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972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docx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Shandong

 

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规划

 

东营市商务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

 

4、商业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物流园区图

5、特色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图

 

前言

为更好地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省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市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要求,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东营市,规划依据是《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13号),《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发[2008]7号),《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意见》(东政发[2006]3号),《东营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东营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以及各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市发改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土地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农业局、市水产局、市畜牧局等单位相关资料。

规划基期为2009年,目标年分别为2010年、2012年、2015和2020年。

规划分为五个组成部分,东营市市场体系建设基础与环境;指导思想、目标和指导原则;区域布局重点;发展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我市市场体系建设基础与环境

近年来,我市流通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努力改造传统流通业,着力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促进消费,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现代化水平取得新进展,流通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流通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总量最大、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最高、拉动力最强的行业,为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总体情况

1.消费品流通体系现状

⑴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28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流通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44%。

限额以上流通企业达到322家;就业人员3.7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的9.7%。

城乡市场始终保持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⑵商业中心建设初见成效。

以建设现代商业体系为目标,加强商业中心建设,积极引进省内大型零售企业入驻,超市、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纷纷出现,主要商圈商业集聚度提高。

在西城,济南路(西二路至西四路)聚集了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3个、3万平方米以上百货店+超市4个,1万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专业店7个,以及新悦大酒店、大明大厦等档次高的服务网点,商业网点总营业面积达35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以济南路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

在东城,银座购物广场、百货大楼东城店、民建二店以及其他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以及齐鲁人家、源通宾馆等数10家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业商业网点汇集在东三路周围,总营业面积达17万平方米以上,奠定了市级(次)商业中心的基础。

在县区,华欧国际商贸城、广饶佳乐、新世纪、新天地、银座广饶店,吸引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商圈。

⑶各类批发市场迅速成长。

各县区大力推进各类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工作,消费品批发市场数量、摊位数、成交额等主要指标均有显著提升,扩大了流通网络覆盖范围,发挥了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009年底,注册登记的商品交易市场21个,建筑面积740088平方米,从业人员8120人。

农贸市场27个,建筑面积375524平方米,从业人员4883人,年成交额11.44亿元。

⑷流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

本土及外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营造宜人购物环境,现代化流通设施逐步增加,设施先进、购物环境优美、品种丰富的现代化商场以及高档酒店日见增多,与发达城市先进商贸流通业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⑸流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发展较快,先进流通经营方式与管理技术得到较快推广。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流通业中最具活力的组织形式。

流通领域信息的搜寻、储存、传递和分析的成本有所降低,提高了商品流通速度,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⑹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银座、振华、三联和利群等较大的外来流通企业,以及肯德基、麦当劳等43户外资企业相继落户东营,为全市流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蓝海集团在济南、青岛等地已发展连锁店8家,百货大楼等企业在巩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经营网点不断向县区发展,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⑺社区便民利民商业得到发展。

深入开展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双进工程”,4个社区进入省级商业示范社区。

家政服务网络工程取得突破,阳光365社区服务中心被商务部确定为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单位。

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试点城市。

⑻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性流通网络形成。

2009年底,工商注册的内资商贸流通企业735户,其中,国有企业107户,集体企业187户股份合作企业18户,公司制企业422户,其他1户;外资企业43户;私营企业4463户。

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私营、个体商业发展迅猛,个体、私营、外商等各种社会投资成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形成了开放式、多元化、竞争型的流通格局。

2.农村市场体系现状

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消费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5开始,各县区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两进”工程、“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重点工作,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1540个,配送中心5个,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

农产品批发市场9个,建筑面积423726平方米,从业人员3428人,年成交额8.28亿元。

农产品流通市场数量增加,流通规模扩大,交易水平提高,交易方式逐步更新,市场成交额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009年,在利津县实施了“农超对接”、“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等“五大工程”试点,成效初步显现。

⑵交易市场和流通业态逐步提升。

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村既有传统的集贸市场,也有各种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小型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

一是农产品交易由过去的传统集市贸易扩展到专业批发等现代方式,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等发展较快。

二是农资连锁配送发展势头较好,分销、直销、超市、总代理、总经销等多种经营模式蓬勃发展。

三是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以小百货、食杂店、夫妻店等传统方式为主,连锁经营、超市等新型业态开始走向农村市场。

四是在参与流通的各类农村市场主体中,除了传统的国合商业组织外,还相继出现了经纪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等诸多形式的经济组织,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流通主体共同发展的态势。

⑶农村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格局。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载体,以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中介组织、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发展环境和条件

国家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特别是扩内需政策措施,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必将为流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流通业的地位功能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

在加快我市流通业发展的进程中,尽管还存在农村商业基础设施不足等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和矛盾,但相对于其他产业,流通产业的发展相对平稳和乐观,市场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改变,机遇大于挑战。

1.有利条件

⑴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市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率先突破“四大主体产业区”,加快推进黄河水城建设,突出抓好“三路两港一场”建设,着力构建“四区一城”大开发格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东营聚集,将为市场体系的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⑵区位优势明显。

我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是连接京津唐和胶东半岛两大经济带的枢纽和东北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连接通道。

市委、市政府把构筑以“三路两港一场”为主体的大交通体系,作为全市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东青高速、通港高速已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日照经东营至天津滨海新区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滨州高速公路、东营港疏港铁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随着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的逐步建成,与京广、京沪铁路相连,将全面打通公路、铁路大动脉,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流通经济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畅通快捷服务支撑。

⑶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我市已形成优质粮棉区、生态渔业示范区、生态畜牧区以及绿色果蔬区等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农业区。

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市财政每年列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开发万亩以上黄河口大闸蟹等示范基地建设,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

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引进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较大突破,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机遇。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这为流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⑸社会购买力提高,为市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去年,我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76.61亿元,人均GDP已达到15114美元。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政策逐步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中等收入阶层快速产生和崛起,已经占总体人口的15%-18%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13元,居全省第三位,预计“十二五”末达到33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27元,居全省第七位,预计十二五末达到12310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社会购买力的持续增长,为市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⑹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

“十一五”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已经由千元级向万元级升级转变,城乡居民的消费将由温饱型向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保健享受型和发展型转变,一些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为流通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⑺城镇化发展的机遇。

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65%,年均增长1.2百分点,将推动我市消费规模和能力大幅度提升。

2.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⑴消费品流通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低阶段。

一是流通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辐射带动作用差。

我市流通产业“散、小、弱”的问题突出。

缺乏辐射带动力强、品牌影响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支柱型龙头企业。

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县的流通发展带动作用较小。

没有起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和促进作用。

流通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强,商品流通产业化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流通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与国内先进商贸流通业相比,我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所占比重偏低;产业组织化、现代化水平较低,导致竞争成本增大,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业态雷同,大而全、小而全、千店一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连锁经营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也较低,交易方式仍体现为“三现”,并不适应于规格统一,价值量大的远距离商品交易。

三是流通体系布局不尽合理。

一方面存在某地区网点相对饱和,大型商贸设施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个别地方存在有场无市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社区商业设施不够配套、网点匮乏的问题。

农村流通网点依然稀少,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等状况仍然存在,延缓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进程。

⑵农村流通体系不够健全。

一是农村流通体系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着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水平低,流通经营业态及经营方式陈旧,农村市场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和指导,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

二是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县以下的农村市场中,流通主体主要是个体、私营流通企业,占有90%的份额,有规模的运销大户和经纪人刚刚起步,难以承担现代流通的重任。

三是流通客体商品化、标准化水平比较低。

农产品市场流通仍以大宗原产品为主,初级产品、低档产品供给偏多,高档产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偏少,标准化水平低,分等、分级、分类和包装差,损耗率高,品牌少,进入超市销售的商品化率很低。

四是尚未形成完善成熟、协调发展、统一高效的农产品市场网络。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缺乏统一合理的区域规划,大多是小批量综合性的批发市场,不能起到批发市场的带动与推广作用。

流通业态及经营方式原始,农产品流通模式仍处于现货交易的原始集散阶段,集贸市场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缺乏配套的冷库和产品加工业,商品品质难以保证。

⑶流动人口少,市场辐射能力差。

我市流动人口少,购物及其他消费有限。

特别是名优土特产屈指可数,辐射面广的大市场少,购买力主要靠本地集团购买、居民消费自然增长拉动,社会购买力相对稳定。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优化现代流通产业结构,努力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稳步发展基础性市场,鼓励发展高端市场,创新体系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流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区域聚合辐射能力,在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发展目标

2010年,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0亿元,较上年增长19%;到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75亿元。

从2009年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9%以上;从2015年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8%以上;流通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保持占三产增加值30%以上;市场流通体系比较发达;流通产业布局更加完善;流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流通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流通技术现代化程度较高;形成5家在全省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及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基本建立起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要求的现代流通体系,我市将成为黄河三角洲区域性商贸中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主要任务

根据新的城市规划布局和流通功能定位,在流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建立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网络;整顿市场秩序,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促进市场竞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商品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着力构建两个体系。

⒈构建消费品现代流通体系。

围绕消费品流通领域,进行消费品流通渠道设计、批发环节类型与功能规划、现代零售环节类型与功能规划,建立相对完善的消费品市场体系。

⒉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进行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通渠道规划、流通环节类型与功能规划、流通环节布局、市场交易平台规划,努力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

(四)指导原则

在工作中,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

立足于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与利用,着眼于现代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实现现代流通产业的高效安全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一体化发展原则。

注重流通业与工农业协调互动,形成配套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坚持科学布局,整体规划,实行区域生产要素的一体化合理配置,努力提高特色商业街区的辐射能力和龙头企业的拉动能力,推动流通经济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原则。

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展,突出中心城的集散、辐射功能和中心地位,做到高标准起步、规范化运作、规模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科技兴商原则。

强化现代科技对流通业的引领、推动作用,支持流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吸收先进经营理念,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在流通领域的运用,提高流通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流通领域人才素质。

坚持区域协调,合作共赢原则。

从城乡一体化和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出发,统筹城市商业群和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县区互动并进、共同繁荣。

三、区域布局重点

(一)商业中心

改造现有商业环境,主要是突出娱乐化、大品牌经销商、增加配套设施三个方面提升,引进专业化、细分化的新业态,鼓励食品、化妆品、玩具、花木、娱乐用品、文化创意产品等专业店发展,建设与之配套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建设辐射全市的核心商业区。

1.市级商业中心:

在西四路至西二路、北一路至淄博路区域,用地面积230公顷,形成市级商业中心区。

将原有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进行整合调整,进一步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增强城市繁荣气息,推进经营结构调整,拓展新型的经营服务领域,建成以商业为主、商旅结合、传统业态与新型业态融合、功能完善、档次较高、服务范围为超广域、消费者首选的现代化市级商业中心。

鼓励设置支撑商业能级和现代商业中心区优化、提升的业态,如百货店、品牌专卖店和专业店,适度设置适应特色消费需求的新业态,如便利店、超市、家居建材商店、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网点;限制设置市区购物中心、仓储会员店、农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

2.市级(次)商业中心:

在北一路至府前街、东二路至胶州路,规划用地面积220公顷,形成市级(次)商业中心。

新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建设成为以商业商务结合、新型业态为主,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档次高、中西文化交融、现代气息浓厚的市级(次)商业中心。

鼓励设置市区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文化娱乐网点;适度设置百货店、超市、便利店、家具建材商店、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网点;限制设置仓储会员店、农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

3、区域商业中心:

建成以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为主,档次适中、功能齐全、交通便利,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的区域商业中心。

鼓励设置满足和方便居民日常消费需求的业态,如社区购物中心、超市、大型超市、百货店、便利店、食杂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限制设置商品批发市场、市区购物中心、城郊购物中心、仓储会员店。

⑴东营区新区商业中心:

主要面向新区居民,满足他们在日用品、一般消费品及日常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形成贴近居民,方便快捷、行业配套的社区商业中心。

⑵东营经济开发区商业中心:

鼓励发展高端市场,鼓励设置支撑商业能级和现代商业区优化、提升的业态,搞好美食城、特色小吃街建设,提高沂州路和运河路商业集聚程度。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

对开发区东五路以西用地进行整合,调整优化用地结构,退二进三增绿,搬迁改造工业用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中央商务区建设,逐步打造集商务、休闲、娱乐、商住、办公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⑶河口区商业中心:

在商场街以东、河龙街以西、朝阳街以南、丰河街以北区块,规划占地面积约120亩。

以现商场街为基础,对贸易市场和华欧国际商贸城进行整体改造,增加新的零售业态,形成空中、地面、地下的立体系统,建成空中商业走廊、地面景观走廊、地下交通走廊,通过道路改造、美化亮化工程,打造一个功能齐全,业态多元的现代化商贸中心,扩大辐射能力。

⑷广饶县城商业中心:

以月河路以东、民安路以西、花苑路以北、乐安大街南为中心,依托银座、佳乐、新世纪、新天地商业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以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为重点,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城市和居民服务业,以及文化会展、休闲娱乐等新型服务业,辐射周边乡镇。

⑸垦利县城商业中心。

以新兴路为中心,沿街南北两侧延伸,以购物为主,建设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设施,依托信誉楼百货公司、银座商城、阿瓦山寨特色店、盛兴酒店等,打造一个功能齐全、档次适中、业态多元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对接东城区并辐射周边乡镇。

⑹利津县城商业中心:

以津二路为中心,沿街东西两侧规划建设市百货大楼利津店、银座利津店,并沿夜市一条街和利二路向东西两侧延伸,以购物为主,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打造一个功能齐全,业态多元,档次适中的现代化商贸中心。

(二)特色商业街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打造3—5条商业与文化、景观与建筑、特色与环境有机融合,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业街品牌,提升商业街的整体规模、档次、特色和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将济南路、商河路、东三路建设成我市标志性现代商业街,提升燕山路装饰材料街、向阳路电子街、东三路美食街、金辰路美食街、利津欧式商业街等15条左右区域性特色商业街。

在商河路西段,规划建设酒吧休闲街,在东三路南段规划建设文化一条街,在西四路南段、东八路、广饶县潍高路、东营西郊现代服务区(垦利)、利津县陈庄镇、河口开发区建设汽车4s店街区。

(三)特色商业区

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化运作、规模经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特色街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按照特色定位和建设规划定向招商引店,形成特色鲜明的商业区。

完善东营商贸园、刘家批发市场、东城商贸城、蓝天汽车城、汇通机车市场等10个左右全市性特色商业区,加快集约式的市场群(带)园区化发展。

1.二手车市场:

以惠东汽车交易市场(东城)、顺昌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西城)为依托,实施二手车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在其他县区设立便民服务网点(站),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服务。

之前在中心城区以外设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只能从事摩托车、普通摩托车、低速车交易服务。

新增二手车交易市场,按二手车年交易量新增10000量可新设立1家的原则来掌握,严格控制设立新的二手车经销企业。

2.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突出小商品特色,着力引进名优专业店、专卖店,努力向鲁西、鲁北地区辐射。

3.东营商贸园三期工程。

位于东营区太行山路以东、西一路以西、广利河以北、北一路以南,规划总用地面积61.6公顷,功能定位为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集商业贸易、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物流、金融、商务办公于一体的超大型、生态型城市综合体。

(四)再生资源回收

对现有的东营市龙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的经营场所、设备等进行更新改造,达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技术规范》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达到年报废汽车拆解3000台的能力。

整合规范现有废旧金属及非生产性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网络资源,规划建设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以华泰纸业的物资回收站等造纸原料回收企业为依托,逐步形成造纸原料回收网络。

依托广饶大王轮胎企业、万达集团废旧轮胎翻新项目逐步形成山东省最大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网络。

(五)商贸物流园区

依托东营港、黄东大铁路、东青高速,重点发展两大商贸物流园区。

1.规划建设西城南部建材综合批发市场:

依托环渤海物流园区,西四路东、西二路西、南二路南、南三路北,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以木材、钢材、建材、汽车主题公园等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

⒉依托港城和水产批发市场,建设环渤海地区渔业物流园区。

(六)农产品批发市场

改造提升南里蔬菜批发市场、西苑水产批发市场、广饶蔬菜批发市场、花官大蒜批发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黄河口(河口)水产批发市场,重点加强交易厅棚、加工配送、分捡包装等经营性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信息、检验检测、交易大厅、仓储及活禽交易屠宰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安全监控中心建设标准、检验检测中心、废弃物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