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748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docx

文言文《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

《子革对灵王》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子革对灵王》记叙的是子革对灵王想扩张领土而进行的劝阻谏辞。

楚灵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子革却顺着他,三问三答,都是随声附和,旁观者都嫌他肉麻。

其实他是欲擒先纵,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利用周穆王的故事,一下击中楚灵王的要害,使他内心震动,坐卧不安。

这种进谏方式,非常奇特。

文章描写灵王的服饰和动作,更烘托出他那骄横的气概。

【原文】

《子革对灵王》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

楚子狩于州来①,次于颍尾②,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③。

楚子次于乾溪④,以为之援。

雨雪⑤,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⑥,执鞭以出。

仆析父从⑦。

右尹子革夕⑧,王见之,去冠、被,舍鞭⑨,与之语,曰:

“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⑩。

四国皆有分⑾,我独无有。

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⑿,王其与我乎?

对曰:

“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⒀,筚路蓝缕以处草莽⒁,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⒂。

齐,王舅也⒃;晋及鲁、卫,王母弟也⒄。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王曰: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对曰:

“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

“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⒆,赋皆千乘⒇,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

“畏君王哉!

是四国者(21),专足畏也。

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22):

“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23),敢请命。

”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

“吾子,楚国之望也。

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子革曰:

“摩厉以须(24),王出,吾刃将斩矣。

王出,复语。

左史倚相趋过(25),王曰:

“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26)。

对曰:

“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27),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28),王是以获没于祗宫(29)。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

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王曰:

“子能乎?

对曰:

“能。

其《诗》曰:

‘祈招之愔愔(30),式昭德音(31)。

思我王度(32),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33),而无醉饱之心。

’”

王揖而入,馈不食(34),寝不寐,数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难(35)。

仲尼曰:

“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注释】

①楚子:

楚灵王。

即前篇的公子围。

楚共王庶出的儿子。

他是趁共王有病杀了共王才登上王位的。

狩:

冬季打猎。

此外泛指君王的出游。

州来:

古小国名,春秋时属楚,后为吴所灭。

②颍尾:

颍水下游入淮河处,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的西正阳镇。

③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

都是楚大夫。

④乾溪:

在今安徽毫县。

⑤雨雪:

下雪。

雨,动词。

⑥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

皮冠:

皮帽子。

秦复陶:

秦国所赠的羽衣。

翠被(pì):

用翠羽做装饰的披肩。

豹舄(xì):

用豹皮做的鞋。

⑦仆析父:

楚大夫。

⑧右尹子革:

右尹,官名。

春秋时楚国的长官多称尹。

子革,即郑丹。

夕:

晚上。

⑨舍:

放下。

⑩熊绎:

楚国始封的君主。

吕伋:

齐太公姜尚的儿子。

王孙牟:

卫始封之君康叔的儿子。

燮(xiè)父:

晋始封之君唐叔的儿子。

禽父:

周公的儿子,名伯禽,始封于鲁。

康王:

即周康王,周成王的儿子。

⑾四国指齐、卫、晋、鲁。

分:

分器。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所赐的宝器叫分器。

⑿鼎:

九鼎。

相传为夏禹所铸,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

⒀辟:

同“僻”。

荆山:

楚人的发祥地,在今湖北南漳县西。

⒁筚路蓝缕:

筚路,柴车;蓝缕破烂的衣服。

⒂桃弧棘矢:

桃木做的弓,棘木做的箭。

⒃齐,王舅也:

周成王的母亲是姜太公的女儿。

所以说齐君是周王的舅父。

⒄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晋、鲁、卫三国国君姓姬,和周王是同姓。

而且他们的始封君主,先后是周王的兄弟辈。

晋的开国君主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

鲁的始封君主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

卫的开国君主康叔也是周武王的弟弟。

故统说为“王母弟也”。

⒅昆吾:

陆终氏生六子,长名昆吾,少名季连。

季连是楚的远祖,所以称其为“皇祖伯父。

”昆吾曾住在许地,故说“旧许是宅”。

许:

周初所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在今河南许昌。

后许国南迁,其地为郑所有。

⒆陈、蔡、不羹:

陈、蔡,本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诸侯国,后两国均为楚国所灭。

不羹:

地名,有东西二邑。

⒇赋:

指兵车。

当时是按田赋出兵车。

(21)四国:

指陈、蔡和东西不羹。

(22)工尹路:

路,人名。

工尹:

是楚国的工官之长。

(23)剥:

破开。

圭:

一种玉制礼器。

鏚(qī):

斧头。

柲(bì):

柄。

(24)摩厉以须:

摩厉,同“磨砺”。

厉,磨刀石。

须,等待。

(25)左史:

官名。

周代有左史、右史之分。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春秋时晋楚两国都设有左史。

倚相:

人名。

(26)《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都是上古的书名。

散佚无考。

(27)穆王:

周穆王,名满,昭王的儿子。

肆:

放纵。

(28)祭(zhài)公谋父:

周朝的卿士。

祈招:

人名。

(29)祗(zhī)宫:

穆王的别宫。

故址在今陕西南郑县。

(30)愔愔(yin):

镇静和乐的样子。

(31)式:

句首助词,无实义。

昭:

明。

(32)度:

仪表,行为。

(33)形:

同“型”,有衡量的意思。

(34)馈:

向尊长进奉食物。

(35)以及于难:

子革对灵王后的第二年,楚公子比、公子弃疾等率领陈、蔡、不羹、许、叶的军队反灵王,灵王兵溃逃走,在途中自缢而死。

【白话翻译】

楚国国王在州来狩猎,在颖尾逗留,派遣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率领军队包围徐国来吓唬吴国。

楚国国王驻扎在乾溪,来作为(一种)声援。

下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拿着鞭子走出(营帐),仆析父跟在后面。

右尹(官名)子革(做傍晚时的)朝见国王(的仪式),(楚国)国王接见他,摘下帽子、披风,放下马鞭,和他聊天,说:

“从前我的先王熊绎和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一起辅佐康王。

(他们)四国都有分(得到周王室赐予的宝物),惟独我没有。

现在我派人到周王朝去,以(我)分内的理由索要鼎,(周朝的)国王他会给我吗?

(子革)回答说:

“给国王哦!

从前我国先王熊绎,驾柴车穿破衣处身于草莽之中,跋涉在山林之中追随天子,只有桃木做的弓荆棘杆做的箭贡献给(周朝)国王使用。

齐国,是(康)王的外公啊;晋国和鲁国、卫国,是(康)王的弟弟啊。

楚国所以没有分,但是他们都有。

如今周王朝和(他们)四国都宾服追随国王(您),肯定回唯命是从的,岂敢爱惜(舍不得)鼎啊?

(楚国)国王说:

“从我的始祖的哥哥昆吾,居住在原来的许国(地界)。

今天的郑国人贪心赖在他们的田地上,却不(把土地)给我,。

我如果索要它们,他们会给我吗?

(子革)回答说:

“给国王哦!

周王朝不爱惜(舍不得)鼎,郑国敢爱惜(舍不得)田?

(楚国)国王说:

“从前(各)诸侯国疏远我国却害怕(并追随)晋国,如今我国大事修筑陈国、蔡国、不羹的城墙,税收都价值千辆马车,(这事)你也有功劳啊,(各)诸侯国怕(并追随)我吗?

(子革)回答说:

“害怕(并会追随)国王哦!

(有)这(陈、蔡、东不羹、西不羹)四国,就足以使他们害怕的。

再加上楚国(本身),敢不害怕(追随)国王(您)吗!

(这时)工尹(官名)路(人名)请示(国王)说:

“君王命令破开圭玉来做斧头的柄,斗胆请国王(具体)的定夺。

国王进入(后屋)查看(式样)。

析父(人名)对子革说:

“我的先生,(您)是楚国的指望啊。

今天跟国王的对答如同(国王声音的)回声(一味附和),国家的命运怎么办啊?

”子革说:

“(先)用点时间把刀磨锋利(欲擒故纵),(等)国王出来(后),我的利刃将砍下来啦(劝谏的话要说了)!

国王出来,接着聊。

左史(官名)倚相(恭敬地)小跑着走过。

国王说:

“这人是很好的史官啊,您要善待他。

这人能诵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子革)回答说:

“我曾经问过他。

从前(周)穆王因为利欲放纵自己的野心,(打算)周游天下,要使天下都有他的车辙印马的足迹。

祭公(官名)谋父(人名)(因此)作标题为《祈招》的诗来抑止周穆王的野心,周穆王这才得以寿终正寝在祗宫之中。

我问他那首诗,(他)却不知道啊。

如果问更古老的事,他哪能知道啊?

(楚国)国王说:

“您能诵读吗?

(子革)回答说:

“能。

那诗说:

‘祈招和悦安详的样子,以榜样昭示传达美德的信息。

想我帝王的胸怀,那时玉一样的楷模,金子一样典范。

按照民众的能力使用国力,而不会有醉酒饱食的贪欲。

’”

(楚国)国王作了个揖就进去了,送进去的食物也不吃,躺下不能睡,(如此)几天。

(终究)不能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才以至于有难(被臣子杀死)。

孔子说:

“古代有话:

‘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礼教的尊严,是仁义。

’很对啊!

楚灵王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他哪会有在乾溪(被杀)的耻辱?

【简析】

一、楚灵王与楚国霸业的复兴

楚灵王乃是春秋后期一位极富争议的君主,乃楚庄王的孙子,楚共王的次子,楚康王的弟弟。

楚康王死后,其幼子即位为君,当时担任执政官(令尹)的灵王趁国君生病,亲手勒死了国君,自立为王。

楚国历史上一直有王子弑君自立的传统:

成王杀兄自立,穆王杀父自立,灵王则杀侄自立,三者都获得了大臣的承认,坐稳了江山;但是在《春秋》上,仍然不免被讥讽为乱臣贼子。

自从楚共王以来,楚国霸业日益衰落,晋国占据优势,吴国也强大起来。

灵王即位后,与吴国多次交战,先后灭了陈、蔡两个华夏诸侯国,又修筑了东西不羹两座大城以威慑中原,终于在会盟中压倒晋国,重新成为霸主。

从这个角度看,灵王可谓中兴之主。

但是他的霸业完全依靠武力和威压,而不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当年那样威德并用,中原诸侯大多心中不服,楚国国内也有大量不稳定因素。

灵王不思采用怀柔手段稳固政权基础,反而再次出兵与吴国争夺徐国(今徐州一带),《子革对灵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二、灵王与子革

灵王率军驻扎在离徐国不远的乾溪,以狩猎为名,炫耀武力。

看看他穿着的服装:

皮毛做的帽子(皮冠),秦国赠送的羽衣(秦复陶),翠鸟羽毛做成的披风(翠被),豹皮做的鞋子(豹舄),手中还拿着鞭子。

以上服饰极尽奢华,有楚国本土的特产,还有别的诸侯进献的宝物,充分显示了楚王作为霸主的威严。

灵王一直以好大喜功著名,郑国名臣子产就曾指出此人虚荣心太强,未来难以善终。

狩猎归来,大臣子革进见,灵王遂摘下帽子,脱下披风,放下鞭子,以示对大臣的尊敬。

这个子革是何许人也?

不是楚国本土的大臣,而是从郑国来楚国“政治避难”的公子,原名郑丹,子革是他的字。

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流动频繁,“楚材晋用”的例子很多,中原人才逃往楚国的也不少。

子革作为一个落魄的公子,能够做到执政官的助手(右尹),显示了楚国任用人才的不拘一格。

灵王接下来与子革的对话,则显示了对子革这一外国人的充分信任。

三、欲望急剧膨胀的灵王

灵王对子革的问话很长,但精髓很简单:

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什么都想要,贪心不足而已。

灵王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祖先对周王朝的巨大功勋(其实楚国在西周乃是不到百里的小国,远没有灵王吹的那么伟大),然后耿耿于怀地指出,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得到了周天子赐予的礼器,楚国却没有。

如果现在派人向周天子索取礼器,天子会不会给?

子革回答:

“肯定会给啊!

我们楚国的祖先,勤劳勇敢那是没话说,可当时我们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天子就不拿我们当回事。

今天可不一样了,周天子害怕我们,齐国、晋国、鲁国、卫国都服侍我们,大王您派人去要礼器,天子哪敢不给啊?

这段回答很对灵王的胃口,于是他得寸进尺地继续问:

许这个地方(即今天的许昌),原本是楚国祖先的伯父的封地(都过去一千多年的事情了,亏灵王还好意思拿出来说),后来郑国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不把它还给楚国。

如果楚国现在派人去索取这片土地,郑国会不会给我们呢?

子革回答:

“肯定会给啊!

周天子都不敢不给我们礼器,郑国怎么敢不给我们土地啊?

灵王听了这两个回答,简直是心花怒放,欲望继续膨胀,于是又问道:

原先晋国称霸中原,是因为晋国离中原比较近,我们楚国离中原比较远。

现在我们在中原建立了陈、蔡、东西不羹四座大城,都可以出动一千辆兵车,诸侯应该害怕我们了吧?

子革回答:

“肯定会害怕啊!

这四个城池的兵力足够威慑诸侯了,何况还有楚国本土的兵力呢?

谁敢不害怕大王啊!

至此,灵王的自信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极点,幸亏工匠进来请求他去观看玉器的制作,否则真是难以想象,接下来他还会提出多么天真的问题。

三、子革的欲擒故纵之术

灵王以上的问题,有许多失礼的地方。

子革是郑国人,郑国是周朝的同姓,又是华夏诸侯。

灵王不仅大大咧咧地问他割让郑国土地的问题,还公然提出要威逼周天子、镇压华夏诸侯,丝毫不顾及子革作为郑国人的感情,只能说明他已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

楚国当时的国力强盛,可以做到威慑周朝和其他诸侯,但灵王提问的口吻如同想要糖果的小孩子,实在不是一个霸主应有的作风。

汉朝的汲黯曾讽刺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楚灵王则是赤裸裸的“外多欲”,连行仁义的幌子都懒得打一下。

灵王的欲望和子革的逢迎,果然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满。

大臣析父趁灵王不在,对子革抱怨道:

“您是在我们楚国很有名望的人,现在大王问你话,你只知道唯唯诺诺,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啊?

”子革胸有成竹地回答:

“我刚才是在磨刀子呢,等一会大王出来,我的刀刃就要砍下来啦!

”先秦时的思想家并不崇尚犯言直谏,而是崇尚温和委婉的讽谏,晏子、邹忌、孟子等均是讽谏的典型。

可惜后世的谏官大多贪图名垂青史,以犯上为荣耀,以直谏为正道,已经远远偏离了孔子赞许的劝谏之道。

四、子革以“克己复礼”之道讽谏灵王

灵王从工匠那里出来了,这时,楚国的史官倚相正好经过。

灵王就指着倚相说:

“这是我们楚国的良史啊,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古书。

”《三坟》《五典》是三皇五帝的书,《八索》是关于八卦占卜的书,《九丘》则是关于九州地理人情的书。

灵王得意洋洋地引用这些书名,大概不是为了称赞倚相的博学,而是为了炫耀楚国的人才众多,间接说明自己这个国王的伟大。

可这正好给了子革一个“下刀子”的机会。

子革不屑地说:

“我曾经问倚相,周穆王在位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大臣祭公作了一首《祈招》之诗以克制穆王的欲望,结果穆王果然没有遭到祸乱,得到了善终;倚相居然不能背诵《祈招》,这算什么博学啊?

”(其实子革只是找一个由头罢了,倚相并不一定就不会背诵那首诗)灵王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就要子革把《祈招》背诵给他听。

子革就背诵道:

“司马祈招多么和悦安详啊,向人民传播大王的德音。

想我们大王的德行,就像美玉,又像黄金。

他有限度地使用民力,没有酒足饭饱之心。

——这首诗的意思是,君主应该按照人民能够承担的限度来使用民力,不要用民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的君主才算是具备金玉一样的德行,他的德行才会被天下的人民传诵。

“无醉饱之心”,与刚才灵王欲壑难填、贪求利益的心态相比,是多么格格不入啊!

用孔子的话说,这首诗就讲了四个字:

“克己复礼”。

五、灵王的结局

楚灵王虽然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却不失为一个聪明人,很快理解了子革的意思。

他向子革作揖表示感谢,回到休息的地方,当天就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我们知道,一个人克制欲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心神不宁的情形,一个普通人克制一下烟瘾、酒瘾尚且如此,何况一国之君克制权力欲?

结果很悲惨,虽然子革的谏言打动了灵王,灵王却无法克制自己。

第二年,楚国内部就爆发了政变,穷兵黩武的灵王被废黜,其弟登基为王,众叛亲离的灵王最后在荒野自杀,这就是一代霸主的下场。

春秋时期的霸主,能够善终的不多,像灵王这样身死而为天下笑的却不少。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后因为宠信佞臣,饿死在床上,死后齐国有五世之乱;秦穆公是秦国最贤明的君主,却因为利令智昏而多次败于晋国,子孙三百年不能出函谷关一步;晋厉公在鄢陵击败楚军,独霸中原,几年之后就被卿大夫杀死,只有一辆牛车陪葬;吴王夫差先后打败齐、晋、楚,却死在自己的手下败将越王勾践手里,吴国随之灭亡。

《诗经》有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是说越到后面难度越大,而是说成功的人心态会有变化,一旦欲望膨胀起来,就算想保全身家性命都不容易,谈何建功立业?

六、“克己复礼”的现实意义

孔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复礼,就是要符合周礼的规定。

一旦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则天下纷纷扰扰都归于自己的仁心,不再会有欲壑难填的苦恼,也不会再有自取灭亡的冲动。

可惜后世的理学家把“克己复礼”四个字理解成了“存天理,遏人欲”,最终变成了片面空谈性理,消灭人的正常欲望,与孔子和先秦其他哲人的本意相去甚远。

我有一旧友,远在他乡,其欲望众多,渴求名利;虽已在高位,仍夜不能寐。

又有一旧友,近在身边,其欲壑宽广,终日算计;虽已积蓄巨万,仍营营不已。

我曾经将《子革对灵王》念诵给他们听,又告诉他们其中的含义。

其中第一位有所触动,几天之后却又故态复萌;第二位装作认真的听,过后却就忘了。

至于其他相似的人,大致连听都不会听完,更不会咀嚼其中的意思。

后来有一次,第一位旧友给我写信,中间抱怨说:

“古代的经典艰涩难读,又没有现实意义,我从来最不喜欢读。

”我回复道:

“艰涩难读是肯定的,至于没有现实意义,恐怕不至于吧?

人生是有限的,欲望和财富都是无限的,如果不懂得《叔向贺贫》《子革对灵王》的道理,恐怕很难免祸吧?

”对方默然无语。

又有一个友人读了以上两文,问我:

“这些都是讲个人修养的,个人修养乃是个人的事情,难以整齐划一的规范。

《左传》《国语》里面,有没有讲社会的或公共修养的篇章,又能用于实践的呢?

”我说:

“《单子知陈必亡》就是这样的篇章吧!

文中所写,很像今天的情景。

下次若有机会,再一并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