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792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docx

城市设计美学重点

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述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

1.1对城市的理解

最早的“城”是用来防御的。

其建成的目的是为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需要。

特点:

边界鲜明,有着严格管理下的城市人口;其总体形态是封闭的而且是内向的。

“市”的概念主要体现了贸易、交易的含义,是生产活动、经济生活所需要的。

特点:

边界模糊,其形态是开放的、外向的。

1.2城市形成的两种形态

1.2.1自上而下——“人造城市”

“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级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也称之为“人造城市”。

形成背景主要是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

1.2.2自下而上——“自然城市”

“自下而上”的城市是指预先没有一个单一的目标和总体构思,主要是按自然或客观规律的作用,按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多年叠合积累形成的城市,也称为“自然城市”。

形成背景主要是与经验性文化传承机制有关。

第二节城市的本质与特征

吴良镛指出:

广义的城市文化包括:

文化的指导系统;社会知识系统。

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的文化环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环境的缔造及文化事业设施的建设等。

第三节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容

3.1对城市设计的理解

1)理论性概念指专家学者比较重视城市设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建立理论模型,力求从本质上揭示城市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它较多地反映研究者个人的价值理想和信仰,不依附于其他的看法和观念,也不受政治、经济等现实因素的制约。

“TEAM10”小组提出的“门阶哲学”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

2)工程实践性概念

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则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案例研究来理解和认识城市设计的定义,更加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涉及内容上,更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埃德蒙·培根认为:

城市设计强调很多美学上的观察,特别是建筑物与天空的关系、建筑物与地面的关系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的共同点:

两者都认为城市设计与人的认知体验和城镇建筑环境有关,可以说,它们是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看城市设计的。

3.2城市设计的定义及评价标准

3.2.2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定性标准

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显然可归属于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标准。

2)定量标准

城市设计满足待定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绿地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准。

3.3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现代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

美国现代城市设计的内容分为三种设计:

(1)开发设计

(2)社区设计

(3)保护设计

第四节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

4.1城市设计的缘起

在史前人类聚居地形成和营造的最初过程中,出于缺乏科学知识,原始宗教曾侣一度成为当时的主导文化形式,如“占卜”和“作邑”。

4.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古希腊时期城市建设最重要的传世之作毫无疑问当属雅典及雅典卫城。

雅典城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一种不规则的状态,广场无固定的形状。

在建筑排列上做到因地制宜,无轴线关系。

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做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统地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建筑物都布置在网格内,这种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4.3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

古罗马城市文化的基石主要来自古伊特鲁里亚文化与古希腊文化。

这个时期著名的广场有:

凯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罗曼怒姆广场等。

4.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的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规划的准则,唯一可以辨识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群集形式的社区中心——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

4.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中世纪欧洲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环境特色。

以城市主色调为例,就有红色的锡耶纳,黑白色的热那亚,灰色的巴黎,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和金色的威尼斯等。

从规划设计方面看,中世纪城市广场大多具有较好的围合性,广场规模和尺度亦比较合适于所在的城市社区;同时,广场平面并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纪念物布置、广场格局及场地铺面均具特色,而周边建筑物一般具有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的连续性。

4.6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

2)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

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就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城市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

巴洛克时期城市设计特点:

1)强烈的城市轴线,几何发散的平面布局与大尺度的规整绿化。

2)宽阔笔直的大道串接遍布城市的若干重要节点,节点中央设置象征帝王荣誉与统治的公共建筑与构筑物。

3)大道两侧的建筑,无论是府街、医院还是商场、宿舍,皆毫无例外地采用统一的立面标准与退缩尺寸。

4.7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

“礼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思想。

第五节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及其任务

5.1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

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主导价值观念基本是遵循“建设形体决定论”。

5.2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后又一次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第六节城市设计的特征

6.1传统城市设计的特征

(1)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物质形态决定论”和“精英高明论“——即认为个别的智者的规划设计或统治者的力量可以驾驭城市。

(2)把整个城市看成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未对城市建设形成系统认识。

(3)在方法上,多用建筑师惯用的手段和设计过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补。

(4)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和不同委托人对于设计的需求和方案的选择认识不足。

(5)是用三度的形体环境设计的途径来取代城市规划的一种尝试。

第七节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7.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关系:

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而城市设计则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1)功能主义,如《雅典宪章》中提出的城市的居住、工作、娱乐和交通四大功能组成。

(2)体系主义,如路易斯·康在费城中心区规划中对交通问题的分析和丹下健三提出的“带形城市”理论;卡米若.西特的空间理论观点。

(3)人文主义,如第十小组提出的以住宅、街道、地区和城市构成的人类和谐阶层,亚历山大强调的公众参与和对使用者的关怀。

(4)理性主义,如雷昂·克里尔提出的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和传统城市空间机理的恢复等。

2.1凯文·林奇与城市意象

研究认知方法的基本观点是:

认知意象是城市生活的基石,使用者主要通过认知认识城市,城市设计应以满足人的认知要求为目标。

2.1.2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

1.路径

(1)关于路径的理解

路径是观察者习惯、偶然或是潜在的移动通道,它可能是机动车道、步行道、长途干线、隧道或是铁路线,对许多人来说,它是意象中的主导元素。

在城市中,能够被称之为路径的元素有两类,即交通联系的道路和视觉联系的视廊。

2.边界

(1)关于边界的理解

边界是线性要素,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边界线,通过自然或人工形态上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线性成分,它标志着区域的范围和形状。

3.区域

1)关于区域的理解

区域是二维的,一个区域应该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并与其他的区域有明显的区别。

区域的形态特征和使用功能:

(1)文化社会性

(2)共同的使用者(3)一致的使用功能(3)一致的空间特征

4.节点

1)关于节点的理解

A节点是集合的场所。

是在城市中的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具有战略地位的焦点、要点或日常城市生活往来的必经之地,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

节点可以成为区域的象征,被称为核心。

对环境的认知者来说节点十分重要,通过节点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觉节点本身和其周围环境的特征,因此,节点也被称为城市的“核”。

5.地标

1)关于地标的理解

地标是认知环境的参照点,一般为点状参照物。

地标通常是一个定义简单的有形物体,比如建筑、标志、店铺或山峦,也就是处于许多可能元素之中的一个突出元素。

它是形成城市形象和识别城市结构的重要因素。

2.2芦原义信与外部空间设计理论

2、外部空间要素:

(1)尺度。

芦原义信根据人眼的视角关系和自己的经验,提出外部空间的两个假说。

①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l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

②外部空间可采用一行程为20~25m的模数,称之为"外部模数理论"。

(3)、在外部空间的布局中,相对于人的活动,可以将外部空间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2.3罗杰·特兰西克的三种理论

2.3.1图底关系理论(Figure—ground)

图底关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2.3.2联系理论(Linkage)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1791年,朗方对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规划设计,被认为是早期成功地运用联系理论的城市设计范例。

朗方在设计时主要强调城市中各主要建筑和空间的联系。

其主要手段是在这些主要元素之间用绿地、主要街道等线型空间建立强烈的交通与视觉联系。

2.3.3场所理论(Place)

场所理论是把文化、社会、自然和人的需求等方面加入到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通过对这些影响城市形体环境因素的分析,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因素。

建设场所的意义在于:

①对于城市空间的定向和指认作用;

②使城市空间的具有可识别性和可认同性;

③使城市空间达到群聚的作用,即能够让人们愿意相聚在一起,从事公共活动并进行交往;

④使城市空间满足人们的归属感;

⑤使城市空间提供人们交往的可能性;

⑥使城市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情谊的需求。

2.4卡米诺·西特与建设城市的艺术原则

主要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

第三章城市设计基础:

城市空间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则仅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其形式和状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形态空间的构成、演化过程、空间形态布局及设计、评价等内容。

组成空间序列的空间类型,主要有广场、街道、前庭、中庭、院落、边界等。

空间组合秩序的原则有轴线、对称、等级、韵律和重复、基准、变换。

轴线是应用最广泛的原则。

轴点或轴心可以是实体,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空间;实体通常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空间多是一个广场。

1.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

1.1尺度的定义与特征

视觉具有更大的工作范围。

在0.5-lkm的距离之内,可以看见和分辨出人群。

在大约100m远处,可以见到具体的个人。

这一范围可以称之为社会性视域。

在70-100m,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一个人的性别、大概的年龄和这个人在干什么。

在大约30m远处,面部特征、发型和年纪都能看到,不常见面的人也能认出。

到20-25m,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与心绪。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人体活动形式与建筑的关系:

建筑的尺度是人体尺度的延伸和扩展,但无论是外部的尺度还是内部的尺度,与人的运动速度有关。

第二节城市空间的结构与形态

2.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

3.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形态的演变机制主要在于:

①城市的现有结构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现有的城市结构进行调整或扩大,由此导致城市形态的演变。

②城市中新的功能不断取代旧的原有功能,导致城市形态的不断变化。

③城市发展过程是一种不间断的连续的更新过程,尽管这种更新过程大小不等、随机性强,但同样导致城市形态的不断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用地形态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外在表现,它包含位置、距离、广度、方向等要素;社会文化结构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隐形影响因素。

第三节城市空间特色设计

城市空间特色是城市特色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直接反映,或者说城市开放空间是展示城市特色的最佳场所。

城市空间特色包含:

①形成空间的物质实体部分;

②空间中经常性的和非经常性的(定期或定时的)生活活动。

城市特色的形成,主要在于以下8个方面:

(1)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城市的格局。

(3)城市的道路网格、广场等。

(4)名胜古迹、历史性街区;园林、绿化。

(5)城市的色彩、城市的轮廓线等。

(6)城市的建筑群、中心区等。

(7)各类建筑小品。

(8)民俗民风、小吃、工艺品等。

第四节城市色彩

1.城市色彩的定义、意义及范围

1.1城市色彩的定义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景观所呈现出的所有可被感知的色彩总和。

它包括自然色彩和人为色彩两个部分。

1.2城市色彩相关要素:

4)色彩与经济

美国著名刊物《建筑与美学》中的一篇文章认为:

社会经济及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喜欢用柔和或沉重的基调;而社会经济较差的国家,则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彩。

1.4城市色彩设计的应用范围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

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2.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2.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2.2.1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A2.2.3建筑体量和体块的控制

①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化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②保证历史建筑有良好的景观条件,并能与周围建筑之间很好地协调。

③保证城市街道、广场等人流聚集和停留场所有合理的日照和良好的视觉感受。

④保证建筑物之间的文脉关系、历史的延续性及相协调的空间比例关系。

⑤保证城市的天际线能够具有自己的特色。

2.3开放空间

2.3.1开放空间的作用和特征

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开放空间又称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向全体市民开放使用的空间。

主要包括街道、广场、公共绿地、河流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公共外部空间。

它们与城市中的建筑实体相辅相成、阴阳互补。

2.4步行街(区)(论述)

2.4.1步行街(区)的功能作用

步行街(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它从属于城市的人行步道系统,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4.2步行区的特点和作用

①它提供了步行、休憩、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居民维护、关系市容和自觉性。

体现出社会效益。

②在经济效益方面,能够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繁荣。

③在环境效益方面,能够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减少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具有人情味。

④在交通方面,可减轻汽车对人类活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2.4.3步行街设计

①步行街的设计,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以及类型选择。

②步行街的建设,要对其可达性和多样性进行计划。

可达性是指对交通问题的处理。

合理进行交通组织、设定适宜容量、解决人车关系等。

多样性是指解决活动内容,如购物、休闲、娱乐、包公等方面。

③步行街的建设,要对其环境设施进行设计。

设计要遵循适于功能要求、尺度美观、材料可行、坚固耐久、布局合理的原则。

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行为活动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重要问题。

选择活动是人们所希望的活动,在天气、时间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形体环境质量的好坏与这些活动的发生频率有很大的关系。

如散步、户外停留、休闲、日光浴、看热闹等这些活动一般要求比较安静、可供驻足的空间环境。

2.6交通与停车

2.6.1停车方式

从大的方面看,城市交通主要与城市规划和管理有关;城市设计主要关注的是静态交通和机动车交通路线的视觉景观问题。

提供足够的,同时又具有最小视觉干扰的停车场地是城市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

2.6.2道路视觉景观

城市设计对道路视觉景观的要求包括:

(1)道路本身应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城市设计要能促进这种环境质量的提升。

对多余的视觉要素的屏隔和景观处理;控制道路所要求的开发高度和建筑红线;强化林荫道和植物以及道路中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观。

(2)道路应使驾驶员方便识别空间方位和环境特征。

可沿道路增加强化环境特征的景观。

(3)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各种投资渠道及其投资者应协调一致,要综合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

2.7保护与改造

2.7.3新老建筑的关系

1)历史建筑环境的保护

从保护方式上看,历史建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文物建筑。

另一种是一般性历史建筑。

保护方式是尽量避免新建建筑在形式和体量上对于老建筑的干扰:

①可以使新建筑远离历史建筑;

②历史建筑旁不建高大的新建筑群;

③用绿带或环路把历史建筑与新建筑分开。

2.8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

2.8.1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内容

城市环境设施及建筑小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休息设施。

(2)方便设施。

(3)绿化及其设施。

(4)驳岸和水体设施。

(5)拦阻与诱导设施。

(6)其他设施。

2.8.2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的作用

城市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的功能作用主要反映在:

休息、安全、方便、遮蔽、界定领域。

2.9标识

标志城市设计导则则规定了以下5条要求:

(1)反映所在地段的特质。

(2)规定符号之间保证能见度所需的足够间隔。

(3)与标志所在的建筑物和建筑学处理特征相协调。

(4)限制闪光的符号标志(剧场、娱乐场所除外)。

(5)禁止在步行人流会集地段的主要景点和景向上设置大型标志。

第五章城市总体层面的设计

第一节城市总体层面设计的任务、内容及成果编制要求

2.城市总体层面设计的内容

2.1城市风貌特色

任务:

城市特色的发掘、提炼和发展。

2.2城市景观

(1)城市形态

(2)城市竖向轮廓

①城市竖向特征与城市天际线;

城市天际线也称轮廓线,是指城市空间建筑或自然地形在高度上的天际轮廓,是反映城市总体形象艺术特征的重要方面。

②建筑高度分布形态;

③景观视廊系统。

景观视线走廊是指规定一个空间范围以保证视线通过,是保证人在一定的位置与自然景点、人工景点之间视觉上的联系。

包括重要的景观点、观景点和视线走廊。

(3)城市建筑景观

(4)城市标志系统

城市标志系统主要由标志性构筑物、标志性建筑物及其组群、标志性城市环境构成。

2.3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1)城市公园绿地

(2)城市广场

(3)城市街道

第六章城市中观层面的设计

第一节城市中观层面设计的内容和成果编制

1、详细城市设计的内容

1.空间布局

2.道路与交通系统

3.景观设计

(1)根据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的要求,重视与城市整体自然环境、历史传统风格和景观布局体系的协调;

(2)充分结合并利用自然地形的变化和限制条件,在自然风貌条件下构筑特色;

(3)保留并利用河流水面,创造水体景观;

(4)满足绿地率和公共绿地的需求,保留有价值的树木或植被;

(5)力求保持和原有环境的和谐统一。

4.绿化系统

5.建筑形态

6.环境设施与小品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

1.街道和道路

(2)街道和道路的区别:

道路多以交通功能为主;而街道更多地与市民日常生活以及步行活动方式相关,但实际上街道也综合了道路的功能。

从空间角度看,街道两旁有沿街界面比较连续的建筑围合,这些建筑与其所在的街区及人行空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道路则对空间围合没有特殊的要求,与其相关的道路景观主要是与人们在交通工具上的认知感受有关。

(3)街道景观的构成:

街道景观由天空、周边建筑和路面构成。

3.街坊结合的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1)“街坊”的定义

城市中街道布局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面状生活空间单元,这也就是所谓的“街区”和“街坊”。

第三节城市空间轴线设计

1.城市空间轴线的概念(论述)

城市空间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一般来说,城市轴线是通过城市的外部开放空间体系及其建筑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并且是人们认知体验城市环境和空间形态关系的一种基本途径。

城市空间轴线的构成要素:

轴向线性空间(道路)、广场、相关的建(构)筑物(选择、填空)

3.城市空间轴线的设计要点

1)城市轴线与城市道路布局、城市广场和标志性建筑定点、开放空间系统考虑一样,是处理和经营城市空间及其结构的一种手法。

2)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需求而规划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确定建设。

3)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有助于在一定的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城市的空间结构,体现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

4)城市轴线的魅力和完美主要体现在轴向空间系统与周边建筑规划建设在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

中、西方轴线设计的区别:

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向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对应;

西方城市则偏好几何轴线与理性网络,轴线感自内而外,围绕地标发散几何轴线形成视线通廊,构筑景观大道,城市空间中轴线与视点之间的视觉逻辑更加彰显。

第四节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设计

4.2城市行政、文化中心的设计

4.2.1行政、文化中心的概念

城市行政中心是城市政治与行政管理机构的中心,是体现城市政治功能的重要区域,在城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文化中心是以大型文化设施为主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体现城市文化功能和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域。

4.2.2行政、文化中心的内容构成

城市文化中心一般以大型或重要的文化设施为主构成,可包括剧院、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性建筑等。

4.3城市商业中心的设计

4.3.1商业中心的概念

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服务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商业、服务、娱乐、旅游等主要功能。

第五节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

5.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及范围

城市滨水区:

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路域三大部分组成。

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其公共环境,即城市中邻近水体的空间构成物所限定的公共开放空间环境。

范围:

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组成。

包括河流、沿岸步行空间、街道、广场、公共绿地、建筑物间的公共外部空间环境,以及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公共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和建筑的灰空间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