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657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docx

教育信息化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

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其基本含义:

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二是国家及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个定义有五个特点:

一是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规划和组织的主体应是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现代化;三是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四是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五是将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离不开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各个领域的应用必然以“教育资源”的建设作为基础,其“应用”过程本身并不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

2.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二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三是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

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3.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术”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

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化使得信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

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4. 教育信息化的优势

教学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至少有四大优势:

信息传递优势。

现代经济学认为,获取信息是克服人类“无知”的唯一途径。

信息搜寻要花费代价(即交易费用),其中,信息传递成本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传统教学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完全面接方法,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种社会资源浪费。

网络教学高速度的信息传递功能,无疑地大大节约了全社会的信息传导成本。

信息质量优势。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学生可以共享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知识传导者的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接受者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就大有差异。

远程教学由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可以有效保证所传输的信息质量。

信息成本优势。

包括接受教育在内的权力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值之一。

但是,由于人们现实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差异,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团体和个人如何努力,仍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和成人难圆“大学梦”或“继续教育梦”。

远程教育学生可在学点或家中利用在线网上教学平台,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安排,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到课不到堂”的自主学习。

远程教育的低成本运行费用,带来了新的教育市场变化,大大增加了满足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以及因谋生而不得闲暇的成人们圆梦的机会。

信息交流优势。

教学方式现代化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方式。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点播和下载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网上交互功能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双向视频等系统共享优秀教师的远程讲授及辅导,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优势开展学习活动。

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进而成长为具有探索求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三通两平台”建设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1. 宽带网络校校通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

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

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2. 优质资源班班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

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而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

“优质资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3.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

其次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资源超市”,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

再次还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

4.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

利用云计算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

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

5.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

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

通过动态、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为地方应用提供服务。

第二部分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促进三个转变:

一是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二是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三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从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观摩型转向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全球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

如何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环境包括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和信息化教学软环境。

信息化教学软环境是教学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融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教学环境,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主要是对信息化教学软环境的设计,也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

为学习者提供进行学习的充分条件,通过精心设计和打造信息技术软环境,营造学习者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

对于学校而言,网络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环境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最后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3. 强调“合作学习”与团队合作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4.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很多,如目前各地探索试验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拾荒式”教学设计以及许多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等。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

1.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

2. 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教师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除了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仅仅有一个设计得很好的教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执行教学计划。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随时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

评价、反馈与修改应该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

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学课程、学生作品规范/范例、学习参考资源、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活动过程评价量表等。

第三部分 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

一.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

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作为普通用户,个人防护是最后一道防御关口,也是防御网络安全问题侵害最主要的关口之一。

要想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带来的侵害,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素养,养成良好的个人信息管理习惯,控制好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

首先,对互联网利用较多的人,需要加强对个人电脑的安全防护,安装并升级杀毒软件与防火墙。

为重要的个人信息加密,计算机设置Windows和屏幕保护密码,在互联网浏览网页和注册账户时,不要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当遇到一些必须输入个人信息才能登录的网址时,输入的个人数据必须限于最小的范围,并且,妥善保管自己的口令、帐号密码,并不时修改。

其次,谨慎注意网站是否有针对个人数据保护的声明和措施,对那些可以匿名登录的网站要坚决匿名登录,不访问安全性不明的网站,不轻易加入各类社交网络,与来历不明的人共享信息。

最后,尽量不要在qq空间、个人网站、论坛等上传发布个人重要信息。

二.网络道德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

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1.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2. 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3. 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

(1)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

(2)传播网络病毒,“黑客”;

(3)恶意攻击、骚扰;

(4)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

(5)网络欺诈行为

(6)网络色情聊天

(7)窥探、传播他人隐私

(8)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

(9)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

(10)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

4. 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且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

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对网络谣言的差异化处理:

凡是涉及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凡是涉及道德良俗的,将由相关行业组织、工会进行道义上谴责;对于一些由于受众科学素养、媒介素养缺失而导致的谣言,也会有相关科普机构进行必要的常识普及。

对违背‘七条底线’的网络谣言会重点处理,这里的七条底线包括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第四部分 网络媒体资源的搜索与下载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搜索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上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网络的信息高速流动和广泛共享的特点,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到最新的海量信息,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和学资源贫乏的格局,并将孕育全新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模式。

但是,网络信息的急速增长,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网上信息泛滥,要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非常困难。

教师在进行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面对互联网上众多的信息资源,为了检索出适合的教学资源,要综合运用多种检索方法,争取高效地检索到最大范围的、最有用的教学资源。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两种教学资源搜索方法:

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和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1. 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

一般大型的综合性教育网站和搜索引擎都提供分类目录检索服务,如中国教育科研网、搜狐、Yahoo、AltaVista等,而且还提供了诸如“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等分类目录。

通过这些专业网站和目录检索,可以找到需要的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

2. 利用搜索引擎查找

如果希望得到特定的信息,并且知道相应的标题或短语,可以使用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使用自动索引软件来发现、收集、标引网页并建立数据库,以WEB形式提供给用户一个检索界面,供用户输入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以发现所需网页。

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网站有:

百  度

微软必应

搜  狗

360搜索

由于搜索引擎设计时的目的、方向和技术的不同,有时往往同一关键字在不同的搜索引擎上所查到的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在使用搜索引擎前要选择较为合适的引擎站点;同一个搜索引擎,关键字的不同也可能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1)关键词的选择:

关键词要能够表达查找资源的主题,不要选用没有实质意义的词(介词、连词、虚词)作为关键词。

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同义词来约束该关键词,才能保证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确定了使用哪个搜索引擎后,最好先使用含义较广的词开始搜索,然后再逐步缩小范围。

(2)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匹配:

如果查找的是一个确切的词组或短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双引号把整个短语作为一个关键词,如“教师培训”。

若不用引号,则凡是网页中包含“教师”和“培训”这两个关键词之一的网页都会呈现给用户,反之则只呈现包含该短语的网页,检索精确度将大幅度提高。

(3)利用选项界定查询:

目前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开始提供更多的查询选项,利用这些选项可以轻松地构造比较复杂的搜索模式,进行更为精确的查询,更好地控制查询结果的显示。

二.网络媒体的下载

所谓下载,就是将网上提供的资料文件(音乐、影片、游戏、软件、图片、网页等)保存到自己的电脑硬盘上,便于以后在不上网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它们。

通过下载,我们可以将应用软件的最新版本、英文软件的汉化版本、最新的硬件驱动程序,和自己喜欢的课件、书籍、音乐、影片、游戏,等等,保存到自己的电脑硬盘上。

1. 网页链接文件的下载

很多网页中直接给可以下载的文件做了链接,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之一下载之:

“直接点击”和“目标另存为”。

方式1:

直接点击,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鼠标左键单击网站给出的下载链接,弹出下载提示窗口。

②在弹出的提示窗口,左键点击“保存”,弹出“另存为”对话框

③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夹和文件名,单击“保存”按钮,开始保存文件。

方式2:

目标另存为,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鼠标右键单击链接,在弹出的选项列表选择“目标另存为”,后续操作同方式1的②③。

这样下载保存的文件,已经在用户的硬盘上了,以后随时可以打开使用。

2. 文字资源的下载

(1)将网页中的内容复制粘贴到Word中。

方法是:

选中需要的内容,复制后直接粘贴到新建Word文档中,再根据要求进行版面设置。

(2)对于有些网站不让复制文字内容的,可以点击该网页上方菜单中的“查看——源文件”,找到需要的文字部分,复制后粘贴到Word中。

小提示:

把网页上的文字复制粘贴到Word中时,请在粘贴时用“选择性粘贴”中的“无格式文本”方式,以方便以后的编辑和排版。

3. 网络图片资源的下载

(1)鼠标落在图片上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选择保存的路径、文件名、保存的格式(一般选jpeg格式),点确定。

(2)有些图片分辨率较低,但还可以进一步打开一层分辨率较高的图片,应该在打开分辨率较高的一层图片后用方法1保存。

(3)选中需要的图片后将鼠标落在图片上单击右键,选“复制”后粘贴到文件里并重新命名该图片。

小提示:

不要轻易将图片设为桌面以免中木马病毒或恶意程序。

4. 网络音视频资源的下载

(1)直接下载 对提供有下载链接的音视频文件,可以按“网页链接文件的下载”方式直接下载。

(2)通过临时文件夹下载原理是:

当用户打开网页收听观看音视频文件时,这些文件就已经下载到了IE的临时文件夹中了,我们只要把它复制出来即可。

在听过看过网页中的音视频文件后,依照下列顺序进行操作:

“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出现选择框后,在左面的选框内依次点选进行操作:

“我的电脑”→展开C盘→展开DocumentandSettings→展开Administration(管理员或用户名)→展开LocalSettings→展开“TemporaryInternetFiles”目录;单击资源管理器工具栏的“查看”下拉菜单,选择“详细信息”选项,并单击文件显示区的“类型”字段,使文件按类型排列,拖动滚动条,找到需要的音视频文件,试听试看无误后复制粘贴到另外的目录中。

(3)使用专用工具下载 音频文件可以用相应的播放器如QQ音乐、酷我音乐盒等试听下载;网站视频可以用网站提供的专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