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116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docx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

动物生物学思考题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的科学。

2、五界系统:

代表人物:

美国魏泰克R.H.Whittaker,1969

依据:

电镜技术和生化知识,细胞结构的复杂程度及营养方式:

自养、异养、腐生

原核生物界:

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

原生生物界:

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

真菌界Fungi:

真菌(从植物界分离出来)

植物界、动物界;被广泛使用,至20世纪90年代

3、细胞分化:

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为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

4、组织:

一群相同和相似的细胞和相关的非细胞物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5、器官:

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功能单位

6、系统:

由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

7、外分泌腺:

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列腺体的腔和体内的,例:

汗腺、胃腺

8、内分泌腺:

不经过导管,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9、胚胎发育:

卵膜内或母体内,受精卵发育成能单独生活的幼体或胎儿的过程

10、胚后发育:

动物从卵孵出或从母体分娩出来,经过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直至死亡

11、胚前发育:

雌雄配子的分化与成熟过程

12、动物极:

卵黄相对少的一端称为动物极

13、植物极:

卵黄相对多的一端称为植物极

14、原口动物:

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的动物

15、后口动物:

原口发育成动物的肛门,口是重新形成的的动物

16、生物发生律:

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17、物种: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占有一定空间的生物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形成隔离,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

18、真(假)体腔:

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假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只具体壁肌肉层,不具肠壁肌肉层。

19、同律(异律)分节:

动物体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同律分节;动物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群在形态和功能上均有不同,称为异律分节。

20、芽球:

海绵动物中胶层内一些获得营养的变形细胞聚集后,外包几丁质膜和骨针,只留一胚孔形成球形即为芽球。

可使其渡过不良环境。

21、“逆转”:

海绵动物胚胎发育时动物极小细胞陷入里层形成内层,植物极大细胞包在外面形成外层,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

这种现象称为“逆转”。

22、水螅型: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两种基本形态之一,适应固着生活,呈圆筒形,通过无性生殖来繁衍。

23、水母型: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两种基本形态之一,适应漂浮生活,呈伞形,通过有性生殖来繁衍。

24、刺细胞:

腔肠动物特有,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

水螅纲只限外胚层,钵水母纲和珊瑚纲内胚层亦有。

刺丝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注射毒液或把外物缠卷。

功能是防御和捕食。

25、世代交替:

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多态现象:

同种动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称为多态现象。

27、实质(组织):

扁形和纽形动物部分中胚层形成的结构,由网状合胞体和其间的细胞间质构成,填充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具有贮存水分和养料、保护内部器官等功能。

28、皮肌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单层柱状上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环肌、斜肌和纵肌)共同形成了囊状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内部器官的作用,又有增强运动的功能。

这种体壁结构称之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

29、原肾管:

身体两侧,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一对或数对排泄管,排泄管又多处分支成网状,其末端为焰细胞和管细胞,另一端以肾孔开口于体表。

多数扁形动物有,海洋种类少或缺失。

30、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经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大致相同。

31、间接发育:

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须经过变态,方能长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显然不同。

32、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摄取其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33、中间寄主和终寄主:

寄生虫幼虫阶段的寄主为中间寄主,寄生虫成虫阶段的寄主为终寄主。

34、疣足: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也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

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或鳞片等。

35、闭管式循环系统:

囊胚腔逐渐被真体腔所取代,囊胚腔的残余部分便形成了相互连接的血管网,即闭管式循环系统。

36、后肾管:

来源于外胚层、中胚层。

为两端开口管状结构,每体节1或多对。

37、链状神经系统:

38、侧线:

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特有的感觉器官,管状或沟状,分布于头部和体侧,体表侧线孔连接成线状。

可测定方位,感觉水流,对适应水生生活有重要作用。

39、沙隐虫:

七鳃鳗的幼体,与成体区别很大,具许多近似文昌鱼的原始特征好脊椎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40、颞窝

41、颊窝

42、双重呼吸

43、早成鸟

44、晚成鸟

45、(口)咽式呼吸

46、

二、问题回答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的差异

动物细胞由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细胞质分为细胞基质和多种细胞器,细胞器有: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细胞核由核膜包被,内有核仁、核基质、染色体和蛋白质骨架。

与植物细胞的差异: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液泡和叶绿体或质体

2.动物四类组织的构成(结构特点)、功能及各自所含类型

上皮组织:

由结构紧密的细胞和少量间质构成,具有保护、感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类型有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等。

结缔组织:

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运输的功能,类型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及其形成的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类型有骨骼肌(横纹肌)、心肌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兴奋和协调活动的功能

3.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一般是指从受精到器官原基建成的过程。

雌雄生殖细胞→受精卵→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原基建成

↑↑↑

受精卵裂原肠作用

4.动物的卵裂方式和囊胚类型

依细胞分裂是否彻底可分为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两大类。

完全卵裂:

整个卵参加分裂,分为均等分裂和不等分裂

不完全卵裂:

细胞分裂受阻,卵裂只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为盘状卵裂和表面卵裂。

囊胚有四种类型:

腔囊胚、实心囊胚、盘状囊胚和表面囊胚。

5.原肠胚的结构及主要形成方式

由囊胚的一部份细胞通过不同的形式迁移到囊胚不同部位,形成原肠胚,留在外面的称为外胚层,迁到内面的称为内胚层或中胚层,之间的腔为原肠腔。

原肠胚的主要形成方式:

内陷、外包、分层、内移和内转

6.中胚层和体腔形成*

原肠期末,三胚层动物在内、外两胚层形成之后继续发育,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中胚层包裹着的内部充满液体的空间即为体腔,形成方式有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7.双名法

含义:

物种的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

用斜体字表示或者在学名下面划横线标注。

物种名:

属名(亚属名)+种名+定种人的姓氏,定名年份

8.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进化趋势

对称类型:

非对称→球辐射对称→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体腔类型:

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

分节现象:

不分节→假分节→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头部的形成:

骨骼化:

外骨骼→内骨骼

9.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及分类阶元

中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

界(Kingdon)、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10.腔肠动物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两种外形,水螅体或水母体;

2)体壁外、内两胚层,分化为皮层和胃层,具刺细胞,皮层和胃层间具薄厚不同的中胶层;有细胞和组织分化;

3)皮层和胃层皮肌细胞具肌纤维,皮层纵肌,胃层环肌;

4)原始消化循环腔;消化道不完整,有的内具隔膜;除细胞内消化,还具细胞外消化;

5)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出现平衡囊或眼点等感觉;

6)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发育过程有浮浪幼虫,有世代交替现象和多态现象;

7)全部水生,多数海生,少数产于淡水;

8)固着或自由生活。

11.腔肠动物消化和繁殖

消化

消化系统:

由消化道(口、胃、四个胃囊)和循环管道(辐管和环管)组成。

水流方向:

口→胃腔→从辐管→环管→正辐管(间辐管)→胃囊→口→体外

细胞内消化为主,消化循环腔内皮细胞可吞噬食物颗粒;细胞外消化为次,分泌消化液在消化循环腔内,使食物消化成小颗粒。

消化的食物靠消化循环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生殖

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繁殖方式为出芽或横裂,群体生活的种类,芽体不离开母体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群体,如珊瑚;有性繁殖,多数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性细胞由间细胞形成,幼体为浮浪幼虫。

12.腔肠动物分纲、各纲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水螅纲:

多数海生;多数有水螅型和水母型;水螅型无口道、水母型具缘膜;刺细胞在外胚层,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代表动物为水螅。

钵水母纲:

海生大型水母;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无口道,无缘膜;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代表动物为海月水母。

珊瑚纲:

海生;只有水螅型;口道发达,消化循环腔内有隔膜;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代表动物珊瑚虫。

13.栉水母与钵水母比较

相似:

两辐射对称、两胚层、分枝的胃管系统

区别:

栉水母有8纵行的栉板作为运动器,无刺细胞有黏细胞,有起平衡作用的集中的感觉器,有8条神经索的集中的神经系统。

14.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中占有重要性?

扁形动物身体开始形成两侧对称的体制,出现了3个胚层和器官系统,在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是动物进化中一个新的阶段。

15.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运动趋于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

16.海绵动物主要特征

细胞分化水平低,种类少,分散后能重建。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有一些特殊结构如:

水沟系、领细胞和骨针。

17.为什么称海绵为侧生动物?

海绵动物来源于群体领鞭毛虫,是动物进化的侧支。

18.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

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和中间的中胶层构成。

皮层:

扁平细胞,孔细胞

胃层:

单沟系,领细胞;非单沟系,鞭毛室——领细胞,鞭毛室间——扁平细胞

中胶层:

变形细胞,骨针结构(造骨细胞)

19.海绵水沟系功能,进化以及结构

功能:

对固着生活的适应,生理活动都依靠水沟系统中水流实现。

进化:

结构:

外界水流-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水流。

20.海绵胚胎发育过程

A、两囊幼虫:

钙质海绵亚纲

受精卵→卵裂→囊胚→口道囊胚→外翻运动→两囊幼虫→小细胞内陷→固着B、实胚幼虫:

其他海绵(石灰质海绵亚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21.海绵动物分纲及代表动物

钙质海绵纲:

具钙质骨针,水沟系简单(单/双),体型小,多浅海;

代表动物,白枝海绵、毛壶

六放海绵纲:

骨针硅质,六放形,复沟型水沟系,鞭毛室大,体型大,深海

佛子介,偕老同穴

寻常海绵纲:

非六放硅质骨针或角质海绵丝,水沟系复沟型,鞭毛室小,体型

常不规则

厚皮海绵

22.各类扁形动物皮肌囊的结构

涡虫:

表皮——单层柱状上皮,基膜,肌肉层

吸虫:

下沉式合胞体上皮,合胞体,基膜,环肌,纵肌,细胞本体,细胞通道

绦虫:

微绒毛

23.原肾型排泄系统结构和功能

结构:

外胚层内陷形成;帽细胞和管细胞形成的焰细胞;具排泄管和排泄孔

功能:

调节体内水分,又是排泄器官

24.比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

腔肠动物:

网状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

梯状神经系统,出现中枢神经

25.扁形动物分纲、纲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涡虫纲:

体表有纤毛,自由生活,有消化系统;三角涡虫、平角涡虫

吸虫纲:

成虫体表无纤毛,营体内外寄生生活,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华枝睾吸虫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营体内寄生,无消化系统;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26.寄生虫寄生环境优劣及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环境:

优:

环境稳定,营养丰富;劣:

氧气少,具腐蚀性,受寄主器官排挤

适应:

形态上①退化:

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消化道

②发达:

角质膜,吸附器官,生殖系统,合胞体上皮

生理上:

厌氧呼吸,产生更多后代,转移寄主,分泌抗寄主消化的酶

27.假体腔动物共同点

1 均具假体腔

2 具有完全消化道

3 体被角质膜

4 具原肾型排泄器官

5 多雌雄异体异形

28.假体腔构成、特点及意义

构成:

位于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

特点:

来源于囊胚腔,没有体腔膜,肠壁无肌肉,是封闭的充满液体的腔

意义:

为体内器官和系统的发展提供空间;体腔液更有效输送营养和代谢废物;体腔液形成液体骨骼使成体保持一定的形态。

29.蛔虫消化、排泄和生殖系统结构

1)消化:

前肠(口、口腔、咽),中肠,后肠(直肠、肛门)

外胚层内陷形成,有外胚层分泌的角质层

2)排泄:

原肾型没有鞭毛和纤毛

3)生殖:

雄性:

单管型

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腔,泄殖孔,交合刺

雌性:

双管型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雌性生殖孔

30.轮虫身体构成

1、头部(头冠或轮盘)

身体前端腹面口周围的纤毛区及环绕头区的纤毛环组成的纤毛器。

运动和取食。

2、躯干

被角质膜,称兜甲,有环形折痕,似体节。

3、

身体末端具分叉的趾(toe)1~4个。

31.绘图表示轮虫生活史

 

32.为什么环节动物是进化史上的重要类群?

进化地位:

分节的真体腔原口动物——环节动物门,标志着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33.环节动物的真体腔构成、生物学意义、与线虫的假体腔区别(特点)

构成:

位于体壁中胚层之间,体壁和肠壁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有孔与外界相

通(背孔)。

生物学意义:

增强了消化功能;

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发生,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

机能更趋完善。

假体腔特点:

真体腔特点:

来源于囊胚腔来源于中胚层

无体腔膜与肠系膜有体腔膜及肠系膜固定器官

体壁有肌肉、肠壁无肌肉肠壁出现了肌肉层

封闭的腔,内充满液体体腔里有了各种器官系统

34.环节动物循环和排泄系统的主要结构

闭管式循环系统:

由纵血管(背、腹血管)和环行血管(心脏)及其分枝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背血管、心脏可搏动,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背血管由后向前,腹血管由前向后),流速较恒定,运输营养及携氧机能提高。

后肾型排泄系统:

原始种类为原肾管,大多数种类为后肾管。

后肾管由肾口,排泄管和肾孔组成,肾口开口于真体腔,肾孔开口于体壁或消化管。

35.区分环节动物的不同类群

分纲

多毛纲

寡毛纲

蛭纲

生境

(原始)海产

多陆生

淡水或湿地,暂时性外寄生

神经系统

头部和感官发达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

头部明显,有眼点

刚毛

刚毛多

刚毛少

无刚毛,有吸盘和后吸盘

疣足环带

有疣足和环带

无疣足有环带

无疣足有环带

生殖发育

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

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雌雄同体,直接发育,体腔退化

36.软体动物主要特征

一、二或多个贝壳,多数体外少数体内作内骨骼;柔软(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不发达的真体腔;后肾型排泄系统;多数开管式循环,头足纲闭管式循环;呼吸器官有鳃、外套膜和“肺”;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

37.软体部的构成以及外套膜的作用

头部:

运动较敏捷的头部较发达

足部:

位于身体腹面,肌肉质运动器官腕漏斗

内脏团:

背部皮肤伸展形成外套膜包裹着内脏团

外套膜的作用:

包裹内脏团;分泌贝壳;纤毛摆动在外套腔形成水流,水流不断进出外套腔,完成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理活动;运动;形成肺。

38.贝壳构造,珍珠的形成

贝壳分为三层,贝壳素形成的角质层,柱状碳酸钙形成的棱柱层,以及片状碳酸钙形成的珍珠层。

珍珠的形成:

当外套膜受到微小沙粒等异物侵入的刺激后,受刺激的上皮细胞即以此为核,包裹异物形成珍珠囊,位于两层表皮之间的结缔组织中。

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将其包住,逐渐形成珍珠层。

39.软体动物消化系统结构

消化道:

口、口腔、咽、食道、胃、中肠(小肠)、后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肝脏、胰脏(头足纲)。

40.软体动物循环系统特点,构成和循环途径

特点:

假体腔与真体腔同时出现,假体腔间隙充满血液,故名血窦;真体腔不发达,而是局限于围心腔、生殖和排泄器官内腔。

构成:

心脏、动脉、静脉、血窦;心脏包括心室和心耳

循环途径:

体循环:

心室→前后大动脉→内脏血窦、足血窦→静脉→肾→鳃→心耳→心室

外套循环:

心室→后大动脉→外套血窦→外套静脉→心耳→心室

头足类为闭关式循环

41.头足纲与其他纲动物的体腔,循环和神经系统,感官的主要区别?

为什么有这些区别?

体腔:

只有真体腔

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发达,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脑,并有软骨保护,眼发达,具平衡囊,快速运动适应。

头足纲的这些区别是对快速运动的适应

42.软体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多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肺螺亚纲),异体受精;

卵裂方式:

多螺旋卵裂,头足类盘裂

间接发育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43.软体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

尾腔纲:

毛皮贝单板纲:

新碟贝无板纲:

新月贝多板纲:

石鳖

腹足纲:

田螺、红螺、蜗牛掘足纲:

角贝头足纲:

乌贼、鹦鹉螺

双壳纲:

牡蛎

44.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身体分部,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附肢分节;多种呼吸器官;外骨骼链式神经系统,感官发达。

45.节肢动物的体壁结构及外骨骼的功能

体壁:

外骨骼,上皮,基膜,定期蜕皮

外骨骼功能:

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支持与运动。

46.开管式循环对节肢动物的意义

血压降低,流速慢,血液无色,多为血蓝蛋白。

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压较低,可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而死亡。

47.节肢动物呼吸器官类型,结构或功能上的特点

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呈现多样性。

1)简单种类: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表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如剑水蚤、

2)水生种类:

鳃、书鳃大部分甲壳动物

3)陆生种类:

书肺、气管蛛形纲蜘蛛目和蝎目六足亚门昆虫纲

48.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类型

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

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其代谢产物通过蜕皮时排出

2)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

基节腺,绿腺,代谢产物为氨

3)马氏管:

单层细胞的管状突起,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另一端为盲端(昆虫)

49.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主要类型

咀嚼式蝗虫;刺吸式蚊子;虹吸式蝶;舐吸式蝇;嚼吸式蜜蜂。

50.昆虫的卵生,卵胎生,变态类型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发育为幼虫,营养来自卵黄,幼虫与母体之间无营养关系。

卵生:

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营养来自卵黄,幼虫与母体之间无营养关系。

变态类型:

增节变态原尾虫;表变态,无变态衣鱼;原变态蜉蝣;

不完全变态渐变态若虫蝗虫半变态稚虫蜻蜓;完全变态蝇,蚕。

51.节肢动物常见类群,特征和代表动物

原气管纲栉蚕;肢口纲鲎;蛛形纲尘螨;甲壳纲虾蟹水蚤;多足纲蜈蚣马陆;昆虫纲衣鱼

52.棘皮动物主要特征

成体五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中胚层内骨骼突出成棘——棘皮动物;真体腔发达,包括围脏腔、水管系统、围血系统;后口动物的开端

53.海星外形及体壁与骨骼结构

海盘车:

口面和反口面,体盘和腕;体盘略凸,中央有肛门,边缘具筛板

腕有棘或刺(防护)、叉棘(清洁)、皮鳃。

体壁:

角质层

表皮层:

柱状纤毛上皮

真皮层:

结缔组织,骨板

肌肉层:

外环内纵

壁体腔膜:

立方纤毛上皮

54.海星的水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水管系统:

封闭的管状系统,胚胎期左中体腔囊;

组成:

筛板→石管→环水管(帖氏体、波氏囊)→辐水管→侧水管→坛囊→

管足。

功能:

运动、捕食,体腔液通过它辅助呼吸和排泄。

55.海星消化系统的构成

口食道胃贲门胃幽门胃直肠肛门幽门盲囊直肠盲囊

56.亚氏提灯和呼吸树

亚里士多德提灯:

棘皮动物海胆类在口腔内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复杂的咀嚼器,称为“亚氏提灯”。

呼吸树:

也叫“水肺”,海参类动物的呼吸器官,消化管末端向体腔伸出的树状突起,具呼吸、排泄功能。

57.棘皮动物胚胎发育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不同

棘皮动物通过体腔囊法形成体腔,其他无脊椎动物为肠体腔囊法(至原索动物)

58.棘皮动物各纲特征

海星纲:

身体星型或五角形;体盘和腕界限不明显;腕腹侧具步带沟,内有2~4排具吸盘的管足。

海蛇尾纲:

腕5个,细长,与中央盘的界限非常明显;无步带沟,管足2对;筛板位于口面。

海胆纲:

多球形,骨片发达,向反口面愈合成壳;体表长有可以活动的长棘,管足和棘都是运动器官;口腔内有构造复杂的咀嚼器——亚氏提灯。

海参纲:

身体长筒形,有前后,背腹面,口在前,肛门在后;口为一圈管足形成的触手所包围,背方管足退化成乳突状,腹面管足具吸盘能爬行;有呼吸树。

海百合纲:

永久性或暂时性固着生活,外形似植物;口面向上,腕呈羽状分枝;。

59.半索动物进化地位及原因,与棘皮动物亲缘关系

与棘皮动物相似的特征:

非脊索动物的肌肉磷肌酸含有精氨酸;脊索动物肌肉中的磷肌酸含有肌酸;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含有肌酸和精氨酸。

心脏背部、肛门位于身体末端等等。

进化地位:

作为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门。

与棘皮动物的亲缘更近,它们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

60.脊索动物门特征

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为脊索动物三大特征。

其他特征有:

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除尾索动物);肛后尾;分节的肌节;后口动物。

61.脊索动物门的分类群

原索动物:

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包括:

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62.海鞘循环方式和发育的特殊性

开管式循环:

血流无一定方向,同一条血管充当动脉和静脉。

发育中,幼体到成体逆行变态。

幼体尾部具脊索和神经管,少数终生有尾

63.尾索动物特征及分类

幼体尾部具脊索和神经管,少数终生有尾,有鳃裂;体表具被囊——被囊动物;发育经逆行变态。

64.头索动物特征,文昌鱼结构的原始性,特化性,进步性

特征:

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脊索动物三大特征,终生保留;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

原始性:

特化性:

进步性:

65.脊椎动物主要特征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以脊柱代替了柔软的脊索;出现了上下颌;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呼吸器官进一步完善,水生脊椎动物呼吸器官鳃进一步完善,次生水生种类和陆生动物在胚胎期有咽鳃裂,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