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1060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初中物理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分攻略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考情分析

一、历年考题分析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时长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题型,完全根据大纲要求安排。

题型

题量

分值

考点分布

特点分析

单项选择题

8

8×5=40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

1~2道

电路、声、透镜、机械运动、内能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

5~6道

力学、热学、电磁学、机械波、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物理实验、物理学史

初中课程标准:

1道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性质等

考点分布明确,个别高中学科知识部分题目与高级中学题目相同

简答题

2

2×10=20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性质等

教学论

教材教法、课程资源等

一般结合初中物理知识或实例

案例分析题

2

20+30=50

错题诊断式案例

(1)分析学生错解

(2)给出授课思路或片段

课堂实录案例

(1)评述课堂实录

类型一:

提出改进教学思路或教学活动

类型二:

分析这个教学算片断在教学中的功能

(2)解释物理原理

(3)设计教学片段改进教学方案/讲解某知识点

案例及实录均为初中物理内容,错题诊断题更侧重于对易错知识点的考察;课堂实录案例题则侧重考查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能力,如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角色把握等。

教学设计题

2

12+28=40

教学设计1

针对教材中某一节的某一个小实验或小知识点,设计师生交流方案或教学思路,考查学科知识以及对学科教学论教学法的应用。

教学设计2

第一问考查学科知识,第二问完成完整教学设计

主要考查教材教法及教学设计

二、命题规律及趋势

【单项选择题】

(1)初中物理学科知识,1~2道。

主要考查电路、声、透镜、机械运动、内能等初中主干知识。

(2)课程标准或大学物理知识,1道。

课标主要根据初中物理知识,从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等方面命题,多为理解类题目。

(3)物理学史或物理实验知识,1道。

主要考查考生对初中必做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及物理思想的理解掌握。

(4)高中物理学科知识,5~6道。

主要考查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及电磁学等高中物理知识。

【案例分析题】

类型

选材

问题

诊断式案例

学生易错题及错误解法展示

(1)指出学生错误的原因

(2)根据学生错误,设计教学片段或思路片段应回归原题,指明错误

课堂实录案例

课堂真实教学片段。

反面案例:

结合物理课程理念及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诊断;

正面案例:

分析教学方法及导入功能等。

(1)明确为优点/缺点(一般要求2点),优缺点均要评析

分析缺点,要提出修正建议,优缺点综合分析为考查趋势

(2)设计新的教学片断

(3)分析教学片段在教学中的功能

【教学设计题】

出题特点:

共2小题。

第一小题以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为主,给出材料,要求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设计一个教学片段。

考查对学科知识以及对学科教学论教学法的应用。

第二小题以材料形式给出课程目标,学情,教材内容内容,依据所给资料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并且要求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篇目特点:

八年级上、下,九年级全一册内容均会考查,一般侧重于实验探究课的内容。

第二部分经典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7年上教师资格笔试-初中物理】如图5所示,用跨过光滑定滑轮将水平面上没有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

若拖动的电机功率恒为P,小船质量为m,小船受到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小船速度大小为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则小船加速度为()和绳对船的拉力的大小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当小船运动到A点时,对小船中公教师研究院提供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受到沿绳方向的F,重力mg,阻力f,又知电动机功率恒定P=Fv则

①,将力进行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力,则水平方向受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②则

③,又知

④,代入①③得

故答案B正确。

二、简答题

【2016年下教师资格笔试-初中物理】以初中物理“杠杆”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

【参考答案】解析:

①物理学史导入:

阿基米德曾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这显示了科学家基于科学理论的宏大气魄,也使我们接触到“杠杆”这个词。

大家想一想,一人之力可以撬动地球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一起了解有关杠杆的科学理论。

②游戏导入: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小孩能把大人跷起来)。

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杠杆。

③实验导入:

同学们请看:

(教师演示)我们来模拟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怎样用一支棍撬起一块大石头?

(模拟撬粉笔盒)在模拟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支硬棒,而且在撬起过程中这支硬棒在一个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象这样的一支硬棒叫杠杆。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

三、案例分析题

【2017年上教师资格笔试-初中物理】

下面是某老师不知的一道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题目:

如图8所示,用力F将重为75N的物体沿斜面升高1m,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为2m,此过程中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50%,求:

(1)所需拉力F的大小。

(2)若改用40N的拉力将该物体拉到同一位置,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解:

(1)有用功

总功

拉力

(2)因装置不变:

有用功:

W有=Gh=75N×1m=75J

总功:

机械效率:

答:

机械效率为50%时,拉力为75N,改用40N的拉力,机械效率为93.75%。

问题:

(1)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4分)

(2给出正确解题过程(6分)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10分)

【答案】解析:

(1)考察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以及动滑轮的特点;

(2)正确解答过程:

①有用功:

W有=Gh=75N×1m=75J

总功:

当物体在斜面上移动2m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S'=4m,

拉力:

②装置不变,拉到同一位置时:

有用功:

W有=Gh=75N×1m=75J

总功:

机械效率:

答:

机械效率为50%时,拉力为37.5N,改用40N的拉力,机械效率为46.88%。

(3)教学片段:

师:

同学们,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机械的机械效率

,在这道题目中,有用功指的是什么呢?

生:

使物体升高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即Gh

师:

那么有用功呢?

生:

有用功是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

师:

没错,那么现在要算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我们就需要知道绳子自由端所走过的位移。

这里我们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啊?

生:

动滑轮省力费距离

师:

非常好,所以当物体在斜面上移动2m时,绳子中公教师研究院提供的自由端移动距离S'=4m,因此我们在计算有用功的时候F对应的位移应该是4m而不是2m。

这就是这道题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第三部分高频考点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远像近像变小

考点·滑轮的机械效率

定滑轮特点:

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滑轮组额机械效率

考点·共点力动态平衡问题

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三力平衡的基本特性:

不共线的三个共点力通过平移构成封闭三角形,三力共点

3平衡问题中常用方法

(1)图解法(动态平衡)

适用条件:

物体受到三个力,其中:

一个力是恒力,一个力方向不变,另一个力方向改变。

解题方法:

①受力分析。

②把恒力和方向不变的力平行移动,与方向改变的力形成闭合三角形。

③让第三个力根据题意发生变化,观察三角形的边的变化从而确定物体受力的大小的变化。

(2)三角形相似法(动态平衡)

适用条件:

物体受到三个力。

在绳、球形、支架、滑轮等问题中常见。

解题方法:

①受力分析。

②找出图中与三个力构成的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

③列出数学关系式,根据题意发生变化,观察三角形的边的变化从而确定物体受力的大小的变化。

(3)正交分解法

首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是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系上。

将物体受力分别沿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进行分解。

然后在这个方向上分别列平衡方程。

(4)整体隔离法

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将单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选用原则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的加速度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注意问题

受力分析时不要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归纳:

●整体、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关键:

研究对象的选取

●已知内力或要求内力时,用隔离法,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求外力、分析外力或与内力无关时,用整体法较简单

●通常情况下,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较为简单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已知r和T,G的情况下)

(2)卫星的运行速度v、周期T与半径r的关系

,推得

,推得

,推得

(3)变轨问题:

①卫星由低轨道升至高轨道时,卫星的运行速度v、w、a均减小,T增大。

②卫星由低轨道升至高轨道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于一定质量气体或理想气体有PV/T=C,即P1V1/T1=P2V2/T2

T一定时:

PV=恒量,或P1V1=P2V2

V一定时:

P/T=恒量,即P1/T1=P2/T2

P一定时:

V1/V2=T1/T2,即V/T=恒量

考点·功能关系

能的变化

表达式

重力做功

正功

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势能变化

负功

重力势能增加

弹力做功

正功

弹性势能减少

弹性势能变化

负功

弹性势能增加

合力做功

正功

动能增加

动能变化

负功

动能减少

除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外其他力做功

正功

机械能增加

机械能变化

负功

机械能减少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7个物理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为电荷在电场中由a运动到b的轨迹,运用此模型来判断①电荷的电性;②场强

;③受力

;④加速度

;⑤速度

;⑥动能

;⑦电势能

;⑧电势

的变化。

①由图中轨迹可知,粒子所受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即轨迹凹侧,而场强的方向指向轨迹凸侧,可见带点粒子带负点。

②场强

②场强

③受力

;电场线疏密决定场强

大小则③合外力

④加速度

④加速度

⑤速度

⑤速度

⑥动能

因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⑥动能

⑦电势能

⑦电势能

⑧电势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考点·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楞次定律的推广应用:

①“增反减同”

②“来拒去留”

③“增缩减扩”

(3)楞次定律的应用:

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判断

考点·天然放射现象

(1)α衰变:

放出α粒子的衰变。

原子核内少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2)β衰变:

放出β粒子的衰变。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3)

辐射:

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是伴随α衰变和β衰变同时发生的,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没有

衰变。

考点·光的色散

如图所示,紫光的偏向角大于红光的偏向角。

结论: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偏向角越大的光,介质对其的折射率n越大,光的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粒子性越强,光的波长越小,光在介质中的速度越小(根据

),临界角越小

,越易发生全反射,越易产生光电效应,波动性越小。

光的折射率

光的频率

光的能量(光电效应)

紫光较红光易发生光电效应

全反射临界角(全反射)

介质中光速

光的波长(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紫光较红光易发生全反射

红光的波动性最强,紫光的粒子性最强

红光干涉、衍射的条纹间距较宽

考点·课堂教学评价维度

(1)教师角色的把握

(2)教学内容的处理

(3)学习环境的营造

(4)学生的学习方式

(5)学生的学习水平

(6)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育技术的运用

考点·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一般过程

(1)在研究中发现或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或假设

(3)制定研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5)证实或修正猜想或假设

第四部分备考建议

1.考情预测

考查内容:

根据近几年的考题,内容基本变动不大。

初、高中以及课标、教学论的知识都会涉及。

考查知识点都为初高中主干知识点,较为典型。

试卷变化:

16年,初中试卷中涉及高中知识的题目与高中试卷中几乎相同,但是17年上半年两个学段试卷中重复的题只有一道,而且初中题目的难度有所上升。

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2.复习指导

(1)选择题多注重中学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典型模型的应用。

(2)初中知识在选择题中虽然考察比重很少,但是在后面的简答、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设计题中,都会要求结合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往往都是初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比如透镜、电路、杠杆、浮力、滑轮等展开,因此对于初中这部分知识要有所了解。

(3)高中部分复习不要只复习必修部分,选修部分如光、振动、原子物理等也需要看,这部分一般一个模块就出一道题。

(4)要对中学物理教学论、课标以及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加大复习力度。

要吃透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相关知识,这样在答主观题的时候才能论述得有理有据。

后面的主观题几乎都要求你结合课程标准进行论述,所以我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的话,那么我们这一类题目是得不到一个高分的。

而教学论丛书通常会指导我们在课堂当中的一些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型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流程有哪些,教学原则有哪些,这对于我们写教学设计是十分关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