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564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化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理化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理化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理化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理化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化试题.docx

《理化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化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化试题.docx

理化试题

钟祥市2011年中考适应性调研考试

理化试卷

本试卷共9页,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物理部分(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所选答案序号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下面填写。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小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敏在观赏2010年世乒赛时,对乒乓球和球拍产生了下列四种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没有惯性

B.乒乓球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C.乒乓球给球拍的力和球拍给乒乓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接触时,乒乓球先给球拍一个力,球拍然后也给乒乓球一个力

2.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中考、高考期间要求学校周围噪声大的单位停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3.  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这主要是因为(  )

A.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B.导线散热比电熨斗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熨斗电热丝的电阻

4.食用冻豆腐时,发现豆腐内存在许多小孔,在小孔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

化是(  )

A.凝固和熔化B.液化和升华C.凝华和熔化D.凝固和汽化

5.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6.如图所示的电路较为复杂,但采用合理的估算,就可以

计算电流表A与毫安表mA的示数分别为(  )

A.0.13、30B.0.11、10  

C.0.33、30D.0.31、10

7.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象是图5中的(  )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测得U甲:

U乙=1:

3;断开开关S,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流表,此时I甲:

I乙是(  )

A.3:

1B.1:

3

C.1:

1D.4:

3

9.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如图8所示,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

A.

B.

C.

D.

10.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实物图如图所示。

闭合电键后,灯泡L1、L2都不亮,他用电压

表进行电路故障检测,测试结果如左下表所示,若电路中仅一处有故障,则可以判定电路中的故障是(  )

测试点

a、b

c、d

d、f

电压表示数

有示数

无示数

有示数

A.灯泡L1短路

B.灯泡L2短路

C.cd段断路

D.df断路

11.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0℃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温度计的示数会(  )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12.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

两管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

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会(  )

A.向左流动

B.向右流动

C.不动

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13.如图24-8所示,F1、F2是凸透镜的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的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的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的情况是(  )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

C.沿F2与S′连线方向

D.沿F1与S′连线方向

14.如图所示是一个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

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A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红灯亮。

下列关于它的工作原理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A.容器中的水不能导电

B.电磁铁有无磁性与水位有关

C.红、绿灯是并联的

D.衔铁是永磁体

15.弹簧秤的弹簧断了,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余的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秤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  )

A.测量值比实际值大B.测量值比实际值小

C.测量值和实际值相等D.以上情况都可能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两小题,共15分)

16.(6分)如图是某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平,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4㎝.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下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为P0=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2.)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h//cm

4

16/3

8

16

空气的体积V/cm3

8

32/3

32

管内外液面差h/cm

0

19

38

气体压强p/cmHg

P0

3/4·P0

1/2·P0

1/4·P0

(1)第3次遗漏的数据应为㎝3,第4次遗漏的数据为㎝.

(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

    

17.(9分)某实验小组的小刘和小李两位同学先后利用图11所示电路测量一定值电阻Rx(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图中连接电压表的线未画出。

实验时,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经检查与核对,他们的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都准确无误。

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比较表一和表二可知,当电流表示数增大时,在小刘的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增大的,而在小李的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却是减小的,请你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请在图中将小李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3)试求定值电阻Rx以及电源电压U。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0分.要求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

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解答过程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

答案不得分)

18.(8分)水平人行道上的路灯离地5.25m高,身高1.75m的人从路灯正下方匀速通过,若他头部在路面上的影子向前移动的速度为1.5m/s,求此人走路的速度?

 

19.(10分)用如图9所示的滑轮组从15m深的水底提起底面积为200cm2,高2m的圆柱形实心物体,已知该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3,力F作用的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N,问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提起时,经多长时间绳子被拉断?

(取g=10N/kg)

 

20.(12分)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R1=40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且保持不变。

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滑到b端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3:

2;当S1 、S2均断开且滑片P置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小灯泡L的功率为10W。

求:

(1)电阻R2的阻值;

(2)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

的示数;

(3)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电功率。

 

 

化学部分(满分:

6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C12K39O16Ca40Cu64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

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

2.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容易发生爆炸。

当你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极浓的煤气异味时,在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

B.立即打开门和窗,关闭煤气源

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

D.上述三者可同时进行

3.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后进行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

4.已知O2与O3是氧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

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

当温度达到750℃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

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

C.常温条件下单质硫不存在分子

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

5.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Na

Cu

Al

Fe

熔点

97.5.C

1083℃

660℃

1535℃

沸点

883℃

2595℃

2200℃

3000℃

A.Cu和NaB.Fe与CuC.Cu与AlD.Al与Na

6.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

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

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有1个氧原子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D.有2个A原子

7.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2的缘故。

为了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

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

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与结晶平衡

D.在整个过程中NaCl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8.2005年美国《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Al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子(Al13)是1个Al原子在中心,12个Al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形二十面体结构。

这种超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最稳定。

请预测稳定的Al13所带的电荷为(  )

A.+3B.+2C.0D.-1

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10.某无色溶液可能由K2CO3、MgCl2、NaHCO3、B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

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肯定有BaCl2;②肯定有MgCl2;③肯定有NaHCO3;

④肯定有K2CO3或NaHCO3⑤肯定没有MgCl2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③⑤

11.有下列仪器:

①烧杯;②锥形瓶;③圆底烧瓶;④试管;⑤蒸发皿,其中可以用作反应器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③④

12.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l,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

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13.a、b、c、d可能是Na2CO3、AgNO3、BaCl2、HCl四种溶液中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

a

b

c

d

a

白↓

b

白↓

白↓

白↓

c

白↓

白↓

a、b、c、d依次是(  )

A.Na2CO3、AgNO3、HCl、BaCl2B.AgNO3、Na2CO3、BaCl2、HCl

C.HCl、AgNO3、BaCl2、Na2CO3D.BaCl2、HCl、Na2CO3、AgNO3

14.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  )

A.(100+A)gB.100g

C.(100-180A/286)gD.(100-A·a%)g

15.通过化学变化不可能实现的是()

A.由分子生成新分子B.由离子生成新离子

C.由原子生成新原子D.由单质生成一种新单质

二、填空题

16.(10分)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

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

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

Cu2O+H2SO4=Cu+CuSO4+H2O,

3Cu2O+14HNO3(稀)=6Cu(NO3)2+2NO↑+7H2O;

④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

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

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g,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总质量为cg。

(均在同一条件下称量)

(1)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

如果你认为该方案合理,就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就简述原因。

方案1:

方案2:

(2)方案3中,若确认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则a、b、c应符合的数学的关系为,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次称量。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无水CuSO4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

(3)简述该探究方案中,检验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说明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4)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17.(10分)人们已经知道,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种类是所有元素中最多的。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的含碳物质就有好多种,如:

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O、④CO2、⑤CaCO3等,还有很多有机物。

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报刊还陆续报道了新发现的:

⑥C60、⑦C3O2、⑧C4O3、⑨C5O3、⑩C12O10等。

请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碳的氧化物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某碳的氧化物中含氧量为50%,其化学式为,写出C和CO2在高温下化合为该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气(Cl2)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发生类似的反应。

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和。

三、计算题

18.(10分)将KOH和Ca(OH)2混合物1.86g全部溶于一定量水中形成稀溶液,再缓缓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当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消耗CO2的体积为224mL[已知该条件下CO2的密度为(44÷22.4)g/L,忽略CO2溶于水的情况。

已知CaCO3+H2O+CO2=Ca(HCO3)2]

(1)生成沉淀的质量刚好最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原混合物中Ca(OH)2的质量为g。

(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2的体积为mL

(4)在图示坐标系上,画出生成沉淀的质量m(g)与通入CO2的体积V(mL)的关系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