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792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1

自读文本 永别了,武器

本课话题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那么请听,世界上再没有像战争这么坏的事了。

我们呆在救护车队里,甚至连体会到战争的坏处都不可能。

人家一觉悟到它的恶劣,也没法停止战争,因为觉悟的人发疯了。

有些人从来不会发觉战争的坏处。

有些人怕军官。

战争就是由这种人造成的。

……

战争不是靠打胜仗取胜的。

就算我们占领了圣迦伯烈山,那又怎么样?

我们就是打下了卡索高原、蒙法尔科内和的里雅斯德,又怎么样?

你今天没看见那些遥远的山峰吗?

你想我们能够把那些山都抢过来吗?

这得奥军停战才行。

有一方面必须先停战。

我们为什么不先停呢?

敌军倘若开进意大利来,他们一待腻就会走的。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土地。

现在彼此都不让步,于是战争就发生了。

以上是小说借文中人物帕西尼之口说的,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厌恶,对和平的无限期待和发自心底的呼唤。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日本侵华遗孤论坛于2016年10月2日在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举行。

主办方通过电影、图片展、演讲及集体讨论等形式让日本民众了解战争遗孤这一群体,同时也表达了战争遗孤对于中国养父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维护和平、守护日本和平宪法的决心。

千余名日本民众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活动前半部分是电影《望乡之钟》的放映会,影片介绍了帮助日本遗孤回国的活动家山本慈昭的一生。

1945年他被派往中国东北担任教师,在战争中他失去了妻子,自己也在战后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日本。

他将余生奉献给帮助战争遗孤返回日本的事业。

影片片头打出“倾尽举国之力编织的谎言,任何时代都不容易被识破”的字幕,意在提醒日本政府深刻反省战争错误,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论坛主办方负责人池田澄江表示,希望论坛架设起中日世代友好的桥梁。

中岛幼八介绍说,为报答中国养父母的恩情,侵华战争遗孤计划于2017年清明节回中国祭拜养父母,并参观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等地,以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

——《雨果戏剧集》

武力正表现了人类的软弱。

——泰戈尔《牺牲》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唐·张藉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玉蜀黍(  ) 窥望(  )   山脊(  )

勋章(  )踅回去(  )引擎(  )

遛遛(  )狙击(  )坍落(  )

干酪(  )双肘(  )别墅(  )

潺潺(  )掷弹兵(  )

【答案】 shǔ kuī jǐ xūn xué qíng liù jū tān lào zhǒu shù chán zhì

二、多音字

(1)闷

(2)剥

(3)炮

(4)说

【答案】 

(1)mēn/mèn 

(2)bō/bāo (3)pào/páo (4)shuō/shuì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答案】 

(1)勋/陨/殒 

(2)憎/赠/蹭 (3)炸/咋/诈 (4)糟/嘈/漕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合拢·合龙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使分开的事物合在一起”的意思。

“合拢”指合到一起;闭合。

“合龙”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云桂铁路南盘江特大桥钢管拱日前精确________(合拢/合龙)。

这是目前世界上客货共线的高速铁路中,最大跨度的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

(2)夜深了,罗教授轻轻地________(合拢/合龙)了手中的资料,慢慢走到窗前,陷入了沉思。

【答案】 

(1)合龙 

(2)合拢

2.侦察·侦查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调查情况”的意思。

“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侦查”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中,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八项禁令”,严肃查处职务犯罪________(侦察/侦查)工作中存在的司法不规范突出问题。

(2)美军飞机随意抵近中国南沙群岛进行危险________(侦察/侦查),为菲律宾等国无理“出头”,显然并非尊重秩序与规则之举。

【答案】 

(1)侦查 

(2)侦察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罗援表示:

“菲律宾没实力也没胆量挑起与中国的全面军事对抗。

对于菲军政高层接连不断的种种虚张声势之举,我们要有清醒、客观的认识。

”(  )

理由:

 

【答案】 √ “虚张声势”指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符合语境。

2.梅西受伤后,巴萨队医甚至动用了医疗车才把他运出场外,这也让巴萨球迷们惊慌失措。

(  )

理由:

 

【答案】 × “惊慌失措”指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与语境不合,应用“惊恐万分”。

3.6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拉开战幕。

但是,在江苏沛县三中考场一名考生第一天就临阵脱逃,急得妈妈蹲在考场外抱头大哭。

(  )

理由:

 

【答案】 √ “临阵脱逃”指临到作战时逃跑。

也比喻人事到临头却退缩逃避。

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言人——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治无效,终用猎枪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其代表作《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

战争带来的迷茫

《永别了,武器》这本小说的历史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

当时奥地利军队得到德国军团的增援,气势汹汹地杀过来,而意军却军心大乱,士气低落,厌战情绪浓烈,正在进行一场充满悲剧色彩的卡普莱托大撤退。

1918年,爱冒险的海明威参加了志愿救护队,在意大利战场上奋勇抢救伤员,在被迫击炮弹片击中受伤的情况下,还背着伤员撤退,结果又被机枪击中膝部,医生从他身上取出两百多块弹片。

此时海明威年仅19岁。

在住院期间,海明威爱上了一位黑发护士艾格尼斯,但恋情不到一年就破裂了。

战争给青年人带来的迷茫,再加之这段不成功的恋情触发他写下了《永别了,武器》。

[整体·感知]

主人公亨利中尉带领医疗队来到了意大利前线,他们在外出执行任务时意外遭到了敌人的轰炸,他的一个战友被炸死,自己的头部、腿部也受了重伤,他只好被送回后方。

他目睹了战争中的血肉横飞的场面,战场真正成了“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它的屠宰物不是拿去出售,而是埋在地下罢了。

在战争中亨利与他的战友们逐渐意识到“光荣、神圣、爱国”之类的宣传只不过是一种欺骗,战争的起因只是出于“统治者的愚蠢”,从士兵到长官,从伤员到医务人员,几乎人人都厌恶战争,痛恨战争,诅咒战争。

这种从一代人角度发出的大声疾呼在客观上表现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烈谴责。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掩蔽壕聊天 ②掩蔽壕遇险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开头对行军路途及战场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作者之所以细致地描写行军路途及战场环境,其用意在于:

(1)写“屏障”“隧道”“洞穴”等,是对战场特征的具体真实的介绍,说明行军的辛苦和战争的残酷,士兵们必须借助这些来保护自己,否则将失去生命;

(2)更有效地引领读者进入作品设定的场景之中,真切感受战场的实地氛围。

渲染战场上令人压抑的气氛,烘托出一种阴冷沉重的氛围。

二、阅读“我回到少校的掩蔽壕”到“少校打好电话,站起身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2.从马内拉、帕西尼与“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战争持怎样的见解?

 

【答案】 从两位司机的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他们的反战观点包括:

①只要一方不出击,战争就会结束;②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了,人人都憎恨这战争;③战争不是靠打胜仗取胜的,因为胜仗是打不完的;④统治者太愚蠢,打仗没有目的性,有的还要借此发财。

他们厌恶战争,痛恨战争,诅咒战争。

他们的思想颇具代表性。

作者借助笔下人物之口表达他从人性的高度对战争的反思。

文中“我”是一个天真烂漫的青年形象,是抱着保护亲人免遭蹂躏,捍卫自己幸福生活的愿望参战的。

因此这时对战争的看法尚未“觉悟”。

3.从这些段落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战争中官兵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 矛盾突出,互不信任。

下级聊天,不想让军官听到;作战的详情,军官也对士兵隐瞒。

4.帕西尼的老乡被宪兵枪决及其家人的处境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士兵参战是被强迫的,不出击就要被枪决,家人也要受株连,统治者靠这种残酷的高压政策,迫使人民为他们的利益去充当炮灰。

三、阅读课文“在救护站外”到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军医们把袖子卷到肩膀上,一身是血,活像屠夫一般。

”这一细节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这句话写出了战地临时包扎所里的悲惨情形。

“一身是血”让人不禁联想到士兵伤亡人数之多,受到的伤害之重,反映出了战争的残酷。

这一场面描写是对战争的无声控诉,从而更加鲜明地表达出小说的反战主题。

6.“在包扎站门上作为遮蔽物的树叶子给风刮得沙沙响,黑夜越来越寒冷了。

”这一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本处景物描写,一方面,表明了大多数伤员默然无声;另一方面,树叶给风刮得沙沙响,以动衬静,烘托出一种阴冷沉重的氛围。

[话题·互动]

话题:

课文中流露出反战、厌战的思想倾向,如小说的主人公对战争的宣传极为反感,他说:

“什么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泛的字眼,我一听就害臊,我可没见到什么神圣的东西,光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是把人肉拿来埋掉罢了。

”关于战争,你是如何看待的?

学生甲: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战争是必要的,是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忽略了它的严重危害。

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也许你会重新思考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卷入15亿人,其中死亡约1000万人,致伤约2000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更惨烈,共有20亿人口卷入战争,死亡约5000万人,单是中国抗日军民死亡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就有2000万人。

战争造成的不仅是大量人员伤亡,由于战争破坏了正常的生活和生活体系,以致生产停顿,物质毁坏,饥荒爆发、社会混乱,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甚至倒退。

多么可怕的现实!

非洲南部许多国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民生活非常贫困,与这些国家长年战乱不无关系。

我的观点:

 

【答案】 我们并不全盘否认战争,因为在某些条件下不得不使用它。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

“对付战争恶魔的最好办法是使用它的同类。

”正如此,我们拥护正义战争,因为它能维护和平。

同时,我们坚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因为它残害善良人民,破坏和平、安宁。

对于在抗日战争及一切反侵略斗争中牺牲的英烈,我们将永远纪念他们,永远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因为他们是为正义、为和平而战。

相反,一切侵略、非正义的无耻战争行径只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引发的朝鲜战争,以及1961年干涉越南引发的越南战争,它给无辜平民带来的灾难至今仍留在历史的记忆中,但侵略者的惨败更让人记忆犹新。

血的事实告诉世人:

任何破坏和平,推行侵略的行径都将遭到彻底的失败。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文中在描写战地临时包扎所时的细节描写:

“军医们把袖子卷到肩膀上,一身是血,活像屠夫一般。

”在描写战争场面时的细节描写:

“血滴得很慢很慢,仿佛太阳落山后冰柱上滴下的水珠”等。

这些对于描写战争的残酷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章常用的一种手法。

它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引发读者的思考等方面都起着较大的作用。

2.写法指导

运用细节描写“四要”

运用细节描写要做到以下四点:

(1)要细致观察,抓典型片段;

(2)要化虚为实,动作分解细化;(3)要锤炼语言,描写生动形象;(4)要运用修辞,形象具体可感。

3.迁移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出其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增添细节描写来提高文章片段的表现力。

上高中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

好不容易挨到周末,我终于又回到了家里,见到爸妈,我开心得不得了。

爸妈见到我,又是嘘寒又是问暖,高兴极了。

 

【答案】 不足:

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示例)上高中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

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呆滞了,天亮了我盼天黑,天黑了我又盼天亮,几乎把手指头掰得又酸又疼才挨到了周末。

离校,乘车,慢跑,我一气呵成地回到了家里。

扔下书包,慌忙屋里屋外搜寻爸妈的身影。

对了,一定在果园里劳作。

我跑向果园:

“老爸——老妈——我回来啦!

”未见父母的影子我便乱喊起来。

“欸——”“欸——”“回来啦——”从果园深处传来老爸老妈几乎同时回应的声音。

“肚子饿吗?

”这是老妈亲切而又似乎吃力的声音。

拨开茂密的果树,我看见一架“人”字木梯搭在一棵甜柚树下,爸爸瘦长的身躯微弯着延伸在梯子上头,花白枯干的头发根根竖立,黝黑的双手尽力向上伸长,骨节外突的十只手指张开着,像追星逐日的斗士摘取太阳那样抱定一只又黄又大的甜柚。

妈妈张开双手抓紧两条梯腿,一只脚稳稳地立在地上,另一只脚踏在木梯的第一根横木上。

“柚子该熟了,你爸爸嘴馋,顺便我们也尝尝鲜吧。

”“接住罗——”爸爸话音刚落,一只又黄又大的甜柚落入我的怀中。

“好沉呀!

”“哎,再一个。

”“再一个。

我们一家人重逢在丰收的果园里。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拒绝战争,呼唤和平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主人公亲历的一次轰炸场面和战士们所承受的双重摧残:

肢体受损,尊严扫地。

表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残忍。

这就是战争。

战争就意味着破坏与残酷,意味着生灵涂炭,意味着血流成河,意味着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被彻底摧毁。

其实自有人类以来,地球就一直没有得到过真正的和平。

在悠久的人类历史上,不计其数的战争弥漫了远古的人群。

直到现在,以高科技为主的现代战争还在破坏着人类的和平,那些毁灭性巨大的导弹、核武器、生物化学武器等,甚至还严重威胁着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留下伤痛,只能使无辜的生灵命丧黄泉,使幸福的家庭惨遭不幸,使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

制造战争破坏和平的人,应该是全人类的公敌。

为了全人类的利益,我们需要让硝烟滚滚、劳民伤财的战争走开,呼唤世界的真正和平。

【应用角度】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珍视生命”“使命”“责任”等。

2.精彩应用

《永别了,武器》以反对战争为主题,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现的历史原因,控诉了战争对人的理想和幸福的毁灭,对人的心灵的戕害,使人堕落而迷惘的现实情况。

这种从一代人的角度发出的大声疾呼在客观上表现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烈谴责。

这也启示着我们的国家在和平时期要关注对年轻一代的引导与培养,使他们保持对国家对社会的信任与希望,同时也启发年轻一代不要辜负国家创设的和平安定的成长环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培养自己对社会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佳作·领悟]

桥边的老人①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

”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嗯,”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

”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

”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

”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

”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

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

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

”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

可是山羊呢?

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 ①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共和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捐款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的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

1.悟构思

《桥边的老人》构思奇妙。

小说截取一个横断面,以小角度(小人物)表现大主题。

小说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过桥去”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

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2.学人称

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我”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叙述故事不带主观色彩(海明威的这一叙述风格人们称之“零口吻”);“我”是一个观察者,见证了老人的言行,可以增添故事的真实性。

3.学结尾

以没有结局而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没写逃难的老人的命运如何,小说到此打住,有余味深长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