引入系统191

2.1系统概述191

2.2系统组成192

2.3系统功能193

2.4主要技术要指标和系统参数194

2.5接口要求与工程界面205

2.6供货及服务范围206

3集中监测告警系统208

3.1系统概述208

3.2系统组成208

3.3系统功能208

3.4主要技术指标及性能参数209

3.5接口要求及工程界面211

3.6供货及服务范围211

4电源系统212

4.1系统概述212

4.2系统构成212

4.3系统功能213

4.4系统性能要求及参数215

4.5接口要求及工程界面219

4.6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220

4.7供货及服务范围220

1传输系统

1.1系统概述

1.1.1传输系统作为北京地铁民用无线引入系统工程的基础网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移动运营商、数字移动多媒体系统和集中监控系统等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扩展的、灵活的信道,同时可承载语音、网管报警低速数据、高速数据和未来的民用业务信息。

1.1.2传输系统作为本工程的基础,它的性能将直接决定着民用通信系统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所以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将是本传输系统追求的目标,组网时应按可靠性、可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考虑。

1.2系统构成

本工程在民用通信控制中心、车站分别新设一套2.5G的光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使用的光纤为ITU-T建议的G.652D单模光纤,光纤衰耗按0.22dB/km取值。

1.2.1传输系统构建方案

在全线10个地下车站(民用通信控制中心在新宫站)设置传输设备,在其中两个车站(待定)设置运营商信号引入点(定义为中心站),10个地下站利用隧道两侧敷设的光纤首尾相连,组成一个带宽不小于2.5Gb/s的2纤通道保护环,传输系统的网管设备设置在民用通信系统控制中心(新宫站)机房内,其他民用通信系统设备设置在民用通信机房内。

1.2.2传输系统接口及带宽配置

接口类型及带宽分配表

序号

业务名称

接口类型

传输速率

信道类型

通道数量

带宽

说明

1

中国移动(含3G)

E1

2Mb/s

点对点

10×15

300M

中继

2

中国联通

E1

2Mb/s

点对点

10×15

300M

中继

3

中国电信

E1

2Mb/s

点对点

10×10

200M

中继

4

集中监测告警

以太网

10Mb/s

共享

1

10M

5

带宽总计

810M

1.2.3网元管理系统

本工程在控制中心设置一套网元管理系统,负责网元(NE)的性能、故障、配置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符合专用通信传输系统网元管理技术要求。

另外本工程还配置2套便携网管终端(含相应网管软件)。

1.2.4同步定时系统

民用通信系统的控制中心设置在新宫站,新宫站民用传输系统从本站专用通信传输设备的线路码流中取同步时钟信号,为民用环路传输设备提供统一的同步定时基准主用信号。

在同步时钟信号源故障时,依靠本系统SDH的内部时钟维持同步来满足同步需求。

在设置同步时,应避免出现同步环路。

1.2.5勤务通信系统

本工程配置一套勤务通信系统(含勤务电话),便于调试、维护人员相互联络。

应能根据需要单呼、群呼、选呼各站。

1.3设备一般要求

1.3.12.5Gbit/s分插复用设备群路侧为STM-16的光接口,支路侧应能提供STM-16光接口、STM-4的光接口、STM-1的光接口,STM-1电接口、E1接口、10M/100MFE接口等。

1.3.2机柜要求:

见专用通信系统12.1。

1.3.3电源供电方式:

交流220V;接地工作电阻≤1Ω。

列出所供设备采用交流熔丝开关的规格要求。

1.3.4走线方式:

能满足下走线。

1.3.5本工程要求设备从前面或后面配线。

1.3.6其他一般要求完全与专用通信传输系统一致。

1.4光传输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民用传输系统的基本技术性能和规格、传输性能、传送功能、系统可靠性要求、网管系统性能和功能等指标完全与专用传输系统一致,详见第一部分专用通信传输系统的1.4。

网络保护及恢复采用通道保护环方式。

网管系统的终端设备、打印机、便携机等硬件设备的技术标准采用第一部分专用通信系统的12.2,由集成商统一采购。

1.5传输系统同步方式

1.5.1传输系统的网络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控制中心(设在新宫站)的传输设备从本站专用通信传输系统设备的线路码中接引同步信号作为主用同步源,任一网络单元的同步定时单元应具有跟踪基准主时钟的功能。

1.5.2同步定时完全按照专用传输系统要求设计。

1.6接口要求

传输系统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接口为155M光接口、与中国移动的接口为622M光接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招标方有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端口、通道数量进行调整。

投标方应对带宽和接口计算统计。

传输系统的网管系统应向集中监测系统提供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信号及协议,配合集中监测系统实现对传输系统的监测。

投标方应配合完成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引入信号的对接、传输系统专用电源与集中监测系统的接口调试。

1.7传输设备工作条件及其它要求

完全与专用传输系统一致。

1.8工程界面

1.8.1投标方应提供组成所需系统的全部设备和安装件,包括机架底座、螺栓螺帽、配线电缆等,在工程需要时需提供完整的接口测试平台。

1.8.2投标方应提供设备内连线、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头,与配线架的连线(提供传输设备与配线架之间的配线),与电源系统的接口在电源系统机柜,由传输系统负责提供引接到电源机柜的电源线。

1.9系统供电及接地要求

1.9.1在控制中心、各车站民用通信机房提供UPS分路供电,蓄电池后备时间为1小时;由通信工程承包商在民用通信机房设置地线盘,接地电阻应≤1欧姆。

投标方应提供所有设备的功耗指标、所有设备电源和耗电量要求及接地要求。

1.10供货范围

1.10.1设备及服务需求

1.10.1.1本次招标包括车站、控制中心的传输系统设备,以及所需的附件、材料、工具、测试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等。

1.10.1.2每个节点的传输设备中的业务槽位,如不同业务槽位(如2M、155M、622M、10/100M)可通用,则至少需预留1个空槽位;如不可通用,则需为不同业务至少分别预留1个空槽位。

1.10.1.3配线包括但不限于:

(1)传输设备至民用通信设备室内ODF、DDF等配线架之间的配线,长度暂按15米计算,由传输系统供应商提供。

(2)传输设备至电源机柜电源线,长度分别按15米计算,由传输系统供应商提供。

(3)新宫站传输设备至专用通信传输设备的缆线,用于从专用通信传输设备的线路码流中取同步时钟信号,为民用环路传输设备提供统一的同步定时基准主用信号。

(4)在设备安装施工时应按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线。

投标商在设备安装前应

进行现场勘测。

1.10.1.4供货及服务清单

序号

内容

数量

设置地点

备注

1.

系统设备

1.1

光数字传输设备

参照专用通信传输系统。

1.1.1

MSTP传输设备

1(套)

新宫控制中心

暂定为引入点1。

1.1.2

MSTP传输设备

1(套)

暂定义和庄站

暂定为引入点2.

1.1.3

MSTP传输设备

8(套)

其余车站

1.1.4

机柜

14(架)

引入站各2架,其他站各1架。

1.4

网管中心设备

1(套)

新宫控制中心

此设备的硬件部分由集成商统一采购。

1.4.1

便携式维护终端

2(套)

新宫控制中心

1.5

安装及维护设备(材料)

1.5.1

勤务电话

10(个)

1.5.2

安装材料

10(套)

1.5.3

配线

10(套)

1.5.4

通用钥匙

10(把)

1..6

备件

1(套)

设备费的5%

1.7

技术资料

10(套)

其中:

原件8套,激光盘2套

2.

设计联络及培训

2.1

设计联络

6人×5天

6人×14天(生产厂家)

2.2

培训

8人×14天(生产厂家)

3.

出厂验收

7人×14天(不含工厂监造)

4.

投标方技术服务

2民用无线引入系统

2.1系统概述

民用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将地面移动信号引入到本工程的地下空间,用于满足移动运营商公共无线信号在地铁内的延伸和覆盖,为乘客、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公用移动通信的服务。

民用移动通信系统在本工程的各地下车站设置专用机房,各运营商的信源设备安装在民用移动通信机房内(信源设备由各移动运营商提供,不在本招标范围内),包括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中国联通公司、中国电信公司的基站等设备。

民用移动通信信号经过多系统接入平台(POI)合路后,通过天线、漏缆等设备传输和辐射,完成对本工程所有地下车站的站台、站厅、隧道及相关区域的无线信号覆盖。

民用无线引入系统具有集中监测功能,可对本系统内所有有源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2.2系统组成

2.2.1系统构成

本工程民用移动通信引入主要由POI、光纤放大器、无源天馈设备、漏缆等组成,各移动运营商在本工程所有地下车站的民用通信机房内设置信号源设备(信号源设备由各移动运营商自行提供),通过POI设备将来自各运营商的基站下行(基站至手机)信号合成为宽频段、多系统的信号,合成信号分成相应的路数输出到站厅、站台、隧道,再经过相应的无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等)进行信号分配,送至天馈辐射单元覆盖车站的各个区域。

同样各个运营商的上行(手机至基站)信号经过天馈系统耦合传送到POI,经POI的滤波分路将信号分送到不同移动运营商的信号源设备。

为避免多频段系统之间的频率干扰、增加系统间的隔离度,采用收、发分设天馈系统。

联通PHS信号主要考虑站厅、站台和设备层的覆盖,隧道区间的覆盖不作要求,在每个站设置2套基站:

1套覆盖站厅(包括设备层和出入口等),1套覆盖站台区域。

无线引入和覆盖系统应不受频段和通信制式的限制,保证各频段、各制式间互不干扰。

无线覆盖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

(1)POI设备

POI设备为民用移动通信引入系统的关键设备,用于将来自各移动运营商基站的不同频段的载频信号合成送至共用的天馈分布系统,为了不增加额外噪声,POI不采用有源设备,主要由宽频带的桥路合路器、多频段合路器、负载等无源器件组成。

在POI中应提供同频段弱信号馈出馈入端口,为光纤直放站近端机提供信号的输入输出。

本工程每车站设POI设备1套(含上、下行模块)。

(2)光纤放大器

在较长隧道区间,由于信号的衰减,需要设置放大器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

采用光纤直放站放大器方式。

(3)无源设备

无源器件及设备主要包括功分器、耦合器、宽频分合路器、吸顶全向天线、隧道口定向天线等。

功分器包括二功分器、三功分器、四功分器;耦合器包括6db耦合器、10db耦合器、15db、20db、30db耦合器。

(4)隧道区间采用漏缆进行无线信号的场强覆盖。

(5)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