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全面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汇总中考必备版.docx
《初中历史全面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汇总中考必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全面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汇总中考必备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全面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汇总中考必备版
第一册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祖国境内的的远古居民
1、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A.时间、地点: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元谋县;B.生产:
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
A.时间、地点:
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B.生产生活状况:
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C.身体特征: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3、山顶洞人:
A.时间:
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B.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C.生产生活状况:
仍使用打制石器,己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社会;D.身体特征: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
A.时间、地点:
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B.工具:
使用磨制石器、耒耜;C.生产:
原始农耕,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生活:
住干栏式房子,挖掘水井;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A.时间、地点:
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B.工具: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C.生产:
原始农耕,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懂得纺线、织布、制衣,制造彩陶;D.生活:
住半地穴式房子,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E.文化;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三、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A.黄帝和炎帝:
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联盟首领;B.蚩尤:
我国传说中东方部落的首领;C.涿鹿之战:
黄帝、炎帝部落联合战胜蚩尤部落;D.华夏族:
涿鹿之战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人文始祖”¬——黄帝:
传说中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妻子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
3.禅让制:
尧、舜、禹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舜、禹采用民主推举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这种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当堂检测
一、单选题:
(2.5×20=50分)
1.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有一种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会制作装饰品,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2.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B.会不会获取食物
C.会不会使用火D.会不会制造工具
4.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
()
A.炎黄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
5.我国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是:
()
A.元谋人遗址B.半坡氏族遗址C.河姆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
A.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政治:
相传禹将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灭亡:
夏王桀推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商国国君汤战胜桀,夏亡;
2.商朝
A.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B.政治:
商朝建立后,曾屡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此后,商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C.灭亡:
商王纣推行暴政;公元前1046年,周国国君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西周
A.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商纣在牧野野大战,商军倒戈,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B.分封制:
①目的:
巩固统治;②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③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国;
C.灭亡: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711年西周灭亡;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分期
公元前771年,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
A.著名霸主,齐桓公、普文公,楚庄王等;
B.齐桓公称霸;普楚争霸;
C.影响: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候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3、战国七雄
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著名战役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战国末期,秦国强大起来;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大战,赵军大败,为秦来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之变革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变革
A.铁农具: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得到推广;
B.牛耕:
至迟春秋末年己使用,战国时得到进一步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C.水利:
秦蜀郡太守李冰兴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2.政治大变革¬——各国变法运动
A.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B.典型变法——商鞅变法;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结果: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四、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的演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2.青铜制造业——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A.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B.盛行:
商朝、西周;
C.代表作:
司母戊鼎;
3.活跃的学术思想
A.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又是个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中;
B.百家争鸣:
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无为而治”;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法治及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⑤兵家鼻祖孙武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当堂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灵渠的开凿B.铁农具的使用
C.曲辕犁的制造D.筒车的使用
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
3.我们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主要依据是:
()
A.改变了无国家的落后状态B.奴隶制度基本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器D.推动了人类社会由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
A.统一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朝;
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年,人物名——;
B.统一的意义:
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A.目的:
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
B.措施:
①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③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④思想上: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军事上:
反击匈奴,修筑长城;
C.意义:
秦朝首创的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秦末农民战争
A.秦的暴政:
①徭役繁重:
修阿房宫、骊山墓等;②赋税沉重:
农民上交收获物的2/3给国家;③刑法残酷;④秦二世残暴统治;
B.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C.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项羽、刘邦领导农民起义军反秦;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灭秦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灭掉秦朝;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文景之治:
长期的战争导致经济萧条,经济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轻徭薄赋,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A.背景: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措施:
政治上重视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推行儒学教育,创办大学;
C.结果:
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3.东汉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当堂检查
1、——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朝;
2、秦统一全国的时间——年,人物名——
3、秦朝首创——————制,秦朝——制的推广,在我国影响深远;商鞅变法建立——制;
4、都江堰修建时间——时期(秦国);秦朝修建——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6、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
()
A.秦亡教训,收揽人心B.文治天下,鼓励生产
C.人心思治,让利于民D.经济困难,稳定统治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于下列哪个省境内:
()
A.河南B.山东C.江苏D.安徽
8、"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减轻或废除刑罚
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
10、汉武帝为推行大一统,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采取了谁的主张:
()
A.李斯B.汉景帝C.董宣D.董仲舒
11、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里的"有利于"主要是指:
()
A.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B.促进了各地交流
C.推广了农业经验D.减轻了农民负担
三、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2.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A.条件: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骑兵强大;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B.时间:
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
C.经过: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军数十万人;
D.影响:
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3.昭君出塞:
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订立和好盟约,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出使西域:
A.西域:
两汉时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C.设置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人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干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
A.陆上丝绸之路:
汉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B.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C.影响:
沟通了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3.班超出使西域:
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五、秦汉文化
1.纸的发明:
A.发明:
西汉早期己有用麻做的纸;
B.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得以普遍使用;
C.影响:
造纸术从我国传向世界,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数学:
《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3.医学:
A.华佗:
擅长外外科手术,创制“麻沸散”,编创医学体操“五禽戏”B.张促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尊为“医圣”;
4.天文:
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宗教
A.佛教的传人:
①产生地:
古印度;②传人时间:
西汉未年;③影响: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植,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B.道教的兴起:
①形成过程:
兴起于东汉民间,以老子为教主;②思想来源:
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③基本主张: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④特点: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6、史学:
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名著;
7、雕塑艺术:
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垫,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当堂检查
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西汉时,有一位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为奖励他,为他修筑了精致的住宅;他说:
"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这位名将死时只有20岁,汉武帝为他修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请回答:
A.在西汉反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有那些?
(2分)
B."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表达了什么精神?
(1分)
C.为灭匈奴这些名将有哪些贡献?
(2分)
D.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分)
E.匈奴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你知道它在我国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吗?
(3分)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汉景帝说: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
请回答:
A.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依据诗句汉景帝是怎样做的;(3分)
B.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出一个建议;(2分)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发生于200年,是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而进的重要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发生于208年,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账曹军,
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二、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1.原因及条件:
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战乱较少,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D.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开发;
2.深远影响: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内迁中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2.孝文帝迁都洛阳:
A.原因:
北魏定都平城,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B.时间:
949年,由平城迁到洛阳;C.作用: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3.孝文帝改革:
A.措施:
使用汉语,穿汉族,改汉姓,与汉族通婚;B.作用:
加速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枝术:
A.祖冲之: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B.贾思勰:
《齐民要求》,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C.郦道元:
《水经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B.思想文化:
A.书法:
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B.绘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C.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当天检查
1.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慨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过目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那些王朝的都城:
()
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东晋⑥西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这是建于成都的"武候祠"的著名对联;这里的"武侯"是指:
()
A.关羽B.张飞C.刘璋D.诸葛亮
4.史书记载我国大陆和台湾的正式交往开始于:
()
A.西汉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元朝时期
2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和结束的年代分别是:
()
A.220年和265年B.221年和280年
C.222年和280年D.222年和265年
5、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A.这一材料反映了东晋南北朝时期_____地区的经济开发状况;(1分)
B.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这一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3分)
C.这一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因素有哪些?
(5分)
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繁荣一时的隋朝
1.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
A.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朝对全国的统治;B.时间:
605年开始;C.情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D.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二、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A.原因:
吸取隋亡教训,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徭役;注意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B.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3.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其统治被誉为“治宏贞观”;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繁荣,国力不断增强,人口明显增加,史称“贞观遗风”;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用姚崇等人,“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四、社会经济繁荣
1.农业:
生产力工具的改进和创制——曲辕犁和筒车;
2.手工业:
丝织品花色品种多,陶瓷业中的唐三彩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
唐朝商业繁荣,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五、科举制的创立
1.产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拨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2.完善:
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时期开设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
改善了用其所长制度,使得有学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六、“和同为一家”
唐蕃关系:
A.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B.文成公主人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七对外友好交往
1.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A.遣唐使:
贞观时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B.唐对日本的影响:
以唐制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C.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2.玄西游:
贞观初年,玄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为传播佛教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辉煌的隋唐文化
1.科学技术:
A.建筑——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B.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量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诗歌:
A.李白:
人称“诗仙”;B.杜甫:
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作“诗史”;
3.书法和绘画:
A.书法:
颜色卿创“颜体”;柳公权自成“柳体”;B.绘画: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被称为“画圣”;
4.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A.位置:
甘肃西部的敦煌;B.内容:
莫高窟里有个量壁画、塑像以及佛经、文书等;C.意义: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发族关系的发展
一、民族政权并立
1.北宋与辽夏的和战
A.契丹的兴起:
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B.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C.西夏的建立:
11世纪前期,元昊称帝,史称西夏;D.宋辽关系——澶渊之盟:
辽撤兵,宋给辽“岁币”;E.夏宋关系:
先交战后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金与南宋的对峙
A.金的兴起:
12世纪初,阿骨打称帝,国号金;B.南宋的开始:
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史称南宋;C.岳飞的抗金斗争:
郾城大捷;D.宋金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南方农业发展:
A.原因:
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自然重要条件好;B.情况:
占城稻的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宋代制瓷业发达,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3.南方商业的繁荣:
A.商业都市:
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B.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蒙古兴起:
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忽必烈建立元朝:
A.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南宁灭亡;B.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D.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发族融合的发展:
A.汉族人迁入边疆;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C.契丹、女真等汉化;D.回族的形成;E.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四、灿烂的宋元文化
1.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A.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由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B.指南针:
战国时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C.火药:
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