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633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必修三 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docx

高考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题

阶段性测试题十一(必修三 第三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中国地震台正式测定:

2013年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北纬34.5°,东经104.2°)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回答1~3题。

1.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34.5°,东经104.2°)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RS           B.GPS

C.GISD.飞机拍摄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拱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北斗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甘肃此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余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只有对余震进行实时监测,才能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区损失。

在监测由余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时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卫星通信技术

答案:

1.B 2.D 3.A

解析:

第1题,GPS主要用于精确定位;GIS用于分析、处理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依据;RS可用于对某一地物进行实时监测。

第2题,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具有导航和短报文通信能力可知,③④正确。

第3题,遥感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各种地面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对泥石流进行实时监测需要用到遥感技术。

据卫星监测,2013年4月7日,太湖宜兴、常州水域初次出现蓝藻水华,至5月14日,太湖蓝藻聚集面积达3平方千米,目前主要集中于无锡梅梁湖、十八湾一带,据此回答4~6题。

4.在此监测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B.GPS

C.RSD.手工绘图

5.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蓝藻的未来分布趋势以及治理方法作出全方面的分析,寻求最佳治理方案。

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B.GIS

C.GPSD.人工统计分析

6.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中。

有关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感技术可以反映灾前与灾后的地物反射光谱差异

B.遥感技术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C.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无法使用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替代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答案:

4.C 5.B 6.A

解析:

第4题,对地物进行实时监测可采用RS。

第5题,对蓝藻的未来分布趋势以及治理方法作出全方面的分析,可利用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GIS。

第6题,遥感技术能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动态的观测,主要是根据在此过程中地物的反射光谱不同的特点,从而为人们防灾减灾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是其他方法和技术无法替代的;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应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可以对人们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监测。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读下图,回答7~8题。

7.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8.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甲图是遥感影像图。

遥感主要是人的视力的延伸,用它可以获得图像、监测农作物的长势等,GPS主要是定位、测速和授时,GIS的图像由若干图层组成,可以对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果。

B选项中的灾情预测分析、C选项中的路线筛选、D选项中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只能由GIS来决定,所以排除。

第8题,车载导航仪借助GPS获取交通信息,实现精确定位,再通过电子地图呈现出来,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电子地图也能显示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的信息。

2013年12月2日凌晨,我国“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于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

回答9~10题。

9.利用“嫦娥三号”月球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这是(  )

A.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B.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测绘领域的应用

C.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D.“数字月球”在环境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

10.月面图像的获取主要应用了下面哪项技术(  )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D.地质勘探技术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9题,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携带多功能遥感设备对月球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的科学探测,可以是月球表面的图像,也可以是某一深度处的图像,或者是对某一种矿物成分的含量、分布范围等的探测。

利用遥感探测月面资源的含量和分布状况属于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第10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月面图像的获取主要应用了遥感技术。

下图1、图2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某地区的卫星照片,完成11~12题。

11.对比两张卫星照片,能直接得出的判断是该区域(  )

A.2011年春季干旱严重

B.2011年以来河道持续变宽

C.2012年春季湖泊增多

D.2012年春季大片土地被淹

12.与图1相比,图2所示时期该区域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降暴雨B.农田漫灌

C.高压控制D.海水倒灌

答案:

11.D 12.A

解析:

根据卫星图片对比,图2(2012年5月)中河道明显比图1(2011年5月)中同期变宽,其原因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内连降暴雨,引发洪水,使得河岸周围大片土地被淹。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和铁路交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据此回答13~14题。

13.针对城市某时段交通线路运行状况,对交通拥堵地段进行有效疏导,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虚拟现实

14.在铁路运行过程中,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

13.C 14.D

解析:

第13题,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路况、车流量等信息进行处理,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14题,为保证列车安全,应实时了解列车的具体位置及运行情况,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便调控,需要用到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在判断农业生产状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从下种、出苗、返青、扬花、结果到最终成熟的完整过程)测定的不同波段反射波谱特性曲线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区分小麦正处于生长阶段效果较好的波长应选择以下组合中的(  )

A.0.4μm 0.8μmB.0.4μm 0.7μm

C.0.7μm 1.0μmD.0.8μm 1.0μm

16.据图,从下种到成熟的六个不同阶段,不同波段最大与最小反射率差值的大小变化,正确的是(  )

A.增大—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增大

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

答案:

15.D 16.A

解析:

第15题,要能有效地区分各个生长阶段,需选择在反射率差别大的波段。

据图可知,在0.8μm、1.0μm处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的反射率差别大,能有效区别。

第16题,据图可知,从下种到成熟的六个不同阶段,不同波段最大与最小反射率差值的大小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

近几年来,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特大城市都很注重地面轨道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

读”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正负影响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负影响分别是(  )

①提高沿线房地产价格

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

③造成交通拥挤

④产生噪声污染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18.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应优先参考的图层的是(  )

①城市道路分布图

②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

③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④城市绿地分布图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17.D 18.D

解析:

第17题,一个地区的地面轨道交通越发达、沿线房地产的价格越高,城市地面轨道交通的建设既提高了城市中心的交通通达度,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故会抬升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加剧沿线的交通噪声污染。

第18题,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和地表交通相互配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人口、公共设施、商业、技术、地形等。

地铁轨道离地面一般在15~18米,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在地下0.7~5米之间)影响不大。

下列地图是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中M地最适宜布局(  )

A.银行B.学校

C.工厂D.居民住宅

20.图中数字信息最合适的服务对象是(  )

A.旅游部门B.住房建设部门

C.消防部门D.民政部门

答案:

19.A 20.B

解析:

第19题,从图中看出该地位于主要干道上,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度在5~10万人/km2,人口密度较大;地价在2万元/m2以上,地价最高。

故M地适宜布局商业(或服务业),如银行。

第20题,本题给出的图层有交通图、人口密度图、地价图,这些图层叠加可以为商业选址、城市规划、住房建设等部门提供服务。

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

结合下图回答21~22题。

2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

21.A 22.C

解析:

通过对不同时期北极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能够监测北极冰川的发展变化。

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资料,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北极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

23.地理位置服务(LBS)指的是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从而提供给用户与位置相关的服务信息。

图中所示的LBS服务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B.RS和GPS

C.GPS和GISD.RS和GIS

答案:

C

解析:

位置的确定利用的是GPS技术,信息的统计处理应用的是GIS技术。

24.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某处(11°22′N,142°11′E)进行第四次下潜试验,并成功潜至7020m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要知道“蛟龙”号在水底的准确位置需借助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

A.RSB.GPS

C.GISD.数字地球

答案:

B

解析: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与导航,B项正确。

25.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城市规划得以完善。

快速准确统计各地近些年城市用地的变化,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B.GPS

C.GISD.RS、GPS

答案:

C

解析:

统计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南、北极地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目前,我国已在两极地区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无论是在南极还是北极建设考察站,具体选址时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科考队监测冰层覆盖面积和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4分)

(2)到南、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最理想的季节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6分)

(3)写出在高纬度或极地海域航行的船舶为避免冰山撞击应该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

(3分)

答案:

(1)GPS RS

(2)到北极地区科考最理想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到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季节则是南半球的夏季。

原因是此季节都是当地出现极昼现象的季节,日照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

(3)GPS。

2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目前,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短时间内指挥巡警车到达出事地点。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分)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分)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巡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的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分)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5分)

(5)由此案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2分)

答案:

(1)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2)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3)还要用到摄像技术和视频传输技术。

 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呼叫较近的、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

(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出警。

(5)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28.图甲为某区域的空间数字模型,每个栅格的面积为250平方米,r表示林地,s表示滩地,p表示水体;图乙中的数值表示该区域内各栅格的平均海拔。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在甲图中描画出水体的范围。

(2分)

(2)图中水体的类型是________,计算出其常年水体的面积是______平方米,汛期水体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6分)

(3)据此原理示意图,可知遥感可以用比较准确的________来显示地理事物。

(2分)

答案:

(1)略(提示:

将含P的方格画出即可)

(2)湖泊 1750 4250

(3)数据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不同物体和物体的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电磁特性,卫星传感器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电磁辐射转换成图像,经过处理,提取物体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和物体的状态,这就是遥感工作的基本原理。

(1)根据以上文字材料,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我国滇池流域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6分)

(2)请拟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6分)

序号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1

2

3

答案:

(1)方案A:

获得滇池水质状况遥感影像资料(或建立滇池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

方案B:

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措施A:

防止工业三废(或农田废水/污染河水/其他废弃物)直接排入湖中。

措施B:

保护滇池周边生态环境;对已污染水体进行(人工或生化方法)治理。

(2)

序号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布

1

资源普查

野生藏羚羊种群数量及分布

2

农作物估产

江淮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分析

3

工程建设及规划

青藏铁路选线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