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4605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docx

高二下学期历史周考试题1

高二历史周考试题

(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秦孝公保崤函之固,

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

皆商君之谋也。

”西汉刘向的论述说明(  )

A.秦始皇对完成统一起作用不大B.商鞅变法是吞并六国的重要因素

C.秦国吞并六国有着优越的条件D.秦孝公时已具备完成统一的条件

2.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权力高度集中 B.浓厚的部族色彩C.秦始皇非常勤政D.严格的等级制

3.“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秦始皇个性暴虐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5.唐太宗统治时期,对调整生产关系起到非常大作

用的措施是(  )

A.三省六部制B.科举考试制度C.修改颁布《唐律》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6.《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说明唐太宗重视进士科是为了(  )

A.欺骗读书人B.选拔武林英雄C.为国家笼络人才D.只选用庶族地主

7.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

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8.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B.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做出杰出的贡献

C.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

D.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10.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1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始终代表着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C.从西汉开始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D.对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社会仍有一定积极作用

12.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古希腊哲学思想活跃的因素有(  )

①发达的小农经济 ②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 ③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先进 ④古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辩,注重传承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

A.对雅典的

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B.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D.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15.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统

治者应该由所谓的“哲学家王”来担任,主要是因为“哲学家王”(  )①最富有智慧 ②最富有财富 ③最具正义感 ④最富有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原因在于他(  )

①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 ②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③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 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仍被尊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孔子认为,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就必须(  )

A.用“礼”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B.关心和爱护老百姓的生活

C.用“仁”的思想来缓和社会矛盾D

.把“亲亲”的爱升华为人间普遍的爱

18.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及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

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19.日本学者儿岛献吉朗在其著作《诸子百家考》中说道: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

……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B.儒家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孔子的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D.儒家文化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20.右图是戴帝王的孔子像,这说明(  )

A.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B.孔子与帝王平起平坐

C

.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D.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21.下列是几位参观完孔子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

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  )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

不爱财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明证

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22.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

下列思想

体现“人我和谐”的是(  )

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3.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永恒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B.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C.秦朝修筑长城D.秦朝在“西南夷”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史记》的记载B.史家的研究论文C.秦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

25.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下列所做的分析中最为准确的是(  )

A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

所有殄天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内兴功作,外攘狄夷,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26.关于“陛下”的称谓,蔡邕《独断》卷上:

“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应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

”原为对君王的尊称,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C.君权神授D.家天下

27.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

统的贵族分

封制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

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④适应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下列对秦始皇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统一

全国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历史的发展 ②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是秦亡的原因之一 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功大于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9.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

A.拥有较大的势力 B.严重威胁皇权C.有称帝的野心D.不服从皇帝命令

30.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  )

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 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1.对康熙帝与蒙古贵族噶尔丹的战争,我们持肯定态度,主要是因为(  )

A.是掌握中央政权的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B.是反对少数民族进攻的自卫战争

C.有利于维护内地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2.(2012·浙江高考)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

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3.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

“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

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

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

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4.下列对于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 ③康熙帝没有敏锐地洞察到西

方社会的巨变④

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5.柏拉图学园的门上写着一行字:

“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

”这说明(  )

A.学园主要是研究数学的学校B.柏拉图办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C.几何学在当时已被人们普遍接受D.柏拉图主张运用自然科学治国

36.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

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忘恩负义D.求知欲强

37.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

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说明(  )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38.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

”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

39.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阿卡德米,这突出地说明(  )

A.英语中的许多词来自希腊语B.柏拉图学园对后世影

响深远

C.“科学院”和“研究院”的本意相同D.古希腊语的许多词语在逐渐消失

40.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他所说的“人”是指(  )

A.男性公民B.妇女儿童C.广大奴隶D.外邦移民

4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道德经》

42.关于孔子“仁”的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以“仁”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稳定社会秩序

②反对统治者的苛政和任意刑杀,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③实现仁的途径是“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

43.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这些都表明(  )

A.商家均以仁爱作为打造品牌的工具B.孔子思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C.国人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诚祈愿D.只要弘扬传统道德就能实现社会公平

44.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45.1640年英国议会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的利益B.资产阶级要掌握国家政权

C.人民群众要削弱国王权力D.资产阶级要发展资本主义

46.克伦威尔的

骑军在与国王军队作战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下列对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克伦威尔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②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反对专制王

权,维护自己利益,立场坚定 ③很多士兵笃信天主教

,仇视国王 ④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7.英国内战中,初次显示了克伦威尔卓越的统帅才能,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纳西比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C.萨拉托加大捷D.约克镇战役

48.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

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

这表明(  )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克伦威尔严格遵守了共和国原则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的独裁统治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49.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50.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51.在华盛顿的首届任期内,他创立了

A.君主立宪制B.护国主制度C.三权分立制度D.总统否决权制度

52.拿破仑雾月政变得以成功的原因是

A.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卫大革命的成果

B.法国需要恢复专制君主统治以适应原有的传统

C.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反法同盟无法干涉法国

D.法军四处征战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53.在某些人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某些人”最有可能是A.反法同盟各国的军队统帅B.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者

C.拿破仑占领地的抵抗分子D.法国的自由派贵族和银行家

54.有助于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但对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起负面影响的措施是

A、立法议会颁布的土地法令      B、国民公会颁布的土地法令

C、国民公会颁布的全面限价法令    D、拿破仑《民法典》中有关土地的规定

55.克伦威尔统治时期,曾用武力镇压中下层人民的运动,其目的在于

A.防止旧王朝的复辟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稳定英国国内政局D.充分显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威力

56.1815年2月,拿破仑从流放地秘密返回法国,轻而易举地夺得了法国政权,重登皇帝宝座,主要是因为

①拿破仑受到了法国农民的热烈支持 ②法国人对复辟王朝的政策充满了不满的情绪 ③拿破仑拥有强大的武装 ④拿破仑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57.下列有关拿破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B.建立了封建独裁帝国

C.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D.颁布了影响深远的《民法典》

58.拿破仑继承法国大革命初期的传统,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该做法产生的影响是A.法国军队的人数大大增加B.士兵的来源更加广泛

C.小农阶级成为拿破仑统治的社会支柱之一D.形成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

59.将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

A.拿破仑远征埃及B.奥斯特里茨战役C.莱比锡大会战D.滑铁卢战役

60.拿破仑与欧洲反法联盟长达20年的大搏斗开始于他

A.远征意大利B.远征埃及C.远征西班牙D.远征俄国

二、非选择题(第61题13分,第62题14分,第62题13分,共,40分)

6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

(4分)

 

(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

(2分)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在到什么作用?

(4分)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

(3分)

 

6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供”。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的请求。

——《台湾外纪》

材料二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

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

施琅遂决议主留。

题疏曰: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荷兰殖民者)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

议曰:

“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

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

”……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分)

(2)材料二所说的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根据材料分析,施琅在“台湾弃留”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

其理由有哪些?

(6分)

 

(3)对“台湾弃留”问题,“清圣祖”作出了什么决策?

这一决策有何影响?

(4分)

 

63.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2000多年

前东西方的两位哲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体现在哪些地方?

(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亚里士

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是什么态度?

体现了什么精神?

(3分)

 

材料三 巧言令色,鲜矣仁。

礼之用,和为贵。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恭而无礼则劳。

勇而无礼则乱。

慎而无礼则葸(xǐ畏惧)。

直而无礼则绞。

——摘自《论语》

材料四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3)结合材料四分析,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的呼吁?

(4分)

 

(4)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在思想或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2分)

 

县直高中第一次周考测试题

班级姓名考场

请不要在密封线内答题

※※※※※※※※※※※密※※※※※※※※※※※※※封※※※※※※※※※※※※※线※※※※※※※※※※※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40分)

ABCDABCDABCDABCD

1.〖〗〖〗〖〗〖〗6.〖〗〖〗〖〗〖〗11.〖〗〖〗〖〗〖〗16.〖〗〖〗〖〗〖〗

2.〖〗〖〗〖〗〖〗7.〖〗〖〗〖〗〖〗12.〖〗〖〗〖〗〖〗17.〖〗〖〗〖〗〖〗

3.〖〗〖〗〖〗〖〗8.〖〗〖〗〖〗〖〗13.〖〗〖〗〖〗〖〗18.〖〗〖〗〖〗〖〗

4.〖〗〖〗〖〗〖〗9.〖〗〖〗〖〗〖〗14.〖〗〖〗〖〗〖〗19.〖〗〖〗〖〗〖〗

5.〖〗〖〗〖〗〖〗10.〖〗〖〗〖〗〖〗15.〖〗〖〗〖〗〖〗20.〖〗〖〗〖〗〖〗

21.〖〗〖〗〖〗〖〗26.〖〗〖〗〖〗〖〗31.〖〗〖〗〖〗〖〗36.〖〗〖〗〖〗〖〗

22.〖〗〖〗〖〗〖〗27.〖〗〖〗〖〗〖〗32.〖〗〖〗〖〗〖〗37.〖〗〖〗〖〗〖〗

23.〖〗〖〗〖〗〖〗28.〖〗〖〗〖〗〖〗33.〖〗〖〗〖〗〖〗38.〖〗〖〗〖〗〖〗

24.〖〗〖〗〖〗〖〗29.〖〗〖〗〖〗〖〗34.〖〗〖〗〖〗〖〗39.〖〗〖〗〖〗〖〗

25.〖〗〖〗〖〗〖〗30.〖〗〖〗〖〗〖〗35.〖〗〖〗〖〗〖〗40.〖〗〖〗〖〗〖〗

41.〖〗〖〗〖〗〖〗46.〖〗〖〗〖〗〖〗51.〖〗〖〗〖〗〖〗56.〖〗〖〗〖〗〖〗

42.〖〗〖〗〖〗〖〗47.〖〗〖〗〖〗〖〗52.〖〗〖〗〖〗〖〗57.〖〗〖〗〖〗〖〗

43.〖〗〖〗〖〗〖〗48.〖〗〖〗〖〗〖〗53.〖〗〖〗〖〗〖〗58.〖〗〖〗〖〗〖〗

44.〖〗〖〗〖〗〖〗49.〖〗〖〗〖〗〖〗54.〖〗〖〗〖〗〖〗59.〖〗〖〗〖〗〖〗

45.〖〗〖〗〖〗〖〗50.〖〗〖〗〖〗〖〗55.〖〗〖〗〖〗〖〗60.〖〗〖〗〖〗〖〗

二、非选择题(40分)

61.(13分)

 

 

63(14分)

 

64(13分)

 

答案:

1-5BADAD6-10CBBBA11-15ADBAC16-20AAACC

21-25CBACD26-30BDDBA31-35DBCCB36-4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