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373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docx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2012年高考:

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2012年高考:

文言文翻译的三纲八目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从2011年开始,有些省市加大了考查力度,分值从10分升至12分,成为整张语文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此题的得分率并不很高,一般稳定在3~6分。

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不外乎实词虚词和句式三大纲目,许多考生对这些纲目不甚清楚,翻译起来难免挂一漏万。

只要我们熟知文言翻译的三纲八目,突破翻译高分甚至满分也就不在话下。

一、抓好三纲

1.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异义、多义、偏义、活用等5个细目。

对于任何一个文言实词的翻译,我们可以:

保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职、器具等,照抄,不要翻译。

例如: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加点词无需翻译。

对译。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词换成对应的词性,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多义词要结合语境选用恰当的义项译出语境义,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生与性通假,翻译成资质、禀赋,全句翻译成: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物啊。

2.虚词

虚词是句子的润滑剂。

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因、以、于、乃、其、为、则等,文言虚词的翻译不外乎两种:

不译和必译。

关键是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哪些可以不译,哪些必须译出。

删除。

有些文言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句末表判断的助词也等,可以不译的要删去,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也和耳矣分别起舒缓语气和加重语气的作用,应该删除,不要翻译,全句只要翻译成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就行了。

替换。

有些文言虚词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实在义项,如作代词的之与作副词的其,这些文言虚词必须译成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实义,例如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鸿门宴》)逐字逐句翻译,可以翻译为:

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所俘虏。

总之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3.句式

文言句式已纳入今后高考的考查范围,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翻译时注意:

补充。

翻译省略句或者内容缺省无法翻译出完整的句子时,要补出省略成分。

如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要补出介词宾语之,即敢以(之)烦执事,翻译为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调整。

在翻译主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被动句时,一般需要按照现代汉语语序要求调整句子的语序。

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知其事是后置定语(者是后置定语的标志),因此翻译时应该把语序调整为太子及知其事宾客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译好八目

1.同音通假

通假,就是古代书面语言的同音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

通假字有两种情况:

一是因古文字少,不能尽表其义,需要时,依据口语的声音用一个同音字代替,即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二是本有其字,书写者可能为一时方便而借用同音或音近、或笔划较少的字代替了本字的字被子沿用下来,也就成了通假字。

通假字主要是同音通假,即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例1:

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2011年福建卷)

分析:

此句中的少字不是很少的意思,而是通假字,通稍,译为约略、大概等,如果判断不出,就会误译。

此句应译为: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了。

2.词类活用

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2:

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2011年山东卷)

分析:

此句中的正字本为名词,在句中用作动词,译为走上正轨。

因此本句应译为:

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例3: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2011年福建卷)

分析:

此句中的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

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

此句应译为:

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例4: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2011年安徽卷)

分析:

此句中的骇

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此句应译为: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

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例5: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2011年安徽卷)

分析:

此句中的道

是名词作状语,死事是为动用法,退是使动用法,分别翻译为

在路上、为公事而死、让……退下。

全句应译为:

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例6: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2011年湖南卷)

分析:

此句中的起

是使动用法,使……振兴;衰

形容词作名词,衰颓(文风)。

全句译为:

韩文公的文章,使八个朝代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

例7: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011年湖北卷)

分析:

此句中的厚衣树分别是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

全句译为:

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例8:

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2011年江西卷)

分析:

此句中的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本句应译为:

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

3.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

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9: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

句中的中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

符合;适合;中伤;射中;中间等。

根据语境,可知射中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例10:

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2011年天津卷)

分析:

句中让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

责备;推让;让,辞让;退让等。

根据语境可知推让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

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例11: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2011年江西卷)

分析:

句中的数和迁都是多义词,数常见的义项有:

数目;规律;技艺;列举;屡次等;迁

常见的义项有:

升官;贬官。

根据语境可知屡次与贬官:

的义项最恰当。

此句应译为:

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

例12:

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2011年重庆卷)

分析:

句中徇的常见义项有:

巡行;示众;殉葬;顺从等。

根据语境可知示众义项最合适。

此句应译为:

(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例13: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011年江苏卷)

分析:

翻译此句关键在于理解淫勒两词的意思,而且还不能一味依据词典的解释,而应依据上下文的语境对这些词进行合理的揣度,所以淫解释为惑乱、

解释为强制比较好。

全句应译为:

(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

4.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

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

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4: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2011年江苏卷)

分析:

此句中的贷和流是古今异义,分别是饶恕流放的意思。

即该句应译为:

(陈公弼)饶恕了他并流放了他,把其余的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用他们来把守仓库

例15: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2011年浙江卷)

分析:

该句中的监是古今异义,教训的意思。

所以该句译为:

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

例16: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2011年重庆卷)

分析:

此句中的走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走,而应译为跑。

即该句应译为:

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例17:

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2011年辽宁卷)

分析:

此句中的所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处所,而表大概数目,译为左右。

即该句应译为:

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例18: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2011年广东卷)

分析:

此句中的历与洵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分别是详细地确实的意思。

所以该句应译为:

(罗提督)并且邀请文人详细地记载他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的男子汉啊!

例19:

今与足下并生今世。

(2011年天津卷)

分析:

此句中的足下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足底下,而应译为你。

即该句应译为:

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例20:

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

(2011年天津卷)

分析:

此句中的汲汲不能译成汲取提拔,而应该译成急切地。

因此该句应译为:

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例21: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2011年广东卷)

分析:

此句中的上流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不能译为上等社会,而应译为上游。

即该句应译为:

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例22:

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2011年湖南卷)

分析:

此句中的谓其他去

都是古今异义,分别是说那些别的去除的意思。

即该句应译为:

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那些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例23: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2011年全国大纲卷)

分析:

此句中的裘帽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是裘皮帽子,而是裘皮衣服和帽子。

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

该句正确的翻译为:

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例24:

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2011年湖北卷)

分析:

此句中的亡羊是丢失羊,求羊是寻找羊,均是古今异义。

全句应译为:

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棺椁。

5.双音双义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

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的对象之一。

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25: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011年全国大纲卷)

分析:

此句中的奏罢与列部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要拆成是奏

罢列部四个词,意思是奏请罢免各个部门。

该句应译为:

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例26:

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

(2011年辽宁卷)

分析:

此句中的功役、切事都是双音双义,工程劳役切合实情。

全句译成:

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例27: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2011年江苏卷)

分析:

此句中的前行持满

都是双音双义,译成队伍前面把它拉满。

全句译成:

(陈公弼)亲自处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例28:

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2011年湖北卷)

分析:

此句中的可以是两个词,可以把的意思。

全句译成:

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

例29: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2011年山东卷)

分析:

此句中的本事是双音双义,译成根本的事情。

全句译成:

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6.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

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

例30:

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011年山东卷)

分析:

此句中的勿惧以罪,勿止以力为状语后置。

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

(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

例31: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011年四川卷)

分析:

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在翻译时必须归位。

应译为:

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7.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

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32: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分析:

此句中不许前省略了主语皇上,

令后面省略了宾语

其,翻译时应补出来: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例33: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2011年江西卷)

分析:

此句中的独汲黯与亢礼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卫青),在翻译时要补上,即独汲黯与(之)亢礼。

此句应译为:

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8.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

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34:

则余亦迂甚矣哉!

(2011年湖南卷)

分析:

此句中的……甚矣哉!

是固定格式,应译为……太。

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

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正确的翻译应为:

那么我也太迂腐啦!

例35:

若子才,无流不可,焉用赠?

(2011年浙江卷)

分析:

此句中的焉用……?

是固定格式,应译为哪里需用……。

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

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

例36: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

得非吕徽之乎?

(2011年四川卷)

分析:

此句中的得非……乎?

是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

全句译为:

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

莫不是吕先生吧?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了高考在文言文翻译中命制的八个采分点,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它简称三纲八目。

这三纲八目也是大家在平时训练中应强化的着力点。

只要大家熟悉了这三纲八目,答题时注意纲目对应和书写清晰,文言文翻译也是可以做到一分不丢的。

高考文言文练习

(一)杜正伦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

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

贞观元年,尚书右丞魏征表荐正伦,以为古今难匹,遂擢授兵部员外郎,太宗谓曰:

朕今令举行能之人,非联独私于行能者,以其能益于百胜也。

朕于宗室以及勋旧无行能者,终不任之。

以卿忠直,朕今举卿,卿宜勉称所举。

二年,拜给事中兼知起居注。

太宗尝谓侍臣曰:

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与百胜有利益否,所以不能多言。

正伦进曰: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损于百胜,愿陛下慎之。

太宗大悦,赐绢二百段。

四年,累迁中书侍郎。

六年,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称旨,太宗为之设宴,因谓曰:

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王,便得尽诚规谏,至台龙逢、比干,竟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

我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触之则杀人。

人主亦有有逆鳞,卿等遂不避触,名进封事。

常能如此,朕岂虑有危亡哉!

寻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太宗谓曰:

国之储副,自古所重,必择善人为之辅佐。

太子年在幼冲,志意未定,朕若朝夕见之,可得随事诫约,今既已委以监国,不在目前,知卿志怀贞愨,能敦直道,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宜知委任轻重也。

正伦出入两宫,参典机密,甚以干理称。

时太子承乾有足疾,不能朝谒,好昵近小。

太宗谓正伦曰:

我儿疾病,乃可事也。

但全无令誉,不闻爱贤好善,私所引接,多是小人,卿可察之。

若教示不得,须来告我。

正伦数谏不纳,乃以太宗语告之。

承乾抗表闻秦。

太宗谓正伦曰:

何故漏泄我语?

对曰:

开导不入,故以陛下语吓之。

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

后承乾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带遗正伦,由是配流州。

[注]

(1)起居注:

指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2)封事:

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露,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为当时称美

称:

称道

B非朕独私于行能者

私:

有私心

C臣职当修起居注

当:

掌管

D但全无令誉

令:

美好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秀才擢第

擢第:

科举时代考试登第

B言存左史

左史:

官名,唐代左史修记事

C咸上封事称旨

称旨:

称赞国君的心意

D承乾抗表闻奏

抗表:

抵制君命或廷议,上疏进谏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意思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知卿能敦直道

以卿忠直,朕今举卿

非直当今损于百胜

君举必书,言存左史

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

4、唐太宗认为杜正伦,忠直,下面四句话中不属于这一看法的一句是()

A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

B陛下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

C与御史大夫韦挺、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咸上封事

D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并受到唐太宗的赏识和信任。

唐太宗鼓励他不要辜负魏征的举荐,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杜正伦等人给皇帝的奏疏,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

唐太宗希望他们经常这样做,以免除他的危亡之忧。

C、杜正伦接受了唐太宗交给的教导太子的重任,多次劝谏太子。

然而,这不但毫无效果,还惹得太子抗表闻奏,太宗因此大为恼火。

D、杜正伦得罪了唐太宗以及太子,又受到太子图谋背叛事件的牵连,忠直不复荐在,最后落得个配流州的结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辄辍卿于朕,以匡太子。

译文:

(2)冀其有惧,或当反善。

译文:

(一)答案

1B(偏爱)

2C(符合国君的心意)

3D(正直通只只是推举举动)

4B(这是杜正伦的话,意思是说国君的每一句话对圣德都有影响,不能说错话)

5A(不要辜负唐太宗的举荐)

6所以就暂时让你离开我的身边而去辅助太子

希望他害怕,或许反而有好处

(二)马周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

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

D求胜地为构第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资旷迈

悠然独酌,众异之

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客,忠孝人也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

B

C

D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

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

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译文: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译文:

(二)答案

1、A(内心悲愤不已。

2、D(A于是,连词;B替,给,介词;C就,副词;D常常、经常;/每逢,每次。

3、D(没有省略。

4、B个性;不为人所理解的表现;不是才德。

5、C(A马周是无可奈何之下去长安,并不是去做官;B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D太宗亲自为马周调药。

6、

(1)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2)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三)戴进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

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

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

进入京,众工妒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画惟红不易著,进独行古法入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

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

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

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

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

归语人曰:

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

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将安托吾指而后可?

人曰:

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也、妇人御耳。

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

能徒智于缣素,斯必传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