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972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 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docx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期末模拟卷基础卷含不定项选择2解析版

高一期末精选试卷基础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⑤⑦

【答案】A

【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中细菌的一种,结核杆菌具有①细胞壁、④DNA、⑤细胞质、⑥核糖体、⑦细胞膜,但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②细胞核,也没有③染色体,故选A。

2.在活细胞中,蛋白质的作用有(  )

①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②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催化作用 ⑤性激素的主要成分 ⑥调节细胞代谢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①正确;各种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②正确;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③错误;具有催化作用的是酶,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④正确;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不是蛋白质,⑤错误;有些蛋白质对于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调节细胞代谢具有重要功能,如蛋白质类的激素,⑥正确。

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3.植物吸收无机盐离子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量

B.温度影响载体和呼吸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C.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由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无机盐离子

D.根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离子是没有关系的

【答案】D

【解析】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互相协调的过程,D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解析】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故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5.下列事实中,没有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会逃避有害刺激

D.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答案】A

【解析】HIV病毒是生物,但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无细胞结构,A符合题意。

6.如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若b表示细胞结构中含有的核酸,则a、c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a、c不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D

【解析】细胞中含有两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A错误;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B错误;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结构有液泡和叶绿体,C错误;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个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分子,D正确。

7.有关高等动物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CO2中的氧全部来源于葡萄糖

B.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要产生NADPH

D.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物CO2中的氧来源于葡萄糖和水,A错误;高等动物细胞无氧呼吸时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若细胞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则不能确定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要产生NADH,光合作用的产生的[H]是NADPH,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所以用18O标记(CH2O),在水中不能检测到18O,D正确。

8.在①②③④四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和不同添加剂,体外培养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的细胞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方法分析,结果如下:

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甲胎蛋白含量增多。

①②③④培养皿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

A.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D.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答案】B

【解析】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则该细胞为红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这是细胞衰老的特征,说明造血干细胞逐渐衰老;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这说明造血干细胞因细菌感染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出现甲胎蛋白,这是细胞癌变的特征,说明造血干细胞发生细胞癌变。

故选B。

9.ATP是细胞直接的能源物质。

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

B.细胞内生成dATP时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D.dATP具有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ATP的分子结构特点、ATP的功能及其形成过程,能结合题意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dATP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

根据题意,dATP与ATP结构类似,从其结构简式可知,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A正确;细胞内生成dATP时要形成高能磷酸键,有能量的储存,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正确;DNA的结构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而dATP,是三磷酸脱氧腺苷在DNA合成过程中,dATP不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C错误;d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可能为细胞的某些反应提供能量,D正确。

10.将新鲜胡萝卜切成粗细相同的5cm长条,随机平均分为a、b、c、d、e、f组,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定每条胡萝卜条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后,a组细胞的吸水量比b组多

B.实验后,c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d组

C.实验后,f组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e组

D.该实验不设空白对照,a~f组之间相互对照

【答案】B

【解析】实验后,a组长度变长,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变低;b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液浓度不变,因此a组细胞的吸水量比b组多,A正确;实验后,c组长度变小,说明细胞失水;d组长度变小,说明细胞失水,从图中可知d组的长度小于a组,说明d组失水较a组多;因此c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d组,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后f组的细胞长度最小,所以其渗透压最高,故f组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e组,C正确;该实验不设空白对照,a~f组之间相互对照,D正确。

11.下图甲、乙依次为蛋白质、核酸的单体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单体的种类

B.图甲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影响蛋白质的多样性

C.若④是脱氧核糖,则图乙是SARS病毒核酸的单体

D.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甲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结构式中的①、②可以分别表示氨基酸、羧基;图乙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可以表示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其分子式中④是脱氧核糖或核糖,③是磷酸,⑤是含氮碱基。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为氨基酸的结构式,其中①可为羧基或氨基,R基的种类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A正确;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有关,B正确;SARS病毒的核酸是RNA,因此其结构式中的④是核糖,C错误;若⑤是胞嘧啶,则图乙可代表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正确。

12.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答案】C

【解析】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含有特征元素S,故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6~11月期间,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正确。

13.下图为以某种动物受精卵为材料进行的三组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B.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实验①和实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D.实验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A

【解析】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A正确;

实验②和实验③对比,无法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错误;实验①和实验③都保留了细胞核,最终实验结果不同,无法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C错误;实验③的观察指标不涉及遗传性状,无法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14.下列关于实验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

B.经图②所示操作后,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C.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

D.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答案】B

【解析】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因此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小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溶解度最大的是Ⅰ——橙黄色的胡萝卜素,A错误;经图②所示操作后,由于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所以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B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为正方形,位于视野的左方,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移动,C错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倍数增大,所以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D错误。

15.细胞死活的判定方法有很多种,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质量浓度较高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

②将玉米籽粒剖开,滴加台盼蓝染料,染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

③将某种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是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染上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经死亡

A.①④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细胞保持活性,因此将植物细胞置于质量浓度较高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①正确;正常的活细胞,其细胞膜具有的选择透过性可阻止台盼蓝进入细胞内,因此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亡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能够进入细胞内而被染色,玉米籽粒中的胚乳细胞已经死亡,所以将玉米籽粒剖开,滴加台盼蓝染料,染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②正确;水绵被极细的光束照射的部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好氧细菌会趋向该部位,若将某种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是死细胞,或者该细菌为厌氧菌,而不是好氧菌,③错误;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染上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已经死亡,但死亡的时间不是在解离前,④错误。

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6.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

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

(  )。

A.淀粉溶液量

B.pH

C.温度

D.唾液量

【答案】A

【解析】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

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量,A正确;改变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B错误;改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C错误;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而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

17.有关能源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短跑前运动员常服用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DNA和RNA中均含有含氮碱基腺嘌呤(A)

C.有氧条件下,蓝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D.给叶面施肥时,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可用于该细胞吸收叶面上的离子

【答案】B

【解析】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项错误;ATP、DNA和RNA中均含有含氮碱基腺嘌呤(A),B项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C项错误;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D项错误。

18.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的衰老B.细胞的凋亡

C.染色体变异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D项正确,A、B、C项错误。

19.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C错误;激素是信息分子,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的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正确。

20.如图为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过程,下列符合分析不恰当的是

A.甲——乙的过程发生在间期,这个过程需要酶和ATP的参与

B.DNA复制使DNA数目加倍,着丝点断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丙和丁形态不同,但都含有相等数目的DNA和染色单体

D.戊存在的时期,该细胞DNA数目为8,染色单体数也为8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表示染色体复制,戊着丝点分裂,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

甲→乙是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染色体复制,这个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也需要ATP供能,A正确;DNA复制使DNA数目加倍,着丝点断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丙是复制后的染色质,丁是复制后的染色质螺旋后的染色体,它们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含有数目相等的DNA和染色单体,C正确;戊阶段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数目为0,戊阶段既可能是有丝分裂的后期,也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若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16,但DNA数目不变仍为16;若为减数分裂,染色体数为8,DNA数也为8,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

21.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方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称为“自体保藏法”。

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将温度控制在1-50C,贮藏时间会更长

【答案】C

【解析】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A正确。

二氧化碳可抑制呼吸作用,B正确。

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可能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利于储藏,C错误。

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抑制呼吸,D正确。

22.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其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氨基酸、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

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图丙中,限制b点和c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答案】AB

【解析】题图甲中,③指的是半透膜,而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是原生质层,A正确;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B正确;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丙中,限制b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c点的才可能是载体数量,D错误;故选AB。

2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

B.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C.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和转移

D.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均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BC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纺锤体,而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分裂就不会出现纺缍体。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包括: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4)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包括: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细胞的分裂、分化、凋亡对生物均有积极的意义;细胞坏死不同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故答案选BC。

24.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CD

【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项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项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项错误;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项错误。

25.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结构相同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

【答案】BD

【解析】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呈酸性,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错误;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的,因此二者形态结构不同,C错误;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质,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50分)

26.(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

材料用具:

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

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②滴管③量筒④酒精灯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

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双缩脲①②③碘液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排除用于实验的淀粉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糖发芽前玉米蓝色→砖红色淀粉酶已失活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蛋白质和多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产生紫色反应,而氨基酸不能产生紫色反应;淀粉可以用碘液检测产生蓝色,淀粉水解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检测蛋白质或多肽应该用双缩脲试剂;该实验需要用量筒量一定量的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需要用滴管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但是该实验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显微镜观察,故选①②③。

(2)检测淀粉应该用碘液;胚乳呈现蓝色块状,说明胚乳含有大量的淀粉,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变小了,说明玉米发芽的过程中胚乳的淀粉逐渐减少了。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的作用,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1号试管加的是缓冲液和淀粉,作为对照试验,其可以排除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