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66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712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新课改的几大“改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变“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关联的知识

B、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C、不同功能与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

D、课程评价方面在改进教学、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答案】:

D

【解析】:

新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堂课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入方式是()。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教学过程设计

【答案】:

A

【解析】:

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

3.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认知过程

【答案】:

B

【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使用彩色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色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故选B。

4.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个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目的的掌握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联系的整体系统的认识。

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教学评价的类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故选D。

6.耶克斯和多德森在研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时发现(  )。

A、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相同

B、动机越低,学习效率越高

C、任务难度不同,其最佳动机强度不同

D、动机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6节>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案】:

C

【解析】: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最佳动机水平不同。

7.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

这符合(  )学习理论的观点。

A、建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信息加工

D、联结主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课程的概念

【答案】:

B

【解析】:

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

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8.班主任在写操行评语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抓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B、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

C、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D、重点突出学生的缺点,指明改进方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教学评价的原则

【答案】:

D

【解析】:

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地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9.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并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问题。

这表明该教师处于专业成长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发展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

C

【解析】:

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需要,故选C。

10.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答案】:

A

【解析】:

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故选A。

11.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等阶段。

A、活动总结

B、活动展示

C、活动拓展

D、活动引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的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过程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

12.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认知过程

【答案】:

C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边讲课、边板书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做两种事情,属于注意的分配。

故选C。

13.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单词时,常常在单词旁边标注汉字,如把“best”标注成“百斯特”来记忆。

这样的记忆方法属于(  )。

A、形象联想法

B、谐音联想法

C、首字连词法

D、位置记忆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策略

【答案】:

B

【解析】:

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像、语义联想等。

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14.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C、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D、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答案】:

A

【解析】:

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部分。

15.小红被打过几次针之后,远远看见穿白衣服的人就会出现躲避反应,这是一种(  )。

A、无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小红在被打过几次针之后,只要看到白衣人就躲避,是一种条件反射的体现。

故选C。

16.教育目的是衡量教学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指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目的

【答案】:

B

【解析】: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衡量教学实施的依据和标准”体现的是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17.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4节>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

C

【解析】:

小学课程应该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19.“山笑水笑人欢笑”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高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情绪与情感

【答案】:

B

【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山笑水笑人欢笑”说明人处于一种愉快、喜悦的心境。

故选B。

20.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B

【解析】: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的方法。

21.储存容量大,但是时间较短的记忆属于(  )。

A、短时记忆

B、工作记忆

C、瞬时记忆

D、长时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认知过程

【答案】:

C

【解析】:

按照时间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这三种记忆容量较大的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其中,长时记忆时间保存也较长。

只有瞬时记忆,容量大,时间短。

故选C。

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B、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

C、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

D、将此类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答案】:

C

【解析】:

连续性文本承载信息的媒体是文字或符号,从左到右成一行,连接每一行就成了一条连续直线,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便于理解,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但这不代表其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更与意识流作品有本质差别。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  )。

A、小型分散

B、灵活机动

C、自愿组合

D、具体实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案】:

D

【解析】: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因此,D项不正确。

24.最早最简单的一种学校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型

B、矩阵型

C、直线一职能型

D、职能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学校组织机构的类型

【答案】:

A

【解析】:

学校组织结构中最早最简单的是直线型。

直线型是将组织中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组织中每个人只向一个直接上级报告,其特点就是结构简单。

25.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用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出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故选A。

26.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春寒料峭肆无忌弹不厌其烦销声匿迹

B、沧海桑田无微不至垂诞欲滴拾人牙慧

C、迫不及待莫名其妙徒有虚名揭竿而起

D、无精打采以德抱怨时过境迁并行不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答案】:

C

【解析】:

A.“肆无忌弹”应为“肆无忌惮”。

B.“垂诞欲滴”应为“垂涎欲滴”。

D.“以德抱怨”应为“以德报怨”。

27.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班主任概述

【答案】:

B

【解析】:

班主任的一项职责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有育人意识。

28.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他进一步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类,这六类目标构成了由低到高的—个阶梯。

其中能力培养的最低层次是()。

A、知识

B、理解

C、应用

D、分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教学目标设计

【答案】:

B

【解析】:

理解,指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或材料的能力,表现为学生能够把握有关材料的含义、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这是能力的最低层次。

29.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进行教育。

故选B。

30.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弗洛伊德的自传

B、关于袋鼠的含义

C、刘翔的个人档案

D、产品的使用说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知识的学习

【答案】:

D

【解析】: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

选项D产品的使用说明就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1.下列说法:

①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②全等图形的周长相等;③全等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④所有正方形都全等。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2个

B、1个

C、3个

D、4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

C

【解析】:

①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正确;②全等图形的周长相等,正确;③全等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正确;④所有的正方形边长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全等,错误。

共有三个正确,故选C。

32.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A、初始阶段

B、正规化阶段

C、成熟阶段

D、巩固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班集体

【答案】:

C

【解析】:

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班集体,已有了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已经形成了坚强的核心,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的能力,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3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工作。

A、唯一

B、中心

C、必要

D、辅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

B

【解析】: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而非唯一工作。

34.在公开课上讲《荷花》时,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教师精心安排的是()。

A、教师在讲完课后,黑板上的板书上有“天头”,下有“地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现关于荷花的美丽景色图,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

C、教师领读课文时,站在讲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向学生朗读

D、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课程类型

【答案】:

D

【解析】:

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35.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类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迁移

【答案】:

A

【解析】: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

36.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6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可知,王华是“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学习,这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属于近景动机。

排除A、B。

王华刻苦学习外语是由考试这一外在诱因所引起,属于外部动机。

故选C。

37.“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

B、中国

C、巴比伦

D、埃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答案】:

D

【解析】:

古代埃及开设有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强调“以僧为师”和“以吏为师”。

38.小明考试前非常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不停地冒汗,总是想上厕所,发挥失常,他的这种症状属于()。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法性紧张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6节>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的症状可以看出,主要是一种焦虑情绪。

3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九华开发区的迅速崛起,在全省乃至湘潭各区县都造成了轰动效应,产生了很好的领头作用。

B、孩子能否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天气,湖南、湖北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特大干旱。

D、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主题为“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教育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答案】:

D

【解析】:

A.语序不当,应将“九华开发区”与“迅速崛起”互调位置。

B.一面和两面不能搭配,删去“能否”。

C.表意不明,在“湖北”后加上“两省的”。

40.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选修课

D、文学艺术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课外活动概念

【答案】:

C

【解析】:

选修课是课程的一种,不属于课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