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650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docx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2.3蜗牛

(二)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0.1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

分组: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吃食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

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设计意图: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

 

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如:

尖椒、白菜的叶柄、西红柿、肉、胡萝卜、豆干、大蒜等食物。

学生先猜测:

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

学生猜测发表自己看法,在学生的已有知识中,学生认为:

蜗牛喜欢吃树叶,由于受蜗牛喜欢吃树叶的影响,学生猜测蜗牛喜欢吃白菜,有胆大的学生不自信地猜测:

蜗牛喜欢吃西红柿、胡萝卜。

看来还得实验观察才行。

对待这些食物如何公平?

学生想到了将食物围成一圈,理由是食物离蜗牛一样距离;还有学生认为:

平摆在蜗牛前,排成一排,理由是蜗牛是向前爬的,便于蜗牛爬的过程中容易找到食物。

在学生的期待中,学生领到了蜗牛分小组开始观察。

观察过程中,学生发现蜗牛吃尖椒、白菜的叶柄、西红柿、肉、胡萝卜、豆干、大蒜等食物均可以吃,使学生大开眼界,原来蜗牛什么都吃,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顺利成章引导学生认识蜗牛是杂食性动物。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2.4蚯蚓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0.2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

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蚯蚓有眼睛吗?

”“它有骨头吗?

”“为什么下过雨后会出现那么多蚯蚓?

”“蚯蚓断了以后还能活吗?

”……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学生对蚯蚓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我及时引导学生:

“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什么?

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

运用哪些工具?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蚯蚓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2.5蚂蚁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0.3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

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

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

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设计意图:

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设计意图: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

“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

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

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

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

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学生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老师给学生了较多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当班额大的实际,教师适当增加小组人数,以解决教师面向全体的问题。

从现场来看,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的激励评价之中,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从他们的汇报来看,他们的确设计出了许许多多观察蚂蚁的方法。

据统计,最多的一个小组想出八种观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是老师原先所没有想到的。

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在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教师适时提供“自助餐式”探究器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

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2.6金鱼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每组: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

“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

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

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

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

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

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本课教学通过两节课教学后我总结教学本课采取以下方法比较合适:

1、明确观察的要求:

观察鱼的身体是怎样的?

身上长着什么?

怎样运动?

通过学生的观察后,进行小组交流,交流完成对鱼的身体及主要器官的认识,然后以比较各种金鱼小结得出:

金鱼的种类很多,但他们的基本身体特征都很相似。

2、观察金鱼吃食与排泄,活动前强调这样几点:

放几粒鱼食?

静静地观察鱼怎样吃食物?

找找鱼的粪便,从哪里排出?

这些细节的强调将有助于这个活动的高效。

吃食是很快可以完成的,观察排泄粪便没有那么巧,能及时看到。

可以请看到的小组来说一说。

3、观察金鱼的呼吸。

这个活动实际操作的成功率不高,而且组织起来很费时间,课上很难完成。

这部分我以教师演示为主。

4、比较蚂蚁和金鱼的不同。

最后引导学生课后饲养金鱼,继续观察结束。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2.7动物共同特点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1.1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设计意图:

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

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

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

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

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

“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

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

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设计意图:

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先让学生对所学的四种动物在运动、反应、食物、繁殖等方面的比较,由小组进行讨论,再进行全班讨论,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观察总结能力。

通过学生的总结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如何验证他是动物共同具有呢?

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这节课文字内容较多,显得比较枯燥,要进行适当修改,加些直观资料。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3.1我们周围的材料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1.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

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

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

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

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交流发言尽可能多让一些学生参与。

 

充分利用展台评价学生的作品

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无不与材料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材料可谓“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他们对于“塑料、金属、木头、纸”等表示材料名称的词汇,也早已“耳熟能详”。

这一课,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再次建立联系。

当然,学生们在区别和辨别各种物品所使用的材料时,也难免会出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书桌的桌面是木头还是塑料做的?

电视机的外壳材料是金属还是塑料?

黑板是木头的还是金属的……学生们遇到了问题和困难,他们就产生了对“材料”进一步探究的需求和欲望。

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小学生从寻找身边常见的材料开始,让学生先看教科书的提示:

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纸等。

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六种材料。

我们的教学就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等方法初步认识、了解材料。

材料是物质,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身边的许多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让学生通过学习,更进一步认识了我们的世界的丰富物质,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世界。

热爱大自然。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3.2哪种材料硬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1.1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

电路检测器、榔头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

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

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

(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

(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不能重复回答,所以提问时要问谁有不同的看法

 

用生活经验来解释方法

 

让学生说说他的判断标准:

说说看,用这种方法来测试,怎么样算软的,怎么样是硬的?

 

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谁更硬一些?

”。

  这块“比较软硬”的内容,学生容易跟后面一课的“比较柔韧性”混合在一起。

课本中“哪种材料硬”这个实验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课本上的记录表感觉比较抽象,三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自己跟自己比谁更硬个人觉得也没什么价值,所以我对表格进行了象作业本中的简单处理。

可以说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还是挺高的。

  后面一个环节是“金属的特性”。

教学时,从前面实验得到的“坚硬”引到寻找金属的特性,比较自然。

但接下来的金属特性,学生就很难跟上节奏了,除传热性和光泽比较容易一些外,导电性个别学生能够接受,延展性很难理解。

而且每个都做实验很不现实。

我主要是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金属的用途推断它的特性,然后填写气泡图整理这一块知识。

防止这块内容的教学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让学生感觉乏味空洞。

来龙中心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

3.3比较韧性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夏云

时间

11.2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