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851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0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权力本位

0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的最高学问(A)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哥拉底D西塞罗

03.政治学的创始人、学科分类的创始人是:

(A)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哥拉底D西塞罗

04.道德政治观(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性的道德。

05.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06.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它具有(ABCD)的美德。

A智慧B勇敢C节制D正义

07.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他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08.《为人者天》的作者是董仲舒,他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09.权力政治观的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0.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学者有:

马克思·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

11.先生是(A)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管理B神权C道德D权力

12.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A马克斯·韦伯B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D哈罗得·拉斯韦尔

1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A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4.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华盛顿大学B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

15.政治学研究容可以分为(AB)。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

16.权力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权力展开的。

17.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容是(BC)。

A法治B德治C礼治D无为而治

18.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为思想核心。

A王道B法自然C无为而治D非攻

19.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兵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20.为中国政治走向提出设想的是:

梁启超

21.君主立宪政体和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

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改良途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22.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B无政府主义C精英主义D民众主义

2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D民众主义

24.就研究容而言,从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B)。

A皇权政治学B伦理政治学C政治社会学D政治经济学

25.马基雅维利研究政治问题时,采取的现实主义态度标志着政治观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26.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

A经济学B生物学C社会科学D自然科学

27.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ABCD)的活动。

A政府B政党C利益集团D选民

28.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BD)。

A隐性价值问题B价值中立问题C经费问题D数据问题

29.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AD)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A公共权力BC利益D人性

30.(A)方案把我们引向“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A理想主义B经验主义C科学主义D多元主义

31.(D)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B经验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

32.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A),指的是根据宪法、法规的规定,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A政治权利B财产权C平等权D自由权

33.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公共利益

34.(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B利益C阶级D国家

35.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的意义(ABCD)。

A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B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C能防止“公权”对“私权”侵犯D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3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

37.政治权力具有(ABCDE)的特性。

A权威性B扩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

38.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A)。

A君权神授论B人权论C社会契约论D天赋人权论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引出了“人权学说”,认为政治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这成为现代制的理论基础。

40.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B政党C民族认同D利益

41.(B)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

42.组织的力量取决于(ABCD)方式,以及组织成员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A组织基础B组织原则C组织结构D组织运行

43.(D)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方式C说服方式D压力方式

44.规方式主要包括法律规、制度规、纪律规。

45.奖酬方式是以鼓励或激励为其特征,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权力作用方式。

46.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包括(ABCD)

A精英主义模式B多元主义模式C多元精英模式D马克思主义模式

47.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AC)。

A自由权B社会经济权C公民权D社团和群体权

48.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49.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ABCD)。

A复决权B罢免权C创制权D选举权

50.公民自由权包括(ABCDE)。

A人身自由B言论自由C通信自由D集会自由E结社自由

51.国家的三要素:

人民、土地、主权者。

52.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

53.马克思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

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法理型权威国家。

54.狭义的政府是指国家机关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

55.(C)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B有机组织性C阶级性D公共性

56.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ABD)。

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C监督原则D人权原则

57.(D)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A权力制约原则B法治原则C监督原则D人权原则

58.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59.(B)指出:

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A杰斐逊B恩C汉密尔顿D华盛顿

60.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ABD)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B监督C法治D选举

61.马克思主义认为(A)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C制D寡头制

62.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它和国家元首都是由选举产生的。

6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AC)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A政府B行业协会C市场D政党

64.政府组织机构的特征包括(ABCD)。

A阶级性B实体性C严密组织性D特定的职能性

65.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包括:

集权原则: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议行合一原则:

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66.主要的政府组织机构包括:

(ABCD)。

A国家元首B立法机构C行政机构D司法机构

67.政治学所研究的是:

个人、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68.一元主义、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69.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ACD)制。

A代议制B一元C直接参与D精英

70.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AD)为特点。

A制度化B平等性C组织化D独立性

71.美国政治学家(D)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

A罗尔斯B布坎南C亨廷顿D达尔

7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D)政治发展的产物。

A二元君主B君主立宪CD议会

7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指出,在政治生活中,共同的敌意是友谊的基础。

74.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英国。

75.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D)。

A第一国际B社会工人党C共产党D共产主义者同盟

76.政党的类型:

核心会议型政党(自由党、党、党)、支部型政党、单位化政党。

77.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C)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B支部型C单位化D代表性

78.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79.政党制度划分为(ABCD)。

A一党制B两党制C一党居优制D多党制

80.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A)。

A多党制B两党制C一党居优制D一党制

81.美国政府由党、党所把持。

英国政府由工党、保守党轮流执掌。

82.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83.两党制以(CD)最为典型。

A加拿大B澳大利亚C英国D美国

84.(AD)是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B美国C日本D意大利

85.政治社团的特征包括(ABCD)。

A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B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C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D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86.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ABCD)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公民个人B政府C社团D政党

87.压力集团=利益集团

88.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以下功能:

象征性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提供情报功能、工具性功能、经济性功能、政治社会化功能

89.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途径包括:

政府官僚体系,立法机关,法院,政党和议会党团,大众传媒,超国家机构

90.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包括:

游说、决策咨询、社交活动、支持竞选、主导舆论、非常规方式

91.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92.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包括(ABCD)。

A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B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C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D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

93.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C)。

A布丹B霍布斯C马克斯·韦伯D孟德斯鸠

94.政治合法性它核心观念是人们对(C)的理解。

A政治妥协B政治治理C政治合作D竞争

95.衡量合法性的普遍标准:

遵从传统、服从法律、服从超凡魅力。

96.政治正义观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97.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98.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D)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

99.社会主义将(D)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司法独立B三权分立C党的领导D议行合一

100.资产阶级国家将(B)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司法独立B三权分立C党的领导D议行合一

101.政治共识存在两种政治变迁的可能,政治革命、政治改革。

102.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建立政治共识、宪政建设、提高政治体系的效率。

103.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D)的形式来实现的。

A意识形态B宣传教育C国家强制D重叠共识

104.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CD)。

A责任性B制度效率C回应性D管理效率

10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ABCD)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B合作C伙伴关系D协商

106.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AC)。

A效率精神B精神C契约观念D法治观念

107.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CD)认同之上的合作。

A法律B平等C公共利益D市场原则

108.(C)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善治B服务C契约D平等

109.契约观念包含的要素(ABCD)。

A自愿B一致同意(布坎南)C责任性D公开性

110.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A公开性B自愿C责任性D一致同意

111.效率精神包括:

管理效率、制度效率、回应性。

112.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ABCD)。

A政治色彩浓厚B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C政府职能包罗万象D治理方法单一

113.善治模式的基本特征(ABCD)。

A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B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

C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D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114.马克思主义对于(D)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的重要标志。

A政权建设B普选C人民当家作主D政治参与

115.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BCD)。

A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B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C有助于促进政治发展D有助于经济发展

116.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ABD)关系。

A义务B责任C权力D权利

117.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ABCDE)。

A政治投票B政治结社C政治表达(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

D政治接触E政治冷漠

118.选举的原则包括(ABCD)。

A普遍选举原则B平等选举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D秘密投票原则

119.划分选区的依据:

行政区原则、人口分配原则。

120.比例代表制的计算方法包括:

自然(海尔)限额法、最大残数法、最大均数法。

121.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政治制度中,(B)则是最根本的途径。

A监督B选举C弹劾D罢免

122.一般来讲,(A)只有在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B政治监督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D政府监督

12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

社会团体监督、公民监督(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舆论监督(被称为一个社会中的第四权力、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

124.社会监督的功能(ABCDE)。

A预防功能B矫正功能C惩戒功能D保健功能E教育功能

125.政治生活包括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公共政策三个方面。

126.(A)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A《公民文化》B《政治文化》C《政治社会学》D《政治心理学》

127.政治文化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面的容构成。

128.政治文化划分为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三个部分。

129.政治文化的功能包括:

影响社会政治体系、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130.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

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

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

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131.(A)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核心原则是个人主义)B保守主义C社会主义D无政府主义

132.“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

它与所谓的(AD)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主义B保守主义C自由主义D后社会主义

133.“第三条道路”包括:

现代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现代社会主义。

134.无政府主义:

是一种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的意识形态。

13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ABCDE)。

A家庭B学校C大众传播工具D社会政治组织E政治符号

136.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国家建设、化、福利化。

137.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ABD)。

A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B权力结构的稳定

C社会稳定D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138.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BCD)。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

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139.政治制度化包括两方面的容:

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政治管理的制度化。

140.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D)。

A法制BC平等D秩序

141.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平等原则B宽容和理性精神C自由原则D秩序原则

142.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宪政建设。

143.宪政的核心是(D)。

A形成公民社会B依法治国C保障自由D政治

144.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ABD)。

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B推动世界围的化

C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D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5.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B)。

A19世纪B20世纪C19世纪末D18世纪末

146.的基础与前提:

倡导宽容精神、个人独立。

147.托克维尔指出,国家容易造就“巴结大多数”的国民心理,这是制度的最大隐患。

148.的限度包括(ACD)。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D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49.第三次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BCD)。

A经济市场化B文化世俗化C政治文明化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150.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B),这是的基础之一。

A工人阶级B中产阶级C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