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527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品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毒品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毒品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毒品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毒品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毒品基础知识.docx

《毒品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品基础知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毒品基础知识.docx

毒品基础知识

毒品基础知识

一、毒品概述

(一)毒品的渊源及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朦胧期

出现罂粟(鸦片)、大麻、古柯植物。

早期人们种植采集毒品原植物,是为了消遣取乐、医治疾病、宗教活动等,吸食这些毒品并不是出于罪恶的目的。

2.半合成、合成时期

(1)1806年,德国化学家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鸦片中含吗啡10%左右,一般来说生产1千克吗啡需要10千克生鸦片。

(2)1874年,英国化学家赖特用吗啡和醋酸酐合成二乙酰吗啡。

世界上开始了从鸦片提炼吗啡,从吗啡和醋酸酐合成其衍生物海洛因的历史。

(3)1898年,德国拜尔化工股份公司大量生产命名为海洛因,大作广告,以公开的形式大量销售到许多国家。

3.多元化时期

(1)古老的毒品原植物,半合成和合成毒品同时在黑市上销售;

(2)合成毒品的品种激增;

(3)出现“变相毒品”;如成都市中学生服用舒乐安定片、安非他明、止咳糖浆(可待因溶液);广东中学生服用止咳水——联邦止咳露。

(4)毒品的形式多种多样:

粉剂、片剂、晶形剂、注射剂、鼻吸剂、丸剂、胶囊、糖浆。

(二)“毒品”一词的由来

毒品是汉语中约定成俗的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有“毒瘾”的药品,来自中国人民对吸食、注射鸦片、吗啡、海洛因等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认识,由“鸦片烟毒”的称谓演变出对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统称为“毒品”,在汉语中的应用是区别于“毒药”、“毒物”等有毒物质的专有名词,也是沿用了上百年约定俗成的汉语词汇。

在外语中没有“毒品”这个专有词汇。

国际禁毒公约和正式文件均称之为列入国际管制清单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多数国家也都直接采用此称谓,另外也有一些国家在法律中采用专有名词来定义列入国际管制清单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如美国《受控物质法》称之为“受控物质”,菲律宾《危险药物法》称之为“危险药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国际立法还是我国的立法,在法律概念上毒品的基本属性都是相同的:

一是具有成瘾性,二是受管制性。

“毒品”与“麻醉药品”、“精神药物”都是对同一物质的称谓。

物质本身是中性的,是否具有违法性,要看处置物质的主体、处置方式、处置手段等。

由于“毒品”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联合国公约和其他国家法律无“毒品”一词,均用“narcoticdrugs”(麻醉药品)泛指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即我国所称的毒品。

因此,“毒品”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是国内、外对同一物质的不同称谓,不存在游离于“毒品”之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因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都是我国《禁毒法》的管制对象。

毒品一词目前主要流行于亚洲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国际上没有“毒品”一词。

在中国,大约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流行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毒品”一词已在社会上广为使用,但法律条文中仍称“鸦片烟毒”,未对“毒品”进行定义。

1979年我国《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各种罪名,但仍未明确“毒品”的法律定义。

我国法律上首次正式为“毒品”定义,是1990年3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毒品”进行了更为准确规范的定义;《禁毒法》使用了《刑法》中对毒品的定义。

对毒品的不同解释

1、化学家认为:

“毒品”是一种“由化学(成分)特性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

2、医学家认为:

可使使用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毒实际上是一种“药物滥用的行为”;

3、法学家认为:

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

4、国际禁毒公约:

把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

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

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

(三)什么是毒品

1.名词释义

在各种词典和工具书中,是按照社会学对毒品的理解来定义的。

例如《大英汉词典》对于毒品即英文narcotics,drugs的解释是:

麻醉剂或非法麻醉品。

《朗文当代词典》认为:

毒品是一种经吸食或注射后能产生快感或兴奋的违禁物质。

2.概括释义是对毒品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但释义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

医学界把吸毒称为药物滥用,被滥用的药物就是毒品,而只要导致依赖的药物才会被滥用。

这里从医学的角度,强调了滥用和依赖的医学释义。

这种观点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

《大禁毒》一书的定义是:

“毒品,是以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并最终给人带来危害的各种非食物的自然物品或化学合成物品。

《毒品犯罪与遏制对策》一书,对毒品的定义是:

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立法释义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死亡的剧毒药品,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

(四)毒品的特征

毒品概念的特征是指构成毒品的基本要件和特征。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表明,毒品的特征是导致吸毒行为发生和药物滥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毒品的基本特征包括成瘾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这三个方面,是某些物质之所以被称为“毒品”的不可或缺的属性。

1.成瘾性

成瘾性也即药物依赖性。

WHO对药物依赖性作出定义“由药物与机体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

(1)生理依赖性

生理依赖性又称躯体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是毒品成瘾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生理依赖是指由于反复连续使用毒品,建立了机体内毒品存在下的平衡,使机体处于适应状态,如果中断便打破了这种平衡,便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会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表现为撤药综合征,即戒断综合征。

不同的毒品戒断症状不同,但均使人极端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而生理依赖性形成之后,更加重了吸毒者对毒品的渴求,使吸毒者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2)心理依赖性

心理依赖性又称精神依赖性,曾称习惯性(Habituation)。

是毒品成瘾的病理心理学特征,是指由于使用毒品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在精神上驱使其表现为一种定期连续使用毒品的渴求和强迫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

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虽然表面上不如生理依赖性明显、强烈,但实际上其作用十分顽固长久,给吸毒者留下的心理烙印极难消除,它是吸毒者在生理脱瘾之后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3)交叉依赖性

某种毒品能够减弱或抑制另一种毒品不产生戒断症状,并能维持其生理依赖的功能,称为交叉依赖性。

换句话说,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生理依赖性时,停用该药所引发的戒断综合征可能被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维持所形成的依赖状态。

毒品交叉依赖性是对某些依赖者脱毒治疗的理论依据。

如用与海洛因毒理性能相近的美沙酮取代海洛因依赖,用中枢神经镇静剂取代抗焦虑剂依赖等。

心理依赖性也叫心瘾,吸毒者吸食毒品后可以获得欣快感,同时吸毒者为了追求欣快感而再次去吸食毒品;多次吸食毒品后也容易造成身体依赖性,也叫体瘾,体瘾发作后,促使吸毒者反复吸毒,反复多次吸食毒品后会加重心瘾。

心瘾和体瘾之间互相加重,长期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影响上瘾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主要包括身体因素、精神因素、毒品种类、吸毒时间长短和吸毒方式剂量。

那些毒品能产生心瘾、体瘾呢?

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都会让人产生心瘾和体瘾,只不过新型毒品给人造成的心瘾要比体瘾大的多,这也是一些人吸食新型毒品后毒瘾难以戒断和原因。

2.非法性

毒品的范围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两类药品都具有双重性,使用得当,可以缓解疼痛,治疗疾病;使用不当或滥用,则使人产生药物依赖性,损害身体健康。

为防止滥用这些药品,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对这类药品的制造、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原植物的种植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用于非医疗、教学、科研等目的而制造、运输、贩卖、走私、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时,这些药品即属于毒品;反之,则是药品。

所以,非法性是毒品的一个特性,在不区分合法与非法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认定某一物品是药品还是毒品。

例如医生为他人提供杜冷丁,根据病情需要,符合有关规定,是提供药品;如违反规定,供他人滥用,则是提供毒品。

再者,有关药品管理法规对毒品的范围、种类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列出了附表。

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物品,即使有成瘾性、毒害性,也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例如烟和酒。

另外,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不同,同一麻醉品在这个国家被看做毒品,在另一个国家却是合法药品,例如种植大麻,至今在美国的一些州仍是合法的,由此可见,判断“毒品”的依据或决定性标准是法律的具体规定。

我国刑法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以及非法提供毒品的行为都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

3.危害性

毒品的危害性首先是对吸毒者产生毒害性,不仅直接损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传播和诱发疾病,特别是能加剧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还能剥夺生命,不断摧毁社会的人力资源,并滋生暴力和腐败,引发相关的刑事犯罪,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1)毒品对吸毒者个体的危害

上瘾,也就是人体对毒品产生成瘾性。

复吸,由于毒品的心理依赖性,吸毒者戒断毒品后容易再次吸食毒品。

懒惰,这是麻醉类毒品的特点,人吸食以后容易萎靡不振、昏昏欲睡。

损害生理健康,损伤五脏六腑、感染传播传染病、过量吸毒中毒死亡、严重损伤性功能。

损害心理健康,吸毒损伤大脑神经组织,导致吸毒者精神、心理活动异常,如:

性情乖张、冷漠、自私、人格扭曲,最终导致心理变态。

(2)毒品对家庭的危害

“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的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烟火冲天,烧毁田地房廊。

”这正是吸毒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着自己的家庭。

他们由于自私、虚假、没有尊严、不负责任、人格扭曲、人性泯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这个时候,在毒品侵蚀下,家已不再是宁静的港湾,夫妻间也不再是风雨同舟、琴瑟和鸣,子女也难以感受家的温暖。

吸毒耗费大量钱财

吸毒导致家庭破裂

吸毒贻害后代

(3)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破坏社会人力资源,诱发疾病,加速疾病的传播,而且还可以引发毒品的种植、制造、运输、贩卖、走私和销售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与毒品有关的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因贩毒活动而形成的犯罪集团和黑社会组织,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凶杀、贿赂和洗钱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成为最具威胁的社会公害。

毒品无情吞噬巨额财富,破坏生产力发展,降低劳动生产率。

毒品的巨额利润使世界上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毒品犯罪团伙或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或用重金支持反政府组织,制造恐怖活动,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

毒品的上述几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成瘾性是毒品的本质特征,危害性是毒品的后果特征,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

成瘾性引起危害性,因而被法律加以规定。

同时,只有违反有关成瘾性药品管理法规的药品,才能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

4.耐受性

耐受性是机体对毒品反应的一种适应状态和结果,当反复地使用某种毒品时,机体对该毒品的反应性敏感性减弱,药效降低,为了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和药效,需要逐步增加该毒品的剂量,这种现象就是毒品的耐受性。

不同种类的毒品产生耐受性的快慢不同,阿片类毒品产生耐受性快,镇静催眠药类毒品较慢,致幻剂则多不产生耐受性。

毒品的药物耐受性几乎使每个吸毒者都会历经逐步增大每次用毒量,缩短用毒时间以致改抽吸为静脉注射等过程,甚至最后走向死亡。

某些毒品还产生交叉耐受性,即机体对某种毒品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毒品的敏感性降低,如对鸦片类毒品产生耐受的个体,对其他鸦片类毒品的耐受性提高。

(五)毒品与其他物质的区别

1.毒品与酒精、烟草的区别

从19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认识和研究酒精中毒的破坏性。

在那时,它已经对新兴的工业和日益发展的城市造成了真正的危害。

与其他的毒品相似,对酒精的依赖会增加饮酒的数量和次数。

因此,由酒精毒性诱发的疾病发生率会增加。

此外,酗酒者的性格和行为失调经常会造成严重的家庭纠纷和就业困难,也会使酗酒者与社会格格不入。

香烟烟雾中的有毒物质会作用于口腔粘膜,被吸入后又会作用于咽喉和支气管粘膜。

烟雾中的大部分成分如致癌的焦油、尼古丁及一些刺激性强的微粒对人体有害,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诱发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作用于大脑的尼古丁分子会让吸烟上瘾。

这个现象说明了吸烟者在戒烟时所感受到的巨大困难。

国际公约对毒品的分类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其他(包括酒精、烟草和有机溶剂等等)。

因此,从广义上看,酒精和烟草属于毒品的范畴,二者均对人体有危害性、成瘾性。

尽管长期使用酒精、烟草会引起慢性中毒,使人上瘾产生依赖性,但是它们与《刑法》中所说的毒品又有所不同,酒精、烟草造成的依赖不严重,而吸毒造成的依赖性严重的多。

有些毒品甚至造成的依赖过于严重,终生无法解除。

2.与药品的区别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毒品与药品,往往具有双重的属性:

(1)合理用于医疗目的、用以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就是药品,反之,滥用的就是毒品。

麻醉性镇痛剂与部分精神药品就属此种情况,如吗啡针剂、阿片片、复方甘草片(主要成分是阿片)、止咳糖浆(主要成分是可待因)、可卡因、杜冷丁、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2)药品是出于医疗的需要,具有医疗价值;而毒品本身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

如海洛因、大麻、冰毒及摇头丸等,它们在临床上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仅具有毒品单一的属性。

(3)“药品”和“毒品”具有双重性质,违背法律规定生产、使用的药品就是毒品,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就是药品。

广义上讲的药品与毒品没有什么严格的界限,药品用法剂量不正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甚至引起死亡。

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毒品与药品有着密切的关系,毒品来源于药品又不同于药品,有治疗作用的某些依赖性药品如果滥用,其危害不亚于毒品。

近年来,随着毒品的泛滥和吸毒人群的骤增,许多本在医疗领域使用的药品也成为瘾君子盯着的对象,具有依赖性的药品一旦流入非管制渠道,用于非医疗目的,在社会上泛滥便成为毒品。

因此,对有依赖性的药品需要严格管理并合理地使用。

有些药物长期服用,除能解除疾病的痛苦外,还能产生一种欣快感,一旦停药,就会出现某些症状,如疲倦、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激动、流涎等,病人产生继续用药的欲望,要求继续服用。

常见的能够成瘾的药物有:

(1)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杜冷丁、美沙酮、可待因等。

(2)镇痛催眠药:

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速可眠、安眠酮、眠尔通、安定、水合氯醛等。

(3)中枢神经兴奋药:

咖啡因及麻黄碱等。

(4)解热镇痛药:

APC(复方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等。

3.与毒物的区别

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过生物体吸收后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

毒物的概念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和药品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甚至某些食物超大剂量服务或处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

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

一般是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毒品与剧毒化学品的区别是:

(1)毒品有成瘾性,剧毒化学品没有成瘾性。

(2)剧毒化学品有剧烈毒性,接触或者服用都会对人体造成直接明显的损害甚至死亡。

当然不是所有的毒都是剧毒,有些毒中了也不会死。

而人体服用毒品后首先会感到欣快感,只有在停药后人体才会不舒适或者长期吸食毒品后人体体质下降、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六)毒品的滥用

药物滥用(DRUGABUSE):

大量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非医疗目的),使滥用者对该药物产生依赖状态(无止境追求用药),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构成社会公害)。

注意:

国际上习惯称吸毒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吸毒的方式:

吸入(烟吸、烫吸、鼻吸)、口服、注射、外敷。

二、毒品的种类

(一)分类

按照药理性质分类可以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按照毒品的来源分类可以将毒品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按照毒品的作用分类可以将毒品分为麻醉类毒品、兴奋类毒品、抑制类毒品和致幻类毒品。

(二)麻醉类毒品简介

麻醉类毒品:

是指被非法使用的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的规定,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共有121种。

麻醉类毒品也即传统毒品。

从催眠性罂粟种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以及人工合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国家规定管制的药物。

主要有鸦片类毒品、大麻类毒品和可卡因类毒品。

1.鸦片类毒品

鸦片类毒品的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镇痛、镇静、欣快效应、镇咳、呼吸抑制、缩瞳、恶心、呕吐、肌肉僵硬作用;

心血管系统:

促使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升高颅内压;

生殖系统:

减少肾血流量,抑制肾功能,对输尿管有收缩作用,引起尿潴留,甚至加重肾结石所致的肾绞痛;

免疫系统:

能降低并最终丧失人体先天免疫能力,从而易患多种疾病,直至死亡。

常见的鸦片类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杜冷丁、丁丙诺啡。

(1)罂粟

是罂粟科植物,罂粟花也叫英雄花,适宜在温暖地区生长,春季开花。

罂粟花绚烂华美,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赏植物(见图1-3)。

花色艳丽,有红、粉红、紫、白等多种颜色,花落后结果,在果实接近完全成熟之时,用刀将罂粟果皮划破,便有白色乳液自果体内流出,经空气中自然风干后变成深褐色膏状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汀等。

“somniferum”的意思是“催眠”,反映出其具有麻醉性。

罂粟的种子罂粟籽,又名御米,无毒,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调味料,许多地区也将它当成一种草药来使用。

罂粟(Papaversomniferum)与虞美人(Papaverrhoeas)都是罂粟科,罂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从外形上看两者非常相似。

但罂粟可以提炼毒品海洛因,被严格禁止种植,而虞美人则是常见的观赏花卉,种植广泛,因此经常有人将虞美人误认为是罂粟,然后到相关部门举报,大家禁毒的热情非常值得赞赏,但是也要有科学精神。

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罂粟和虞美人呢?

现将两者的区别叙述如下:

1)罂粟的花朵比虞美人的花朵大

2)罂粟的果实大,而虞美人的果实略小,且下垂

3)罂粟的茎直立,不分支,无绒毛,具白粉;虞美人的茎有分支,全身布满绒毛

(2)鸦片

鸦片主要产于“金三角”和“金新月”,罂粟壳是罂粟果实提取鸦片后剩余的果壳,煮汁食用有一定的止泻、止痛作用。

罂粟壳又称米壳、御米壳、粟壳、鸦片烟果果、大烟葫芦、烟斗斗等。

呈椭圆形或瓶状卵形,直径1.5~5厘米左右,长3~7厘米左右。

外表面黄白色、浅棕色至淡紫色,平滑,略有光泽,表面常见纵向或横向割痕。

气味清香,略苦,可入药。

罂粟壳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等鸦片中所含有的成分,虽含量较鸦片小,但久服亦有成瘾性。

因此,罂粟壳被列入麻醉药品管理的范围予以管制。

在农村尤其在缺医少药的边境地区也被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腹痛腹泻、牙痛、月经痛等疾病,能缓解症状、减轻疼痛。

在我国一些地区,曾发生过餐馆的火锅调料内放罂粟壳以招揽生意的不法行为,这实际上是欺骗他人吸食毒品。

近年来大宗贩卖罂粟壳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医学上它被称为“阿片”。

其品种主要有生鸦片、精致鸦片、鸦片渣、鸦片液、鸦片酊、鸦片粉等。

1)生鸦片:

将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蒴果用小刀浅浅划开后流出的白色乳汁,在空气中自然氧化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深褐色膏状物,用烟刀将其刮下来就是生鸦片。

2)生鸦片具有粘性,软硬如橡皮泥,具有类似氨水的气味。

放置时间稍长,随着水分的消失逐渐变成深褐色硬块状物。

为保持湿润,通常用玻璃纸或塑料纸包装。

一般不直接用于吸食,主要用于制备熟鸦片。

3)熟鸦片:

也叫精致鸦片。

先用水浸泡生鸦片,然后加热、过滤,除去蒴果皮等杂质,蒸发滤液至稠状,再在空气中自然凝结成深褐色块状物,即为熟鸦片。

软硬似沥青,适合吸食,吸食时散发出强烈的香甜气味,一个烟瘾不大的吸烟者每天吸十至二十次,而烟鬼每天百余次。

现在最普遍的吸食方法是一下吃上一、二个小鸦片丸,或者把鸦片溶解在水中,注射其溶液。

4)鸦片渣:

也叫鸦片烟末。

残留在烟枪(烟管)中的鸦片残渣,常呈小圆珠或粉末状。

可用来和生鸦片混合制成熟鸦片。

5)鸦片粉、鸦片酊及鸦片液:

是供医疗使用的三种合法鸦片制剂,主要用于止痛及止泻。

鸦片粉是将鸦片在适当的温度下烘干,制成一定粒度的粉末,并通过掺入乳糖、可可壳或植物淀粉等而将其中的吗啡含量调节至9.5%-10.5%的范围。

通常是浅棕色粉末,夹杂有黄棕或红棕色,并有鸦片气味。

(3)罂粟壳

也叫蒴果皮。

去汁或去籽后剩余的蒴果壳。

其吗啡含量为0.02%-0.05%。

常用也会成瘾。

(4)吗啡

吗啡(morphine),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

1806年德国化学家F·泽尔蒂娜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有效成分—一种含氮的有机碱即吗啡,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

据此这位富于想象力的科学家用古希腊神话中睡神马菲斯的名字给这种药物取了个名字—“吗啡”。

从此开始了麻醉品的精制、提炼,现提取工艺有多种。

(5)海洛因

海洛因(heroin),俗称白面、白粉、四号等,是吗啡经化学提纯后再加工合成所得的产物,属于吗啡的衍生物。

我国目前吸毒人员主要以吸食海洛因为主,大约占70%以上。

1874年,任职伦敦圣玛莉医院的化学家伟特(C.RWright)最先利用吗啡加上醋酸酐,在炉上燃煮,增强效力,合成出海洛因。

海洛因发明后,最初原用作强效止痛药。

1897年,德国拜尔药厂化学家霍夫曼在德国将海洛因制成药物,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

海洛因(heroin)的名字由拜尔药厂注册,该名字源自德文heroisch一词,意指英雄。

自1898至1910年间,该药上市时,以不会上瘾的吗啡作招徕,更曾用作儿童止咳药,后来发现该药在肝脏中会转化成吗啡,令拜尔药厂大为尴尬。

海洛因是鸦片类毒品中性质最强烈的精制毒品。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镇静、催眠、止咳等作用,呈现出先兴奋后抑制的特点,是一种短效麻醉镇痛药,俗称白面、白粉。

纯度不同颜色也不一样,一般呈灰白色粉末状或块状,有少许醋味。

(6)美沙酮

二战时由德国化学家合成的麻醉药品,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1960年美国研究发现其能有效控制海洛因吸毒者的“点瘾”症状,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洛因吸毒成瘾者最佳的戒毒药物。

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是现代医学中最古老和研究最透彻的药物之一。

二次大战以后用于戒毒治疗,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案,FDA颁发文件,DEA发布实施方案,明确批准美沙酮维持治疗。

至此,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开展了美沙酮维持治疗,我国于2001年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

美沙酮作用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一次服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