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诏安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诏安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诏安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
A、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B、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生的知识基础
【答案】B
【解析】所谓“有效”,是指教师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符合期望的结果,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决定着有效教学的成败与否。
故选B。
2、小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则,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小红的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智者型
B、沉思型
C、辐合型
D、场独立性
【答案】C
【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故选C。
3、就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来看,在智力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前三种都不是
【答案】C
【解析】A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B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C策略性知识,指如何学习,记忆或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包括应用认知策略进行自我监控。
就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来看,在智力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策略性知识。
故选C。
4、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
故选B。
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是()。
A、自我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负强化
【答案】C
【解析】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故选C。
6、正确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教育无用论”和()应予以批判。
A、“教育先行论”
B、“教育万能论”
C、“教育优先发展论”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B
【解析】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的是主导性的作用,对其作用应正确认识,“教育无用论”
“教育万能论”都不科学。
故选B。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应该正确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D、社会团体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承担正确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义务。
故选B。
8、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答案】D
【解析】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故选D。
9、不得让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12
B、14
C、16
D、18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故选C。
10、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回避困难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追求利益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答案】B
【解析】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而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如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
故选B。
11、气质的特点决定于()。
A、社会生活条件
B、人的活动目的
C、神经活动的特征
D、活动的内容
【答案】C
【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是由人的神经系统的某些生物学特点、特别是脑的特点决定的。
故选C。
12、下列关于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
B、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问题
C、职业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品质好坏、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
D、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它标志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答案】B
【解析】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行动。
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
职业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品质好坏、道德水平高
13、课程标准是()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D
【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体现,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故选D。
14、“童言无忌”从心理学焦度看是()。
A、超常的表现
B、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C、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D、儿童心理发展之后的表现
【答案】C
【解析】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看,“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故选C。
15、心算、打腹稿、默读等技能属于()。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策略技能
D、精细技能
【答案】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心智技能。
故选B。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是()。
A、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和谐关系
【答案】C
【解析】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故选C。
17、雅典人提出“和谐发展的人”,主要指下列哪种()。
A、德智体美
B、体智德美
C、体德智美
D、智德体美
【答案】C
【解析】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这一说法。
故选C。
18、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19、需要层次论指出,人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20、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
A、普及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培养劳动技能
D、提升精神境界
【答案】B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故选B。
21、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行政许可法》均规定了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故选C。
22、下面是对学习策略的解释,其中不属于学习策略定义的观点是()。
A、学习策略是具体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指导
C、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节与控制的有机统一体
【答案】B
【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但它并不是所有学习活动的指导。
故选B。
2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
这说明了感受性的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A
【解析】感觉的补偿性,也即互补性,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故选A。
24、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领域的基本要求的是()
A、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B、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答案】D
【解析】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通识性知识领域的基本要求是: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D选项属于道德素养部分的内容。
故选D。
25、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答案】B
【解析】教师心理健康应主要表现为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特别是情绪健康,具体包括:
①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热爱自己的专业;②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③有上进心、进取心;④有同情心、宽容心、忍耐心;⑤有感受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由此可知,教师能够冷静处理偶发事件,表明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
故选B。
26、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稈、拓展型课程、研究别课程这是从()角度划分的。
A、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
【答案】D
【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塑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故选D。
27、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学上称作()。
A、学习动机
B、学业动机
C、成功期待
D、成就需要
【答案】B
【解析】在心理学上,学生在学习上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被称作学业动机,故选B。
28、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指标叫()。
A、信度
B、效度
C、区别度
D、难度
【答案】B
【解析】效度;有效性,真实性,准确性(客观准确的反应被试的基本情况);信度;可信性,稳定性,多次测验结果一致。
故选B。
2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情形中,学校不能给予老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是()。
A、故意旷课,损害教学的
B、体罚学生,屡犯不改的
C、穿戴不整,影响仪表的
D、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故选C。
30、比概念学习低一层次的学习是()。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答案】C
【解析】按照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学习分成八类,分别是:
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故比概念学习低一层次的应该是辨别学习。
故选C。
31、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不包含()。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B、培养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
C、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D、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答案】C
【解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服务的。
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故选C。
32、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
A、教师控制点
B、教学反思
C、教学效能感
D、教学操作能力
【答案】C
【解析】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故选C。
33、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A、新旧知识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反复练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由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答案】A
【解析】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又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故选A。
34、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A、课程内容
B、教学方法
C、课程目标
D、教学评价
【答案】C
【解析】在泰勒看来,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最为关键的一步。
故选C。
35、“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A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为君子居家必然选择好的邻居,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以免染恶习)。
故选A。
3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的学习
B、教师的教学
C、学与教
D、教育与环境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故选C。
37、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知识分类不包括()。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答案】D
【解析】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故选D。
38、15岁的小杰在自行上学途中与同学打闹,不慎将同伴小亮的眼睛碰伤,小亮所受的伤害()。
A、应由小亮的监护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B、应由小杰的监护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小杰所在学校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应由小杰自己独立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答案】B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学生的行为侵害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故选B。
39、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答案】B
【解析】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故选B。
40、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B
【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考生要注意的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故选B。
41、为儿童创设一定环境,让儿童在其中自我疏导其身心的某些不平衡,这种教育方法是()。
A、疏导法
B、排遣法
C、发泄法
D、环境体验法
【答案】A
【解析】心理疏导法是对心理障碍和一般心理疾病所进行的心理疏导,使其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缓解和控制。
儿童在身心上出现某些不平衡或问题后,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儿童,为其创设一定的环境,将心理问题与障碍疏导出来。
故选A。
42、比概念学习低一层次的学习是()。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答案】C
【解析】按照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将学习分成八类,分别是:
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故比概念学习低一层次的应该是辨别学习。
故选C。
4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按照()来划分的。
A、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B、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D、课程任务
【答案】C
【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不同,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划分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根据课程任务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故选C。
4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下列没有涉及的是()。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无私奉献
【答案】D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师所应遵守的六项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故选D。
45、小铭在填报志愿时对林老师说“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广延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故选D。
46、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答案】B
【解析】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故选B。
47、“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C、学生的名誉权
D、学生的隐私权
【答案】D
【解析】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査,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
4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钻研教材
B、掌握课程标准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故选C。
49、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指向为()。
A、发展个体功能
B、改造社会功能
C、政治伦理功能
D、发展经济功能
【答案】C
【解析】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功能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服务。
故选C。
50、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指()。
A、全班每个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B、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工作
C、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工作
D、优秀生的工作
【答案】A
【解析】个别教育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①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生典型。
②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③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
班主任在教育集体时,实际也是在教育学生个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故选A。
51、英文单词的前缀“pre”多为“首”、“前”或“预先”的意义是学习迁移理论的()。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化说
【答案】B
【解析】桑代克的相同要素说认为,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有相同的元素。
后来伍德沃斯把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也就是说在两种活动中有共同的成分才能发生迁移。
故选B。
5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中提出的这一主张与下列()教学原则对应。
A、因材施教
B、教学相长
C、循序渐进
D、量力性原则
【答案】C
【解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是说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学生就会陷入混乱。
这句话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故选C。
53、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星期不准玩电脑,这种做法属于()。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逃避
【答案】B
【解析】不准玩电脑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刺激,目的是减少一个不良行为,因此属于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