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5870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带头人:

张万祥

专业带头人(培养):

杨业双

 

社会体育系

 

第一部分

一、培养目标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三、专业课程特色及设置

(一)专业课程兼顾国家各运动技术等级的鉴定标准

(二)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专业培养环境

四、教学计划安排

(一)教学计划进程表

(二)核心课程教学安排

(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四)顶岗实习

五、教学质量体系

(一)教资配置

(二)教室配置

(三)实验室配置

(四)训练场馆配置

(五)实训基地配置

六、附件

附件一:

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附件二: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发展的从事运动训练实践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从事专项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科研与管理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

三年制:

1、对口招生(中专生、职业高中生)

2、普遍高校招生

五年制:

在校初中生

三、专业课程特色及设置

(一)专业课程兼顾国家各运动技术等级的鉴定标准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是竞技运动方面的专业性基本理论知识,是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兼顾各运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评定。

运动员根据国家体育局制定的等级标准达国家一、二、三级运动员等级,教练员依照教练员等级评定标准和条件,申报评定初、中、高级教练。

各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定,是为运动训练专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构成运动训练专业技术人才。

六门核心课程列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序号

课程名称

1

运动训练学

4

运动心理学

2

运动解剖学

5

体育竞赛与编排

3

运动生理学

6

体育保健学

(二)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本化”教学模式。

在“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上,经过教学改革后形成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理论是:

课程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本,要设法在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上下功夫。

传统的教师角色应当转变,该模式课程教学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摒弃教师满堂灌输的授课方式;采取章节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参与讲解、学做结合、全程指导的方式进行。

(三)专业培养环境

运动训练专业在各课程教学活动中,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来解决在专业教学上的实践过程,也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需要服务于教学的,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典型的实例。

 

四、教学计划安排

(一)教学计划进程表

课程

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各学期授课周数

与周学时数

授课时间分配

考核

第一

学年

第二

学年

第三

学年

合计

其中

考试学期

考查学期

1

2

3

4

5

6

理论教学

实验

教学

18 

18 

18 

18 

18 

 

必修课

公共课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36

 

18

1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72

72

 

 

2

 

3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

 

 

2

 

 

36

36

 

 

3

4

实用英语

2

2

2

 

 

 

108

90

 

18

3

1、2

5

计算机基础

2 

2 

 

 

 

36

18

 

18

4

6

军事理论

2

 

 

 

 

36

32

 

4

 

1

7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指导课

2 

 

 

 

2

 

36

30

 

6

 

5

8

形势与政策教育

1

1

1

1

1

90

45

 

45

 

1-5

专业基础课

1

运动解剖学*

4

 

 

 

 

72

52

20

 

1

 

2

运动生理学*

 

4

 

 

 

 

72

60

12

 

2

 

3

体育保健学

 

 

4

 

 

习 

72

48

 

24

3

4

心理学

4 

 

 

4

 

 

72

60

 

10

4

 

5

运动选材学*

 

 

 

2

 

 

36

32

 

4

4

6

教育学

4 

 

 

4

 

72

72

 

 

 

5

7

运动营养学

2

专业理论课

1

学校体育学

 

 

 

 

2

36

36

 

5

2

运动训练学*

 

4

 

 

 

72

72

 

 

3

 

3

体育绘图

 

 

 

 

2

实 

36

32

 

6

 

5

专业技能课

1

体育游戏

 

 

 

 

2

 

36

6

 

30

 

5

2

健身运动

 

 

 

4

 

 

72

6

 

66

4

 

3

田径*

4

2

 

 

 

 

108

8

 

100

2

1

4

体操

 

 

 

2

36

8

 

28

5

5

篮球

4

 

 

 

 

 

72

6

 

66

1

 

6

专业技能

0

6

6

6

6

432

 

 

432

2—5

 

小计(学时)

22

21

19

21

17

1764

857

32

875

教育实践环节

1

劳动教育

2

 

2

 

 

 

 

 

2

毕业实习(社会实践)

 

18

18

 

 

 

 

 

3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1

1

 

 

 

 

 

4

科研方法辅导、考试(答辩)

 

1

1

 

 

 

 

 

小计(周)

2

20

22

 

 

 

 

合计

必修课授课1764学时;教育实践共660学时。

运动训练专业专科选修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

分类

序号

课程名称

各学期授课周数与周学时数

授课时间分配

第一

学年

第二

学年

第三

学年

合计

其中

1

2

3

4

5

6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实践

18 

18 

18 

18 

18 

 

1

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证)

 

 

 

 

2

36

20

 

16

5

2

市场营销

 

 

 

2 

36

36

 

 

1

3

体育竞赛与编排

 

2

 

 

 

36

20

 

16

2

4

跆拳道(考证)

 

 

 

2

 

36

30

 

6

4

5

武术(考证)

 

2

 

 

36

6

 

30

3

6

普通话(考证)

2

36

16

20

1

7

社交礼仪

2

36

18

18

1

8

健美操(考证)

2

36

6

30

2

9

排球

2

36

6

30

3

10

散打

2

36

6

30

3

11

足球

2

5

合计

选修课学生选修三门计108学时。

注:

1、专项技能为:

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散打等。

2、军事训练为72学时(两周),新生上课前完成。

3、学生每人应完成3门选修课程学习。

(二)核心课程教学安排

核心课程教学安排

序号

核心课程

学期安排

教学

周数

教学地点

校内实训室

专业结合场所

1

运动训练学

第三学期

18

教室

校内实训场馆

2

运动解剖学

第一学期

18

教室解剖实训室

3

运动生理学

第二学期

18

教室生理实训室

4

运动心理学

第四学期

18

教室心理实训室

5

体育竞赛与编排

第二学期

18

教室

校内外各级

竞赛活动

6

体育保健学

第三学期

18

教室

(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实践科目

学期

周数

主要内容

考核项目

地点

运动生理学

2

运动生理学基本专业知识及运用

全面考核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理解应用能力

本院

运动心理学

4

体育保健学

3

运动训练学

3

1

讲授制定课训练计划

制定一份综合训练课教案

本院

训练场馆

实施计划

运动解剖学

1

田径

1

18

1、理论部分

2、实践部分

短跑、跨栏、跳远、跳高、标枪、铅球

篮球

4

18

1、理论部分

2、实践部分

1、全场运球上篮

2、5.8米原地投篮10次

3、双手胸前对墙传球

本院

训练场馆

健美操

5

18

1、理论部分

2、实践部分

1、理论考试

2、实践考核:

所学内容考核

本院

训练场馆

各项运动技能

1-5

18

实践部分

田径、篮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散打等

本院

训练场馆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和实训基地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

通过顶岗实习,巩固之学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掌握基本专业实践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获得符合实际教学训练工作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更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建立市场经济观念;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前获得工作经验。

1、顶岗实习教学安排

实习方式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指导教师

备注

校内顶岗实习

校内外训练基地

第六学期

1、各专业运动队教练

2、专业技术教师

3、系部相关人员

推荐岗位

顶岗实习

聘用单位

第六学期

1、各专业队运动教练

2、学院就业办

3、有关系部相关人员及毕业指导教师

毕业指导教师担任顶岗实际指导教师

自主选择

顶岗实习

聘用单位

第六学期

1、各专业运动队教练

2、专业技术教师

3、系部相关人员及毕业指导教师

毕业指导教师担任顶岗实际指导教师

2、顶岗实习绩效考核与评价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实训基地双重指导,校和实训基地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以实训基地为主、学校为辅的双方考核原则,双方共同填写《顶岗实习鉴定表》见附件。

鉴定分两部分:

一是实训基地对学生考核鉴定,占总成绩的7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工作报告,并结合日常表现进行评价鉴定,占总成绩的30%。

顶岗实习作为一门必修课成绩纳入教学管理,成绩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对顶岗实习不及格学生不予毕业。

对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被实习单位终止实习或造成恶劣影响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对无故不按时提交实习报告或其他规定的实习材料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凡参加顶岗实习时间不足学校规定时间80%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五、教学质量体系

(一)教资配置

核心课程教学需根据课程性质与学生人数配备师资力量。

每门课程一般1-2名教师,并要求其中担任教学引导的应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实践功底深厚的本系教师或运动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的可以是年轻教师。

由于在新老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过程中,年轻教师不仅受到老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同学们不断提出的需要尽快解答和解决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也是他们进步的动力。

这样教师共同教学的过程也是年轻教师的锻炼和迅速成长的过程。

(二)教室配置

1、普通教室

2、多媒体阶梯教室

3、语言室(包括艺术欣赏、大学语文、实用英语)

4、计算机室

(三)实验室配置

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

(四)训练场馆配置

各专业运动项目、术课、训练场馆(包括田径、篮球、网球、乒乓球、足球、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等。

(五)实训基地配置

 

六、附件

附件一:

专业人才需要调查分析报告

附件二: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附件一: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运动训练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其主要内容是运动训练的目的、特点、原则、方法和训练过程的结构、组织、控制,以及各种竞技能力的发展和运动员的选材与管理,其作用是为各个竞技运动项目提供科学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训练理论与方法、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竞技体育运动在体育事业中的作用及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体部门和行业的联系日益增强。

全社会重视体育运动,兴办体育事业,支持赞助或自办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蔚然成风,同时对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

根据我们对我省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结合我省竞技体育发展规划,我院拟设置运动训练专业。

现从人才需求、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对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以论证。

一、运动训练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

安徽是近6000万人口的大省,辖有17市72县,其中有49所市县级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在训运动员人数5000余人;103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生3300余人;省级优秀运动队750人左右。

上述群体绝大多数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但均有强烈的体育运动训练意识和继续接受较高学历教育的要求。

全省各级训练单位现有教练员人,已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但运动训练队伍知识结构配置失衡,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来源偏窄,各种矛盾和弊端在体育事业推进过程中,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省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现行竞技管理体制不顺。

我省长期存在训练层次衔接不紧,专业训练与业余训练严重脱节的现象,人才整体状态是地盘不大,尖子不尖,人才断层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因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所限,我省优秀运动员的进出渠道一直不畅,由于难以及时受到系统的高等学历教育,我省退役运动员分配安置工作进展缓慢,加上外省条件优厚,导致我省优秀运动人才严重外流,高水平运动项目和运动人才极为匮乏。

三是全省运动训练中的科研工作及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受相关人员学历、教育层次较低的影响,问题比较严重,研究工作比较薄弱,专业科研、学术研究、项目攻关等支撑科学化训练的力度不够,发挥不了对运动训练工作的内在驱动力。

在高等院校设置运动训练专业,是世界体育先进国家,同时也是国内体育发达省市发展竞技体育的共同特征和成功经验。

据统计,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有50%以上是在校大学生,前苏联在1976年奥运会上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中有近80%是体育院校的学生。

设置运动训练专业,将我省优秀运动队纳入学院管理,竞技体育走体、教、训的路子,完善了我省高校体育专业结构的布局,适应了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可以从根本上适应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受训个体对高等学历教育的企求,解决好运动员出路问题,防止安徽运动人才外流,培养更多更好的竞技体育人才,同时从长远来看,可逐步缓解我省基层运动训练中教练员训练水平低、训练观念陈旧、训练手段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省竞技体育的落后状态。

二、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运动训练水平是竞技体育成绩的核心,运动训练的“赶超战略”是呈现我省竞技体育总体战略的关键问题。

深刻认识国内外运动训练的先进经验和内在规律,使之同我省的实际相结合,运动训练变“尾随型”或“赶超型”,则我省竞技体育将有可能加快发展。

当前竞技体育发展较快、训练、创新、竞争,促使运动选材、训练恢复、运动心理、训练选材等诸多因素与运动训练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基础,运动训练专业由于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在教练指导、科研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加强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学历和教学经验基础课教师,加大在职教师进修和培养力度,使师资队伍在数量、结构和素质方面满足教学的需要。

2、加强对我省竞技体育中长期规划的研究,不断深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使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更适应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3、密切与其它专业的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借鉴外省市同类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复合型运动人才。

附件二: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运动训练实践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从事专项体育教学和竞技运动科研与管理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结构要求:

1、工具性知识

掌握一门外语,利用外文工具书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心理。

3、体育管理知识

掌握体育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体育管理职能、体育管理机制等理论知识;掌握从事体育资料管理、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体育健身娱乐管理、学校体育管理的科学方法。

4、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与恢复、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体育科研方法等专业基础课知识。

5、专业知识

掌握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体育统计学、专业理论与方法等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根据不同的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能力

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合贯通,在教学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灵活地综合应用,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本专项的执教技能,做到会制定教学文件、会组织教学、会讲解示范、会运用田径运动技能指导健身、会组织竞赛、会担任裁判工作、会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综合能力。

3、创新能力

有创新意识,对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能展开科研、教研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检索。

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专业素质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

能从事本专业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

3、科学文化素质

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懂科学,爱科学,追求真理,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4、身心素质

具有健身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良好,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专科毕业生提出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实践环节训练。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运动训练实习、社会实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