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237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docx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2015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高三

2011-04-2515:

24

湖南师大附中等六校2015届高三联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   长沙市一中     岳阳市一中

   常德市一中     湘潭市一中     株洲市二中

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1.4.24 上午 9:

00——11:

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惩创chuāng   蜷缩quán   纷至沓来        额手称庆

B.青睐lài        肄业shì    故技重演         流芳百世

C.忖度cǔn       晕车yūn    稂莠不齐         毁家纾难

D.寒喧xuān     岑寂cén     无耻谰言        惹事生非

1.A.(B.肄业yì 故技重演——伎C.晕车yùn稂莠不齐——良D.寒喧——暄 惹事生非——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3月18日台湾民进党主席蔡文英抢先要角逐台湾2012年大选,并通过媒体宣称,两岸应该“相互承认主权”,这就再度表露了“两国论”的立场,其危言危行必将影响渐趋稳定的台海局势,受到包括大部分台湾民众在内的有识之士的严正批评。

B.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防患于未然,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C.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去年以来的第九次上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从一定程度上抑制日益上涨的房价,但从各地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所起的作用差强人意,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下调,少数地区甚至出现小幅上扬的情况。

D.三月初日本遭遇世纪罕见的大地震,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更是雪上加霜,令世界各国人民忧心忡忡,25年前俄罗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的惨痛教训,至今还记忆犹新。

2.B.(A.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C.差强人意:

勉强能让人满意。

D.记忆犹新: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

与“还”重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月5日晚11点15分,当最后一架接回安置在第三国的中国公民的包机在上海虹桥机场落地,从马耳他接回最后撤处人员149人,此举标志着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行动圆满结束。

B.2011年的全国两会已经圆满结束,温家宝总理称,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

8万亿元,年均增长11。

2%,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C.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由于翻唱《春天里》迅速走红网络,并登上兔年春晚舞台,成为最受追捧的草根歌手。

近来《春天里》原作者汪峰明确要求旭日阳刚不能以任何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D.年度贺岁巨制《让子弹飞》一经上映,就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票房节节攀升,成为贺岁档最大黑马,一举超过《唐山大地震》成为华语电影内地票房冠军。

3.B.(A.介词“当”掩盖主语。

B.“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暗换主语。

D.“深受广大观众所欢迎”句式杂糅。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①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   ②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

③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④而是变动发展的  

⑤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⑥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

A.⑤①③②⑥④   B.⑤③①②⑥④   C.①⑥④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⑥④

4,A(先说定势后说求新,稳定和求变都有两个原因,要合并在一起)

二、文言文阅读(23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断句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椽。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

“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

”升车而去。

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

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

岑官至司隶校尉。

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

京师号为“”。

歌之曰:

“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后汉书•董宣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                  辟:

征召

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考:

考察

C.令青州勿案岑罪                    案:

追究

D.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被:

覆盖

5.B.(考:

弹劾或扣押)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宣以丹前附王莽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叱奴下车,因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A.(A.连词,因为B.连词,于是,就/介词,凭借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递进D.副词,暂且/连词,尚且)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董宣公孙丹父子后。

公孙丹宗族亲友三十余人,率领卫兵来到官府喊冤,也董宣以私通海贼为由悉数收押。

 B.湖阳公主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并躲藏在公主家里,官吏因此无法抓捕,董宣却趁着奴仆跟公主外出时,毫不留情地停车勒马,数其罪过,叱其下车,当场格杀。

 C.皇上本想杀死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就赦免其罪,并赏钱三十万。

董宣得到赏钱之后,却把钱全部分给手下属吏。

 D.董宣死时,只有粗布裹尸,留下数斛大麦、一辆破车,妻妾相对而哭,凄惨场面令皇帝动容,感其廉洁,因而赐礼厚葬。

7. C.(A.“操兵诣府”是“带着兵器”。

B.“数其罪过”的对象是“公主”。

D.“妻子对哭”是妻子儿女相对而哭。

8.请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8.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骑特原宣刑,(4分)

译文:

当时同时斩首的有九个人,按照次序应该轮到董宣时,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

(2)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3分)

译文:

陛下圣明德高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残杀良民,将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3)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3分)

译文:

如今做了天子,威势还不能使一个县令听命呢?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赏析。

(7分)

伤春

 宋·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             伤春

宋·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②闻战马, 岂知穷海看飞龙③。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句——甘泉,宫名,筑的行宫。

 ②上都——指(),这时还没有建都。

③飞龙,指皇帝。

 ④向延阁——名子諲,当时做长沙太守。

金兵南下时,曾率领军民抵抗,阻止了金兵的攻势。

(1)两诗均以“伤春”为题,伤春的原因是否相同?

请做简要分析。

(3分)

 答:

不相同,杨诗是处于病中和愁中而无心去欣赏春天的美景;陈诗是因为朝廷昏庸无能,节节败退,自己年华早逝,苦心孤诣却无人能解而伤感。

(2)宋书本传评价陈与义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徐”,请结合本诗颈联简析。

(4分)

答:

①比喻夸张抒写自己年华早逝,无力回天一颗真心无人能解的愁苦;②“乐景写哀”诗中通过年年盛放的灿烂春花寄托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希望次次破灭的悲哀。

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情遥深,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突过古人。

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

(5)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贾谊《过秦论》)

 

四、现代文(论述文、实用类)阅读(12分。

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使用核电仍是世界主流趋势

沈丁立

日本福岛核事故还在控制中。

迄今,这一事件虽未酿成更大危机,但人们对民用核电的心情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各国对核能发展的决策都会变得凝重。

出于对核灾难的恐惧,部分发达国家的民众对核能使用不感兴趣。

就以目前拥有最多的美国来说,在1979年发生三哩岛核电事故后,美国民众尽管继续接受使用核能,但都不希望核电站离自家太近,更反对在居住地附近建造新的核发电厂或在邻近地区储存核废料。

资料表明,自三哩岛事件以来的31年中,美国没有兴建任何新的核电站,也没有在国内售出任何一座核反应堆。

美国民用核能制造业的目光不得不转往国外,投向中国和印度这样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

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政治上开始对核能予以限制,由于核能潜在的环境风险以及核技术民转军(即核武器能力扩散)的风险,核能被当作“政治上不够正确”的能源。

德国政府于2002年制定政策,确定在2021年前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这将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放弃核电的经济发达国家。

当然,在2021年前,核能仍将是德国的过渡性能源。

就是否继续使用核电,欧洲其他国家也已开始进行政策辩论,放弃核能逐步成为公共政策的一个选项。

但是,对当代世界的多数国家而言,将使用核能纳入“政治不够正确”的范畴,过于奢侈。

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是对经济正快速成长中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它们都因经济增长而深感能源短缺。

尽管火力、水力发电仍构成其能源主体,但核能已成其难以拒绝的补充。

目前,我国的核能使用约占全部能源消费的2%,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供应的压力下,安全和稳健地发展我国的民用核能事业,也是我国难以回避的选择。

因此,停止使用核能和扩大使用核能这两种趋势是并存的,但在近期主流仍是核能使用的复兴,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成长。

但要使人类真正接受核能,下一代核能发电技术需要完善地保障核电安全。

最新提出的保障核电安全的技术途径,是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及核燃料的“本性安全”设计理念。

它有三个要求:

一、即使反应堆的管理人员操作失误,核反应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动停机。

二、即使发生事故,反应堆堆芯不会继续产热,冷却系统仍能有效降温。

三、特殊外包装使核燃料在高温下不易融化破损,从而确保核放射性材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

福岛核事故必将加深这些理念,加速下一代“本性安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

中国民用核能正方兴未艾,他国的各种重大事故是我们研究防范的重要对象。

日本福岛的核危机尚未解除,国人对核能看法肯定已有更新。

可以预计,各地民众未来对在自家门口办核电将有更多保留,各地政府兴办核能需要博弈的对象将会增多,这对我国核能技术研发将提出更高要求。

日本国土狭小,在福岛建核电机组实不得已,中国大批核电机组均放沿海一线,未能充分利用国土辽阔之优势,因此需要重审安全与成本的平衡。

政府需要严审核能发展,正确选择电站场址,使用安全稳妥技术,确保万无一失。

民用核能的发展,必先将安全置于一切之上。

12.关于“近期使用核电仍是世界主流趋势”的理由,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30多年来,美国尽管没有兴建任何新的核电站,但目前依然拥有最多的核电站,美国民众尽管不希望核电站离自家太近,但仍然继续接受使用核能。

B.德国政府决定在2021年前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放弃核电的经济发达国家。

但在2021年前,核能仍将是德国的过渡性能源。

C.美国民用核能制造业的目光不得不转往国外,投向中国和印度这样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

欧洲其他国家也已开始进行政策辩论。

D.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成长,使得全球能源短缺。

尽管火力、水力发电仍构成其能源主体,但核能已成其难以拒绝的补充。

12.C.(没有扣“核能是否继续使用”这一主题)

1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最新提出的保障核电安全的技术途径,是新一代核反应堆以及核燃料的“本性安全”设计理念。

福岛核事故必将带动我国加深这些理念,并将加速下一代“本性安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

B.中国大批核电机组均放沿海一线,这是我国核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可见我国过去在审查核能的安全与成本的平衡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正确选择电站场址是民用核能发展的重中之重。

C.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们对民用核能的环境风险认识会深入得多,我们肯定会反对核电站离自家太近,更反对在居住地附近建造新的核发电厂或在邻近地区储存核废料。

D.尽管近期使用核电仍是世界主流趋势,但是由于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太大,而且现在在技术层面还存在很多难题没有攻克,所以寻找别的更为安全的新能源将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

13.B(正确选址不是民用核能发展的重中之重,核能的技术问题才是核能发展的重中之重。

14.当前,我国应如何安全稳健地发展民用核能事业?

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6分)

(1)                                                                         

(2)                                                                        

(3)                                                                        

14.

(1)研究他国的核事故,重视潜在的环境风险,决策更加稳健流。

(2)加强核电安全的技术研究,加速下一代“本性安全”核反应堆的研发和投入市场。

(3)充分利用国土辽阔的优势,重视民众诉求,正确选择电站场址。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丰子恺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

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

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

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

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

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

“春!

”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

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

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

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

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

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

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

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

好象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

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

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

一日之内,乍暖乍寒。

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

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

“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

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

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

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

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

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

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

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

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

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

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

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

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①上,正是气候最tempetate的时节。

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

古人词云: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

”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

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

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仇磦,轻描淡写。

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

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象是Cèzanne②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

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

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

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

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

看花的能有几人?

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

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

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

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

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

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

May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①②保罗·萨让纳(1839—1906),法国画家。

温暖。

-games(五月游艺)等。

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

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

这确是名符其实的。

但东洋人的看法就与他们不同:

东洋人称这时期为暮春,正是留春、送春、惜春、伤春,而感慨、悲叹、流泪的时候,全然说不到乐。

东洋人之乐,乃在“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便是那忽晴、忽雨、乍暖、乍寒、最难将息的时候。

这时候实际生活上虽然并不舒服,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回春,在精神上是最愉快的。

故西洋的“May”相当于东洋的“春”。

这两个字读起来声音都很好听,看起来样子都很美丽。

不过May是物质的、实利的,而春是精神的、艺术的。

东西洋文化的判别,在这里也可窥见。

15.请根据第⑤段的语境,按要求答题(6分)

(1)“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象是Cèzanne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

”一句话中,“泼辣”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

                                                                   

(2)请赏析“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

”一句。

答:

                                                                   

15.答:

(1)“泼辣”是形容造物者描写白雪与青草时毫不吝惜颜料,大块地涂抹的恣意与豪放。

(2)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花木在私人的庭园里,被园丁修剪得不能自由生长,只供高贵者欣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木这一特点的否定,进而突出对草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的肯定。

16.暮春以前的春天和暮春以后的春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6分)

答:

                                                                 

                                                                  

16.暮春以前的春天,天气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景色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能见到;暮春以后的春天天气寒冷完全消灭,一路向暖,景色是青山绿野,天地为之一新。

17.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暮春以前的春天”?

(4分)

答:

                                                                   

                                                                    

17.①内容上,突出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②炊烟缠绕着游子的浓浓乡情;③结构上,与后文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更加突出中心。

18.你认为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趣?

请结合全文,分条简析。

(8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