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9878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docx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爱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对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和最崇高的祝福。

2、聆听歌(乐)曲,感受旋律特点和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3、认识中国作曲家冼星海和认识延长记号。

教学内容:

1、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只怕不抵抗》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卢沟谣》、《红旗颂》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积极参与表演和即兴创编歌词活动,并从中体验乐趣。

3、通过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表达对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和祝福。

教学内容: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教学重难点:

1、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即兴创编歌词。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仔细瞧瞧,什么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

出示小蜡笔。

师:

对,蜡笔小精灵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

它还带来了4位好朋友。

引出歌词:

小小蜡笔,穿花衣。

出示课件

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现在屏幕上。

师问:

蜡笔小精灵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

它们都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呀?

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

有哪几种颜色?

三、学习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学习第一乐句

师:

蜡笔小精灵为自己编了儿歌(出示课件)“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仔细听,蜡笔小精灵要考考你们,谁能记住儿歌,能把它按照节奏读出来。

2、学习第二乐句

师:

这么可爱的蜡笔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

生答。

师小结:

“小朋友们多么欢喜”,那你能用小蜡笔做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

小朋友们比赛画画的图片

师问:

咦?

他们在干什么呢?

要比赛什么呢?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

课件显示歌词:

“画个图画比一比”

要求学生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第一乐段。

师:

老师把前面蜡笔小精灵编的儿歌组合在一起,加上了旋律,小朋友们听一听!

课件显示歌词: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

老师范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请学生试着用“Iu”哼唱曲调,教师及时鼓励。

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习第三乐句。

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画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

可爱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青青的小草钻出泥土,舒展着柔嫩的身体,随风摆动,一幅春机盎然的景色。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

课件显示歌词:

“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5、学习第四乐句

师:

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画面:

太阳公公面带微笑,高挂在天空,向四周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和国旗的图片,占据屏幕的另一半。

师:

谁能用这样的节奏来读一读呢?

老师拍节奏。

课件显示歌词:

“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6、学习第五乐句

出示课件

画面:

校园内,高高飘扬的国旗,小朋友们仰着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国旗。

师:

小朋友们,当你们听到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你的心中会想到什么呢?

看看蜡笔小精灵跟你们想的是一样的吗?

课件显示歌词: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引导学生有激情的朗读。

7、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师:

老师也把这几句组合在一起编成了儿歌,加上了旋律,大家仔细的听!

课件播放音乐并显示:

“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师:

你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哪两句是重复的?

为什么要重复呢?

师:

因为只唱一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觉得好像还不能够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爱,所以还要再重复一次。

那后面的那句跟前面要唱得一样吗?

师小结:

后面的那句歌词和旋律虽然是重复的,但力度上应该要更强一些,这样才能完全表现出我们对祖国的爱。

播放这一段歌曲的旋律,要求学生哼唱。

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四、表现

1、听唱歌曲

师:

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画。

蜡笔小精灵见小朋友们这么喜爱他们,画的画又这么漂亮,也忍不住高兴的唱起歌来。

听……

出示课件(五)

画面:

歌词

背景音乐:

整首歌曲的演唱

2、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问:

小朋友,你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用高兴、快乐的心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师:

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很多,除了这些,小朋友,你们还能画些什么呢?

生答:

……

启发学生即兴创编歌曲第二乐段的歌词。

师:

那你能不能也像这样,把你想画的编入到歌词里呢?

(出示课件)

学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师:

下面我们就把小朋友们刚才编好的歌词用这首歌曲的旋律唱一唱。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更难得的是,小朋友们还为歌曲的第二段创编了新的歌词,大家真了不起!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还有好多好多的美景,只要小朋友们认真去留意、去观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创编小能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坚定、有力的歌声演唱《只怕不抵抗》,能随二拍子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进行表演,表现歌曲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演唱聆听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对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和最崇高的祝福。

3、复习与巩固歌曲中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等。

教学内容:

1、演唱《只怕不抵抗》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感受进行曲的音乐特征。

2、初步了解作曲家,了解延长记号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设问:

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

(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

边看谱边欣赏。

研究的问题:

歌曲由几部分组成?

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

“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

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三、演唱《只怕不抵抗》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

设问:

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

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

(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

(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

要求:

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5、表演歌曲:

(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教师巡视指导。

(4)分组展示成果,评选二组歌表演A组与B组。

6、综合表演:

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编,但要包括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以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

如:

《只怕不抵抗》A组-《救国军歌》队列表演-《只怕不抵抗》B组-全班同学唱

三、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对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和最崇高的祝福。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感受乐曲气势,熟悉乐曲旋律。

3、聆听《卢沟谣》,感受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1、聆听《红旗颂》

2、聆听《卢沟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歌曲,学会分析曲调情绪。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红旗颂》

1、谈话: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

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

晚会的题标就是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

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

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

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

3、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

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

(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

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

设问:

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

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

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

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

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7、小结:

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

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三、聆听《卢沟谣》

1、用历史资料“七七事变”导入

2、初听《卢沟谣》,了解歌曲内涵

3、复听《卢沟谣》,体验音乐特点。

演唱形式怎样?

画画旋律线,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

赏析合唱部分,了解演唱形式是什么?

给你什么感觉?

对比齐唱部分,了解情绪的变化。

4、完整聆听,边听边哼。

5、介绍背景

四、复习《只怕不抵抗》、《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完成练习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美妙童音

 

教学目标:

1、通过五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了解和学习京剧的一些基本知识,感受京剧的韵味,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

3、从《猜调》、《摇船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4、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1、演唱《摇船调》、《一只鸟仔》

2、聆听《猜调》、《木偶的步态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1、演唱《摇船调》

2、聆听《猜调》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准备:

光盘、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三、表演《摇船调》

1.由《猜调》导入:

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

要求:

能听出问什么?

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

要求:

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

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

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

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

师生评价。

8.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

9评价小结。

10.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四、欣赏

1.介绍:

《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设问:

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

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

歌曲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

2、从乐曲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3、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教学内容:

1、欣赏《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1)设问:

你们看过木偶戏吗?

谁玩过木偶?

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

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

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

(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5)设问: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

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

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三、编创活动:

节奏问答

1、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2、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3、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

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速度和表情演唱《一只鸟仔》,并能用打击乐伴奏。

2、能随《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音乐模唱,学会两个京剧亮相的动作。

3、通过音乐作品,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少年儿童的童真生活,建立珍爱幸福童年的情感。

教学内容:

1、演唱《一只鸟仔》

2、聆听《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少年儿童的童真生活,建立珍爱幸福童年的情感。

2、感受京剧韵味,了解京剧基本知识,简单学会两个京剧亮相的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2、节奏模仿

 三、聆听《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1、导入

2、初听音乐设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

3、复听,了解歌词。

4、随音乐打拍子

5、跟录音学唱

6、学习一到两个亮相动作

7、小结

四、学习《一只鸟仔》

1、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台湾民歌《一只鸟仔》。

2、初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3、听后学生自由说

4、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首台湾民歌中出现了许多衬词和象声词,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更加与众不同。

5、读一读歌词

进行识字教学

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6、学唱歌曲

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

找出难唱的地方一起练唱

重点练唱:

2 3│2 3 2 1│2 0 5 5│20 0│

透早  起来(伊嘟)拐    一下拐

5 6│5 0 0│

哮啁     啁

7、唱好后八分休止节奏,八分休止前一个音要轻唱

8、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

9、跟琴连唱

注意唱好衬词和象声词,把歌曲生动有趣的爱鸟心情表演出来

在四分休止符“0”用ⅩⅩ拍手

10用打击乐器伴奏

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

分小组、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分组展示,评价

11、集体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12、学唱歌谱

设问:

这首歌曲的歌谱又哪几个音组成?

“2、5、6、1、2、3”

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

找出难唱的地方重点练唱

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

慢速跟琴连唱。

五、教师小结

 

第三课我们的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

比较二胡演奏的《空山鸟语》和笛子演奏的《荫中鸟》的相同和不同。

3、认识笛子,了解笛子、二胡的音色,感受其表现力。

4、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音记号,并能在演唱时表现出效果。

5、有感情地演唱《柳树姑娘》,做到声音优美、声部和谐,音高准确,富有力度变化。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空山鸟语》、《荫中鸟》

2、演唱《顽皮的杜鹃》、《柳树姑娘》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

2、认识顿音记号和低音唱名5、6、7。

3、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

演唱《顽皮的杜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准备:

光盘、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1、模唱音阶

2、提炼歌曲中的节奏性做模仿游戏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2、聆听歌曲,说说在这首歌曲种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

3、讨论杜鹃叫了几次,每次出现在什么地方?

4、学唱歌谱

5、说说歌曲有几个乐句,有没有重复的乐句,节奏一样吗?

6、朗读歌词

7、边唱边表演

四、做练习:

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2、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

3、手势游戏。

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4、听辨训练:

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

(教师弹奏全曲。

5、机动:

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感受音乐中“鸟”的形象,并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与想象。

比较两首乐曲的相同和不同。

2、认识笛子,了解笛子、二胡的音色,感受其表现力。

3、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

聆听《空山鸟语》、《荫中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笛子、二胡的音色,感受其表现力。

2、比较两首乐曲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钢琴、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书本,坐姿等。

二、基本练习

三、聆听《空山鸟语》

1、 初听全曲

设问:

A:

这首曲子的曲名为《空山鸟语》,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吗?

B:

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讨论:

(可以放音乐录音)

引子主要表现空山、空谷回声,鸟语(鸟的叫声)穿插与整首乐曲中

2、复听全曲

设问:

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

是否有“人”在其中。

要求学生仔细听,仔细“品味”二胡的音色

听后学生说说

设问:

你喜欢选择哪一幅图来表达乐曲的内容?

在括号内打勾

3、介绍刘天华

作者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

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

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

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

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

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

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4、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