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42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docx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13页精选文档

中考修辞试题解析及演练

  考点透视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辞是这样要求的:

了解并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初中阶段常见修辞有八种: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本考点一般会在试卷的“积累与运用”和“阅读理解”中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能力,学会用正确的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分析并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如在积累与运用题中,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或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手法造句等;在诗词赏析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运用效果;在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等。

  知识归纳

  1.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和甲事物(本体)作比。

比喻可分为三类:

一是明喻,用“像”“如”“似的”等字词把甲事物和乙事物联系起来。

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二是暗喻,用“是”“成了”等字词把甲事物和乙事物联系起来。

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是借喻,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

如“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就是把事物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动作和神态。

如“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运用拟人,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表达生动形象。

  3.夸张:

即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加以扩大或缩小。

如“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他的心胸只有针眼儿那么小”。

  4.排比:

即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对偶:

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

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有两类:

一是连续反复,即相同的词句连续不断地使用,中间不插进别的成分。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是间隔反复,即把相同的词句隔离开来使用。

如“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7.设问:

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此句自问自答。

又如“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

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

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此句问而不答。

  8.反问:

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

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真题与解析

  一、辨识修辞题。

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对是否使用修辞手法进行选择,或辨识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来看,辨识类题目相对较少,并逐渐弱化。

  例1.(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喻、对偶)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

  【试题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修辞辨识能力。

解答这道题目,应逐一对各句给出的修辞手法进行辨识,如果个别句难以判断,则要运用排除法加以排除。

A项没有排比,C项是反问,D项象征,不是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B

  二、运用修辞表达。

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恰当运用八种修辞手法拟写各种句子,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它的突出特点是,将修辞与句子及语境结合起来,强调了它的实际运用。

  例2.(2015年广东省佛山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试模仿上面的诗句,以“青春”为题写一首小诗。

  青春,;

  青春,;

  青春,;

  青春,。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将修辞手法放在仿写句中来考查的题目。

分析所给的例句,是运用比喻组成的排比句。

叙述对象相同,句式一致;每个分句都是由“对象?

比喻词?

功用”构成。

在仿写时应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做到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语意连贯。

  【参考答案】示例一:

青春是花,结出甜美的果;青春是果,闪着诱人的光;青春是光,照亮黑暗的夜;青春是夜,孕育新的梦想。

示例二:

青春是桑叶,养育着可爱的春蚕;青春是春蚕,吐出晶莹的蚕丝;青春是蚕丝,编织美好的未来;青春是未来,创造着无限可能。

示例三:

青春是帆,扬起出海的船;青春是船,驶向远方的岸;青春是岸,连接平坦的通途;青春是通途,通向美好的未来。

  三、赏析修辞效果。

这类试题常出现在阅读题目中,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理解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可以说,赏析类题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题型,甚至在某些省市是必考题。

  例3.(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辛夷:

木兰树的花。

  

(1)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试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古诗词赏析的能力。

同时结合修辞考查考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做好本题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可以从修辞角度对古诗进行赏析,结合本诗中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1)示例:

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2)示例:

构思一:

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

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

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

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

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语言:

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

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四、修辞写作类。

这类题目可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出现,通常是让考生结合修辞手法去写作对联、公益广告、标语、手机短信等应用类文体。

  例4.(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根据《西游记》《水浒》《童年》《简?

爱》拟写的下联不准确的一项是()

  上联:

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下联:

  A.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

  B.一丈青胆大心细赛英豪

  C.格列佛千辛万苦度童年

  D.夏洛蒂妙手慧心著经典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宣传标语。

完成此类题目,要先了解“对偶”修辞的一般特点:

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主谓结构等;4.节奏相合,即上、下联的停顿要相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与平声相对;6.意义相关,即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还要注意上、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相同的字眼,当然现在对偶可以宽对,但基本的要素不可少。

如本题中的上联,10字,考生根据上联特点,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即可。

  【参考答案】C(格列佛不是这四部名著里的人物)。

  能力提升

  在修辞辨识、欣赏、仿写和实践运用中,必须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其中,要特别注意比喻与拟人、夸张的区别,及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的情况。

还要注意排比与反复、设问与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区别。

在阅读题中,一定要把握全文主旨,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分析理解其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1.修辞辨识:

要特别注意比喻与拟人、夸张的区别和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是比喻句的情况。

  2.修辞欣赏:

根据某种修辞的特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原文中特定的语境,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如果试题出现在阅读题中,这种修辞手法一定对表达文章的主旨有积极的作用。

  3.仿写句子:

这类试题实际是考查修辞方法的理解运用。

要做到仿句与例句相似,又能与例句的意思连贯,必须把握全句的中心意思,以及例句的修辞手法。

  4.实践运用:

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合的素材,灵活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5.综合欣赏运用。

此类试题一定要把握好原文主旨,联系上下文,结合题干要求来答题。

  温馨提示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答题时,要能透彻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2.修辞格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等。

答题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更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把握。

  4.修辞格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

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素材会大有用处。

  真题演练

  1.(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

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你也对一对。

  ①山清水秀―()②粗茶淡饭―()

  2.(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①;下联:

______。

(2)上联:

______;下联:

______。

  3.(2015年四川省重庆市A卷)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