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2434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docx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二稿-老师修改)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院:

商学院

专业班级:

经济学12-6班

学生姓名:

阿迪莱·吐送

指导教师:

赵凤莲

答辩日期:

2016年5月8日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和田地区地理区划与资源情况、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经营模式现状,其次分析了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最后提出了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

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化发展

DateIndustryDevelopm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inHotan

Abstract:

ThispaperdescribesthestatusofjujubeindustrydevelopmentinHotananalysis,includingHotanPrefectureGeographicalRegionalizationandresources,thestatusofjujubeindustrydevelopmentHotanPrefectureandHotanPrefecturedatesindustrializedmanagementmodeinthestatusquo,thenanalyzesthepotentialadvantagesinHotanjujubeindustrydevelopment,finalproposedinHotanjujubeindustryinthedevelopmentof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forwardsomerecommendationsinHotanjujubeindustry.

Keywords:

HotanPrefecture;Dates;Industrialization

1文献综述

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资源,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之一,红枣产业作为我国农产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水果产业,红枣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水果出口创汇和增加农户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世界除了我国,只有韩国有小规模化的红枣种植,并且国外的红枣也是直接或间接的从我国引进的,可以说红枣是我国独有的水果产品,因此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国外市场中独受青睐。

我国的红枣种植起源于春秋时期,有着千年的种植历史。

在我国,重点红枣种植区分布比较广,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红枣的品种多种多样。

虽然红枣产业在我国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与国外的先进生产力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比,我国红枣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

农户的红枣种植生产上,红枣的种植多是小规模的家庭式的分散经营,农户素质低,产业化信息封闭,生产力投入不足,农户仍是简单的以种植为重点,组织化程度低;而在红枣加工方面,龙头企业还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企业数量少、经济实力不足,企业与农户还没有充分合作的意识,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科研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融资能力差(孙晓东,2007)。

目前,国内对红枣产业的研究以红枣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为主,方法以理论探讨和描述统计为主。

描述统计主要用于分析红枣产业发展现状,而对红枣产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则运用理论分析,分析方法大同小异,只是立足实践分析的地区不同而已。

国内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红枣的产业化发展状况:

(1)从提高科技水平角度研究红枣产业化发展。

于吉祥(2012)研究了山西红枣产业化的发展,认为必须在红枣产业体系中,建立基础产业、骨干产业和示范带头产业,通过红枣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科学经营,促进各地红枣生产向全面运用高新技术栽培与经营方向发展,从而全面提高红枣生产的科技含量。

袁亚宏(2012)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提高红枣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强化鲜食枣贮藏保鲜,提高采后分级处理和深加工能力,以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

张卫民(2014)分析了吕梁市红枣产业的发展状况,指出要加快红枣产业化进程,推动吕梁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的结合、自主研发与市场营销的结合。

(2)从无公害生产、生态产业角度研究红枣产业化。

贺宏年(2011)研究红枣产业化发展在黄土高原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供西部相似地区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参考。

卢雅娟(2012)对无公害红枣如何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认为随着国际市场对各项农产品指标的出台,提出无公害红枣是未来红枣发展的方向,无公害红枣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窦长保(2006)以临泽县红枣产业为例,对红枣产业化可持续发展途径的论述,提出了制定无公害生产标准,提高果品质量,做大做强品牌优势,筑起产业龙头,拓展市场,提升科技含量。

疆内学者对新疆红枣产业化发展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马元忠(2003)等概述了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及新疆红枣市场前景,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认为发展红枣产业符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许多学者认为新疆发展红枣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史彦江(2005)等提出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红枣的发展空间,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由于极大改善了红枣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外经济和贸易的流通,应大力打造新疆红枣的精品优势,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空间优势。

曹国栋等(2013)通过对新疆的红枣、巴旦杏、核桃、枸杞、阿月浑子等新疆的主要干果的栽培、分布、特性、价值、品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红枣产业化发展在新疆发展干果产业意义和重要作用,并系统的总结了新疆地区红枣生产的经验。

张忠仁、周长东、梁燕等(2014)撰写的“新疆红枣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新疆红枣目前产业化现状进行描述后,着重从管理角度进行阐述,比如强调领导重视、加大投资等对发展红枣产业有着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

薛维堂、王开元等(2011)在“新疆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中主要强调发展红枣产业应该加大信息渠道的建设,加大基础建设以及建立加工龙头企业拉动红枣产业的运作。

刘孟军(2012)在“新疆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一文中主要阐述如何栽培红枣,描述增加产量的方法,如何与防虫害,提高红枣质量,以及抓住机遇开拓国际市场等。

史彦江(2013)认为要依托于建设合理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而促使新疆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汪智军(2011)、余国新(2012)提出通过调整红枣业发展工作思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红枣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战略对策来促进新疆红枣产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李豫新(2010)认为应加大扶持力度和整合力度,构建红枣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并改革营销方式,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竟争优势。

李林等(2011)在“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中引入发展战略思想,在文中对和田地区红枣的栽培以及规划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其他红枣产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和田地区发展红枣产业的几个关键点。

王冲等(2013)在“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中提出大力发展红枣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和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面向市场,提高优质红枣的栽植管理,有助于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对新疆特色特色林业果的开发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刘青松(2013)认为和田地区发展枣产业,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发挥了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社会效益,并带动了和田地区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2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地理区划与资源情况

和田地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

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西南以喀喇昆仑山为界,同克什米尔接壤,东西长约670公里,南北宽约570公里,有边界线210公里。

和田地区辖1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为和田市、民丰县、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

和田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达15个小时,昼夜温差大,当地红枣以其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干而不皱闻名。

维生素C含量较丰富,鲜枣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种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糖分含量很高,根据新疆农科院果品研究所测定,和田地区枣果每百克含钙109mg,含锌5mg,含铁1.24mg,维生素31.9mg,可溶性总糖74.88%,各项指标均高于外地红枣,是很好的食补品。

另外和田红枣含有药用价值的月桂酸、豆冠稀酸和油酸、花生酸、亚麻酸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生津、养颜驻容、延年益寿的效果。

2.2和田地区红枣产业现状

和田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试种红枣,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于2009年取得地理标志商标。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悬殊,光热资源匹配极佳,因此非常适宜红枣的种植,特别有利于枣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积累,相对于新疆绝大部分县市来说是“人无我有”的产业,对于全国来说是“人有我优”的产业。

对此和田地区政府认真分析本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审视和田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以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和建设中国最优干食红枣基地为目标,拉开了红枣产业发展的序幕。

2.2.1和田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自治区加快疆内特色林果产业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及和田地区林业发展思路,和田地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强化发展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红枣产业一体化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龙头企业正在建设,销售网络逐步健全,红枣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2.2.1.1优势特色林果产业带正在形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和田地区在工作实践中,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建设紧密结合、统筹安排,按照依托主导产业建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区域特色建基地、实行连片开发建基地。

截至2015年底,和田地区林果业总面积达到62万亩,挂果面积21万亩,果品总产量18万余吨,林果业总收入184亿元,其中红枣12万亩,产量2万吨,总产值93万元,总纯收入526万元,主栽品种以灰枣、骏枣为主。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和田红枣鲜枣最高单产可达2000千克、干枣1200千克左右、亩效益15万元。

从2010年到2015年,随着和田地区红枣的栽培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红枣产量不断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由最初2010年的123元/亩增加到1000元/亩,几年时间农民的收入翻了5倍。

红枣产业见效快、效益好、广大农民群众易掌握的突出优势,已成为当地各族群众和有识之士的投资热点。

2.2.1.2引进扶持果品龙头企业,枣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发展的趋势看,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

和田地区在大力开展特色林果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国家、自治区、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季产年销,提高果品精加工、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根据地区林果产业化基地布局,有针对性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政策和机制上不断扶持林果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