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69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docx

江苏专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精致讲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考纲呈现

考点展示

实践应用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地理意义

(1)城市雨季的内涝现象及海绵城市建设

(2)云层上撒干冰、植树造林等措施,增加降水量

(3)华北地区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考点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地理意义

[由图表忆基础]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蒸发,B(或D)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2)在水循环类型A→B环节组成的是海上内循环,ACDEHG环节组成的是海陆间循环。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

(4)下列地理事项与水循环密切相关的是__B__。

A.化石能源形成    B.陆地水更新

C.风蚀城堡的形成D.极昼极夜的形成

[由问题引知识]

突破点1 水循环及其原理应用

[一题串知]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读图完成

(1)~

(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D.21 8

(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

(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

(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 

(1)D 

(2)C

[一站归纳]     水循环中的2大考向

(一)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1.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

类型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例证

海陆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

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2.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环 节

主要影响因素

蒸发

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

水汽输送、降水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

地表径流

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

下渗

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坡度、土质疏松状况

(二)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沼泽的形成

5.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6.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突破点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一题串知]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

(1)~(3)题。

(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下渗D.地表径流

(2)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

解析:

(1)D 

(2)B (3)C 第

(1)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使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后难以在地表汇集成径流。

故选D。

(2)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故B选项正确。

第(3)题,该系统适合在缺水的地区使用,选项所列的四个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

故选C。

[一站归纳]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双向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用水不当: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由高考到模拟]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B.下渗

C.蒸腾D.地下径流

解析:

1.D 2.B 第1题,森林火灾后,植被减少,第1年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恢复,到第6年植被覆盖率应提高。

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的时期(第1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河流的径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盖率高的时期(第6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径流量小,流量峰值小。

故选D项。

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影响径流量的大小,即下渗的多少是导致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故选B项。

(2018·扬州模拟)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如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4.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解析:

3.D 4.A 第3题,箭头①②⑦都为城市地表水来源,其中⑦来自大气水,且为社会循环,可能为人工降水;①为社会循环,②为自然循环,所以可判断①为跨流域调水,②为地表径流;③是城市用水,不是补给源,且还是社会循环,判断③为管道输水。

第4题,城市是硬地地面,城市建设使地表水增加,地下水减少;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下渗;④为城市地表水蒸发,大量开采地下水,不可能增加④;②为地表径流,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增加②;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城市蒸发量,可以增加⑥水汽输送。

(2018·南京模拟)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6.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

解析:

5.D 6.A 第5题,注意联系图中的地理事项,则可判断②为地表调蓄,径流经过调蓄后进入河网,③为河网调蓄,④为径流;①为蒸发蒸腾。

第6题,含沙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植树造林或修建水库。

考点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由图表忆基础]

读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关系图,回忆下列知识。

(1)由图1可知,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的是河流水与湖泊水、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

(2)图2中左图表示丰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图2中右图表示枯水期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各水位的相互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2)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据图2可知,秋季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其他季节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湖水补给河水的季节主要是秋季。

选C。

(2)题,农业用水量及南水北调对长江流域的河湖水位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项错误;上游水库的调节会使河湖水位更加稳定,C项错误。

该地河湖水位在7、8月份较低,主要原因是受伏旱天气的影响,即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选D。

[答案] 

(1)C 

(2)D

[一站归纳]   河流补给的2个常考点

(一)判断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关系

1.看水位高低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看河流流量曲线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图1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图2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图3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图4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二)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以图3为例)

1.读横轴,看时间与径流曲线的对应状况

横轴指示了径流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3中径流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径流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

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3中的最大流量在230m3/s左右,说明该河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径流的变化特点

从径流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3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该河的径流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由高考到模拟]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

1.D 2.C 第1题,读图b可知,甲、乙两个水文站都观测到了河流流量明显增大,说明此次暴雨对甲、乙两个水文站都有影响,若暴雨出现在①②③三地的话,暴雨只会影响到乙水文站的流量,故选D。

第2题,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

(2018·苏锡常镇一调)图1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后的遥感影像图,图2为该河流大坝以下河段的某观测站测得的流量过程线与流量历时曲线图,流量历时是指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流量出现的天数之和。

读图回答3~4题。

3.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4.大坝建成后,流量历时曲线上的甲、乙点将(  )

A.甲、乙同时上移B.甲下移,乙上移

C.甲、乙同时下移D.甲上移,乙下移

解析:

3.A 4.B 第3题,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大坝拦蓄了上游水量,上游河道较原来变宽,通航条件改善,A正确;由于大坝的拦蓄作用,大坝下游水位下降,泥沙沉积沙洲增大,B错误;修建大坝,淹没面积扩大,部分短小支流会被库区淹没,河流支流数量不会增加反而可能减少,流域面积也不会变大,C错误;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不会影响两岸植被,D错误。

第4题,由于水库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低水位时间历时变长,高水位时间历时变短,即流量历时曲线将变得平缓,甲往下移,乙往上移,所以答案选B。

(2018·启东中学周练)如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5~7题。

5.长江补给洞庭湖的时段是(  )

①甲之前 ②甲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到戊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6.洞庭湖水位开始下降的时段是(  )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戊

7.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高峰值减小B.高峰值增大

C.总量变大D.高峰值提前

解析:

5.D 6.C 7.A 第5题,当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时,长江补给洞庭湖。

读图可知,“甲到丙”、“丁到戊”时段符合题意,选D。

第6题,当入湖径流小于出湖径流时,洞庭湖水位开始下降。

读图可知,“丙→丁”时段符合题意,选C。

第7题,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的调蓄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中,入湖径流高峰值减少,总量变少,高峰值滞后,选A。

大题规范培养河流特征类题目答题规范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2017·北京高考·节选)读图,回答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审题指导]

1.审设问

“与甲河段相比”→限定了比较对象;“水文特征”→应考虑径流量、水位、含沙量、流速和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形成原因”→应考虑区域的气候、地形等特征。

2.审图文

图示经纬度信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图示区域地形分布→甲河段主要流经山区,乙河段主要流经平原;图示水系分布→甲河段汇入支流少,乙河段汇入支流较多。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解题流程]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解题流程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解题流程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解题流程为:

[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2017·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个月。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解析:

(1)题,1~4月,水运交通累计旅客发送量一直为0,说明不能开展水运,应为河流结冰期;11月和12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并未增加,说明当月的旅客发送量为0,亦为河流结冰期。

综上可知,该省境内河流的结冰期约为6个月。

(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总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描述。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水循环与岩石循环有直接联系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下渗D.径流

2.关于两种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循环动力来源相同

B.水循环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C.岩石循环以内力作用为主

D.水循环活跃的地区岩石循环也活跃

解析:

1.D 2.C 第1题,径流对岩石具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属岩石循环的外力作用环节。

第2题,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以外力作用为主;岩石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以内力作用为主;沿海地区水循环活跃,板块交界处岩石循环较为活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Ⅰ表示由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说明其代表蒸发,Ⅱ表示由地表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表径流,Ⅲ表示地表水转换为地下水说明其代表下渗,Ⅳ表示地下水进入海洋,说明其代表地下径流。

第4题,Ⅱ表示地表径流,其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多,随下渗的增多而减少,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

(2018·南京、盐城一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

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⑤

解析:

5.C 6.B 第5题,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不大。

第6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2018·启东中学月考)定结湿地,年降水量236.2mm,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

读图完成7~8题。

7.与b、c两河段相比,a河段(  )

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会出现凌汛现象

C.只在春季出现汛期D.径流量较大

8.图中的甲湖(  )

A.参与海陆间大循环B.东北部湖水含盐量较低

C.属于外流湖D.夏季补给雅鲁藏布江

解析:

7.A 8.B 第7题,与b、c两河段相比,a河段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段,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A对。

a河段流向大致与纬线一致,不会出现凌汛现象,B错。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夏季出现汛期,C错。

b、c两河段受夏季西南季风影响大,径流量较大,a河段径流量较小,D错。

第8题,根据图示水系,图中的甲湖没有流出河道,属于内流湖,不参与海陆间大循环,也不会对雅鲁藏布江形成补给。

甲湖东北部有河流注入,受淡水的稀释,东北部湖水含盐量较低。

二、双项选择题

(2018·南京模拟)图1为某区域水系图,图2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

A.1月B.7月

C.8月D.11月

10.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4月,从东北流向西南B.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C.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D.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解析:

9.AD 10.CD 第9题,由图2可知,6~10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此时河流位于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1月~次年5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水。

第10题,由上题可知,6~10月,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根据图1判断,此时河水由丙流向甲。

11月~次年5月,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根据图1判断,此时河水由甲流向丙。

(2018·无锡测试)“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图回答11~12题。

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A.调节地表径流B.调节水汽输送

C.增加大气降水D.增加地表下渗

12.“海绵城市”的建设(  )

A.加快雨水外泄,浪费水资源

B.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C.增加城市径流污染负荷

D.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

11.AD 12.BD 第11题,“海绵城市”利用绿化植被,下雨时能及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增加了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但对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环节影响不大。

第1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能够增加下渗,地表径流减少,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压力,B正确。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涵养水源、调节城市小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

三、综合题

13.(2018·淮安月考)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的线段标上箭头,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0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