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1065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docx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2分)()

A、痴(chī)想一瞬(shùn)间蕴(yùn)含耸(sǒng)立

B、训诫(jiè)啜(chuî)泣嶙峋(línxún)颤(chàn)抖

C、收敛(jiǎn)卑(bēi)微一丝不苟(gǒu)沉淀(diàn)

D、酿(niàng)造虬(qiú)枝鹤唳(lì)幼稚(zhì)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抖擞精神繁花嫩叶

星汉灿烂春花秋实淅淅沥沥咄咄逼人

错别字:

改正:

3、对下列词语在句子中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B、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形容对事的执着)

C、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D、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收拢,合拢)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2分)()

A、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C、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D、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5、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骆驼祥子《绿》等。

B、老舍,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C、刘湛秋,当代诗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D、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6、填空题。

(15分)

(1)请写出描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

(2)《观沧海》作者是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

,;,。

(3)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朝著名的。

其中是主旨所在,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3分)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冲它哭,它便冲着你哭;你冲它笑,它便冲着你笑。

这恰如:

悲观的人,把挫折视为烂泥潭,一点点陷入人生的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3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8、给这段话写一个标题。

(2分)

9、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

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4分)

10、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分)

11、本语段中“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6题。

(19分)

寻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

”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

又寻春的什么呢?

……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

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

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

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

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

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2.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

径自寻春去了:

心情急迫→看到衰草:

→遥见草色:

13.品读下面句子,联系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

14.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3分)

15.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

”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4分)

16.本文题为“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分)

 

(三)古诗文阅读(10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7、“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3分)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杨花落尽子规啼”仅仅是在交代时令、描写景物吗?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包含哪些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要“我寄愁心与明月”?

(3分)

 

三、作文。

(50分)

在你的心灵深处一定会不断地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有位好友,渴望获得成功,甚至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条漂亮的裙子等。

请以“我渴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与大家交流,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要求真情实感。

④能恰当地运用表达方式。

⑤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1、C2、略3、B4、D5、A6、

(1)例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马致远元朝大戏剧家、散曲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略二、阅读理解

(一)、8、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9、妙;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0、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小山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而娇媚的情态。

11、“秀气”这里的含义是玲珑秀美,既写出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表现了作者的怜惜和喜爱之情。

(二)12、后悔寻春(责怪自己)(1分)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1分,意近即可)13、①“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1分)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

(1分)14、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等。

15、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16、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2分)(三)17、(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

18、B、C19、.不是,此句寓情于景,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20、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之情。

因思念之情往往在夜间最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同时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寓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四、作文(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瓦砾(shuò)      吊唁(yàn)    骇人听闻(hài)        

B. 寒噤(jìn)   诘问(zé)       琐屑(xiè)    锐不可当(dǎng)

C. 箱箧(qiè)   愧怍(zuò)      尴尬(gān)    贻笑大方(yí)        

D. 荒谬(miù)   俨然(yǎn)      隐逸(yì)     踌躇满志(zh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换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壁或雾色中的淡蓝。

B.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

C.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竞然如此缈小与微不足道。

D.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既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叶笃正、吴孟超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一面对两面)        

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搭配不当,只能解决矛盾,不能解决友谊)

C. 首届国际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吴文俊年轻时致力于拓扑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年老时开创了全新的数学机械化水平,推动了科学发展。

(“水平”改为“学科”)        

D.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5.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A. “抱歉”是因为没有亲自把老王送下楼去,所以很过意不去。

          

B. “抱歉”是想到老王病得不成模样还来送香油和鸡蛋谢“我”,所以一直听着他的脚步声,用以自责。

C. “抱歉”是因为自己收下了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

          

D. “抱歉”是由于担心老王的身体,却疏忽了“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因而感到自责。

二、综合题(共1题;共13分)

6.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

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书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

     【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

大学毕业后,她竭力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感道的时代内涵。

     【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

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1)解“孝”字:

下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明“孝”道:

明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

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A________,B________;

(3)践“孝”行:

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域”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一:

探寻孝感地名由来。

 活动主题二:

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

活动主题三:

________。

  活动主题四:

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2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太丘舍去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你觉得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人门不顾”是否失礼?

你怎样看?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________。

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

(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

为什么?

(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

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

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

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

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

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

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

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

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

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

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

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

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

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

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

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

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

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

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

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

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

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

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

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

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

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

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

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

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

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

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五、写作题(共1题;共30分)

10.写作,阅读材料按照提示和要求作文。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

推开家门,爸爸的茶香,妈妈的饭菜……哇,好香!

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点、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

2.B

3.B

4.D

5.D

二、综合题

6.

(1)“孝”就是子女尽心尽意的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

(2)小孝撑家(持家、爱家、护家);孝是齐心协力(侍奉亲人)、互相扶持的敬老情怀(美好品德)

(3)采访知名孝子;举办孝文化专题讲座、写身边的孝行故事、办孝亲敬长手抄报、给父母写感恩书信

三、文言文阅读

7.

(1)约定;离开;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回头看

(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知错能改,较为诚恳。

元方:

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懂礼识义。

(4)示例一:

是失礼。

因为对方毕竟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而且对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向元方示好了,所以元方应该给对方一次改正的机会才对。

示例二:

不失礼。

毕竟友人犯错误在先,而且元方才七岁,他能做到懂礼节、维护父亲的尊严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对他太苛刻。

四、现代文阅读

8.

(1)大路好走;小路有意思

(2)不能互换。

“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

“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3)“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

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

(4)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

(5)“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9.

(1)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

(2)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