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2210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docx

国家公务员常识医学小知识考查点doc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二)脂肪肝原因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

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

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2.酒精

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

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

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6.药物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

降脂药也可通过干扰脂蛋白的代谢而形成脂肪肝。

7.妊娠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

8.其他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

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3)临床表现

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

根据脂肪变性在肝脏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通常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时被视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但与组织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

此外,脂肪肝患者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

少数患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三)检查

1.体检

约30%-100%的患者存在肥胖,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进展至肝硬化时,患者可出现黄疸、水肿、扑翼样震颤以及门脉高压体征。

2.实验室检查

轻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

中、重度脂肪肝,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中度升高,达正常上线的2-5倍。

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

半数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可升高2-3倍。

80%以上患者血清胆碱酶升高。

血清胆红素可异常。

3.B超

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主要依据肝血管的清晰度、超声衰减程度等对脂肪肝进行分级诊断,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但B超不能确定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

4.CT和磁共振

CT平扫可见肝密度(CT值)普遍降低,低于脾脏、肾和肝内血管,严重脂肪肝CT值可变为负值,肝/脾CT值比值可用于衡量脂肪肝程度。

CT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低于B超,但特异性优于B超。

磁共振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5.肝组织病理检查

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临床病理分型。

提倡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损伤。

镜下可见肝细胞脂肪浸润,脂肪球大者可将细胞核推向一边,整个肝细胞裂可形成脂肪囊肿。

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轻微或无。

(四)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

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可并发的疾病

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

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

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可以有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

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

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

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

主要应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

(4)适当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

2.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

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降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

也可用丹参、山楂、草决明、泽泻、柴胡汤、五苓散等中药治疗。

(六)预防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禁酒戒烟,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尤其要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

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4.保持心情开朗

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1.定义: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其致病元凶是肠道病毒,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2.传染源

手足口病是指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如飞沫传播、饮用被污染过的水等。

3.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

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

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4.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预测演练】

【预测题-单选】下列脂肪肝的预防措施,不正确的是()。

A.合理膳食

B.长期服用药物

C.适当运动

D.保持心情开朗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第二步,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因此,脂肪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膳食、慎用药物、适当运动、保持心情开朗等。

因此,选择B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