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66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调研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成功,观音菩萨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金身罗汉”。

B.《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C.鲁迅在《朝花夕拾》一书中,回忆无常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D.《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又安敢毒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句中加横线的两个字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B.“今齐/地方/千里”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句中“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D.“何陋之有”“其如土石何”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二、字词书写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kūlāxiǔ,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2)她常常肝疼得整宿fānláifùqù地睡不了觉。

(3)他的游记里,十分tuīchóng这座桥。

(4)它没有pó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老头没睡,还在用眼睛的余光悄悄地打量我。

(2)我知道他在等待下手的机会。

我也没睡。

(3)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这一点苗头我还是看得出来的。

于是我暗自后悔:

要是不贪图那个懒觉,早20分钟起床就能买到卧铺票,何至于胆战心惊地和一个老家伙这么对峙着?

(4)很显然,那老头比我还有经验。

因为刚才上车一落座,他竟然目不斜视地看着我,微笑着说:

“你长得很像我儿子。

(5)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因为我穿西服、打领带,抱着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个寸步不离的密码箱,我就像你儿子?

嘀咕完之后,我顺便瞅了瞅他:

灰旧夹克、两天以上没刮的胡楂、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炯炯双眼。

(6)于是我没吭声,连头都没点,假装没听见。

他讪讪地笑了笑说:

“我3年没见着他了,只是偶尔听听他的声音。

(7)我轻轻地打了个冷战。

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这老头是个很难缠的对手,配得上老奸巨猾这个词。

(8)东奔西走,和这个行当的人打交道多了,有输有赢。

但一开始就这么跟目标套近乎的,他是第一个。

所以我又瞅了他一眼。

我也有两年没跟父亲照面了,虽然我也偶尔给他打打电话、寄些钱。

(9)我的预感没错,晚上车厢里的人大多都睡了,他没有。

其实即使没有这种预感,我也不会睡着的,我早已练就三昼夜不合眼也神志清醒的本领。

这是经验,也是饭碗。

况且我怀里还有张支票,这是分公司这个季度的费用。

寸步不离的密码箱不过是个道具,里面是几件换下来的内衣。

我知道这老头是看得出来的,他那一脸的沧桑就是证明。

所以我能做的,只有保持清醒和谨慎,然后,静静地等待那只手。

(10)我躲在外套里观察他。

硬座车厢的空调像是从里往外倒抽热气似的。

我一直紧绷着肌肉,竖起来的汗毛蹭着毛衣,身上痒痒的。

时间久了,牙齿还开始打起架来,不知是真冷还是因为我太紧张。

(11)他一直看着窗外,车窗外面黑灯瞎火,亏他有这份耐心。

于是我有些恍惚,冲着他这份镇定劲儿,到底我和他哪个是猎手,哪个是猎物呢?

(12)他动手了。

他用右手理了理头发,那烟灰色的头发其实不乱。

我观察过他那只右手,中指和食指几乎一般长,白皙瘦削,皱纹少得和他的年龄一点儿也不相符。

他的骨节很小,中指第一个关节处还有淡黄的烟熏色,看起来很是精致。

(13)那只手有点小心翼翼,终于还是犹疑着探了过来,越过我头顶的时候带过一道阴影,让我有些窒息。

不过我却没看出预想中的那种高明的熟练,这让我窃喜着,在脑海里虚构着人赃俱获的画面。

(14)盖在身上的外套一紧,从脖子那儿往里灌的冷风忽然就没了,我觉得像是突然钻进了被人暖好的被窝,惊讶得让我努力睁大了双眼,可是外套领子遮住了我的视线。

老头在我头顶上方发出一声细微的叹息:

“唉,一个人在外面劳苦奔波的,不容易。

(15)我赶紧闭上了眼,用了很大力气,生怕我眼里也有他那样的泪光。

不知怎么的,我忽然特别希望那只手能停一停,拍我两下。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老头对我的举动

我对老头的态度

我对老头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用眼睛的余光悄悄打量

(1)

(4)

(2)

冷漠

小心翼翼地给我盖衣服

(3)

 

5.第(8)段中与“走南闯北”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_。

从全文来看,作者反复强调这一点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14)段的画线句是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依据文意,下列最适宜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

A.等待那只手

B.与老头相遇

C.我心中的痛

D.记得那一天

现代文阅读

猫(节选)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

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

“猫,猫?

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以上文段是写作者一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

试选用文中词语简要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9.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10.作者养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

(甲)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邑人奇之

②非学无以广才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3.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

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4.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五、句子默写

15.诗文默写填空。

(1)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5)酒入愁肠,               。

(范仲淹《苏幕遮》)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韩愈                                              唐 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タ贬潮州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材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更加坚定。

B.“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既写天气恶劣,连马匹都不敢向前,又暗指政治环境恶劣。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作者听到笛音,看到了下棋的人,生发了对亡友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7.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现了诗人“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决心。

B.《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豁达乐观的胸襟。

C.这两首诗都是诗人被贬官之后所作,都含有一种凄楚难言之情。

D.《左迁至蓝关示任孙湘》在激愤中表达报国志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自始至终贯穿着抑郁难平的悲愤。

七、名著阅读

18.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选择”这一主题。

选择是关系的割断又是情感的重识,选择是终结又是开启,选择是……请选择以下名著中的一部,结合“选择”事件谈谈你的发现。

主题

名著

“选择”事件

发现

 

《简·爱》

得知罗切斯特已婚,简·爱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得知罗切斯特已经结婚,简·爱毅然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彻底割断与他的关系。

然而与圣约翰的相遇,让她更加记挂罗切斯特,她发现自己的情感早已与他联结在一起。

最终简·爱重回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终成眷属。

简·爱的这一次选择既是关系的割断,也是对情感的重新认识。

选择

《水浒传》

林冲面对高衙内调戏自己娘子选择忍气吞声。

         

 

《朝花夕拾》

“我”选择离开仙台,不再学医。

         

八、作文

19.题目:

我的一次___________决定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

③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文言文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