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9158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

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以:

用B、教以书字用书:

  C、使学为诗为:

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

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

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

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

为什么?

(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

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6分)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①华捉()而掷()去之②歆废()书而观()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

'吾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⑤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注释:

①大行(háng):

大路。

②方:

正在。

③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

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

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

因为。

  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6分)

  

(1)席上食菱食

(2)欲以去热也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3分)

  8阅读<<借书速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参考答案

  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

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

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

"魏王何如?

"回答说: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见于《世说新语?

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当。

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

  8.

(1)dúo量(长短)

(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①边境。

②到。

③反而。

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4.对比,立志。

  15.给加点字解释:

捉:

捡掷:

扔废:

放下观:

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

"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

  17.略。

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

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

(1)吃

(2)除掉、去掉。

21、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说成知道的。

(关键词:

曰,土产,强,知)

  22、略。

言之成理即可。

  1.【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

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

"魏王怎么样?

"匈奴的使节回答说:

"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

"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

  3.【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

"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

  他说:

"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4.【译文】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

"富和尚说:

"你依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只要一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不以为然:

"我几年前就想雇条船顺江下南海,到现在还没去成;你一无所有,就别做美梦吧!

"可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朝佛回来了。

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惭愧得羞红了脸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5.【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要和华歆分座.

  6.【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

'他说:

'我的马好。

'我说:

'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路费多。

'我说:

'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

'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

'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

'

  7.【译文】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

有人(就)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

"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解毒。

"有人问道: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回答说: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8.译文:

我小时侯就非常好学,但因家中贫穷,没钱来买书看,因此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看,并亲自抄录,按预定的日期归还。

天气寒冷时,砚台上的墨水都冻成坚实的冰了,手指冻僵了,屈伸很不灵便,但抄录从不怠慢。

抄录完了,急忙把书送还,一点也不敢超过预定的日期。

所以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大量的书。

(二)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

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射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用原文回答)

答: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不超过10个字)

答: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

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

“'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