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221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docx

班级管理的规范化

“课内课外双考核”班级管理办法实施说明

一、序言

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经验和反思是值得记录下来的,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的习惯。

所以,我们就不能使宝贵的经验得以完善和传承,导致我们的工作就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我们活得很累却成效甚微。

拿起笔来吧!

我校的班主任职位,是很多老师不愿承担的。

这两年虽然班主任费有所增加,但仍然听到有老师说不愿做这份工作。

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班主任事儿太多了,学生太难管了,工作太累了。

有很多老班主任,工作经验很丰富,但并没有把它上升为一套理论,也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所以,这些班主任在每学期上任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陷入深深的回忆。

回忆自己以前是怎样管理班级的,曾经用过什么制度,哪些制度是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哪些制度是无效的,是有反作用的。

然后挑几条好的制度在班内宣布一下,这样,新的一个学期就算开始了。

至于说这个制度是不是完备,哪来得及想呢?

以后出了什么问题,临时再想办法。

有时我们会发现,费了好大劲想出来了一个好方法,回头又一想,原来这个方法自己以前就想出来并且用过。

这种难道不是脑力劳动的一种浪费吗?

这种管理方法是科学的吗?

很多年轻的班主任,没有什么当班主任的经验,工作就更得摸索着前进了。

通常是等到摸索出了经验,十几年已经过去了。

这不仅花费了他们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通常,这十几年中的那些失败的教育经历也不知造就了多少问题少年。

难道我们的老班主任就必须在一次次重复中做一些本可以不用做的脑力劳动的浪费吗?

难道我们年轻的班主任就必须从零起步摸索着前进吗?

难道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不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从而使我们今后的工作一劳永逸吗?

不,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而且,我们还会使这种制度逐渐地达到完美,从而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而且高效,使我们的学校能够相对轻松地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也使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加理性和科学。

目前,我校结合小组建设已经制定出了《学习小组课堂风采展示实时记录表》,可以对学习小组课堂上的的表现进行评价,但还没有对学生个人课内课外进行评价的方法。

因此,我结合自己以前当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制定出了“课内课外双考核”这种班级管理制度,目的是想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变得更加轻松而且有效。

其中不完善之处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的指正,在此我先提前向大家表示感谢。

二、《学生常规考核表》的使用说明

(一)、操作办法。

1、每个学习小组假设为6人,A1和A2为正副组长。

A1负责记录《学生常规考核表》。

2、组长对于自己所管的6人,如果发现有表中前7项违纪情况出现,或听到其他人汇报本组同学有上述违纪情况,则应给予违纪学生在对应项目扣分。

扣分多少组长斟酌,一般每次1分。

3、扣分采用画“正”字的方法,可以逐渐增添笔画而不必涂改,方便操作与统计。

4、前7项每项10分,共70分。

每周从70分中减去所扣的分数,即为该生本周的《学生常规考核表》得分。

5、非寄宿班不在学校就餐、就寝,可将“餐寝”一项改为“集会”,考察学生集会时的纪律。

(二)、关于10项考核内容的说明

1、出勤。

指迟到、早退、旷课,包括每日的各种集合也不能迟到。

2、卫生。

首先是个人卫生,每日是否仪表整洁,着装得体。

其次是公共卫生,每日是否有乱丢垃圾的情况,是否有乱写乱画的情况。

3、劳动。

指每天的各种常规劳动和学校临时安排的大扫除。

4、安全。

考查学生在校内外是否有不安全的行为出现。

5、餐寝。

考察学生就餐的时间段是否遵守纪律。

考察学生就寝的时间段是否遵守纪律。

6、上课。

(备选)考查学生上课时是否守纪律。

7、大课间。

指上、下午大课间活动是否按时到达,认真完成。

8、节俭。

(备选)指是否有乱买零食的情况,是否有浪费饭菜的情况。

9、言行。

指是否有骂人、打人的情况。

也可分为语言、行为两项。

10、集会。

(备选)考察学生在大集合时是否遵守纪律。

11、其他。

其他需要扣分的情况,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需要扣分的情况。

例如:

学生上课违反纪律,即可在这一项扣分。

三、《高效课堂考核表》的使用说明

此表主要用于记录高校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的表现。

(一)、各组由A2这名组长记录此表。

(二)、《高校课堂考核表》中各考核项目的说明。

1、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的质量。

作业达到老师要求的某个标准,即可得一分。

2、互助学习。

小组同学之间(也可是本班同学之间)每帮助对方学会一个题目(或弄懂一个问题),就可以加一分。

3、作业批改。

组长本次批作业没有出错,即可得一分。

4、答题。

回答问题准确无误,每次得一分;到黑板上展示正确一次得以分。

5、创新。

在学习过程中,有创新性的思维,效果良好,每次可得两分。

6、背诵质量。

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内容,每次得一分。

7、质疑。

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讲解的知识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每次得一分。

8、其他。

其他需要加分的情况,包括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需要加分的情况。

例如:

监管校内的不良行为可以得到加分。

如有学生发现本班或其他班级同学有违纪情况,主动出面管理的,如情况属实的应每次加1分。

设置此项的作用在于促进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杜绝不良行为的出现。

敢于汇报,说明这些同学是非观念强,应该给予加分。

做好人好事也可在此项加分。

拾金不昧、拾物上交都可加分。

注意:

C类生此表得分应加倍,否则差距太大会使他们没有获胜的机会从而失去积极性和进取心。

四、奖惩

只统计得分,而不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就会使我们的管理显得苍白无力,领先者不觉得快乐,落后者不觉得害怕。

所以,制订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每周五将两个表的合计分算出来之后相加,即为该生本周的整体表现分。

对班内整体表现分较高的若干名同学,应给予奖励。

我给学生印制的有奖励卡。

对于班内整体表现分最低的5-8名学生要接受为期一周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一次不易吸取教训,思想教育一周,则可使其牢记于心,以后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表现,促使其思想品质进步。

长时间单独用一种思想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容易让学生破罐子破摔,就会造成这种管理方法的失败。

所以,思想教育方式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好的思想教育方法,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应该使学生在接受了这个思想教育过程后有一个积极意义的收获。

这个收获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才能方面的,也可以是身体方面的……我们应该设法做到,在多年以后,学生想起老师对他的教育,心中涌起的不是愤恨,而是感谢。

思想教育必须是可以监督的,必须是严格的,否则学生对思想教育渐渐无所畏惧,则一切归于徒劳。

思想教育方式必须多样化,例如:

A、捡教室垃圾或清洁区垃圾。

B、扫清洁区一周。

C、每天做5道题,组长负责出题。

D、背诵某些课文的段落。

E、写词语。

F、写一篇反思。

G、背数学公式或背数学概念。

H、每天练习立正10分钟。

这种方法适合上课坐得不端正,有多动症的同学。

I、其他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

五、该管理方法的优势。

1、采用学生管学生的方法,老师不用多费心神,以前大事小事都向老师报告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在以前的班级管理中,没有现成的管理办法。

通常是遇到需要表扬的,老师就去表扬;遇到需要批评的,老师就去批评。

但一个班级中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事,单凭老师一张嘴,你能表扬得过来吗?

你能批评过来吗?

时间长了,你会感到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不仅老师累,还会造成班级管理的缺失。

有了这种管理方法,学生的一切细节都在掌控之中。

该表扬的一定会马上得到奖励得分,该批评的一定马上会被扣分。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立体而高效的管理。

这是因为,这种管理不是老师一个人在管理,而是有那么多学生在协助老师管理,是一种学生的自我管理。

2、得分、扣分权利下放给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当然,有时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3、考核的内容设置全面,涵盖了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促使学生思想品质整体进步,减少摁下葫芦起来了瓢的情况出现。

4、学生作为仲裁者,容易让学生感到公平,减少老师一发脾气处理问题失当的情况出现。

六、补充说明

1、此法初定,希望能向各班主任推荐。

如果觉得好,他们自然会用。

2、此法虽然经过我的反复考虑,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希望我校能建立一个班主任交流的平台,能够及时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讨解决,从而使这种管理方法日趋走向完美,最终形成一种固定的班级管理模式。

3、此法已在我们班试用一段时间,效果还是很好的。

4、制订此法,别无他意,只是想让班主任们轻松一点而已,让学校工作更顺畅一点而已,让学校风尚更好一点而已。

5、《学生常规考核表》与《高效课堂考核表》是不宜合并成一个表的。

原因如下:

A、前者已经考核了7项左右,若再加进去后者6项左右的考核项目,则表格过于复杂,给使用带来困难。

B、冲淡了各自考核的侧重点和特色。

前者的侧重点在于考察学生下课时的各种表现;后者的侧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在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C、若将两个表格合并在一起,则各自的项目必定会削减,从而造成各自考核项目的完整性降低。

6、关于两个表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一段时间,我曾尝试将两个表严格分开,一个专管课外,一个专管课内。

但这样一来,两个表中都既有扣分,又有得分,给统计带来不便。

所以后来才将两个表设计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即《学生常规考核表》中可以给上课时的违纪现象扣分,《高效课堂考核表》中也可以给下课时的好的表现加分。

这样,一个表中全是扣分,一个表中全是得分,便于统计核算。

7、《学生常规考核表》为什么要设置为满分70分的模式?

《学生常规考核表》设置为满分70分的管理模式,是这样考虑的:

很多学生,前7项1分未扣,但也只能得到70分。

在学生的心目中,70分不是满分,100分才是满分。

怎样才能得到另外的30分呢?

学生们只有通过主动去监管学校内的各种不良现象和努力学习才能实现。

这样,学校内的各种不良现象就有了许许多多管理的人,而这管理的人就是学生们自己,也就是实现了学生管学生。

可以设想,如果有人扔了一片垃圾,马上有五六个人呼啦上来管,谁以后还敢乱仍垃圾?

8、评价的即时性。

评价的过分延后是不好的。

评价应该具有很高的即时性,也就是说,当学生完成了任务,评价出来的越快越好。

这样,学生能够很快看到结果,干劲当然就大。

就像刚种了苹果树,马上就能吃到苹果一样。

虽然这个比喻不现实,但这是人的本性。

谁不想付出汗水就马上看到收获呢?

实际上,人们的几乎全部劳动,不都是这样吗?

当我们付出汗水时,我们的脑海中不是不断地涌现出丰收的景象吗?

也就是说,当我们付出汗水时,我们通常正做着丰收的梦,我们盼望马上就得到丰收的果实。

倘若我们不会做这样的梦,我们必然看不到希望,我们也必然没有劳动积极性。

所以,评价的即时性很重要,这正是满足了人的本性。

9、关于小组内同学轮流记录考核表。

记录考核表不应只让组长一个人参与。

表格的记录工作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记录。

这样,某位同学今天是监督者,明天就成了被监督者。

这种做法有以下好处:

A、不容易滋生特权思想。

单独让组长长时间负责记录工作,容易滋生特权思想,似乎自己高高在上,其他人都不如自己,容易造成同学们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而轮流记录就会使每个人都处在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会让每个同学都学会客观地看问题,让每个同学对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也会产生一个更加客观而且科学的认识。

人与人之间,树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若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那这个人的学习和事业必定会遭受挫折,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我们每个人,都是来自于大众之中,都是来自于大众之中啊!

藐视大众就是藐视自己。

只有那些尊重大众,尊重别人智慧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当然,尊重大众和尊重自己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分寸。

B、可以让得分更加公平。

单独让组长长时间负责记录工作,容易只记别人的缺点,不记自己的缺点;只扣别人的分数,不扣自己的分数。

这就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这种管理模式是不公平的,从而失去这种管理模式的教育意义,最终导致这种管理模式的失败。

而轮流记录,就没有这种弊端。

C、提高每个同学的管理能力。

让每个同学轮流担任记录工作,会让每个同学都得到能力锻炼的机会。

管理,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在长期担任管理工作之后,他的管理能力必定会得到提高,管理兴趣必定会得到增强。

也许,就是这样少年时简单的经历,就会让他长大后从容地走上管理岗位,并且在管理岗位上做得游刃有余。

D、可以大大提升管理的效果。

每个同学,当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时,对自己的要求不由自主就会是严格的。

自己一身毛病,怎么说别人呢?

怎么记别人呢?

所以,让毛病多的同学适当地担任管理工作,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鞭策。

当然,如果有个别同学确实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则可暂停他管理员的权力一周或数周,并扣掉该生5分。

10、关于相互串通弄虚作假。

两个同学关系较好,就容易相互串通,弄虚作假。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

A、互相监督,如有发现扣5分,同时取消他管理员的资格一周或数周。

B、给每组每周得分前三名发奖。

这样,小组内的同学为了能够得到奖励,就会积极地谋求给自己加分的机会,而且会积极地谋求扣别人分数的机会,互相串通的情况就会被基本杜绝。

结语

如此,将课内课外都严格而且科学地管理起来,就实现了对学生在校生活的全方位管理。

更重要地,我们构建起了两个管理平台。

虽然这两个平台还不能说完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这两个平台逐渐达到完美,从而构建起一个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日益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我们不妨将这个管理模式就叫做“课内课外双考核”班级管理模式。

李献曾201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