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鸡的科学饲养技术.docx
《商品肉鸡的科学饲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肉鸡的科学饲养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品肉鸡的科学饲养技术
肉鸡饲养技术
一、鸡舍准备
肉鸡舍的类型多种多样,可根据饲养规模、经济实力等情况灵活搭建。
在农村,提倡新式大棚饲养。
其基本要求:
棚顶高2.5米,两侧高1.2米,设对流窗,棚顶向阳侧设外开天窗,棚两头山墙设大窗或门,并安装排气扇。
此设计可结合使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达到有效通风并降低成本的目的。
棚顶采用复层覆盖技术:
第一层选用无滴膜,第二层选用草苫子,第三层加碎麦秸、稻壳、稻草等保温隔热材料5厘米以上,第四层是普通塑料薄膜,最后覆盖一层草苫子,固定压实。
二、进雏与雏鸡选择
要从可靠的种鸡孵化场选购品种优良、纯正、种鸡群没有发生过疫病的商品杂交雏鸡,并按生产计划安排好进雏时间和数量。
同时,要掌握雏鸡挑选的要领:
雏鸡须孵自52~65克重的种蛋,同一批雏鸡应来源于同一父母代鸡群;雏鸡羽毛良好,清洁而有光泽;脐部愈合良好,无感染,无肿胀,不残留黑线,肛门周围羽毛干爽;眼睛圆而明亮,站立姿势正常,行动机敏、活泼,握在手中挣扎有力,对拐腿、歪头、眼睛有缺陷或交叉嘴的雏鸡要剔除;鸡爪光亮不干燥;雏鸡出壳时间在孵化20.5~21天。
对挑选好的雏鸡准确清点数量。
三、废物处理与药残控制
在观察鸡群过程中,发现死鸡要及时捡出来进行焚烧或深埋,不能把死鸡存放在鸡舍内、饲料间和鸡舍周围。
捡完死鸡后要用消毒液洗手。
每批鸡出栏后,彻底清理鸡粪,并运到远离鸡舍的地方堆积发酵。
商品肉鸡在生产中的药残问题是影响肉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使用禁用药,并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随时调整用药程序和方法,严格执行肉鸡宰前停药期限,确保鸡肉卫生质量。
在绿色商品肉鸡饲料中允许使用的抗菌药有杆菌肽锌、金霉素、土霉素钙、阿美拉霉素、硫酸黏杆菌素、恩拉霉素、吉他霉素、那西肽、黄霉素等,允许使用的抗球虫药有盐酸氨丙啉加乙氧酰胺苯甲酯、盐酸氨丙啉加乙氧酰胺苯甲酯加磺胺喹恶啉、氯羟吡啶、地克珠利、马杜霉素铵、莫能菌素、甲基盐霉素、盐霉钠、盐酸氯苯胍、赛杜霉素钠等。
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滤渣。
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允许使用的抗菌素有恩诺沙星、盐酸沙拉沙星、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硫酸泰乐菌素、牛至油、吉他霉素、盐酸二氟沙星、甲磺酸达氟沙星、硫酸安普霉素、硫苯黏杆菌素、氟甲喹、氟苯尼考、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等,允许使用的抗球虫药有盐酸氨丙啉、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钠、芬苯哒唑、氟苯咪唑、潮霉素B、妥曲珠利等。
四、鸡群免疫与鸡场消毒
根据当地鸡病流行情况,制定符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要求及时接种各种疫苗。
商品肉鸡接种疫苗的方法主要有滴鼻点眼法、气雾法、饮水法和肌肉或皮下注射法。
所选用的疫苗应该来自正规厂家或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进口疫苗,用前进行效价检测,并正确贮存和使用。
鸡舍内外、场区周围要搞好环境卫生。
舍内垫料不宜过脏、过湿,灰尘不宜过多,用具安置有序不乱,经常杀灭舍内外蚊蝇。
场区内要铲除杂草,不能乱放死鸡、垃圾等,保持经常性良好的卫生状况。
场区门口和鸡舍门口要设有烧碱消毒池,并经常保持烧碱溶液的有效浓度,进出场区或鸡舍要脚踩消毒,杀灭由鞋底带来的病菌。
饲养管理人员要穿工作服,鸡场限制外人参观,更不准运鸡车进入生产区。
饲养用具应固定鸡舍使用,饮水器每天进行洗刷消毒,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对其他用具每5天进行一次喷雾消毒。
五、空气环境与光照调节
空气环境商品肉鸡饲养密度较大,舍内每天产生大量的废气(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主要是氨气、硫化氢、甲烷等)。
为了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补充氧气,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进行适度通风,改善肉鸡生长环境。
封闭式鸡舍为防止透光,要在进风口设置遮光罩,排风口设置弯管或用砖砌遮光洞。
进气口风速夏季每秒2.5-5米、冬季每秒1.5米。
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两种。
目前饲养肉鸡大多施行24小时全天连续光照,也有施行23小时连续光照,1小时黑暗,黑暗1小时的目的是使肉鸡能够适应和习惯黑暗的环境,不会因停电造成鸡群拥挤窒息。
有窗鸡舍,可以白天借助于太阳光的自然光照,夜间施行人工补光。
间歇光照指光照和黑暗交替进行,即全天施行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或者1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交替。
采用间歇光照方式,鸡群必须具备足够的吃料和饮水槽位,保证肉鸡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
光照强度:
1-5天每平方米3.56瓦,15天2.7瓦,16天以后0.7-1.3瓦。
六、网上饲养
网上饲养是在离地面60厘米高处搭设网架(可用金属、竹木材料搭建),架上再铺设金属、塑料或竹木制成的网、栅片,鸡群在网、栅片上生活,鸡粪通过网眼或栅条间隙落到地面,堆积一个饲养期,在鸡群出栏后一次清除。
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鸡与粪便不接触,降低了球虫、白痢、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会,减少了药费开支,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肉鸡养殖主推技术
时间:
2014-05-16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当前我国家禽业已进入转型期,小规模分散饲养模式所占比重逐渐降低,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加快,家禽养殖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推进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从源头上保障禽肉质量安全,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家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特遴选出种鸡人工授精、地方鸡种保护、开发与利用、增强肉鸡免疫力的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介绍给读者。
一、种鸡人工授精技术
(一)概述
种鸡人工授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规模化的养殖企业普遍推广应用。
这是一项操作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包括种公鸡的选择及训练、用具准备、采精、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输精等技术。
1.种公鸡的选择及训练。
受训公鸡单笼饲养3周~4周。
在训练前,剪除肛门周围2厘米左右的羽毛。
在配种前2周~3周,开始采精训练,将公鸡逐只捉出,反复进行背部按摩,使其建立条件性反射。
按摩方法是左手掌向下,贴于公鸡背部,从翼根向背腰部,由轻渐重推至尾羽区,按摩数次,即引起公鸡的性反射。
采精宜在相对固定时间进行,每天1次或隔天1次,一旦训练成功,则应在固定时间采精。
经3次~4次训练,大部分公鸡都能采到精液。
经多次训练仍不能建立条件反射的公鸡应淘汰。
公母比例为1∶(20~30)。
2.用具准备。
将集精杯、采精杯、输精器等器具用洗涤剂洗刷污垢,用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1次~2次,然后用沙布包好,放入消毒锅或消毒柜消毒15分钟~30分钟,烘干备用。
3.采精。
采用按摩采精法。
通常由2人操作,1人捉住公鸡,1人按摩与收集精液。
连采3天~4天后停采1天。
正常情况下,每只公鸡每次采精量为0.3毫升~0.6毫升,正常的鸡精液为乳白色,精液中混有尿酸盐时会出现絮状物。
4.精液品质检查。
(1)外观检查。
正常精液为乳白色不透明液体。
混入血液为粉红色;被粪便污染为黄褐色;尿酸盐混入时则呈粉白色棉絮状;过量的透明液混入则有水泽状。
凡受污染的精液其品质急剧下降,授精率不会高。
(2)活力检查。
采精后20分钟~30分钟内进行,取精液及生理盐水各一滴,置于载玻片一端混匀,放上盖玻片。
精液不易过多,以布满两片空隙不溢出为宜。
在37℃用200倍~400倍显微镜检查,直线前进运动,有授精能力;圆周运动、摆动两种方式均无授精能力;活力高、密度大的精液呈旋涡翻滚状态。
5.精液稀释。
通常可用原精液输精。
如果要稀释,可用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专用精液稀释液。
稀释比例以1∶1为宜。
采精后应尽快稀释,将精液和稀释液分别装于试管中,并同时放入30℃保温瓶或恒温箱中,使两者温度相等或相近。
稀释时稀释液应沿装有精液的试管壁缓慢加入,轻轻转动,使均匀混合。
加入稀释液后不能急速晃动或用吸管、玻璃棒快速搅动,以免精子的颈部断裂。
6.输精。
一般安排在每天14∶00~18∶00进行,夏季可安排在15∶00~19∶00。
每次输精输入原精液0.025毫升~0.03毫升。
母鸡接受第一次输精时或产蛋后期的输精量应该加倍。
从泄殖腔翻开后露出的输卵管开口处起,输入的深度为2厘米~3厘米。
间隔4天~5天输精1次。
产蛋后期或夏季可3天~4天输精1次。
如果有条件,鼓励采用一鸡一管输精技术(图1):
即输精时采用移液管,每只母鸡配1个管套。
操作方法:
先用棉布缝制一张能插入数百个管套的围裙(图2),输精人员将所有消毒好的管套插入特制的围裙中,将围裙扎在腰间,围裙的侧面挂一个特制器皿,即可进行一鸡一管输精操作(图3)。
(二)特点
本项技术的特点是效率高,能充分发挥笼养种鸡的优势。
关键是输精人员要有责任心、有耐心、操作要细心;同时加强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要调配好公鸡的日粮,种公鸡使用较勤时,应适当地增加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微量元素;掌握正确的输精方法是提高授精率的又一决定性因素。
(三)成效
1.可以提高种蛋授精率,使全程授精率达92%~95%,雏鸡成本下降10%左右,种蛋饲料消耗降低10%左右。
2.可以减少公鸡饲养只数,扩大公母配种比例,一只公鸡可配25只~30只母鸡,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笼养还可节约垫料。
3.可及时挑出寡产鸡淘汰,降低成本,并及时发现疾病和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4.采用一鸡一管输精技术能有效防止母鸡之间的疾病交叉感染。
对鸡白痢等种源性疾病的预防十分有利。
(四)案例
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农业部肉鸡标准化示范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自主培育的品种有金陵黄鸡、金陵麻鸡、金陵乌鸡、金陵花鸡、金陵黑凤鸡等5个新配套系,其中,金陵黄鸡、金陵麻鸡于2009年获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畜禽新配套系书。
目前,父母代种鸡存栏70多万套。
该公司1999年以来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公母比例1∶(25~30),每隔4天~5天输精1次,2人~3人操作每天可输精1500只~2000只母鸡,平均授精率达94%~95%。
2006年开始采用一鸡一管输精,授精率提高95%~96%,母鸡死淘率从11%下降到8%。
二、地方鸡种保护、开发与利用技术
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丰富,在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较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地方鸡遗传资源现状以及保护、开发与利用措施介绍如下。
(一)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现状
我国具有全世界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方鸡遗传资源。
根据2006年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10年),我国现有地方鸡品种107个,其中,肉用型18个,兼用型80个,蛋用型3个,玩赏型6个。
我国地方鸡品种广泛分布于30个省、市和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市。
在调查的地方鸡资源中新发现了一些珍稀基因。
如云南省的瓢鸡无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俗称“闭毛鸡”;兰坪绒毛鸡全身羽毛呈丝状,似松针,俗称绒毛鸡。
这些新资源及其珍稀基因的发现和鉴定,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对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和我国优质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部分地方鸡种生产性能特色不明显,体重中等偏小,产蛋量普遍较低。
小体型和早熟性是我国地方鸡品种的特色。
地方鸡与外来肉鸡相比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肉质风味好、产品质优价高等一系列优点。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高产性能品种的引进,使我国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遭到了破坏,因此,我国地方鸡资源的保护任重道远。
地方鸡遗传资源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对目前数量较少、濒危的地方鸡资源,虽然当前利用价值较低,但如不考虑开发利用,将明显影响其保护效果。
因此,在对濒危地方鸡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应该积极探索、寻找开发利用途径,采取主动保种战略,以促进和巩固保护效果。
(二)地方鸡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措施
1.品种资源受威胁状况。
根据FAO建立的家禽品种濒危等级划分标准,对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受威胁程度进行了如下分类。
危险状态:
萧山鸡、峨眉黑鸡、黄山黑鸡、兰坪绒毛鸡、瓢鸡、雪峰乌骨鸡、云龙矮脚鸡7个品种。
脆弱状态:
灵昆鸡、太白鸡、河南斗鸡、高脚鸡、矮脚鸡、北京油鸡、狼山鸡、大围山微型鸡8个品种。
濒危状态:
金阳丝毛鸡、边鸡、浦东鸡、吐鲁番斗鸡、中山沙栏鸡5个品种。
濒临灭绝:
彭县黄鸡。
灭绝:
烟台糁糠鸡、陕北鸡。
2.品种资源的保护措施。
根据品种资源自身价值以及现有规模与消长形式,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层面上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第一,处于正常状态的一般资源,需要定期开展调查和监测群体的发展趋势,可以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根据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法规,参与品种资源的保护。
第二,对于重要和数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资源,可由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保护。
第三,对于危险、脆弱的遗传资源,由省(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保护。
采集血液和组织样。
保存基因组DNA,监测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
第四,对于濒危及濒临灭绝的遗传资源,由国家投资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
采集血液和组织样,保存基因组DNA,监测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
第五,针对技术力量薄弱的保种单位,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内容和保护方法培训,提升资源保护的科学性。
品种资源保护原则和方法。
我国地方鸡种数量多、分布广,要对所有品种进行保护工作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主要应实行分级保护。
根据“重点、濒危、特定性状”的保护原则和急需保护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由国家投入、地方匹配等多种渠道的集资方式,建成国家级地方鸡种资源基因库和地方性保种场,实施异地和原产地保护。
现阶段我国地方鸡资源保护主要采取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3种方式:
(1)保种场是以活体保护为手段。
在原产地建立的以保护地方鸡遗传资源为目的的单位;
(2)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方为保护特定地方鸡遗传资源,在其中心产区划定的特定区域。
除特殊地区外,地方鸡资源通常不采用保护区保护;(3)基因库是指在固定区域建立的以活体保护或低温生物学方法为手段,保护多个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单位(一般要求保存品种数量不少于6个);基因库保种范围包括活体、组织样、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
活体保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地方鸡资源保护采用的主要形式。
活体保种是采用原产地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的方式进行活体保存,对鸡而言应以建立保种场形式为主。
保种的对象是群体而不是某些性状或基因,最大的群体是一个鸡种,最小的群体是一个家系。
与保种方法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1)群体数量。
家系保种的公鸡数量不少于60只,母鸡数量不少于300只。
群体保种的公鸡数量不少于100只,母鸡数量不少于300只。
在能满足保种条件要求下,保种数量越少越好,以求降低保种费用;
(2)群体结构。
各家系等量留种,每个家系选留1只公鸡后代,每只母鸡选留1只母鸡后代作为留种个体;(3)选配。
采用随机交配方式,但要避免近交。
(4)公母比例。
以1∶5为宜。
(5)监测。
分子生物技术是监测保种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三)地方鸡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目的是应用,截至2012年3月,通过国家审定的肉(兼)用型鸡新品种(配套系)共计40个,每年推广种鸡数量约1000多万套,生产商品代鸡10多亿只。
这些培育的新品种(配套系)大部分都是利用了我国地方鸡品种的血统。
第一种开发利用方法:
直接利用。
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对现有的地方品种进行适合于产业化生产的品种选育后,直接在生产上应用。
选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性成熟、胫长、生长均匀度和产蛋率等,选育方法是群选法。
第二种开发利用方法:
杂交配套。
以地方品种为育种素材,经过系统选育后作为配套系的母本,选育的重点在生产性能、群体均匀度及体型外貌等方面,与快长专门化品系杂交组成多个配套系,配套生产商品鸡。
第三种开发利用方法:
基因导入。
将地方鸡种的特异基因导入到专门化品系,培育新的专门化品系。
我国最近几年通过国家级审定的配套系和新品系几乎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培育的。
(四)特点
第一种开发利用方法的特点是采用本品种内选育,保持了地方鸡原品种的品质特色和基因纯度。
第二种开发利用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杂交优势原理,使商品代性能和性状得到明显改进。
第三种开发利用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基因导入技术,使商品代性能和性状得到明显提高。
(五)成效
第一种开发利用方法的成效是通过重要性状的选育,生产应用性能快速提高,饲养效益大幅增加。
第二种开发利用方法的成效是配套的商品代鸡保持优异的肉品质和适应性,生产性能(如产蛋和产肉性能)大幅度提高。
第三种开发利用方法的成效是新品系保持了地方鸡的外貌特征,产肉性能提高,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成本降低。
(六)案例
1.第一种开发利用方法案例。
(1)案例一:
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将广西三黄鸡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进行了适合于产业化生产的品种选育后,直接在生产上应用。
经过短短5年时间,从当时的饲养规模200万只扩大到2008年的8000万只,公司资产实现了快速扩张,以此促进了品种选育、基础技术实施,饲养成本大幅度降低,并将产业延长到食品加工及快餐行业,企业品牌得到社会认可。
(2)案例二:
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将文昌鸡采用常规的育种方法进行了适合于产业化生产的品种选育后,直接在生产上应用。
公司于2002年建立育种场并开展育种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已经建成国家级保种场1个(保存文昌鸡原种鸡近1万只),育种场1个(存栏祖代种鸡5万多套),父母代种鸡场4个(存栏种鸡50多万只),年出栏肉鸡600万只,并将产业延长到食品加工及连锁销售,产品远销内地、港澳和东南亚,企业品牌得到社会认可。
2.第二种开发利用方法案例。
河南三高集团公司,以地方品种固始鸡为育种素材,经过选育的固始鸡在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全面改进,保持了一致的青脚、黄羽、圆胸等特征,与隐性白、矮小黄鸡及其他快长专门化品系组成了多个配套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生产仿土青脚鸡,占据了较大市场。
3.第三种开发利用方法案例。
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其培育的金陵麻鸡,配套的各个品系都引用了江西的崇仁麻鸡,将其麻鸡青脚等特征引入到快长型品系,经过专门化品种培育后用于生产,其商品代生长速度比崇仁麻鸡提高了60%以上,上市日龄提早到65天,适应性能也有较大提高。
三、增强肉鸡免疫力的饲料营养技术
由于我国肉鸡饲养采用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存在鸡舍选址不合理,设施简单,建筑工艺落后,环境条件控制差、废弃物处理差等不利因素,导致肉鸡多处于亚健康状况下,肉鸡免疫力低,容易因饲料污染或霉变、环境突然变化或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呈现免疫应激反应,导致死亡率升高。
因而,在目前状况下,通过饲料营养或添加剂途径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提高其抵抗免疫应激能力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肉鸡饲料配制技术中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应用营养素提高免疫力的技术
应激状况下,肉鸡为了抵抗应激,合成应激蛋白增强。
但由于肉鸡采食量下降,供给肉鸡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受限,蛋白质分解代谢明显高于合成代谢,营养状况恶化,呈负氮平衡。
同时,免疫应激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供能;微量元素中更多的铜用于合成血浆铜蓝蛋白,提高血清铜含量,而血浆铁、锌含量下降。
因而,由于组织大量消耗能量,改变了营养素的分配和代谢,使得机体对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素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如果各种营养素得不到满足,机体很快进入衰竭状态。
1.脂肪酸与免疫。
脂肪酸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调节众多细胞功能、炎症反应及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调控因子。
添加高油脂能减弱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活性和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具体效果取决于油脂的水平和来源。
富含亚油酸(玉米油、葵花油或红花油)或α-亚麻酸(亚麻籽油)能降低NK细胞的活性。
鱼油由于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添加1%~2%鱼油改善肉鸡生产性能,但添加6%因饲料鱼腥味抑制采食,对生产性能不利。
2.氨基酸与免疫。
氨基酸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物质,与免疫系统的组织发生、器官发育密切相关。
氨基酸缺乏导致肉鸡对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饲料中添加NRC(1994)推荐量的107%的精氨酸能改善雏鸡的免疫力;添加1%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肉鸡血清IgA、IgM水平,促进肠道发育,提高肉鸡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
添加0.5%的牛磺酸有助于改善家禽新城疫抗体滴度,并提高其饲料转化率。
3.维生素与免疫。
维生素A缺乏可改变对T细胞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许多免疫反应降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下降,黏膜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gG、IgA、IgM下降,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高。
肉鸡最佳免疫时维生素A水平为15000单位/千克;此外,提高日粮维生素C、维生素E水平均能改善肉鸡的免疫效果。
4.微量元素与免疫。
锌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维持和免疫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日粮锌含量至少80毫克/千克才能减轻肉鸡对应激反应,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如氨基酸锌,蛋氨酸锌等提高锌、锰和铜的含量。
此外,采取添加酵母硒或其他有机硒提高日粮硒水平,有助于改善肉鸡的免疫功能。
具体添加量可以参考各商品推荐量。
(二)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力的技术虽然有些物质不能给肉鸡直接提供营养,但功能性寡糖能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或通过激活免疫物质(多糖)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
1.寡糖与免疫。
功能性寡糖如甘露寡糖、果寡糖、麦芽低聚糖能促进肉鸡免疫器官发育,改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以及肠黏膜免疫功能改善肉鸡的免疫状况。
尽管很多饲料原料中富含功能性寡糖,但寡糖用量不足则起不到明显作用,但用量过度,则不但增加成本,还可能引起后段肠道菌群过度发酵,引起轻度腹泻等负面影响。
2.多糖与免疫。
多糖主要指通过β(1-3),(1-6)糖苷键连接的具有生理活性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于食用菌(如灵芝、蘑菇),植物(如黄芪、海藻、魔芋等),以及微生物中酵母细胞壁(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可用于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通过影响免疫器官发育,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诱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抗体产生。
3.益生菌与免疫。
益生菌如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激活T细胞活性,增加肉鸡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少腹泻,抑制坏死性肠炎产生,提高抗病能力。
四、提高肉鸡饲料转化效率的饲料配制技术
肉鸡的饲料转化率与饲料营养水平、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饲料加工和肠道功能有关。
提高饲料代谢能、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有助于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控制饲料的粉碎粒度和形态,减少肉鸡采食时间,改善肉鸡消化道功能,减少肉鸡肠炎、腹泻的发生均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
(一)提高饲料能量
1.油脂使用。
肉鸡前期(3周龄前)使用豆油,后期可以考虑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棕榈油、米糠油,以及动物油。
由于米糠油容易酸败变质,夏天要严格控制米糠油的使用,易引起类似肠炎的腹泻。
2.添加酶制剂。
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或复合酶已经成为提高肉鸡饲料能量,降低油脂添加量的主要技术途径。
一般肉鸡前期添加酶制剂效果比较好,麦类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效果也比较突出。
(二)饲料制粒技术
1.饲料的粉碎技术。
由于锤片式粉碎机粉碎效率高,容易根据筛片孔径进行不同粒度粉碎,目前,锤片式粉碎机广泛用于畜禽饲料,爪式粉碎机粉碎粒度过细,不适于肉鸡饲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