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8032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docx

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Fe56Cu64Ag108I127Ba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A.光合作用B.自然降雨C.化石燃料的燃烧D.碳酸盐的溶解

【答案与解释】C。

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利用空气中的水蒸汽与二氧化碳在叶绿素的催化下合成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是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化学变化,A不符题意;降雨往往使空气变得清新、二氧化碳含量减少,B也不合题意;化石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升高,C符合选项;碳酸盐往往难溶于水,但在水中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成可溶解于水的碳酸氢盐,是消耗CO2的过程。

2.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87NB.HCl的电子式: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与解释】C。

氮原子的一种中子数为8的核素应该用157N,A不对;HCl是共价化合物,形成的过程中电子发生偏移而没有发生转移,电子式是:

B错误;结构式是指用“—”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对,NH3的电子式是

所以氨分子的结构式是

C正确;Cl-是18电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也是不正确的。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与解释】D。

NaHCO3可用于制作胃酸(HCl)过多的中和剂,是利用NaHCO3能够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A不合题意;利用SiO2晶体对光的全反射,可用作光导纤维,B观点错误;作为高温材料是利用相关物质的熔点很高,C观点不对;CaO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之反应,因此可用作食品的干燥剂,D正确。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KI溶液:

Na+、K+、ClO−、OH−

B.0.1mol·L−1Fe2(SO4)3溶液:

Cu2+、NH4+、NO3−、SO42−

C.0.1mol·L−1HCl溶液:

Ba2+、K+、CH3COO−、NO3−

D.0.1mol·L−1NaOH溶液:

Mg2+、Na+、SO42−、HCO3−

【答案与解释】B。

A中的ClO−与I-不能大量共存,发生3ClO−+I-===IO―3+3Cl-或ClO−+2I-+H2O===I2+Cl-+2OH-;:

C中的H+与CH3COO-不能大量共存;D中的Mg2+、HCO3−不能与NaOH大量共存;选B。

5.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与解释】B。

灼烧海带不能用烧杯,必须用蒸发皿,A实验无法完成;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Cl2需要加热,C不能实现;饱和食盐水能够除去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不能吸收氯气,D实验无法达到目的,选B。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

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

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

【答案解释】A。

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H4SCN才可以产生血红色的Fe(SCN)3,A不正确;明矾[KAl(SO4)2·12H2O]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C正确;铵盐与熟石灰混合加热产生NH3是实验室制备氨气常用的方法,C正确;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和FeCl2,D正确,选A。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与CaSO4固体反应:

CO32−+CaSO4

CaCO3+SO42−

B.酸化NaIO3和NaI的混合溶液:

I−+IO3−+6H+

I2+3H2O

C.KClO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

3ClO−+2Fe(OH)3

2FeO42−+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

Cl2↑+H2↑

【答案与解释】A。

I−+IO3−+6H+

I2+3H2O与中电荷没有守恒,B错误;在碱性溶液中H+不能大量存在,C不对;水属于弱电解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Cl-+2H2O

Cl2↑+H2↑+2OH-,D也不正确。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W)>r(Z)>r(Y)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与解释】D。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借此可推断X、Y、Z、W分别为O、Na、Al与S;Na、Al和S原子的半经依次递减,A错误;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不对;Na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NaOH的碱性比Al(OH)3强,C不对;O的非金属性比S强,所以对应的H2O的稳定性比H2S强,正确;选D。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与解释】A。

Al(OH)3可溶于过量的盐酸中,B无法实现;蔗糖属于非还原性二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无法实现;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不能生成FeCl3,D实验也不能实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答案与解释】C。

燃料电池与其它设备一样,放电时,除了产生电能外,同时还伴有热能的变化;A错误;4Fe(s)+3O2(g)

2Fe2O3(s)为熵减的反应,在常温下能够自发进行,表明该反应过程是放热,B不对;合成氨是可逆反应,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少于2mol,C论述正确;酶是一种高度活性的蛋白质,在适宜的温度下,具有条件温和、不需加热,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作用,但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变性反应而失效,D观点不正确。

不定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化合物Y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O

B.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X→Y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答案与解释】B、D。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与苯环共面,但羟基中的氢原子则不一定与苯环共平面,A不对;与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Y(

)与Br2加成生成物(

)含有手性碳原子(左边的结构式中打

号的碳原子),正确;酚羟基与碳碳双键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而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取代反应B是指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X→Y是X中的羟基中的氢原子被

取代的过程,D正确。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A.AB.BC.CD.D

【答案与解释】B。

向苯酚的浊液中加入Na2CO3发生:

并不能生成H2CO3,A不正确;向碘水中加入CCl4,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因此,CCl4可以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因为CCl4的密度比水大,又难溶于水,因此位于水层下B正确;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的铜生成,发生反应为:

Fe+Cu2+===Cu+Fe2+,其中氧化剂是Cu2+,而Fe2+是氧化产物,依据: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则说明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

Cu2+>Fe2+,C不对;向NaCl与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只能说明Ag+和I-的浓度商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和NaI的浓度不能确定,因此无法说明Ksp(AgCl)>Ksp(AgI),D错误。

1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图乙是室温下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c(H2O2)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C.图丙是室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某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HX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42−)越大c(Ba2+)越小

【答案与解释】C。

图甲表明反应的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A判断正确;图乙表明H2O2的浓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H2O2的分解速率逐渐减小,B观点正确;0.1000mol·L-1的一元酸HX的pH值=2<1,说明HX为弱酸,C观点错误;室温下,BaSO4等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是常数,因此c(

){或

}随着

增加而减小。

D结论正确。

14.H2C2O4为二元弱酸,Ka1(H2C2O4)=5.4×10−2,Ka2(H2C2O4)=5.4×10−5,设H2C2O4溶液中c(总)=c(H2C2O4)+c(HC2O4−)+c(C2O42−)。

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25.00mL0.1000mol·L−1H2C2O4溶液至终点。

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0.1000mol·L−1H2C2O4溶液:

c(H+)=0.1000mol·L−1+c(C2O42−)+c(OH−)−c(H2C2O4)

B.c(Na+)=c(总)的溶液:

c(Na+)>c(H2C2O4)>c(C2O42−)>c(H+)

C.pH=7的溶液:

c(Na+)=0.1000mol·L−1+c(C2O42−)−c(H2C2O4)

D.c(Na+)=2c(总)的溶液:

c(OH−)−c(H+)=2c(H2C2O4)+c(HC2O4−)

【答案与分析】A、D。

依据物料守恒与电荷守恒原则,在0.1000mol·L−1H2C2O4溶液中存在如下2个等量:

……………………………………………⑴

……………………………⑵

联立⑴、⑵得:

c(H+)=0.1000mol·L−1+c(C2O42−)+c(OH−)−c(H2C2O4),A结论正确;当

所得的溶液为0.1000mol·L−1NaHC2O4,由于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因此

在0.1000mol·L−1NaHC2O4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

B错误;

当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后得到pH=7的溶液,即形成NaHC2O4与Na2C2O4的混合溶液,则依据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可得如下2个关系式:

…………………………………………………⑴

…………………………⑵

联立⑴、⑵式可得:

C不对;

当加入的NaOH与草酸同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为Na2C2O4溶液,即溶液中存在c(Na+)=2c(总)的溶液时,溶液中存在如下2个等量:

………………………⑴电荷守恒;

……………………………⑵物料守恒;

联立⑴、⑵式可得:

c(OH−)−c(H+)=2c(H2C2O4)+c(HC2O4−),D结论正确。

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K3,p2>2p3

C.v1α3(SO2)D.c2>2c3,α2(SO3)+α3(SO2)<1

【答案与分析】C、D。

分析表中数据,容器2中的相当于将容器1的体积缩小一半,容器2中各成分的分压及浓度均大于容器1中,则如下成立:

v1

2SO3(g)为放热的、熵减的反应,因此而升温减压,平衡逆向移动,因此α1(SO2)>α3(SO2)且:

α1(SO2)+α2(SO3)<1,固有α3(SO2)+α2(SO3)<1,所以C、D正确。

非选择题

16.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16图所示。

已知:

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硫去除率=(1—

)×1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

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

;⑵①FeS2;②焙烧时产生的SO2部分与CaO反应生成难分解的CaSO4留存矿粉中;⑶NaAlO2、Al(OH)3;⑷1:

16。

【分析】⑴NaOH与少量的SO2反应生成的亚硫酸钠,而与过量的SO2反应则生成了亚硫酸氢钠(NaHS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OH+SO2===NaHSO3;⑵①在不添加CaO低于500℃的情况下,产生的SO2等含硫成份中的硫主要来自FeS2,②700℃有添加CaO时硫的去除率低于没有添加CaO的原因同样是因为焙烧时产生的SO2与CaO反应生成的CaSO3氧化成难分解的CaSO4,⑶含有Al2O3的矿石焙烧后的加入NaOH溶液时,矿物中的Al2O3被反应转化为NaAlO2,过滤后所得含有NaAlO2的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则NaAlO2与CO2反应生成了难溶的Al(OH)3,即铝元素由NaAlO2转化为Al(OH)3⑷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的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16Fe2O3+FeS2

11Fe3O4+2SO2↑,则n(FeS2)∶n(Fe2O3)=1:

16。

17.丹参醇是存在于中药丹参中的一种天然产物。

合成丹参醇的部分路线如下:

已知:

(1)A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

(2)D

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分子式为C9H14O,写出B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

(4)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写出以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乙醇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答案】⑴羰基、碳碳双键;⑵消去反应(消除反应);⑶

【分析】⑴略。

酮键(或醛基)⑵D比E多了个(H2O),D→E的过程中除了生成E以外,还生成了水分子,因此反应属于消除反应;⑶B是由A与中的羰基即:

碳氧双键(

)与格林试剂反应时,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与烃基相连,而带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则与卤原子结合;水解后生成醇;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

⑷双烯加成(又名狄尔斯-阿尔德反应(Diels-Alder反应,或译作狄尔斯-阿德尔,第尔斯-阿德尔等等),而要生成含有六无环的双烯加成则必须是由共轭双烯与烯烃或炔烃反应生成,而单烯变双烯的方法是先加成,再消去;即首先只有1个的碳碳双键与卤素单质加成,形成1,2位的二卤化物,然后在制成NaOH醇溶液后,再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烯。

18.碱式硫酸铝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硫。

室温下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后经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2−x)Al2(SO4)3+3xCaCO3+3xH2O

2[(1−x)Al2(SO4)3·xAl(OH)3]+3xCaSO4↓+3xCO2↑

生成物(1−x)Al2(SO4)3·xAl(OH)3中x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效率。

(1)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时,维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变,提高x值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硫酸铝溶液吸收SO2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3)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x的值,测定方法如下:

①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0mL,加入盐酸酸化的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2.3300g。

②取碱式硫酸铝溶液2.50mL,稀释至25mL,加入0.1000mol·L−1EDTA标准溶液25.00mL,调节溶液pH约为4.2,煮沸,冷却后用0.08000mol·L−1Cu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至终点,消耗CuSO4标准溶液20.00mL(已知Al3+、Cu2+与EDTA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计算(1−x)Al2(SO4)3·xAl(OH)3中的x值(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释】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CaCO3的用量;⑵减小;⑶

分析:

⑴硫酸铝钾电离生成的Al3+水解生成Al(OH)3是形成碱式硫酸铝的关键,要增加[(1−x)Al2(SO4)3·xAl(OH)3]中的X值,只需提高硫酸铝钾的水解程度;在其它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CaCO3的用量,促进硫酸铝钾水解平衡向生成Al(OH)3的方向进行。

⑵SO2是酸性氧化物,溶液于易形成H2SO3而使溶液的酸性增加,pH值降低。

⑶碱式硫酸铝中加入盐酸酸化后的BaCl2形成了BaSO4沉淀,则2.300gBaSO4的物质的量n(BaSO4)=0.01mol,即

而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c(Al3+)=

依据碱式硫酸铝的化学式[(1−x)Al2(SO4)3·xAl(OH)3]可得:

19.以Cl2、NaOH、(NH2)2CO(尿素)和SO2为原料可制备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

①Cl2+2OH−

ClO−+Cl−+H2O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沸点约118℃,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剧烈反应生成N2。

(1)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超过40℃,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合成N2H4·H2O的装置如题19图−1所示。

NaClO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继续反应。

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Na2CO3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

随pH的分布如题19图−2所示,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题19图−3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

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补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答案与解释】⑴Cl2+6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