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8406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docx

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进展

第一章国内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发展

一、农村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一)农村物流的概念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来说的,以城乡地域划分为基础,泛指农村区域内从农用生产资料的采购到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直至最后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全部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获得生活用品的过程的集成。

农村物流不同于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从货物种类来考察的,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部分加工价值。

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链。

农产品物流无论是从物流对象还是物流服务范围上,都远远不能反映出农村物流的全貌。

从物流客体来看,农产品物流客体是农产品,而农村物流除了农产品以外,还包括从城市进入农村的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村居民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等工业品。

从地域来看,农产品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属于农村物流范畴,但只要进入城市,在城市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就应属于城市物流范畴了。

农村物流和农业物流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农业物流是按产业来划分的,是指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物流活动。

它既包括采购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药、化肥、农机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物流,也包括贯穿在整个农产品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的生产物流,同时还包括农产品销售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内容。

按照农业产业链的不同领域和环节,农业物流可以分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

因此,农村物流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的物流,它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的需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日用工业品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三个部分。

(二)农村物流的特点

1、适用物流理论的一般规律。

从概念上看,农村物流是现代物流理论在农村区域的应用,因此,关于物流理论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农村物流。

比如,在物流环节的构成上,农村物流也分解为生产、加工、储存、装卸、运输、销售等环节;在物流目标的追求上,农村物流按照最优化的原理,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力求降低物流成本;在物流技术的应用上,农村物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2、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从内容上看,农村物流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日用工业品物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三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农村物流包括农产品物流形式和农村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形式,而农产品物流形式又包括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两种形式。

3、物流方向的双向性。

农村物流不同于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单向运动,其方向具有明显双向性特征。

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农产品除自给以外,富余农产品由各个乡镇经过集贸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流向城市,农产品物流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方向则恰好相反,由城市流向农村。

4、农产品物流品种多、数量大、要求高。

农产品种类繁多,有粮食、蔬菜、水果、棉麻、油料、烟叶、茶叶、畜禽产品、各类水产品、各类土产品和中药材等。

每年我国粮食消费量约为5亿吨,农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部分成为商品流通,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均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属性,对运输、储藏、加工和装卸等物流要求都比较高,既要充分考虑农产品的形态、腐变性、抗震耐压性、通风透气性等特点,确保在物流过程中产品不变质、不污染;又要考虑到农产品价格比较低,要使它们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包装、运输、储藏及装卸等环节上仔细认真研究、统筹考虑,尽可能地降低物流成本。

所以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与工业品相比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的要求高一些。

5、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季节性

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这就决定了农村物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一方面,在播种时节,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地膜等,而在收割季节,又需要大量的搬运、加工和储存。

在整个农业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数量、时效性等方面各不相同,当需要的时候,数量大、时间紧。

另一方面,不同农副产品的产出季节也不同,而农副产品的需求却天天都有。

由于农资及农副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消费的矛盾,导致农村物流具有非均衡性特点。

(三)农村物流的重点和难点

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基本上都是工业品,这些物品理化性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加工和包装过程的工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可以储运更长的时间和覆盖更大的空间。

因此,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地区间的区别只是在于物流条件的优劣,而物流条件与物品本身的关系上,地区间没有区别。

但是,农产品物流的物流条件与物品本身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农产品的物流条件决定着农产品的价值大小和实用价值的存废。

农副产品一旦腐败变质,在市场上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食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甚至还要支付部分处理费用。

而且,农产品又是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一日不可废弃。

消费的刚性和物品本身的脆弱性构成了农产品物流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决定着农产品物流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所以,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国外农村物流的现状和发展

(一)农村物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概念的产生,最早开始于农产品物流,其后发展、成熟于工业领域,而农产品物流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农村物流随着物流理论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可将其分为以下4个阶段:

1、物流理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1949年)

概念上,1901年J.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揭开了人们认识物流的序幕。

1916年L.H.H.Weld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肯定了物流在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时间价值及场所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

这一时期的理论发展主要停留在对物流概念的认识上,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上,物流仅仅被看成是作为市场营销的附属功能。

实践上,二战期间,美国将物流理论运用于军事后勤活动中,推动了战后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企业界对物流的引入。

组织上,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fficLogistics),通过该组织,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为美国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美国是第一阶段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

2、物流理论形成与实践初步推广阶段(1950~1978年)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各国纷纷开展对物流的系统研究,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1961年E.Smykny和D.Bowersox等合著了《物流的管理》一书,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物流总成本分析的概念。

1962年Perter·Druke在“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中也强调了应当高度重视流通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

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是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组织。

1956年物流首次被引入日本,称为“物的流通”;组织方面,日本于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

日本企业重视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逐步开展了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的配送活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

欧共体的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

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欧共体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这一阶段被理论界称为工厂物流(1950~1960年)和综合物流(1960~1978年)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实践的初步发展阶段,并未提升到标准化的系统物流管理范围内,主要在物流的各种职能和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如:

运输、包装、搬运、装卸等。

3、物流管理理论的成熟阶段(1978~1985年)

这期间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4年G.Sharma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1985年W.D.Harries和J.R.Stock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该文的发表推动了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1983年日本开始了以大型量贩式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物流企业发展到5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05万人,货运量达到34亿吨,开始在全国乃至国外开展物流业务,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工商齐办的现代化物流一体化网络系统。

欧共体的物流在这一阶段为了追求物流系统的集成化和一体化,开始应用了物流供应链的概念,发展联盟型和合作型的物流新体系,通过改变原来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提高物流效率。

这一阶段是物流管理理论的成熟阶段,通过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从企业内部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各个部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管理理论体系。

4、物流实践的信息化、国际化阶段(1985年至今)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供应链条延伸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和无线电射频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完成了从资产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的转变。

总之,国际上的物流研究是循序渐进的,研究的重点从物流的概念、物流的重要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开始,到研究运筹学及其他优化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技术,使物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再到研究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价值链及相关技术等,目前更多的研究则是物流联盟、精益物流、第四方物流等问题,可以说对物流的研究是在不断发展和深入的。

国外农村物流理论研究基本和整个物流理论的研究保持同步。

农产品物流的雏形最早可追溯于1901年,在《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由此开辟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历程。

Fred.E.Clark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以及包含物流在内的各种活动,将物流纳入到了市场经营行为的研究范畴之中。

1932年,他和L.D.H.weld在其所著的《农产品营销》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进行了研究。

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随着供应链发展也不断成熟和完善。

(二)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美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从运行的实际效果看,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但美国并未对农产品的概念从大物流的概念框架下划分出来,农产品物流系统包含于整个的大物流框架之中。

据统计,美国90%的农场主平均拥有土地在10000亩以上,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别明显,不同农产品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别在不同的州进行生产,目前已经形成了固定且高效的流通网络。

每个大型的农场都有专门的储存、包装、分拣的设备和工厂。

美国约60%以上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到达消费者的,另外40%是通过批发市场或者贸易的方式直接销售到零售商和贸易商。

美国10%左右小规模的农场主中(种植面积一般在50亩左右),一部分是种植有机产品(目前主要以有机蔬菜和水果为主),这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另一部分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农户由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所以借助协会(Assosiation)和合作组织(Corporation)的帮助进入流通领域。

另外,美国农产品物流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将其发达的农业信息流作为农产品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数据和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共享为美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见图1.1)。

 

图1.1美国农产品流通过程示意

Fig.1.1Circul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duringtheUnitedStatesindicate

2、欧洲农产品物流现状

欧盟的农业生产规模没有美国大,农场主倾向于市场化经营,建立了垂直合作一体化的市场运行体系,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超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超市购买生鲜食品,这一比例在法国为68%、荷兰为72%、英国为80%。

批发市场的作用明显下降,只是向小型的零售商和公司及部分餐饮机构提供生鲜食品。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不断提高,食品供应链的一体化整合进程进一步加快。

欧盟的食品行业在向着超市化和品牌连锁经营的同时,对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越来越重视。

在信息化方面,荷兰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协调联运物流中心和农产品集成保鲜中心,花卉和园艺中心的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向全国和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

3、日本的农产品物流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相当完善和发达。

物流从业主体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单位企业为主导的形式。

一方面,农产品行业协会在物流中发挥积极作用,农协将农民生产的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对农产品物流管理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统一行政体系设置,使每一环节都有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负责具体的事务(见图1.2)。

图1.2日本农产品流通过程示意

Fig.1.2Circulat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inJapanindicatetheprocess

4、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农产品物流

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省,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先进程度不高,但对物流技术改进非常重视,批发市场在整个流通中的作用比较重要。

其中,中国台湾省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物流技术(蔬菜、水果等的保鲜、储存等)处于国际先进行列,20%左右的农产品运用先进的运输设备,由农民协会或产销组织直接供应连锁超市和量贩店系统(见图1.3)。

图1.3中国台湾省生鲜水果蔬菜流通过程示意

Fig.1.3ChinaTaiwanProvincecirculationoffreshfruitsandvegetablesindicate

韩国处于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阶段,可乐洞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市场的开办主体是政府,其中中央政府占40%,地方政府占60%,这种政府主导型市场的优势在于,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管理先进,法则健全,为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

目前政府加大对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状况。

综上所述,世界上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农业生产者规模较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大型超级市场为主,批发市场的部分功能受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冲击被削弱,出现了市场外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

另一种则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农产品物流模式,农业生产者规模普遍较小,而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的矛盾,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高达80%以上。

(三)国外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物流现状

1、国外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现状

在美国,农业的高度现代化与其高度完善和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密切相连。

由合作社系统为家庭农场供应的农用物资占全国农用物资供应总量的20%左右,其中石油产品为43%,肥料为44%,农化产品为29%,呈逐年增长趋势。

美国的供应合作社主要采取垂直联合经营方式,通过规模生产或大批量采购,不仅供货稳定且价格低廉,市场竞争力较强。

在日本,“农协”把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

日本农户通过农协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比率很高,肥料高达93%,农药为70%,农业机械为47%,农膜为65%。

农协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社会化服务活动,主要由其购买系统来承担,农业生产资料供给服务主要采取预约订购、送货到户的办法。

农协在为农户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由于农协提供的农资品价格便宜,质量可靠,一般农户所需的农资品都从农协购买。

2、国外日用工业品物流现状

国外日用工业品物流,主要采用连锁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最早是在1859年产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连锁业的发展时代。

在这一时期,连锁经营不再局限于零售业、餐饮业等少数传统行业,而是扩及到非食品零售业、旅馆业、不动产业、租赁业、商业服务业等,拓展了加盟业的领域。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连锁加盟店的全球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国与国之间日益密切的往来合作,使美国连锁业以惊人的速度占领着海外市场,如我们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等。

如今,几乎世界所有市场经济国家都出现了连锁经营形式的商品交易手段。

日用工业品的配送,以日本的“宅配便”方式为主。

“宅配便”是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中的特别混装货物运输企业所提供的运输服务。

所谓特别混装货物运输企业,又可称为共同型配送企业,是指在发货地,将货主各式各样的货物收集在货物集散站,再根据发送方向分捡,混合装载在汽车上,在确定的线路上运输,到了终点的货物集散站,分检货物,将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

特别混装货物运输企业,是以不特定多数货主为对象,从事多对多(manytomany)的运输工作。

三、我国农村物流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来看,均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发展比较落后。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巨大。

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果蔬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更是仅为1%~2%;产后的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4.8%。

另有数据表明,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物流费用则更高(见表2.2)。

 

表2.2各国物流费用比较

Tab.2.2Nationallogisticscostcomparison

国别

美国

英国

中国

物流费用占货物价格的比重(%)

10~32

8~25

20~60

物流费用比重较高物品(%)

食品32

食品25

蔬菜30~60

资料来源: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03

尽管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但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开始逐步完善。

全国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向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流通中心发展相对较快。

建立大型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大体上形成了从生产、收购、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储存、包装、配送到销售的一整套组织环节。

2、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

除原有的供销社、国有企业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场(站)、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也均得到了较大发展。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生产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农户十农户。

农民生产,农民销售。

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在市场上做销售,一部分农民在家搞生产。

2.公司+农户。

农户按公司要求进行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3.市场+农户。

农民生产,农民交易。

通过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来实现农民与市场的结合;4.公司十基地。

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

3、农产品交易方式多元化、交易主体多样化。

除了传统交易方式外,现在还相继出现了期货、订单等新型的交易方式。

农产品的流通手段也有一定的更新,许多地方还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有的鲜活农产品还出现了专用运输工具;连锁经营、网上销售和配送等现代销售方式也有所发展。

部分农产品还进入了大型商业销售网络。

4、以传统流通渠道为主,新型流通业形态逐渐形成。

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以县城为中心,集镇网络为骨干,并以流动网点作为补充,联系乡村分散网点并和农产品采购网络结合起来的新型流通格局已开始逐步形成,出现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业态。

5、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未经加工的鲜活农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

在运输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等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运输工具又不能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惨重。

6、相对于工业品物流而言,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

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高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

工业物流总值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的84.47%,而农产品物流总值仅占3.8%。

7、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但自营物流仍占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物流中的比重在逐步增大。

部分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和作用,愿意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

但现在的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是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而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不多,而且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经营成本高,利润低。

8、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

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的作用得到加强。

同时,各种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业专业性网站也相继建立。

目前,我国专门的农业信息网站大约有100多家。

一些县乡和农产品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农户和龙头企业生产、销售提供了前瞻性和引导性的市场信息,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工业品的连锁经营得到较快发展。

北京金色谷超市管理公司在2000年就把30多家超市建在了全国8个省(市)的一些县城,乡镇网点达到了350个;南京红太阳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自从2002年就开始启动了“千县万乡+万村”的农资连锁网络工程;四川省农资集团组建的四川邦立达农资连锁公司在13个省、市(区)的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60多个一级连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门店达2000家。

另外,在新疆、山西、福建、河南等地,众多农资连锁经营企业也在迅速崛起。

在2005年2月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县以下的农村地区极少会看到日用消费品的连锁经营,像江苏苏果以农村目标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很少。

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连锁经营迅速发展起来,出现象河北的好日子等区域性连锁超市。

四、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物流主体弱小、物流体系发育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以农户及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为主,而以发展农产品物流为核心业务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农业合作社、专业运输公司及农民协会、仓储公司、配送中心等一些专业的物流组织匮乏;农业行业协会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完备,尚不能起到行业规范与自律的作用。

农村物流中的各环节未实现集成整合,没有从生产到消费整个流通领域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市场交易法规建设相对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各类中小型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相互压价竞争,造成流通秩序混乱,国有及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又普遍背负着各种沉重的历史包袱严重,缺乏竞争优势。

农村物流的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