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9语文天天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7847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9语文天天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129语文天天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129语文天天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129语文天天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129语文天天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29语文天天练.docx

《2129语文天天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9语文天天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29语文天天练.docx

2129语文天天练

高一语文天天练2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是才来的高一新生,就这样狐假虎威地寻衅挑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B.有的国家外交上远交近攻,而我国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注意睦邻友好,而且注意搞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

C.包括上述考虑在内的俄罗斯应对NMD(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系列措施,给人的感觉是,美国欺人太甚,俄罗斯是逼上梁山。

D.今年他家稻子大丰收,由于销路好,他不需要寻买主,就常有人到他家来收购,门庭若市,真让他兴奋不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部文集包括一个长篇小说,三个中篇小说,七个短篇小说,十一篇散文,八首诗歌混合编成,汇集了他全部的优秀创作,值得收藏。

B.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说,只有将威胁他国的恐怖势力也视为自己的敌人,并共同携手有效打击,国际反恐斗争才会不留死角。

C.许多细长双腿的白鹤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他静静地欣赏着。

D.曹操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檄文狗血喷头的骂了一通,辱及祖宗。

3.上海中智库玛在线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

有83%的中国人希望有机会在现场观看奥运会,人们最关心“奥运会的门票价格”。

2008年北京奥委会根据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制定了下列奥运会票务计划。

请根据表格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个票务计划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概括或评价(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价格(单位:

人民币)

门票分类最高价最低价

预赛门票300元30元

决赛门票1000元60元

开幕式门票5000元200元

闭幕式门票3000元150元

特殊定价门票鼓励中国青少年到现场观看比赛。

预赛票价为5元,决赛票价为10元。

这部分门票约占可售票总量的14%.。

(1)

(2)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答:

天天练(21)答案

1、C(上行下效:

上面或上辈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件事。

反其道而行之:

采取跟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门庭若市: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象市场一样,形容来往交往的人很多。

2、B(A、“包括……混合编成”杂糅C、“细长双腿”语序不当D、“狗血喷头”修饰不当)

3.本题是个图文转换题,但是题目要求较高。

需要综合分析表格,然后结合题干的提示方能正确理解命题意图,做出准确回答。

(1)门票价格虽然差距较大,但设置有层次,相对合理,让普通民众观看奥运会成为一件可望又可即的事情;

(2)对青少年实行特价政策,最大限度地为中国公众观看奥运会提供了机会,可以让最广泛的公众体验奥林匹克的价值和精神;

(3)票务计划符合中国公众的收入水平,反映了我国的国情。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4.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高一语文天天练22

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60年前,德意日法西斯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肆无忌惮地在欧洲、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把整个世界拖入了血雨腥风和战火硝烟之中。

B.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灯塔“国有化”,这表明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兴风作浪,这将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只要一遇到听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会及时主动地向老师请教,总要弄个水落石出才会满意。

D.商丘市梁园区平原社区80岁高龄的梅景槐老人,孜孜不倦摘抄《人民日报》20年,受益匪浅。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10月17日,李肇星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郑重宣读了我国外交部关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声明,对其错误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B.中国足球队虽然在小组赛中以7比0战胜了香港队,但德国世界杯赛仍将中国拒之门外。

C.美日最近发表涉及台湾问题的共同声明的原因,其目的是因为他们仍然想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的发展。

D.欧盟高级代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必要对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遇害一事立即改变欧盟与叙利亚的关系。

3、将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为一则标题新闻。

(不超过15字)

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

这一速度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9。

3%;第三产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6.2%。

国民经济起步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比预料的要好,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天天练(22)答案

1.C(水落石出:

比喻真相大白。

2.A(B“虽然”移至主语前;C“原因”、“目的”、“因为”三语意重复;D“对”改为“因”。

3.概括要点,压缩语段。

如:

“中国经济一季度起步良好”。

4.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

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高一语文天天练23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而生活条件也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D.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能不能既增加产量,又减少资金投入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C.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和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实现各国的经济繁荣。

D.徐志摩是被认为“浓得化不开”的风格的诗人,也就是说,他的风格基调是热烈而奔放的。

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

语言简洁,态度鲜明,不超过30字。

据报道,如今南京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也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进一步促进生产蒸蒸日上,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有人给服装店名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叫“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大屠杀”等等。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天天练(23)答案

1.C(清规戒律:

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

扬汤止拂: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恻隐之心:

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雪上加霜:

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2.B(A:

句式条探“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C:

搭配不当,“建立”和“外部环境”不搭配”D:

成分残缺,在“认为”后加“具有”

3.(4分)评分要点:

(1)评判性质危害(2分)

(2)表明态度或提出建议(2分)

答案示例:

(1)对篡改成语、宣扬暴力的店名应该坚决予以取缔。

(2)篡改成语,“恶搞”传统,混淆视听;宣扬暴力,玷污文明,误导公众。

依法取缔,势在必行。

4.

(1)形象:

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

“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

“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

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

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

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解析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

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

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

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

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

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高一语文天天练24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这一地区遭受了旱灾,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减负工作,让他们得到休养生息。

B.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阂、广开言路,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又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种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想再补充几点,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B.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C.从维护联合国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中方不赞成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限,更不赞成以强行表决的方式处理尚缺乏广泛共识的不成熟方案。

D.四川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纪大海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受教育的权利,在学校范围之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无可厚非。

3.近年来汽车市场火爆,新型汽车层出不穷。

为了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汽车生产商借助各种媒介大打广告战,以吸引消费者的视听。

(1)下面是两则汽车广告语,请你挑选其中的一则,进行简要评析;

(2)请你为郑州生产的宇通客车拟一则汽车广告语(不要套作),并加以解说。

例如:

现代汽车——驾驭现代,成就未来

别克君威——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处见君威!

天天练(24)答案

1.A

2.C(A“无时无刻不忘”是“忘”的意思;

B后一个分句句子杂糅;D“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成分残缺)

3

(1)“驾驭现代,成就未来”利用双关的手法,赋予广告词以双意义:

驾驶现代车,有助于你开创未来;把握住现在的机会,可以帮你成就未来.

“在动静中容智慧于无声处见君威”运用对偶,琅琅上口。

形象地表现了君威轿车机动性好、噪音低的特点。

利用双关的手法,赋予广告词以双意义:

“智慧”既可指汽车设计制造的“智慧”,又可指“您的选择是非常明智,有眼光的”;“君威”即既可指车名,又可指“您的威风”。

(3分,其中手法1分,评析2分;如评析“别克君威”,答出“对偶”或“双关”任一点即可)

 

高一语文天天练25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南京城里,上到王府衙门,下到茶坊里巷,我这个老南京都是熟门熟路。

B.等人是最令人心焦的事,一分一秒地耗着,不知看多少次手表,可是等到你所期待的人远远地姗姗而来,你有多少烦恼也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C.我们全体中国人正合力用自己的血,自己的肉,自己的生命,写作惊心动魄的光芒万丈的伟大诗篇。

D.从去年八月开始,他们几个经常结伴去网吧,完全不听家长和老师的劝告,长此以往,今年都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2.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A.得知情况,他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案发现场,并下达命令:

—定要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确保人质安全。

B.今天漓江之所以拥有世界一流的绝景与生态环境,与一代伟人邓小平30年前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紧密相关。

C.“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量检查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才能保证咱们厂的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D.对于五车间的建议,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五车间都有好处。

3.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影视镜头,用心揣摩文意,然后拟出一句画外音。

不超过15个字。

时间:

21世纪,一个寒冷的冬夜。

地点:

某城市的一栋大厦内。

人物:

王某及好友数人。

背景:

宽敞的客厅内铺设着豪华地毯,摆满了昂贵的红木家具。

彩电、空调一应俱全。

一群好友推门而进,屋内热气腾腾。

来宾立刻脱去外衣,拍打着衣服上的白雪。

不久,屋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墙上的挂钟指向12点。

客人们起身告辞,主人拉开门,寒风卷进片片雪花,客人们打了个寒战,急忙裹紧大衣。

画外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答:

天天练(25)答案

1.D(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指对未来不好的情况的估计,此处用于已发生的事情,错误。

2.C(A.既动宾搭配不当,又成分残缺。

“不惜”不能与“任何手段”搭配;“任何手段”应为“采取任何有效手段”。

B.“之所以……”表示的是“……的原因”,与“……紧密相关”不能表明前后统一关系,应去掉“之所以”。

D.“对于……建议”一语意思不明:

意思之一,研究五车间的建议;意思之二,研究别人针对五车间提出的建议。

3.要是屋外也和屋内一样温暖该多好啊!

(提示:

背景结束时的三个特写镜头明显是在对比,突出屋外的寒冷。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自然对外面的寒冷不满意而向往屋内的温暖。

4.答案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高一语文天天练26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独立报》近期刊登文章,认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应该从长计议,就是否放弃消灭以色列的立场作出选择。

B.政府部门将一度深藏不露的“红头文件"向普通群众开诚布公,体现了政府行政越来越透明、亲民和务实。

C.距离高考已不足三个月,爸妈急得什么似的,可王磊倒安之若素,一天到晚还那样乐呵呵,跟个没事人似的。

D.滥杀藏羚羊的行为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将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教师和学生解脱出来。

B.从专业的音乐角度来说,我们要求听的是最原始的传统民歌,没有被装饰过的民歌艺术。

C.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D.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机构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3.请对下面一组画面加以想象创造,进行解说,使之成为恰当的画外音。

注意:

解说时,注意主体和陪衬物、背景的关系,注意顺序,要给人很强的可视性。

画面:

①FLISH动画——蒲公英老了;②小蒲公英问妈妈:

有什么遗产;③“妈妈”默默地给每一个孩子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④“孩子”高兴地在大地的怀抱戏耍。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天天练(26)答案

1.D(A.“从长计议”是慢慢商量,做长远打算,不急于作出决定的意思。

B.开诚布公:

指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属形容词短语。

C.安之若素:

指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D“捉襟见肘”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用在这里正确)

2.C。

(A句式杂糅,应为“被……束缚的”或“在……束缚下的”;B“听”与“民歌艺术”不搭配;D“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应放在“公务员"之后,“公务员”与“形成系统”搭配不当。

3.深秋,秋风瑟瑟。

田野中一株蒲公英,叶子枯萎,枝上一簇簇的白白的“花”,在风中摇晃。

渐渐露出小小的蒲公英籽,在风中摇晃,仿佛在问妈妈。

妈妈默默地给它们配上白色的小伞。

小蒲公英籽一颗一颗离开妈妈,随风飘去,宛如一群小伞兵。

飘呀飘,飘在湛蓝的天幕上。

蒲公英在风中摇晃,用它那干枯的手向远飞的“孩子”们挥手告别。

4.

(1)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

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

(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高一语文天天练27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B.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河清海晏,各项政策开明,广大知识分子终于可以一展鸿图。

C.这个曾被认为有教无类、不堪造就的孩子,在本次国际钢琴比赛中竟然脱颖而出。

D.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

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3.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名为“方正池①请你写一段文字阐释此命名的含义和目的;80字以内②池内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团委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写一句使人容易接受的话。

(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

天天练(27)答案

1.B。

[A项“卷土重来”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