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郭军平
时下散文领域有一些学人喜欢把那些精短类的散文称为“快餐化散文”,我实在认为不妥。
散文就是散文,何来快餐化。
在散文前面冠以“快餐化”总感觉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视。
持这种观点的学人无非就是喜好那些长篇大论的三五千字以上或者洋洋万言的散文,总认为这样的散文就是大散文,就是厚重、有分量、有历史责任感、有生命感悟力的好散文,就是耐人寻味、耐人咀嚼、流传百世万世千古流芳的好散文;甚至有些学人还极力指责批评各类报纸副刊的散文,称为其大都是些快餐型散文。
这种狭隘散文观的错误认识,其实是严重缺乏文学常识的,是对散文创作领域的错误指导。
散文创作和其他文学体裁创作一样,都要反映生活,提炼生活,升华生活,指导生活,以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为散文素材的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包罗万象的,大到天文地理,小到家长里短,中到国家大事,人物春秋,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在所有的文学体裁里,最有表现力的最能够表现生活真实的恐怕还是散文家族,散文其实就是所有文学体裁里的一个泱泱大国。
自古及今,从中到外,几乎所有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文学大师们都有散文著作,更不用说许许多多的无名之辈的散文作者了。
散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还不是因为其表现形式灵活,不像诗歌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
散文,名为散,顾名思义,放开之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所可写你自然可以洋洋万言,甚至几万言自由挥洒,无人嫌你长;无所可写你自然也可以几百字或者千把字来表现,也无人嫌你短。
散文的质量高低好坏不能以长短来评定,评定散文质量的高低好坏最终还是以其是否有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表现形式为准的。
有些散文看起来短,但是却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打动着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
以中国古代散文来看,无论是《论语》的简短的对话体,还是孟子的论辩体,或者是《老子》的格言体,以至于到《荀子》《韩非子》《庄子》的学者体,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是因为其内容的长和短来确定的,而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决定的。
唐宋八大家,明清散文,甚至包括影响较大的《古文观止》里所收录的所有散文,哪一个不是依照这样的标准。
如果要按照有些学人的标准以字数来论短长,这些岂不都成了快餐散文,如果给它们加上快餐二字,岂不是对他们的亵渎和不尊吗?
古代散文是这样,那么现代散文呢?
像鲁迅、郭沫若、巴金、胡适、周作人、冰心、郁达夫等他们的精美散文何尝是以长篇大论独领风骚的,恰恰相反,他们的散文大都很精短,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才成为后人们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特别一提的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有一个观点就是“力求散文精和短”,并且他也是追求“散文精和短”艺术的实践者。
那么外国散文家呢?
像培根的哲理散文、蒙田的随笔哪一个是因为长篇大论而驰名中外
的呢?
因此,散文的长并不标志着思想容量大,艺术性强;散文的短也不标志着思想内容贫乏,艺术性弱。
有些散文的长反而让人感到啰嗦、乏味、无聊;而有些短,反而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因此,散文的写作尽可以依照真情真性真识来写,没有必要以文字的长短来确定其艺术价值的高低。
朱自清的《背影》既不华丽,内容也不长,但是却登上了散文的高峰,指引着散文的创作。
如果以字数长短来评价,岂不是连朱自清这样的大家的文章也成了快餐化散文,这真是对散文的亵渎,对大师的污蔑。
散文本来就是不拘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文体,大师们可以写,无名作者就是老百姓也可以写,“以吾手写吾心”,自由倾吐,自由抒发,何来那么多的规矩,何必规定这样写、那样写。
东指点,西指点,好像他就是散文大师一样,其实让他自己来写,也不见得就比谁高明。
所以,要让散文创作繁荣,还是应以一种包容宽宏的视野来看,不要随便框定形式,框定名词,随意贬低报纸副刊上发表的各类散文;毕竟报纸副刊上的散文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其实都是很不错的,去掉“快餐化”的贬称,恢复散文就是散文的称呼。
(选自《新华副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快餐化散文”是对精短类散文的蔑
视,其判断标准是错误的。
B.散文素材广泛,因此,根据不同素材进行写作,就会出现形式长短的不同。
C.散文只关思想内涵和艺术性,与长短无关;散文的质量是以真情真性真识来决定的。
D.散文创作的繁荣容不得一些批评,要多包容,多鼓励,才会出现精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2段用充分的事例说明有些学人提出“快餐化散文”观点的基础,为下文批驳打下基础。
B.文章第3段作者宕开一笔,阐述了散文文体的本质特点,在第4段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证做好铺垫。
C.文章第5、6段分别分别从古今中外著名散文家的写作实践来谈论这个道理,显得论证严密,无懈可击。
D.文章第7段提出了散文写作的依据,这与作者最后一段的论述某些方面有些矛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前面加一个“快餐化”是对散文的贬称,文章呼吁去掉,不要乱扣帽子,如果这样,不利于散文的繁荣。
B.散文的长与短无关质量的高低,所以我们不能以散文的长和短来评价散文的高低。
C.如果依照作者提出的观点,那么长文章里可能也有劣品,短文章里可能也有精品。
D.文章呼吁去掉“快餐化散文”名称,其实是为短文章张目,不利于散文向深度厚重开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风刮过
邢永贵
这是一定要在春天里刮起的大风,它一定要从残雪上面,从还没有从枯草下面伸出脖子的草芽上面,从我们还在不断往外抖落寒气的身体上,刮过去。
它要刮过去,比任何一场风讲信用,比任何一场风猛烈,比任何一场风彻底,也比任何一场风更像风。
可是大风在没有变成大风之前,我只能叫它风。
此刻,风从我身旁起步。
风从我脚下启动脚步。
我脚下的大地开始不安起来,我从不怀疑脚下的大地对风有所谓恐惧,不会的,大地要比我们的内心沉稳得多。
这是大地在抗拒风的诱惑。
风用远方向此地,用多维向二维,用轻向重,用抽象向具体发出了邀请。
大地终于动摇了,在二月的风里,大地微微颤动着,在宇宙里,它一定像一个刚刚点火的发动机。
它的能量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风热情的手臂。
风当然是有手臂的,它先绅士一样向大地做出了邀请,之后,它又像调皮的小孩子一样挥动起了手臂。
它的手臂摇动了地面上的草茎、麦苗,摇动了马的鬃毛和墙上的枯草。
风用手一遍遍摸过大地,去秋落下的树叶,不知什么时候丢掉的纸片,都随着风的方向去了。
风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把它们紧紧攥住,牢牢地掌握在手心里。
这些我们无从把握的事物,总有能把握它们的力量。
风就是其中之一。
风从我脚下起步以后,开始还是中规中矩的,它只是在我的身边走动。
但很快它表现得焦躁起来,它加快了脚步,想要离开我,去寻找新的栖所。
我能说什么和做什么呢?
我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因为它是——风。
它要是蜗居于一隅,它就不是风。
风是自由的,飘逸的,它也是散漫的,不受羁绊的。
风向往着天空,风要从一个新的高度上打量这个它不可理解的世界。
风开始高出地面,高出麦地,高出马背,也高出了墙头。
风的脚还在地面上,可它的身子已经在空中了。
风变得粗大,风
也开始伸长,风要用自己的身体让世界更充实。
风并不认为吹动一根牛毛比撼动人心更容易。
只要想做,风从来都是一心一意的。
风攀上了树梢,树梢颤抖起来。
风越过墙头,追逐喧嚣不已的人们。
风掀动人的衣襟,它要让自以为是的人从内心惧怕。
风要把自己吹进人的心里去。
人们裹紧了衣服,关紧了门窗,从玻璃后面偷偷地看风。
风在乡村里驰骋,在高楼间巡游。
风从来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风的眼睛无处不在。
风在窃笑:
那些躲在玻璃后面的人们是多么的虚弱。
风用力拍门。
风跑过房顶,晒在房顶上的草粪跟着跑动。
风吊在电线上玩秋千,电线发出了“啾啾”的鸣叫,那是恐惧并欢乐着的声音,每一个荡过秋千的人都
深有体会。
荡得越高,那种伴随恐惧而来的兴奋就越强烈。
风在空中乱蹿,它已经像一个酒汉一样不可理喻。
此时,可以叫它大风了。
大风,人们这样叫着,大风却没有答应。
大风呼啸着奔驰,大风摇摆着转圈,大风猛然间跌倒在地。
大风的脾气终于爆发了。
这个世界,没有谁可以与它对话。
大风用脚蹭起一阵阵沙土,用衣袖鼓荡着,撒向天空。
这是大风的染料,世界此时已无法避免被它任意涂抹的命运。
大地是黄的,天空是黄的,人的心里也是黄的。
但大风显然不能满足这样的恶作剧。
大风用手撕扯世界。
它捅破硬撑着的窗户纸,折断已腐朽的树枝,刮翻行将倒塌的建筑以及一切貌似强大实则脆弱之极的东西。
大风降临,世界的虚伪和软弱被撕开。
大风把那些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这就成了悲剧。
大风还把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那就不仅仅是喜剧了。
那些陈年的垃圾,那些已经忘却的伤口,那些不敢面对的丑陋,被大风一一抖落出来,摆在人们的眼前。
看吧,善于遗忘、习惯于遗忘、乐于遗忘的人们,看看你们这肮脏的、充满腐气和病毒的生活。
当大风吹过,人们才发现:
我们生活的世界,它并不如美玉般浑圆,也不像铁板似的坚硬。
它暗藏了许多肮脏,也掩饰了不少的空洞和虚弱。
这是一定要在春天里刮起的大风,它一定要从残雪上面,从还没有从枯草下面伸出脖子的草芽上面,从我们还不断往外抖落寒气的身体上,刮过去。
它还要从我们的心里刮过去,带着冬的利刃,同时也带着春天的阳光。
它要刮过去,比任何一场风猛烈,比任何一场
风彻底,比任何一场风更像风,也比任何一场风讲信用。
大风吹过,世界安静下来,大地春暖花开。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6年4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写风起时,大地开始不安,抗拒着风的诱惑,但在风的热情邀请下终于动摇了,以大地的变化来反衬风势的渐强。
B.文章倒数第四段中,作者借用鲁迅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论述,并扩展其意义,巧妙地写出了大风的两面性,丰富了文章内涵。
C.文章倒数第二段并不是对首段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增添内容、变化句式,更加鲜明地传递出了作者的一种理想,凸显了文章主旨。
D.文中描摹的“大风”既指自然界之风,也指社会风气,作者希望人们能够经历一场春天的大风洗礼,进而敢于正视过往的伤口与丑陋。
5.本文中作者笔下的“大风”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5分)
6.有人说:
“诗性的语言与智慧的哲思是作者散文的显著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
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说明:
左侧纵坐标为活跃用户规模,单位为亿人,右侧纵坐标为增长率,单位为%,曲线为增长率变化曲线。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
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
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
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
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我国
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
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资讯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0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
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
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
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
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全民阅读新观察》)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化。
B.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我国国民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原因之一是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9.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崇文,字崇文。
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
开元中,再表其闾。
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
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累官金吾将军。
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
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始,崇文选兵五
千,常若寇至。
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
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
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
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
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
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
居邠三年,戎备整修。
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
属于十二地支。
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后引申为
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D.谥,即谥号,官员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
朝廷赐谥,很多时候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
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鹿头山。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
高崇文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劫蜀地国库且拥兵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5分)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
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
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
②如缀:
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平生事:
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
“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后,又以“,”两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美好年华的悄然而逝。
(2)《过零丁洋》中,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发出感慨的句子“,
”。
(3)《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游客可以从东方明珠上鸟瞰夜色中的大上海,整座城市灯红酒绿,尽展国际大都市那迷人的风采。
②如今,安全感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夜半时分可在街头闲庭信步,这得益于越织越牢的社会治安防控网。
③科技改变生活,力度惊人,电子商务正方兴未艾,学习方式亦逐渐变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④时光荏苒,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发展脉络有了最直观的触摸。
⑤贵州高三学生抛书事件引起广泛争论,有人力主严惩,其实学生只是借此缓解压力,不足为训。
⑥反腐倡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党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Gb,这比4G网络的传输速
度快了数百倍左右。
B.今年6月初,因为一张赤脚穿旧鞋、在高铁二等座上专心工作的照片,78岁的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在网络上走红。
C.一款名为“奇迹暖暖”的游戏和故宫合作之后,暖粉们“穿”上各种珍藏的华服,受到国外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D.近日,一名四年级杭州小学生将蜗牛养到“四世同堂”,俨然成为蜗牛小专家,其爱心与耐心赢得无数人点赞。
19.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
C.李明经过三年初中的学习,回到故乡,他情不自禁地说道:
“真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啊!
”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
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①,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
可是,《说文解字》却道:
“明,照也。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
于是,人们纳闷了:
②,而不是日光呢?
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
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
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