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085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docx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位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半导体物理学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要求:

通过半导体中电子运动规律及其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半导体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从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规律出发,掌握半导体的基本导电理论,为学习《半导体器件基础》和从事电子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半导体物理的基本分析方法有较深刻了解,能从半导体中载流子运动的规律出发,分析处理半导体的基本导电理论,特别是PN结理论,同时对半导体表面,金属-半导体接触等相关问题。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导论半导体晶体  重点掌握  晶体的基本概念;布拉伐格子;单胞与原胞;密勒指数。

  第二章平衡状态下半导体体材的特性  重点掌握  描述每个量子态被电子占据的几率随能量E变化的分布函数;费米能级EF;  本征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掺杂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第三章非平衡状态下半导体体材的特性  重点掌握  非平衡状态指的是什么;载流子的漂移输运现象;载流子的扩散输运现象;  电导率方程;爱因斯坦关系;布尔兹曼关系;连续性-输运方程。

  第四章平衡和偏置状态下的PN结特性  重点掌握  PN的能带图;接触势;  PN结的偏置;  耗尽区厚度与电压的关系;结电容。

第五章PN结的伏-安特性  重点掌握肖克莱定律;  正偏条件下的PN结特性;反偏条件下的PN结特性。

  第六章半导体表面和MIS结构  重点掌握表面势;  p型和n型半导体在积累、耗尽、反型和强反型状态下的能带结构  MIS结构的C-V。

第七章金属-半导体接触和异质结。

  重点掌握  金属和低掺杂半导体形成的接触;肖特基势垒;功函数;  半导体的亲和能。

  学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陆鸣《半导体物理学》  主要参考书:

刘恩科等《半导体物理学》国防工业出版社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试卷总分:

100分2、考试时间:

120分钟3、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4、参考题型及比例:

  填充题共1题术语解释题共3题作图题共1题证明题共1题计算题共1题  每题10分每题5分每题20分每题25分每题30分  约10%  约15%约20%约25%约30%  题型举例:

  1,请给出图示晶面的密勒指数:

    2,现有三块半导体硅材料,巳知在室温下(300K)它们的空穴浓度分别为:

p01=×1016/cm3;p02=×1010/cm3;p03=×104/cm3。

  分别计算  (])这三块材料的电子浓度。

n01;n02;n03  

(2)判别这三块材料的导电类型:

  (3)费米能级的位置。

  室温下硅的Eg=,ni=×1010/cm3;㏑=;㏑10=  解: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有  ni2?

?

1010?

43n01?

?

?

1?

10/?

10162?

?

1010?

n02?

?

?

?

1010/cm3?

102ni2?

?

1010?

163n03?

?

?

1?

10/?

1042  

(2)因为  p01=×1016/cm3>>n01=1×1010/cm3,故为p型半导体。

p02=×1010/cm3=n02=×1010/cm3=ni,故为本征半导体。

  p03=×104/cm3  p0?

Ei?

EF?

E?

E?

kT?

np?

nexp?

?

,得i  0Fin?

kT?

i则对第一块半导体,有  ?

1016Ei?

EF?

kT?

n?

?

?

1010?

?

?

?

?

6?

n10?

?

?

?

0,405?

6?

?

  ?

0,369eV即p型半导体的费米能级位于禁带中线下方0.369eV处。

对第二块半导体,有  ?

1010Ei?

EF?

kT?

n?

?

n?

0eV?

10即本征半导体的费米能级位于禁带中线处。

对第三块半导体,有  ?

104Ei?

EF?

kT?

n?

?

n?

?

?

?

?

6?

n10?

?

10?

?

?

?

6?

2。

302?

?

?

即n型半导体的费米能级位于禁带中线上方0.348eV处。

  3,各向异性晶体中,能量E可用波矢k的分量表示:

  222  E?

k?

?

Akx?

Bky?

Ckz  试求出能替代牛顿方程F=ma的电子运动方程。

  解:

因为电子的运动速度可表为:

  1dEv?

  hdk所以电子的加速度为  a?

dvd?

1dE?

1d?

dE?

?

?

?

?

?

?

?

dtdt?

hdk?

hdk?

dt?

于单位时间内能量的增加等于单位时间内力做的功,即  dEdl?

1dE?

?

F?

?

F?

v?

F?

?

?

dtdthdk?

?

所以,  ?

d2E?

1?

d2E?

dvd?

1dE?

1d?

1dE?

1?

?

2?

?

?

Fa?

?

?

?

?

?

F?

?

?

2F?

?

2?

2?

?

?

dtdt?

hdk?

hdk?

hdk?

h?

dk?

h?

dk?

上式可改写为  F?

1a21?

dE?

?

2?

?

h2?

?

dk?

显然,有理定义晶体中电子的有效质量m*为  1m*n?

  1?

d2E?

?

2?

2?

h?

dk?

?

222按本题所给条件,E?

k?

?

Akx?

Bky?

Ckz分别求得  1h2m*nx?

?

21?

dE?

2A?

2?

2?

h?

dkx?

?

  h2m*ny?

?

2?

2B1?

dE?

2?

2?

h?

dky?

?

11h2m*nz?

?

21?

dE?

2C?

2?

2?

h?

dkz?

?

于是  h2h2h2azFx?

ax;Fy?

ay;Fz?

2C2A2B便是各向异性晶体中替代牛顿方程的电子运动方程。

  4,己知一维晶体的电子能带可写成  ?

?

71?

?

?

Ek?

?

cos2?

ka?

cos4?

ka?

2?

m0a?

88?

式中a为晶格常数。

试求:

(1)能带的宽度;  

(2)电子在波矢k状态时的速度;  (3)能带底部和顶部电子的有效质量。

解:

  

(1)能带的宽度:

首先求能量的一阶导数:

  2        其次求能量的二阶导数:

      能量的极值能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决定,故令    考虑到上式仅当    才成立,此得  n=0,±1,±2,±3···  即  n=0,±1,±2,±3·    只考察第一布里渊区,故n=0,±1,现在根据能量的二阶导数判  定极值的最大或最小,将n=0对应的k值代入能量二阶导数的表式:

    表示能量有极小值。

将n=±1对应的k值代入能量二阶导数的表式:

    表示能量有极大值。

  于是求得能量极大值为    能量极小值为    能带的宽度    

(2)电子在波矢k状态时的速度      (3)能带底部和顶部电子的有效质量能带底部的有效质量为

  

    能带顶部的有效质量为    5,含受主密度和施主密度分别为Na和Nd的p样品,如果两种载流子对电导的贡献都不可忽略,试证样品的电导率公式:

  1?

?

2?

21?

b?

14ni?

?

?

?

q?

p?

Na?

Nd?

?

1?

b?

?

?

?

1?

?

?

2?

21?

b?

?

N?

Nad?

?

?

?

?

?

早  式中?

nb?

?

p  ni是本征载流子密度。

样品进入本征导电区,上式简化为什么形式?

解:

  先求电子和空穴密度。

两种载流子对电导的贡献都不可忽略,表明本征激友不能忽略,这是温度较高时的情形.两种杂质都已完全电离,电中性条件件可写为    p?

?

Na?

Nd?

?

n  2pn?

ni  联立上两式求得  1?

?

?

2?

214ni?

?

1?

p?

?

Na?

Nd?

?

?

1?

2?

?

2?

?

?

?

Na?

Nd?

?

?

?

1?

?

?

2?

214ni?

?

1?

n?

?

Na?

Nd?

?

?

1?

2?

?

2?

?

?

?

Na?

Nd?

?

?

?

  于是包含两种载流子样品的电导率为  ?

?

q?

pp?

q?

nn?

q?

p?

p?

bn?

11?

?

?

222?

?

?

214ni4ni?

?

?

q?

p?

Na?

Nd?

?

?

1?

?

1?

b1?

?

b?

?

2?

2?

2?

Na?

Nd?

?

?

?

Na?

Nd?

?

?

?

?

?

?

即  样品进入本征导电区,Na–Nd  1?

?

?

?

21?

b?

4ni22ni?

1?

?

?

?

?

?

2?

?

Na?

Nd?

1?

b?

?

N?

Nad?

?

?

?

?

?

  从而,电导率公式简化为  ?

?

q?

pni?

1?

b?

  6,室温下,某高纯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  μn=3900厘米2/伏?

秒电子的有效质量  mn=3×10-28克电子的电荷  qn=×10-19库仑试计算  

(1)电子的热运动速度v平均值(取均方根速度);  1?

?

2?

21?

b?

14ni?

?

?

?

q?

p?

Na?

Nd?

?

1?

b?

?

?

?

1?

?

?

2?

21?

b?

?

N?

Nad?

?

?

?

?

?

  

(2)电子的平均自时间τ;(3)电子的平均自路程l;  (4)外加电场为10伏/厘米时的漂移速度vD,并简要讨论(3)和(4)中所得的结果。

  解:

  

(1)用均方根速度作为热运动平均速度的近似值    

(2)利用迁移率的表示式μn=qτ/mn,故平均自时间τ为    (3)平均自路程    (4)电子沿与电场相反的方向做漂移运动,漂移速度    结果表明,电子的平均自路程相当于数百倍晶格间距(10–8厘米)。

说明半导体中电子散射的机构不能用经典理论来说明。

散射若是电子和晶体中原子碰撞造成的,平均自路程比晶格间距大很多倍就不好理解。

据量子理论,原子严格按周期性排列,引起散射的是晶体周期性势场的破坏,并非晶格原子本身,故上面的结果就不奇怪了。

据上述结果可见vD  明电子在运动过程中频繁地受到散射,在电场中积累起来的速度变化较小。

  7,一块半导体样品,它的空穴浓度如图所示。

  

(1)求无外加电场时,空穴电流密度Jp(x)的表示式,并画出Jp(x)的曲线;  

(2)若使净空穴电流为零,试求所需内电场的表示式,并画出电场的曲线;  (3)若P(0)/P0=103,求x=0和x=W之间的电位差。

  解:

  

(1)据图示空穴浓度的分布曲线,可以写出空穴浓度p(x)的表示式如下:

  p0?

p?

0?

x?

p?

0?

?

kx?

p?

0?

  0?

x?

WWp?

x?

?

  p0  x?

W  式中;  k?

p0?

p?

0?

?

0W故扩散形成的空穴电流密度为    ?

qDpk0?

x?

W    jp?

x?

?

?

qDp?

0  dx  

(2)加外电场E(x)后,则  dpx?

Wjp?

q?

pp?

x?

E?

qDpdp?

0dx可求得  dp1DpdpdxE?

x?

?

?

  q?

pp?

x?

p?

x?

?

pdxqDp即  1Dpdpk  0?

x?

W  p?

x?

?

pdxE?

x?

?

  0  x?

W  已知p?

x?

?

kx?

p?

0?

,代入室温下的爱因斯坦关系  Dp?

p?

k0T?

?

V?

q得;  0?

x?

W  kx?

p?

0?

E?

x?

?

0  x?

W  电流密度和电场的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3)x=0到x=W之间的电位差:

  U?

?

?

Edx  0W?

?

?

?

p?

0?

W  ?

?

?

?

np0?

?

np?

0?

?

?

?

?

n?

kx?

p?

0?

?

0?

?

?

np0p?

0?

  ?

?

?

n10?

3?

3?

?

n10?

(mV)8,假定τ0=τp=τn为不随样品掺杂密度改变的常数,试求  电导率为何值时,样品的小讯号寿命取极大值。

证明寿命的极大值为    解:

  小注入寿命公式    可得    先求出使τ取极大值时的载流子密度。

dτ/dn0=0,即    得出    把n0·p0=ni2代入上式则有    即n0=ni时,τ取极值。

  容易验证    也就是样品的电导率等于本征电导率σ=qni(μp+μn)时,寿命τ取极大值。

  利用    可求出    当τ0=τp=τn时,根据小注入寿命公式,可以讨论寿命τ与复合中心能级Et在禁带中位置的关系及其物理意义。

首先,利用    容易看出,Ei≠Et时,无论Et在EV的上方,还是在EC的下方,它与Ei相距越远,第二项的数值就越大,即τ越大,复合中心的复合作用越弱。

当Ei=Et时,τ取极小值,即复合中心能级与本征费米能级重合时,复合中心的复合作用最强。

  9,对称突变结采用耗尽近似后的空间电荷分布如图所示    请利用泊松方程求解对称突变结。

  解:

利用泊松方程求解对称突变结,就是利用泊松方程解出整个对称突变结中的电场和电势的分布。

图可知对称突变结中各区的电荷密度为:

  电中性N型区,x,+X0/2,ρ(x)=0在电中性N型区,泊松方程为故  E?

0?

?

0dE?

0dxρ(x)  qND+0-qNA-x0/2+x0/2x-在正空间电荷区,泊松方程为  dE?

qNDdx?

  ?

E?

x?

0dE?

qND?

?

xX02?

dxEM?

qNDX02?

E?

x?

?

qND?

x?

EM于  E?

x?

?

?

d?

dx因此  ?

?

x?

?

?

qND?

x2?

Xx?

02?

在负空间电荷区,泊松方程为  dEdx0故  ?

?

?

?

x?

Nd?

?

?

qND?

?

xX?

02X?

?

?

x?

0?

dx2?

?

?

?

qNA?

qNA?

dE?

?

E?

x?

E?

x?

?

?

?

qNA?

X02xdx?

考虑到对称突变结ND=NA,可得负空间电荷区中恰与正空间电荷区反向对称的的电  x?

EM势函数。

  ?

?

x?

?

qNA2?

x?

X0x?

2?

10,对于n型半导体:

  

(1)分别画出积累层和耗尽层的能带图;

  

  

(2)画出开始出现反型层时的能带图,求开始出现反型层的条  件;  (3)画出开始出现强反型层时的能带图和出现强反型层的条  件。

  EFECEFSEiEV(a)平带UG=0ECEFSEiEVEF(b)表面积累UG>0EFECEFSEiEV(c)表面耗尽UG  以n型衬底的理想MOS结构为例回答上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外加偏压UG=0时,半导体表面属于平带情况,如图(a)所示。

图(b)和(c)分别是积累层和耗尽层的能带图。

    

(2)开始出现反型层时的能带图如下图所示:

  如果ns和ps分别表示表面的电子密度和空穴密度,EiS表示表面  EFECEFSEiEV表面开始反型的本征费米能级,则开始出现反型层的条件是  nS?

pS或于  EiS?

EF  EiS?

Ei?

?

qUS所以  EF?

Ei?

?

qUF  即开始出现反型层的条件是表面势等于费米势。

  (3)开始出现强反型层时的能带图如下图所示:

  US?

UF  EFmECEFSEiEV表面出现强反型开始出现强反型层的条件是  US?

2UF  11,利用载流子密度的基本公式  ?

EC?

Efn?

NCexp?

?

?

kT0?

?

Ef?

EVp?

NVexp?

?

?

kT0?

?

?

?

?

?

?

?

?

  证明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中的载流子密度可以写成    ?

eU?

x?

?

n?

x?

?

n0exp?

?

kT?

?

?

0?

?

eU?

x?

?

p?

x?

?

p0exp?

?

?

kT?

?

0?

?

  其中n0和p0是体内的电子和空穴密度,U(x)是表面空间电荷区中的  电势。

  解:

  在表面空间电荷区中存在宏观电势U(x),因此,任何电子能级都要附加静电势能-eU(x)。

譬如  EC?

x?

?

ECS?

eU?

x?

EV?

x?

?

EVS?

eU?

x?

式中ECS和EVS分别为表面相应于体内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子能量。

  把以上二式分别代入电子和空穴密度的基本公式,则得  ?

EC?

x?

?

Ef?

n?

x?

?

NCexp?

?

?

kT0?

?

?

ECS?

eU?

x?

?

Ef?

?

NCexp?

?

?

k0T?

?

?

ECS?

Ef?

?

eU?

x?

?

?

?

NCexp?

?

exp?

?

?

k0T?

?

?

?

k0T?

?

eU?

x?

?

?

n0exp?

?

?

k0T?

  ?

Ef?

EV?

x?

?

p?

x?

?

NVexp?

?

?

k0T?

?

?

Ef?

EVS?

eU?

x?

?

?

NVexp?

?

?

kT0?

?

?

Ef?

EVS?

?

eU?

x?

?

?

?

NVexp?

?

exp?

?

?

?

?

k0T?

?

?

k0T?

?

eU?

x?

?

?

p0exp?

?

?

?

k0T?

  12,对于n型半导体,利用耗尽层近似,求出耗尽层层宽度xd  和空间电荷面密度量QSC随表面势US变化的公式。

  ?

?

?

?

?

?

N型ECEFSEV0解:

  设n型半导体中施主杂质是均匀分布的,即施主密度Nd是常数。

耗尽层近似是说施主杂质全部电离,而电子又基本耗尽的情况,如图,所以电荷密度可以写为  xdx?

?

qND  为了求出表面空间电荷区中的电势分布,解泊松方程  d2U?

qND?

?

?

?

  dx2?

0?

Si?

0?

Si积分上式,则有    dUqND?

?

x?

Adx?

0?

Si空间电荷区,边界xd处电场为零,即    于是  dUdx?

0x?

xd?

A?

qND  xd?

0?

Si  ?

UdUqND?

x?

xd?

?

?

dx?

0?

Si  选xd为电势零点,则  0dU?

?

qND?

0?

Si?

?

x?

x?

dx  xddxU?

x?

?

?

qND?

x?

xd?

22?

0?

Si  表面势为  US?

?

    qND2xd2?

0?

Si?

?

?

?

12?

2?

0?

Si?

xd?

?

?

qN?

USD?

  空间电荷面密度  ?

QQSC?

qNDxdSC?

?

?

2?

0?

SiqNDUS?

12  13,试计算n型半导体开始强反型时,下列各量与半导体中杂  质密度的函数关系:

(1)表面势;  

(2)空间电荷区宽度;(3)表面电场.解:

    

(1)开始强反型时,US=2UF,所以只要求出UF与施主密度Nd  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

  ?

E?

Ei?

n?

Nd?

niexp?

?

F?

kT?

?

?

qUF?

Nd?

niexp?

?

?

kT?

?

  Ei?

EFkTni?

UF?

?

?

nqqNd于是  US?

2UF?

n2kT?

niqNd  

(2)假设用耗尽层近似得出的公式在强反型开始时也近似适  用,则  ?

2?

0?

s?

xd?

?

?

?

UF?

?

qN?

d?

?

12    可得空间电荷区宽度的极大值  xdmax?

2?

0?

s?

?

?

qN?

2UFd?

?

?

?

?

12?

2?

0?

skTni?

?

?

2?

n?

qNqNdd?

?

4?

0?

skTni?

?

?

?

n?

q2NNdd?

2?

?

0?

skTni?

?

?

?

nq?

Nd?

Nd?

?

?

?

1?

?

?

?

212  ?

?

?

?

12  (3)表面电场为  dUES?

?

dx    x?

0利用xdmax和下式,  U?

x?

?

?

得  qNd?

x?

xd?

22?

0?

sdUqNdqNdqNd?

?

?

?

ES?

?

?

?

2x?

xdm?

?

?

xdm?

?

xdmdxx?

02?

0?

s?

0?

s?

0?

sx?

0qNd?

4?

0?

skTni?

?

?

?

?

?

n2?

?

0?

s?

qNdNd?

?

?

?

12?

kTni?

?

2?

?

?

?

N?

?

nNd?

0sd?

?

?

?

12  14,请画出室温下,杂质全部电离,忽略本征激发及不考虑表面态影响,ND=1017/cm3的n型硅与Al、Au接触前、后的能带图,图中应分别标出硅电子亲和能、费米能级、功函数、接触电势差的相对位置数值。

已知:

NC=1019/cm3,xSi=eV,WAl=eV,WAu=eV。

  解:

  室温下,杂质全部电离,忽略本征激发,有  得        所以n-Si的功函数为      WAl=<WS=,故二者接触将形成反阻挡层。

同理可得  WAu=>WS=,故Au与n-Si接触均形成阻  挡层。

如下图:

    n型硅与Al接触前、后的能带图    n型硅与Au接触前、后的能带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