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1049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5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站台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目录1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2.1地形地貌1

2.2工程地质1

2.3工程概况1

2.4主要工程数量3

3.总体施工方案3

4.资源配置3

4.1施工人员配置3

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4

4.3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4

5.工期计划5

6.站台墙施工5

6.1施工工艺流程图5

6.3测量放样6

6.4砂夹石换填7

6.5垫层施工7

6.6墙趾施工7

6.7墙身施工9

6.8站台墙内土回填11

6.9站台端墙施工11

6.10冬期施工措施11

6.11旅客地道处站台墙施工11

7.质量保证措施11

7.1组织措施11

7.2管理措施12

7.3技术措施13

8.安全保证措施15

8.1安全管理制度15

8.2安全保证措施16

9.工期保证措施17

9.1工期保证体系18

9.2工期保证措施18

10.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19

10.1管理目标19

10.2管理制度20

10.3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20

11.安全应急救援预案21

11.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21

11.2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21

11.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21

即墨北站站台墙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1.2铁三院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即墨北站路基和站台墙图纸;

1.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5《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1.6《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7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

2.工程概况

2.1地形地貌

即墨北站站台墙所在位置处于丘陵地带,位于山东省即墨市通济街道办事处山东村。

2.2工程地质

站台墙位于站场填土上,基底下换填级配良好的砂夹石,砂夹石要求:

宜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量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粒径小于0.075mm部分不超过总重量9%)时,应掺入不小于总重量30%的碎石或卵石。

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砂石不可采用碳酸盐类材料,分层夯实,每层厚200-300mm,压实系数0.97,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

2.3工程概况

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即墨北站站台墙,共2条,总长度900m。

站台不上消防车,活荷载按10KN/㎡设计。

该地区地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无地震液化层。

站台墙墙身厚25cm,高242cm,墙趾厚25cm,宽225cm,在站台内侧墙身与墙趾处设置高40cm,宽30cm的倒角,具体尺寸见图1、图2。

站台墙整体标高由同里程最近一条轨道轨面高程控制,站台墙顶施作80mm的站台地面。

站台墙每隔20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缝内用水泥基密封膏嵌缝,塞入墙内深度不小于20cm。

站台墙跨地道处在地道两侧设伸缩缝。

站台墙采用C40混凝土,基础下设置10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

钢筋采用HRB400型钢筋,fy=360N/mm²。

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且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热轧钢筋。

保护层厚度:

底板为40mm,竖板为35mm,站台顶部为35mm,保护层垫块设置4个/㎡。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

环境条件为露天与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五类);最大水胶比0.5;最大氯离子量(%);最大碱含量3.0Kg/m³

图2-1即墨北站站台站台墙(尺寸:

cm,高程:

m)

图2-2即墨北站站台端头站台墙(尺寸:

cm,高程:

m)

轨面以上25cm处沿墙身长3m布设一个直径10cm的泄水孔。

站台墙墙背填土应填非冻胀性的砂土,中砂或粗砂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挡墙背部顶部30-50cm范围内回填粘性土。

2.4主要工程数量

表2.5站台墙主要工程数量表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C40混凝土

m3

1191.28

C20混凝土

m3

209.7

HRB400钢筋

Kg

101910

3.总体施工方案

施工顺序:

砂夹石换填→垫层施工→站台墙趾板施工→站台墙身施工→伸缩缝施工→墙后填土→站台端墙施工

砂夹石回填:

换填砂夹石,分层夯实,每层厚200-300mm,压实系数0.97,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

垫层施工:

采用10*10cm方木做模板进行垫层浇筑施工,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墙趾板施工:

采用竹胶板和方木拼装模板,按图绑扎钢筋,采用高强度钢筋保护层垫块,每平方米布置不少于4个,测量放样并校核位置和高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采用滑槽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墙身施工:

首先绑扎完成墙身钢筋,然后支设钢模板,加固可靠,采用串筒等入模浇筑,插入式振捣振捣密实。

预留伸缩缝,待混凝土作业完毕后进行嵌缝施工。

台背填土:

墙身浇筑时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墙背填筑。

站台端墙:

待站台中间分层填土完成后,施作站台端墙,并填土完成。

4.资源配置

4.1施工人员配置

我部站台墙施工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参加施工人员见下表。

表4.1施工人员表

职务

人数(个)

队长

1

技术负责人

1

安全员

1

质量员

1

技术员

2

测量员

1

试验员

1

工班长

1

领工员

1

物资员

1

普工

20人

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见下表。

表4.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1

挖掘机

200型

1

2

装载机

50型

1

3

吊车

25t

1

4

压路机

1

5

小型夯实设备

1

6

洒水车

1

7

自卸汽车

双桥

2

8

插入式捣固器

50型

6

9

钢筋弯曲机

1

10

钢筋切断机

1

11

电焊机

2

12

混凝土汽车泵

1

13

混凝土搅拌运输罐车

5

14

混凝土拌合机

2

15

蒸汽锅炉

1

16

空调

1

17

火炉

16

18

电暖器

100

4.3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表4.3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检定状态

备注

1

全站仪

瑞士LeicaTc1202+

1

合格

2

水准仪

苏一光DSZ2

1

合格

3

水准尺

5m铝合金尺

1

合格

4

钢尺

5m

5

合格

5

锤球

1Kg

1

合格

6

坍落度仪

1

合格

7

砼含气量测定仪

1

合格

8

测温仪

2

合格

9

温度计

6

合格

10

坡度仪

1

合格

11

靠尺、塞尺

1

合格

5.工期计划

站台墙计划2014年2月20日开工,2014年4月10日完成混凝土浇筑,2014年4月25日完成墙背土填筑,工期65天。

6.站台墙施工

6.1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6-1站台墙工艺流程图

6.2施工准备

6.2.1技术准备

(1)施工前,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梳理有关技术问题,领会施工图纸设计意图。

学习相关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收标准。

编制施工方案并进行报批。

(2)计算坐标、高程等数据并实施现场测量放样。

(3)熟悉钢筋制作安装规范要求,计算钢筋数量,并提报材料计划,绘制钢筋加工安装大样图。

(4)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验算模板受力。

(5)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培训讲解。

6.2.2场地准备

(1)施工便道

我部在线路右侧路基坡脚外设贯通便道,可满足施工要求。

(2)临时用电

本工程临时用电主要是钢筋加工用电、小型机具及照明用电,利用沿线大临供电。

(3)临时施工给排水

经试验室检查我部处地下水水质满足施工用水要求,本工程施工用水在拌和站打井取得。

基坑开挖后,及时回填,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6.2.3材料准备

(1)消耗材料:

根据设计和有关施工要求选定该站台墙施工所需混凝土、钢筋、回填土等材料,并按设计和有关规范取样进行原材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原材由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根据工程进展需要,分期送往施工现场。

(2)周转材料:

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法,合理选用模板、钢管、方木等材料。

6.2.4机械设备准备

按表4.2准备好站台墙所需的机械设备。

6.2.5测量、检测仪器

按表4.3准备好站台墙所需的测量、检测仪器。

6.3测量放样

项目部测量站与架子队测量组一同计算、复核站台施工的坐标、高程等参数,并报监理审批后方可使用。

站台墙施工要严格控制。

严格按照测量程序组织测量员和配套的仪器进行测量放样及复核。

在换填前后均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控制。

测量放样控制垫层位置及高程。

测量放样控制站台墙趾板位置及高程。

测量放样控制墙身位置及高程。

测量放样资料及时签字归档。

站台墙的高程以I道轨面高程控制,站台墙墙顶位于轨面以上1.17m,站台墙墙趾底位于轨面以下1.5m。

6.4砂夹石换填

测量放样,对站台墙施工范围换填位置进行开挖,夯实基底。

选用符合要求的砂夹石进行填筑。

宜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量的45%),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当使用粉细砂或石粉(粒径小于0.075mm部分不超过总重量9%)时,应掺入不小于总重量30%的碎石或卵石。

砂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

砂石不可采用碳酸盐类材料,分层夯实,每层厚200-300mm,压实系数0.97,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

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密实。

6.5垫层施工

站台墙地基换填处理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

站台墙方位及标高由测量站控制好后,打出控制桩,采用10cm*10cm方木做模板,浇筑10cm厚C20素混凝土垫层,使用振捣棒振捣密实,并收面平整。

垫层按照伸缩缝设置位置留断缝。

塑料薄膜保湿,棉芯篷布覆盖保温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40%之前不得受冻。

6.6墙趾施工

6.6.1钢筋安装

(1)钢筋加工

站台墙采用HRB400钢筋,钢筋进场时,按批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的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

经试验检测合格后严格按照图纸加工,不论是钢筋原材,还是加工成型的成品都必须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铁锈清除干净,按照不同的钢筋编号进行分类存放,并对现场所有存放钢筋进行下垫上盖。

钢筋加工配料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的断头废料和焊接量。

接头采用搭接焊接,焊缝长度和质量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表6.4-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3

(2)钢筋安装

半成品钢筋检验合格后,由钢筋加工场运至施工现场安装。

先安装墙趾板钢筋,预埋墙身钢筋,待墙趾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剩余墙身钢筋安装。

测量放线确定墙趾板细部尺寸后进行钢筋安装。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每单元段的墙趾板钢筋一次性绑扎、安装成型。

钢筋实行梅花点绑扎,数量、间距等要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骨架底部及侧面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垫块强度不低于实体混凝土强度,数量不少于4个/m2。

安装墙身及倒角钢筋。

表6.4-2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2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20

5

弯起位置(加工偏差±20包括在内)

30

尺量

6

钢筋净保护层厚度c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6.6.2模板安装

根据测量站放样定出的站台墙墙趾板的细部尺寸,安装模板。

墙趾板采用木模。

墙身采用钢模和木模组合模板。

模板安装前,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打磨、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溶性脱模剂。

墙趾板模板采用木方和斜撑加固。

模板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将墙身倒角往下方50cm及倒角模板全部支设完毕,与墙趾板一同浇筑。

6.6.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技术员检查钢筋种类、数量及保护层情况,模板位置偏差、断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标高以及支护情况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采用第二架子队三号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

墙趾板混凝土采用滑槽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筑前,试验员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墙身分层布料,每层厚度40cm。

混凝土入模时下料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

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漏振。

插入式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浇筑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

当因故停顿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模板、钢筋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采取二次压光工艺。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待定浆后再用铁抹子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塑料薄膜覆盖后加盖棉芯篷布养护。

6.6.4模板拆除

当墙趾板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混凝土温度已处于降温期,且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均不大于20℃时,即可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应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方法拆除。

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

模板、支架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

严禁抛掷、撞击、脚踩等损坏模板的行为。

6.6.5沉降缝设置

站台墙要求每隔20m设一道伸缩缝。

墙趾板施工时,沉降缝位置设置2cm厚泡沫板,等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沉降缝填塞前先将缝泡沫板清除干净,缝内填塞水泥基密封膏嵌缝,塞入墙内深度≮200mm,填塞时要做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无空洞,外表光洁。

站台墙跨地道两侧设伸缩缝。

表6.4-3沉降缝质量控制及检验

序号

项目

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沉降缝所用原材料

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

全检,检查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和观察

2

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型式

位置:

±50mm,每道缝检查

尺量

宽度:

±4mm,检查6处

尺量

3

沉降缝漏水情况

不得漏水,湿渍总长度不大于沉降缝总长度的1%,单个湿渍长度不大于0.2m

全检,观察和尺量

4

填缝前处理

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全检,观察

5

表面质量

沉降缝的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全检,观察

6.7墙身施工

6.7.1钢筋安装

对墙身第一次浇筑的接茬处进行凿毛,新茬混凝土面积不少于75%。

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绘制墙身钢筋大样图,并在钢筋加工场下料加工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沿墙身3m设置一个泄水孔,泄水孔加强筋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钢筋保护层垫块按照4个/㎡布设。

6.7.2模板安装

搭设支架和斜撑,支设墙身模板。

伸缩缝处设置2cm厚的泡沫板,悬挑结构采用支架和木方支设。

墙身采用木模板。

模板安装前,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打磨、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溶性脱模剂。

模板外侧竖楞采用φ48×3.5mm双肢钢管,间距不大于60cm,同时采用M14对拉拉杆加固,拉杆间距为60cm。

竖楞后设置方木或钢管斜撑。

模板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预埋塑料管预留泄水孔。

6.7.3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注前,技术员检查钢筋种类、数量及保护层情况,模板位置偏差、断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标高以及支护情况等,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采用第二架子队三号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墙身混凝土汽车泵或吊车吊斗入模的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入模高差不大于2m,高于2m时应采用导管等措施,第二次浇筑的高度为1.92m。

混凝土浇筑前,试验员先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要求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墙身分层布料,每层厚度40cm。

混凝土入模时下料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

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拖,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漏振。

插入式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浇筑过程中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

当因故停顿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

施工时,多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待墙身砼强度大于设计强度75%之后方可进行台背回填。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采取二次压光工艺。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待定浆后再用铁抹子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塑料薄膜覆盖后加盖棉芯篷布保温养护。

棉芯篷布挂在支架上,支架内按照5m的间距布设电暖器进行加温保温养护。

6.7.4模板拆除

当墙趾板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混凝土温度已处于降温期,且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均不大于20℃时,即可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应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方法拆除。

悬臂结构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模。

拆除模板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表面及棱角受损,不得用撬棒、重锤硬撬硬击。

模板、支架拆除后要及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

严禁抛掷、撞击、脚踩等损坏模板的行为。

6.7.5沉降缝施工

沉降缝施工同前。

6.8站台墙内土回填

扶壁式挡土墙与站台墙中间采用非冻胀性的砂土分层回填,顶部30-50cm厚采用粘性土回填,分层压实厚度在20-30cm,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

每层均应检测压实度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该处采用自卸车将填料运至施工作业区域后,先填筑中间段落,最后待站台端墙施工完成后,填筑完成墙后填土。

6.9站台端墙施工

站台端墙施工步骤及方法与站台墙相同。

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待墙身砼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的75%之后方可进行墙背回填。

6.10冬期施工措施

检测合格的砂子、碎石均存放于全封闭的料仓内,仓内设置火炉加热,确保材料温度不低于5℃。

锅炉蒸汽加热拌合用水。

水泥罐和砼搅拌运输罐车均采用保温套保温。

减水剂存放于保温室,安装空调,其温度处于0-30℃。

经热工计算,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浇筑时,已浇筑混凝土、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低于2℃。

现场采用暖棚和电暖器加热保温。

6.11旅客地道处站台墙施工

根据标高计算,旅客地道防水层保护层与站台墙垫层高差16cm,在旅客地道两侧均设置伸缩缝,位于旅客地道顶部范围内的垫层加厚16cm,直接从旅客地道防水层保护层顶部开始浇筑。

其余施工方法同其它站台墙施工。

7.质量保证措施

7.1组织措施

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力量强、设备过硬的施工队伍投入到本工程施工,以高素质的施工队伍、精良的施工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控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制”,形成项目部、架子队、作业队伍、工班、作业人员五级质量自检流程。

建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实行项目部、施工架子队及作业队伍三级技术质量管理机制。

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管理,落实责任制、质量负责制,完善施工自检、配合监理检查、验收的质量保证体系。

7.2管理措施

7.2.1PDCA循环控制质量

根据合同要求和工程质量目标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PDCA循环控制原理,通过质量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使工程质量在计划控制下逐步上升,成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实现预期质量目标。

7.2.2“三阶段”控制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阶段控制质量程序,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三阶段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图7.2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监控系统

7.2.3实行“三检制”

设安质部,配专职质检工程师,在各架子队、作业队伍设专职质检员,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

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三个等级分别实施质量检测职能。

7.3技术措施

7.3.1物资采购控制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并根据技术规范及业主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材料,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工程要求。

(1)除甲供、甲控材料外,自行采购的材料,必须在供货质量、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有保证持续供货能力的分承包方处采购。

(2)做好材料进货的检验和标识工作。

按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在进货、检验、试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

(3)原材料按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负责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认真做好交接记录。

(4)原材料进厂(场)后,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

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厂(场)。

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