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71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夯实基础.docx

《夯实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基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夯实基础.docx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练出能力、内化习惯

-----2012级高三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的高考硝烟散尽,和2012级学子共同经历了煎熬、痛苦并伴随着快乐与幸福的高三之后,再回顾高三这段难忘的岁月,总结高三备考的经验与不足,有收获也有遗憾!

现在我把一年来高三备考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和高考之后的一些想法,向各位老师们汇报一下,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成功的做法

回顾一年来的备考工作,整个高三备考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准、实、严、精”,主要是“夯实基础、注重规范、练出能力、内化习惯”

1、团结协作,分工合作,让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的发挥。

  高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教学进度快,课堂容量大,教学要求高,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不仅费时费力最主要的是收效甚微。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如果说我们今年的备考成功的话,关键是集体合作,共同努力,共同的成功。

我们备课组5人,经过4年来的共同工作和学习,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模式,并且通过近四年的工作,充分的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远远大于个人都的智慧和力量。

要想实现学生成绩的整体提高,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特长,资源共享,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

开学之初,结合本组实际已确定本学期集体备课的主要的模式、主要任务和每课时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每套试题编制组合和每周公开课的安排,让每个人根据教学的进度早做准备,让每次集体备课因任务明确、内容充实而有效,因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而彰显集体的力量,争取每次集体备课人人积极主动,求真务实,群策群力,形成最优方案,同时,相互听课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把集体的智慧得以充分的发挥。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今年的听课活动,不管听谁的课,都会认真准备并且毫无保留,彼此确实学到很多东西。

2、科学规划,贵在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三学年是学生进一步提升实力,冲刺高考的重要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复习备考的效率直接决定着高三备考的成败,切忌复习备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上我校学生基础知识环节较为薄弱,近几年考试内容又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开学之初,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遵循以往的规律、合理、灵活的安排了本学年三轮复习计划,并对各轮次的复习计划提出明确的要求。

在三轮复习中,都强调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梳理教材知识体系。

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计划的制定既要借鉴以往的做法更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灵活的安排。

根据以往的复习备考,我们政治课的复习分为三轮复习,一轮以课本为线索,基础知识的复习,一轮复习的时候大多数是从必修一至必修四再到选修按部就班的复习模式,在今年的备考复习中,学生普遍反映哲学部分太抽象,分析问题时有一定难度。

如果按照以前的顺序按部就班的复习,到复习哲学生活时,正好赶上济南市的一模考试,可能到时有考试的压力就会加快复习的进度,其结果学生的哲学生活部分不但达不到复习的效果还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学生认知能力所限,各地学生在哲学生活的掌握和运用都是比较难的部分,如果我们的学生能解决这一部分,在学科备考上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因此,经过备课组的集体讨论,我们打破以前的复习顺序,先经济后哲学然后文化,最后是政治生活。

到济南一模考试前,我们还没有复习到政治生活,但学生总体成绩并未受到影响。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学科复习时避重就轻。

(再例如艺术生的复习备考中,我们没有按照以往的模式,而是按照那个模块容易得分,我们先复习那个模块,学生通过复习,感觉政治确实容易提高容易得分就愿学、乐学,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在以后的模块复习中,难也感觉不到难了)。

(2)每一轮的复习应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但不能是机械的重复。

第一阶段复习思路与策略:

本轮任务是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每个考点,做到考点问题化、系统化、清晰化。

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全面把握大纲规定的考点,防止知识点的遗漏,杜绝出现知识盲点,理清知识的易错易混点,以便运用排误法轻松提高选择题得分率。

本轮复习的主要特点要抓住一个“细”字。

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

第一阶段复习,要不留死角,把《考试说明》所要求撑握的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的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基础知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突出重点,分清层次,抓主干知识。

基础知识有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之分,突出重点就要首先抓好主干知识。

我们将《考纲》规定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规定为主干知识。

就课本而言,一般来说,每一课后边的小结的内容,只要是与考纲规定的知识点相符的,都是主干知识,课本上每一框、每一节的结论性语言都是主干知识。

(2)复习基础知识,要全面、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高考中,选择题看起来会做,做起来又会出错;主观性试题要点答不全,与其说是能力欠缺,不如说是基础不牢,忽视了知识点间的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为确切。

高三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要做到“宽口径、多角度、广辐射”。

(3)复习基础知识,要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查。

没有大量的记忆,基础知识就不牢固,就不可能做好高考题。

老师要引导着学生背、督促着学生背、随时检查学生的背,教材上主干知识的表述都要背过去,并用教材语言来组织答案要点,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为此,我们每节课都要检查,备课组每位老师在落实基础知识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之处,张强老师让学生课前进行的抽查,检查面广并且效果很好,还有其他老师采取划分学习小组惊醒不定期的抽查等形式引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事后证明,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

在落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中,应陆续地讲解选择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注意。

在各种题型的讲解时应采用一种模式,一种思路,让学生在下一步的做题过程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时间长了让这些解题思路内化为一种做题习惯。

在本轮复习的过程中要避免与新授课的简单的机械重复,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每个考点的讲解力求“全面、准确、深透”,但又不能平均用力,要大胆取舍,特别注重主干知识和可再生知识的掌握。

第二阶段复习思路与策略

高三二轮复习以知识专题为主渗透热点专题的形式,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强调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强化与整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强调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从而与高考全面对接,是高三复习备考的关键时期。

是学生的成绩质的飞跃阶段。

 

二轮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可以分为知识专题,热点专题,方法专题,训练专题等。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围绕一个“专”字。

在知识专题的复习时,在教学的程序上可采用知识点带热点的复习模式,以知识专题为主,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经济生活常识、政治生活常识、文化生活常识、生活与哲学常识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这样做有利于扎实基础知识,有利于系统整合知识,更有利于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如果采用热点带知识点,知识跨度大,中等偏下学生容易跟不上,同时涉及相应知识点,散而杂,学生不易课下巩固。

关于训练专题。

我们主要是进行了计算题、图像题、漫画题、反映类、判断推理类选择题专项讲解和训练。

对主观题中图表题、原因类、措施类、意义类、评析类、认识类、探究类等的强化训练;

在搞好以上专题复习的同时,我们还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整理;对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重要知识点和主干知识、哲学原理进行整理并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高考前做好计划逐一落实。

在本轮复习中,要避免与新授课和一轮复习的简单机械重复,应强化知识的整合性、系统性,结合一轮复习中易错点,查缺补漏,突出核心考点,即主干知识;结合时政热点,拓展延伸,增强知识的应用性,搞好解题技巧专题讲解训练,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第三阶段复习思路与策略:

三轮以综合训练为主,巩固一、二轮复习的成果,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应试素养。

进行三科的交融渗透复习,进一步整合知识培养能力。

三轮复习中通过专项训练,考试技巧训练,提高应试素质。

最后回归教材。

突破一个“准”字。

主要目标是准确的记忆书本知识点,基本原理,准确的答题方法。

因为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做到一个“精”字。

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做到举一返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避免一个“漏”字。

第三阶段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模拟一个“实”字。

第三阶段要引导学生提高应试技巧,进入实战模拟训练,进行定式训练,总结考试的经验。

最后一周,应留适当时间,回归教材,做好考前最后的叮嘱。

                                                                                                                                                          (3)、计划落实应稳步推进,注重实效,欲速则不达

“轮”是复习周期的通俗说法。

我们的三轮复习应是“一步到位滚动发展”、“三轮复习、螺旋上升”。

可见复习效果不在于“轮”,而在于复习效率。

我们制定计划是为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

但我们的教学不能为了完成计划而一味的赶进度。

一味在制定计划是,我们往往是以一课或一单元为标准,以一周来计算,但课与课、单元与单元的在知识的考查和知识点理解和掌握上有很大区别,如果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味的赶计划,完成了计划但收效甚微。

记住:

欲速则不达。

重要的是落实的效果。

如果你落实的非常好,一轮复习也就足够了。

3、加强研究找准方向方能事半功倍

纵观山东省近五年高考试题,稳中有变。

所以平时的教学与复习要加强研究,广泛收集高考信息,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规律,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能只是简单地抓课本,搞题海战术。

我们的复习备考应做到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

为此,需要我们加注重考纲考试说明的研究,需要加强近两年高考试题和各市地模拟的琢磨。

研究考试说明,首先应把握考核能力的要求,我们政治学科考核四种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分析问题”。

每种能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四种能力在分析具体题目是如何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只有我们老师对考核的目标明确了,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少走弯路。

其次,应加强对考点的研究,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中,那些考过,那些没有考过,哪些是经常考的,课本上没做规定的会不会考,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我们老师应对每个考点心中有数,才能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再次,应注重对高考样题、近两年高考题和各市地模拟提加强研究。

作为高三教师要多做题,多琢磨题,进行分类汇总。

为使学生走出题海,教师自己应走进题海。

通过琢磨高考题,我们可以总结高考题的一些常考题型、答题模式、和解题思路,通过对各市地模拟题的研究,可以准确把握今年的时政动态和考查方向,让我们的备考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4、常规教学,狠抓落实才会内化为习惯

   高三的备考复习中,以复习课和习题精评课为主。

(1)在复习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基础,狠抓落实。

 知识薄弱是百病之源,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基础知识不过关,主干知识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就没有学科能力,就不能取得好成绩。

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是许多学生高考成绩较差的最根本的、第一位的原因。

因此,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要自始至终紧紧抓住基础知识不放松。

为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复习采取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备考模式,一轮复习中采取考点呈现、自主梳理、重难点解析、构建体系、巩固训练的思路,让学生在学思用中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运用。

二轮复习则采取以一单元为单位,让学生构建体系,易错易混点辨析、热点链接和真题演练的模式进行。

并且根据考试说明考点要求对每模块的中重点知识给学生进行整理,让学生重点背诵。

2、以查促学,以查促进。

老师光讲,学生光背,知识的落实得不到检验。

必要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每节课的复习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高三时间紧、任务中的情况,还是有惰性的;我们的检查提问必要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今年特长班的教学中我感觉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问、默写、学生抽查、学习小组抽查,督促学生夯实基础,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3、落实知识要反复,反复讲、反复练。

尤其是重难点、易错易混点。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如果一个点反复强化,在学生即将要往的时候又加深了一遍印象。

看看今年的高考选择题,只要能排除错误选项,答案也就出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做不对,究其原因对基础知识的反复不够,往往就是丢三落四、漏洞百出。

试题无论怎样新、奇、巧,终究“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习题讲评课---能力训练作为“谋分之基、创新之源”

培养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

“考试知识范围”规定了考试的广度,“能力要求”则规定考试的深度。

因此,在坚持基础知识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强化能力训练更是“谋分之基、创新之源”。

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我们每周进行一次定时训练,我们在试试题的训练上,做好精选、精练、精批、精评、精思工作:

1、精选是达到训练目的和提升学生能力的前提,在今年的试题选择上,我们从来不用套题,主要是以最新的考题和各市地的模拟题为主,根据每套题的特点和每一阶段复习的需要,以高考题为导向,对各市地模拟进行重新整合,每次选择有方向,每次训练有目的,有时侧重知识的巩固、有时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强化,有事出题又注重一种或几种题型的巩固,还有以一个热点为线索的专题训练,每次训练重量更重质,如图像题、计算题、图表题、原因的题、找对策谈做法的题进行专题训练,让每次训练有目的、有方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精练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必要环节,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时,并且严格要求,注重训练的效果,要注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的把握,同时要训练学生答题的格式,书写,答主观题要做到术语化、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以增加非智力因素得分。

3、精批可让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我们几个在每周周周清考完之后,对学生的试卷是全批全改,对部分优等生和边缘学生做到面批面改,课间操、晚饭空甚至是班空,我们办公室每个老师周围全是学生,这样做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还加深了了师生感情。

4、精讲是提升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关键。

在试卷讲评中,注重做题思路的讲评,做到举一反三,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

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领悟解题的步骤,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要的是在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上下功夫。

为此强调学生的程序化做题,要求做题时应做到“两审”。

“一审”先审设问。

审出试题设问考察的所学知识的模块、角度、知识点。

审设问要求学生审出题目设计的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审出试题中设问的主体是政府、政党、还是企业或个人。

“二审”审材料,要对材料进行分层,逐层利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并且做题的思路应固定模式,第一步做么、为什么这样做,第二步做么、第三步做么都应有明确的思路,时间长了学生的解题思维慢慢的内化为一种习惯,以后讲题不用你讲,学生一看答案就会发现自己做题中的不足。

在习题讲评课过程中,一开始应以老师的讲为主,讲做题步骤,讲解题思路、讲答题模式、讲答题规范。

讲解应透、准,不可贪多。

如这节课讲图表题,通过你的讲解学生能学会图表题的做法就足够了。

面面俱到往往是蜻蜓点水收效甚微。

在后期的讲评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纠错,反思提升,归纳汇总,逐渐的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5、精思是提升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保障:

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化,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保障。

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我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最后阶段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和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和样题题型,总结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把政治题分题型、分模块、分类型,分阶段进行集中和限时训练,让学生熟练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让错题成集(错题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做错的题目认真加以总结,并详细记录心得体会,逐渐形成错题集,在每一次考试前的复习过程中系统地看一看,有利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题在做(做对的题目,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殊不知,上一次考试中做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也可能会做错,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因此,把做对的题目再做几次,既有利于夯实基础,也有利于稳定正确率)、旧题新做(在做高考试题以及各地模拟试题的时候,如果细心的话,就会发现高考试题和各地的模拟试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又有所不同,这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对各地试题精心研究以后进行创新的结果。

因此,从多角度研究已有试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编为非选择题、改编非选择题的设问等)既有利于增强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应试技能),典题反复做,各种题型进行专项突破。

虽然每年的高考有所创新,毕竟是稳中求变,一些常规题、基本题我们掌握好了也就行了,另一方面高考考的是能力,考的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不是做题越多能力越高,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单项突破而能奏效。

高三的复习备考中,应团结协作、整体部署、分段实施、步步走稳、段段落实。

以上是我们备课组在今年的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和我的一些想法,对照12年的高考,反思一年的备考工作,感觉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本年度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但感觉落实的力度还不够。

2012年高考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尤其是选择题,侧重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但还有很多学生在选择题出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对基础中易错易混点的掌握还不是很全面,很准确。

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整理易错易混点,让学生自主归纳寻找错因,并进行及时整理,并要加强对主干知识和易错易混点的反复训练。

在一轮复习中,应降低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眼中有学生,稳扎稳打的搞好一轮复习。

二、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很多做法和措施非常有效,但感觉部分环节安排的比较晚,一些好的做法没有坚持下来。

如一些题型的归纳和总结,如主观题中图表题、原因类、措施类、意义类、认识类、评析类、探究类等题型,如果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就开始有计划有侧重的逐一练习,学生的解题能力还会有很大提高;还有主干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应从高三开始,在复习完一单元后及时的印发给学生或整理成册,更有利中等学生成绩的提高(如选修教材,学生在学新课的过程中,就感觉对知识点,理论体系就不是很清楚,加上我们的教学进度比较快,所以学生学完之后感觉不知道用什么来答题,如果我们能及时给学生整理一些主要的理论点,学生复习就会有纲可以,复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年度中,我们注重对错题、典型例题的整理、从考试的结果来看效果很好,但这些好的做法由于后来时间关系没有坚持下来。

在讲完做题思路和发方法后,每天让学生整理两个典型题目,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是比较好的做法。

因为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摸索出答题的思路、出题意图和答题模式以及常用的理论术语。

三、在学生的定时训练上还不够规范。

由于本级文科学生基础较差,在一开始训练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做不完,考虑到讲评试题影响部分学生的理解,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其结果纵容了学生做题拖拉的习惯,但高考毕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一旦到了考试才发现学生能力和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学生为了最求速度往往忽略了审题,注重认真审题的又往往做不完,顾此失彼,一到大型考试再遇到难题就产生急躁情绪,让成绩大失水准。

所以,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应严之当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相应的任务,说明这方面的能力欠缺,解决的方式只有靠严格要求进行大量的训练,到高考时才会信心百倍、游刃有余,一句话,“任何能力都来自平时的严格训练”。

四、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的复习备考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水平,在三轮复习中主要是以习题讲评课为主,在讲评课过程中,感觉我们老师讲得还是太多,通过一轮二轮的复习,部分学生已掌握了解题思路、答题技巧,每套题在沿用以前的模式,好学生感觉没新意,差点的还是听不懂,课堂效率极低。

在最后阶段习题讲评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兵教兵、兵带兵,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比我们在讲台上讲一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如张强老师在讲选择题的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越是到最后,我们应把握好方向,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比我们凡凡的讲一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老师们,以上是我们备科组在今年的高三备考中一些做法和高考完之后我的几点想法,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没有专家那种看问题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

如果说我们今年备考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那是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以上做法有可取之处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大同小异。

我坚信:

在高三年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徐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谢谢各位的垂听,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