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2075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

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

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纸的发明

1:

东汉 蔡伦 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 蔡侯纸。

但它不是最早的纸,据考古发现最早的纸至少在西汉时期就有了。

2:

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称作“ 司南 “。

北宋学者 沈括 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2.指南针在12—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 阿拉伯,然后再传入 欧洲。

3、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商周 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 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2.成书于汉代的《 神农本草经 》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 火药 准备了条件。

印刷术的进步

1.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 金刚经 》证明我国在 唐 朝时就已经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

2.宋代 毕升 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

元代 王祯 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 转轮排字盘 。

明代中期 铜活字 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儒家注重以 人文问题 为论说的主题,对 自然 的探求,对 技术 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中国古代思想讲究 天人合一 ,尊重 自然 ,重视完善  人和自然 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比较重视 实践总结 ,而轻视 理论概括和抽象 。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1.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成就最高的是秦代的李斯。

2.隶书始于秦朝代,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3.楷书也称形成于汉末,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书法家有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4.行书盛行于晋代,东晋的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

以行书名世,号称北宋四大书法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画中有诗

1.中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料;艺术风格上,可以分为工笔重彩画和水墨谈彩画两大类型。

2.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主要艺术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苏轼的诗,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金声玉振

1.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南北朝、隋唐时,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宫廷舞和民间舞

1.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周代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

2.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的感情。

戏曲

1.一人主唱、曲排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2.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诗的经典

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雅》是周王朝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主要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和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的歌颂。

楚辞的魅力

1.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与《诗经》创作方法不同,楚辞是现实主义的,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2.屈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离骚》,他的著名诗篇还有九章、天问、九歌。

汉赋的风采

1.西汉早期的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赋鸟赋》,枚乘的《七发》开汉武帝时代长篇赋的先河。

3.汉武帝时代,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其中的精品。

4.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

李杜诗篇万口传

1.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盛唐大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则有诗圣的美誉。

宋词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号为“”。

2.在北宋词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词人如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

元曲

1.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散曲和元代杂剧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和“散曲”。

2.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北杂剧或北曲。

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剧目。

当时在城市里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之为“瓦肆”或“勾栏”。

明清小说

1.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体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2.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楷模。

3.清代小说代表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大到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

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A、背景:

(1)鸦片战争前,清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并且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

(2)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3)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西学东渐”)

(4)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B、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主       张

特点

林则徐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编译书籍《华事夷言》《四洲志》

民族英雄

器物

技术

魏源

《海国图志》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徐继畲

《瀛环志略》

姚莹

《康輶纪行》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派背景: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维新思潮

A、背景:

a、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b、甲午战败,一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证明“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的失败

c、西学的不断传播

B、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

代表

主张

特点

康有为

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群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潮流的。

梁启超

 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谭嗣同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君主是“大盗”;效仿西法

严复

 编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观点阐明

变法维新的道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1、社会因素:

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民族危机   

2、经济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C、维新变法思想对近代社会的作用:

a、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b、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文化;主张兴民权倡西学,促进人民觉醒,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实现:

(1)、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确立:

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3)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

B、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时间:

1905—1907年阵地:

《新民丛报》(维新派)——《民报》(革命派)

内容:

a、要不要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c、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性质:

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影响:

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壮大了革命的阵营,形成中国近代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C、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同:

(目的)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③挽救民族危机

异:

(方式、政体)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方面: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

思想方面: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则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

2、兴起与概况:

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其阶级属性是什么?

(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原因:

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蔡元培的学术方针:

“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前期指导思想:

民主和科学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

前期

后期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迷信

宣传马克思主义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注:

A、“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B、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C、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并提出“须言之有物”等文学改良八项主张;鲁迅出色的把反封建旧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

D、新文化运动后期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因为辛亥革命及其之后反对北洋军阀的失败,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单纯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已难以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

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

(2)意义:

a.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

b.促进民众的觉醒。

c.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转型运动。

(3)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一定片面性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2、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3、三民主义:

(1)含义:

民族主义:

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即“平均地权”

(2)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评价:

A、被称为“救国主义”

B、是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C、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段民主革命纲领

D、反映了次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E、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F、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G、是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

H、但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4、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背景:

1、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肆意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不屈不挠抗争,先后失败

3、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下,孙中山态度发生转变,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

含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会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意义: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一步。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过程:

井风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背景:

(1)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2)资产阶级改良方法及革命方法都没能挽救中国危亡

(3)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带来了一线光明

理论来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实践:

(1)参加中共一大

(2)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3)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压取政权道路的提出,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著作: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成熟的客观条件:

(1)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中国共产党人从幼稚走向成熟。

(2)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

成熟的标志:

毛泽东撰写《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4、确立为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

5、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标志:

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

内容:

(1)一化三改造

(2)人民民主专政

(3)正确区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4)论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著作: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

(4)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意义: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2、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表现一、邓小平南方讲话

内容: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计划、市场和社会主我的关系;(3)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4)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关系;(5)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意义:

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表现二:

中共十四大

内容:

(1)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确立为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国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认识: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他们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

1:

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热情

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含义:

艺术领域上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上实行百家争鸣。

意义: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成果:

1:

文学创作上,作品有《红岩》《红日》等。

2:

电影创作上,作品有《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3:

戏剧创作上,作品有《茶馆》《关汉卿》等。

二:

“十年动荡”与文化凋零

1:

文革导火线:

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

文化事业遭破坏表现:

a:

红卫兵的破“四旧”

b:

江青等破除“文化黑线专政”的鼓噪。

C:

文化园地百花凋零的突出表现是样板戏。

三:

文化事业的繁荣

1:

“二为”方向的提出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提出:

“二为”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意义:

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推动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繁荣。

成果:

“鲁迅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

“茅盾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而设

“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2:

中国运动员许海峰夺得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

第二课:

人民教育的发展

1: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共同纲领》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即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人民大众服务。

(3)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4)为贯彻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2:

“文革”中教育革命

1:

破坏的表现

(1)“文革”初期,全国中小学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顿。

(2)1968年底,在毛泽东号召下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持续的“上山下乡”运动。

(3)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招生方法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2:

破坏的后果

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人民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3: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2: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向现代化。

3:

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科研的起步

表现1:

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

2:

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3:

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如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等。

成就1:

国防领域:

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发应堆建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

医学和农药领域: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袁隆平成功培育新型杂交水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2:

1988年九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

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劳动。

表现:

1:

在核技术应用方面:

成为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技术体系国家之一。

2:

在空间技术方面: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3:

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

2003年,发射“神舟5号”成功。

杨利伟是首位进入太空

中国宇航员。

4:

在信息技术领域:

5:

在生物技术领域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智者的启蒙

1.时间:

大约公元前BC5世纪中叶。

2.背景:

(1)政治:

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

(2)经济(根本):

在希腊工商业发展

(3)社会:

平民地位提高以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作用下产生。

3.智者运动:

探讨问题由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向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4.性质:

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5.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

其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