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997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遂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遂平中学2011届高三应届班10月份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学成文武艺,货予帝王家”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梦想,治国安邦之术是古代思想家的主要学问。

回答1—3题。

1.《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2.《吕氏春秋·上农》: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

3.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围绕治国安邦,中国古代思想家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理论和主张。

回答4—7题。

4.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韩非子主张“法治”。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代表的阶级不同

C.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D.所处时代不同

5.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7.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与“气”的地位B.是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C.唯物与唯心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诗书画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回答8—9题。

8.诗、书、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他们是艺术,同时也是历史。

我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要关注从诗歌的咏唱和书画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的时代光泽,学会从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捕捉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

下列论述能符合上述观点的有①“草书圣手”张旭的狂草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②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法度森严折射出唐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③宋代书法艺术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难求”。

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社会平民化、世俗化④中国印章的刻制讲究“印宗秦汉”。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折射出秦王朝一统天下,“以法为教”,继往开来的社会特征;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蕴涵着大汉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观察右图,汉隶的特点是

A.圆润纤细

B.浑厚深沉

C.笔势飞动

D.注重法度

10.下列二幅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充满着曲折。

回答11—15题。

11.有西方学者认为:

“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罗盘针

12.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13.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

“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14.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为此,他①提出了“双百”方针②恢复了高考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 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③三大改造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主流,在古代和近代对促进欧洲文明发展拥有重要的地位。

回答16—18题。

16.普罗泰戈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此正确理解是

A.以人的感觉与认识来评判事物客观存在与否的标准

B.提倡个人主义以及怀疑一切的思想

C.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解决日常生活发生的问题

D.惟有人有资格和力量,也有权利重薪规范自己的生活

17.洛克在《政府论》中说: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民主共和D.君主立宪

18.恩格斯说: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文学艺术是现实的生活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回答19—24题。

19.恩格斯说: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因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欧洲文坛出现

A.古典主义、浪漫主义B.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现代主义

20.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

“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21.下列对贝多芬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被称为“乐圣”

C.他是德意志音乐家D.是连接浪漫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音乐的桥梁

22.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

“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电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漫画

23.《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回答24—27题。

24.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5.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26.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③世界形成一体④有利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这反映在科学领域就是

A.牛顿完成力学体系B.哈维建立血液循环论

C.达尔文确立进化论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8.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

29.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的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31.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32.胡适认为: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多研究些问题,少研究些主义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D.宣传马克思主义

33.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

“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这反映了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34.“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35.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

“我是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表明他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

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

36.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不同点在于

A.反对盲从教会B.《圣经》权威至上C.信仰即得救D.政教合一

37.吕思勉曰:

“先秦诸子之学,非至晚周之世,乃突焉兴起者也。

其在前此,旁薄郁积,蓄之者既已久矣。

至此又遭遇时势,乃如水焉,众派争流;如卉焉,奇花怒放耳。

积之久,泄之烈者,其力必伟,而影响于人必深。

”其言中“至此又遭遇”之“时势”当指

A.礼崩乐坏,威势下移B.国家分裂,学术自由

C.私学兴盛,文士崛起D.各国改制,急需指导

38.萧何死,曹参为汉相国。

一遵萧何约束,无所变更,天下俱称其美。

时人颂曰:

“萧何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可见曹参的治国理念是

A.儒家奉贤法圣思想B.道家自然无为思想

C.墨家兼爱交利思想D.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39.《三字经》有言“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纲五常在旧中国

①为政治统治、等级秩序辩护②始终是社会基本道德原则

③起维护秩序、规范人际作用④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③

40.梁启超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佛教华严宗有“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是分遍。

何以故?

彼真理不可分故。

是故一一纤尘,皆摄无边真理,无不圆足。

”的说法,其与中国知识线接触的哲学文化生成应是

A.魏晋玄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船山理气论

二、非选择题: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

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6分)

 

3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今山西大同),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大意为:

洛阳一带是古来帝王所居),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卷十九

材料二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

至于平城自作为京都以后,人口集中,游食者众,粮食供给难免发生困难。

……据(南齐书·芮芮虏传》称,太和三年(公元479年)“芮芮(北方少数民族,通称“柔然”)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距离)平城七百里,魏(北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其后高车(北方少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徒,逼近平城,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

如果北魏仍都平城,稍一疏忽,有被柔然包围的危险。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下册)

材料三当时北魏政府,虽则逐步汉化,而一般鲜卑人,则以建国已逾百年,而不兔暮气渐重,孝文帝实在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族人以一种新刺激。

……及迁洛阳,政治情势大变,一辈南迁的鲜卑贵族,尽是锦衣玉食,沉醉在汉化的绮梦中,……而鲜卑命运,亦竟此告终。

——钱穆《国史大纲》(上册)

回答:

(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8分)

 

(2)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后果?

(6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

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员、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

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3)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遂平中学2011届高三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DBA6—10:

CCBBA11—15:

DADDC16—20:

CBBCC

21—25:

DACBA26—30:

BCCBC31—35:

BCBAB36——40DBADC

二、非选择题:

41.

(1)主要观点:

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2分)

分析评价:

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

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4分)

(2)特点:

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

(4分)

思想根源:

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4分)

(3)发展:

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该问得分不超过6分。

42.

(1)平城的位置偏僻,不利于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治理;(2分)不利于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采纳汉族的文化制度;(2分)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更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2分)平城附近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

(2分)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容易对平城形成威胁。

(2分)鲜卑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逐渐变得缺乏朝气。

(2分)(每个要点2分,不超过8分)

(2)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北魏贵族的生活日益奢侈,最终导致鲜卑族的衰败。

(2分)但是,迁都洛阳以后,北魏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分)为重新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分)

43.

(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

(3分)

(2)相同点:

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

不同点:

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5分)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