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288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docx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表

中医医院风湿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方名

组成

功效

主治

1.八珍汤

《正体类要》

当归、川夸、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补益气血

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白虎汤

《伤寒论》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清热生津

伤寒阳明热盛,或温病热在气分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口舌干燥,大汗出,脉洪大有力,现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夏季热等属于热在气分者。

3.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熟地、生地、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灼伤肺金,肺失清肃:

咳嗽气喘,灼伤肺络:

痰中带血,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灼咽喉:

咽喉燥痛,虚火内扰:

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4.白虎加桂枝汤

《医宗金鉴》

知母、甘草(炙)、石膏、

粳米、桂枝(去皮)、

清热通络止痛。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5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黄苓、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6.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妇人咽中如有炙窗;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腕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黄罠生,四两、当归尾、赤芍、地龙、川写、红花、桃仁、

补气活血通络。

中风。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8.补中益气汤《脾

黄罠、人参、白术、炙

甘草、当归、陈皮、升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

胃论》

麻、柴胡、生姜、大枣

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9.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车前子、霍麦、扁蓄、滑石、山梔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癥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10.柴胡疏肝散

《证治准绳》

陈皮(醋炒)、柴胡、川育、枳壳、芍药、甘草(炙)、香附、

疏肝解郁

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11.川茸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茸、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清茶

疏风止痛

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作止无时,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12.大秦芜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川莒、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苑、羌活、防风、白芷、黄苓、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

养血荣筋。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语,属血弱不能养筋者

1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熟地黄、知母(盐炒)、黄柏(盐炒)、龟甲(制)、猪脊髓、

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14.丹梔逍遥散

《薛氏医案》

白术、柴胡、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山梔、芍药

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

潮热卩甫热,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

草地通竹。

清心利水养阴。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16.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17.当归拈痛汤

《兰室秘藏》

茵陈、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甘草、黄苓、苦参、知母、当归、猪苓、泽泻

上下分消湿邪

(1)治湿热相搏,肢节烦痛,肩背沉重,或?

身疼痛,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脓水不绝。

(2)及湿热发黄,脉沉实紧数动滑者。

18.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生地黄汁、芦根、生麦门冬、人参、白蜜、橘皮、生姜、

滋补气血

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19.独活寄生汤

《千金方》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苑、茯苓、肉桂、防风、川苛、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痹证E1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20.二陈

汤《太平

惠民和剂

半夏、橘红、白茯苓、

甘草、生姜、乌梅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21.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

辨惑论》

当归、黄罠

补气生血

血虚阳浮发热证。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22.二至丸《证治准绳》

女贞子、早莲草

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

23.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

防风、川茸、当归、苟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苓、桔梗、滑石、生甘草、荆芥穗、白术、梔子

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

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凉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24.防己黄罠汤

《金匮要

防己、黄罠、甘草、白术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风水或风湿。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25.葛根汤《伤寒论》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切)甘草、生姜、

发汗兼解

1.治太阳病,项背儿儿,无汗恶风。

2.亦治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26.归脾汤《正体类要》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罠、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生姜、大枣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瘢,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27.桂枝芍药知母汤《金贵要略》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祛风除湿,止痛

诸肢节疼痛,身体/£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28.甘露消毒丹

《温热经纬》

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苓、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董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症见发热困倦,胸闷腹胀,肢酸,咽肿,颐肿口渴,身黄,小便短赤,淋浊,吐泻,舌苔淡白或腻或干黄者。

29.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黄连、黄苓、黄柏、梔子

泻火解毒

一切实热火毒,二焦热盛之证。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血;或热我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30.黄罠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罠、苟药、桂枝、生姜、大枣、

调养荣卫,祛风散邪;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血痹。

阴阳俱微,外证肌肤麻木不仁,如风痹状。

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脉微涩而紧。

31.加味羌活汤

《痘疹会通》

羌活、独活,防风,桑枝,穿山龙,藁本,蔓荆子,威灵仙,川莒,甘草。

祛风胜湿

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

证见风寒湿邪痹阻于肩背上肢所致项背、肩臂疼痛,或上肢麻木疼痛而致功能障碍,上举或旋前旋后活动受限等。

32.金匮肾气丸

《金匮要略》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

(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辅料为蜂蜜。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金铃子、玄胡索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4.加减木防己汤

《温病条辨》

防己、桂枝、石膏、杏仁、滑石、白通草、慧仁

清署祛湿除痹

暑湿痹。

35.金水六君煎

《景岳全

书》

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养阴化痰

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

36.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前胡、川苛、枳壳、羌活、桔梗、薄荷、甘草。

发散风寒,

解表祛湿:

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37.橘皮

竹茹汤《金匮要

略》

半夏、橘皮、枇杷叶、麦冬、竹茹、赤茯苓、人参、甘草

益气健脾,化痰止呕

1.治久病虚羸,呕逆不己。

2.亦治吐利后胃虚呃逆。

38.蠲痹汤《百一选方》

羌活独活桂枝秦苑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苛乳香木香甘草

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治中风身体烦痛,项背拘急,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

39.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

滋阴补肾

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40.龙胆泻肝汤

《兰室秘藏》

龙胆草、黄苓、山梔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

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4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麻黄,连翘,杏仁,赤

小豆,大枣,桑白皮,

生姜,甘草

清热解毒;

解表散邪;

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42.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43.麻黄附子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麻黄、附子、南星、茯苓、细辛、神曲、生甘草。

温阳解表除湿祛痰

痹证

44.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苍术、厚朴、陈皮、甘

草、生姜、大枣

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湿困脾胃,腕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暧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伤食,暧气有腐食气。

45.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黄苓、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劳子、薄荷、僵蚕、升麻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

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46.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霜桑叶、石膏二钱、人参、甘草、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轻官达表,清肺润燥。

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

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者。

47・羌活胜湿汤

《脾胃论》

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寻、蔓荆子、生姜

祛风胜湿

治湿气在表,头痛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

48.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

辨》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养阴透热

邪热内伏证,表现为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数。

肺结核、贫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火旺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49.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生石膏、小生地、乌犀角、生梔子、桔梗、黄苓、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

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谑语神昏,视物错齊,或发斑疹,或吐血、I®血,四肢或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

50.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请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51.清骨散《证治

银柴胡5克,胡黄连、秦苑、鳖甲、地骨皮、青

清虚热,追骨蒸。

骨蒸潮热证,表现为午後或夜间潮热,骨蒸心烦,形瘦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

准绳》

蒿、知母各3克,甘草2克。

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结核、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内热、虚劳骨蒸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52.秦苑汤《圣济总录》

秦苑、石膏、炙草、川茸、当归、白芍、羌活、独活、防风、黄苓、白术、熟地、茯苓、生地、白芷、细辛

养血祛风。

产后血虚,外感风热而成之头痛。

53.人参归脾汤

《济生方》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木香,甘草(炙),人参。

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54.三仁汤《温病条辨》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惫仁、半夏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55.三妙散《医学正传》

黄柏、寒水石、青黛、

清热利湿

急性湿疹。

56.三石汤《温病条辨》

滑石、石膏、寒水石、杏仁、竹茹、通草、银花、

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暑湿弥漫三焦,邪在气分,症见身热汗出,面赤耳聋,胸腕痞闷,「、利稀水,小便短赤,咳痰带血。

不甚渴饮,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57.桑菊饮《温病条辨》

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苦梗、甘草、苇根

宣肺止咳、疏风清热

风温初起。

但咳,身热不其,口微咳。

58.生脉饮《医学启源》

人参、麦冬、五味子。

益气,养阴生津。

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59.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金银花、玄参、当归、

甘草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热毒炽盛之脱疽。

患肢暗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60.四妙散丸《成方便读》

威灵仙、羊角灰、白芥子、苍耳、

除痹止痛

痛风走注。

61.四逆散《伤寒论》

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脫腹疼痛,脉弦。

62.四神煎《验方新编》

生黄罠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

扶正养阴祛邪,清热解毒,活血通利关节。

鹤膝风。

两膝疼痛,膝肿粗大,大腿细,形似鹤膝,步履维艰,日久则破溃之证。

痛而无脓,颜色不变,成败症矣。

63.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白茯苓、桔梗、莲米、惫或仁、淮山药、扁豆、甘草组成。

益气健脾、

渗湿止泻。

饮食不化,胸腕痞闷,肠鸣泄泻,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脾虚夹湿之证。

64.升阳益胃汤

《脾胃论》

黄罠、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

升阳益胃祛风除湿

1.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2.•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3.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65.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熟地、当归、白芍、川茸、桃仁、红花。

养血活血。

血虚兼血瘀证。

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66.痛泻药方《丹溪心法》

炒白术、白芍(炒)、陈皮(炒、防风、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67.苓苗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莓苗、大枣。

清肺平喘

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68.乌头汤《金匮要略》

麻黄、芍药、黄罠、甘

草、川乌、

祛风除湿止痛

脚部疼痛,不可屈伸。

寒湿痹证。

治疗症见关节剧痛,不可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者。

69.五苓

猪苓、茯苓、白术、桂

通阳利水

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发热头痛,烦

散《伤寒论》

枝、甘草

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

70.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师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71.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温中补虚,降逆上呕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腕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英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72.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桔梗、牛膝、赤苟、当归、川茸、生地、甘草、柴胡、枳实

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喑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喑或两目喑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哺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73.犀角地黄汤

《千金方》

苟药、地黄、丹皮、犀角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热入血分证。

1.热扰心神,身热请语,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斑色紫黑、吐血、Iffl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74.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

75•身痛逐瘀方

《医林改

秦芜、川茸、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

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错》

膝、地龙、

76.宣痹汤《温病条辨》

防己、杏仁、滑石15克、连翘、山梔、慧取、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

清化湿热,宣痹通络。

湿热痹证。

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面目痿黄。

77.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半夏半升、人参、甘草、大枣、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虚痰阻气逆证。

胃脱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暧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78.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薄荷、白苟、生姜、茯苓、柴胡、白术、甘草、当归

健脾养血,疏肝理气

肝郁血虚脾弱证。

致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79.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乌、地龙、天南星、

乳香、没药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风寒湿痹。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80.小柴胡汤《伤寒论》

人参、甘草、大枣、半

夏、黄苓、柴胡

和解少阳

1)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81.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甘草、桑白皮、地骨皮

清泄肺热

肺热喘咳证。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口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82.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防风、黄关、白术

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勝理不固,易感风邪。

83.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

温阳补血,化痰通络。

阴疽。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疫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迟者。

84.银翘散《温病条辨》

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劳子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想象:

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温病范围各种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等属外感温邪,有肺卫症者

85.惹议仁汤《温病条辨》

当归、芍药、惹戏仁、麻黄、肉桂、甘草、苍术

散寒除湿,温经止痛

寒湿痹痛

86.益胃汤《温病调变》

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益胃生津,润肺止咳。

脾胃阴虚,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烦热,口渴等症。

本方为滋养胃阴代表方剂。

以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87.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蒿、梔子、大黄

泄热,利湿,退黄

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是主治湿热反與

88.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当归、生地、枸杞、肉桂、麦冬、川楝子

滋补肝阴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胸胶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并治疝气瘢聚。

89.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胃热,滋肾阴

胃热阴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